地主劉繼祖給朱元璋一塊地葬父,朱元璋當上皇帝后,是如何回報的?

淡定來了


農民起義當上皇帝的人總是害怕被下面人效仿奪取了權位,於是便採取了大肆屠殺功臣的政策,其中以劉邦和朱元璋為最狠,而朱元璋最窮的時候連埋葬父親的土地都沒有,是地主劉繼祖給了他地埋父,那當上皇帝的他是怎麼回報的呢?

出身貧寒 以至於沒錢給父母親下葬。

朱元璋是一位布衣天子,他的一生就是從社會最低端爬到最高端的傳奇。

  1. 朱元璋的原名叫朱重八,是因為家裡子女太多,沒辦法一個個取名,只能以數計,他的父親叫做朱五四,因為朱元璋一家有四子二女,二哥體弱多病,父親老邁不堪,所以只能靠著朱元璋養家。
  2. 元朝政府的苛捐雜稅壓的老百姓家裡喘不過氣來,朱元璋的家裡也是一樣,再加上當時發生了巨大的天災,更使得百姓到了易子而食的地步。


  3. 朱元璋的父母當時就是在這次天災之中餓死的,他自己沒有錢安葬父母,只能求助同村的地主劉德,但是劉德只是破口大罵,根本不管他,最後是鄰村一個地主劉繼祖看他可憐給了他一塊土下葬父母。

農民起義大局已定的時候,專程去回報恩人。

安葬父母之後的朱元璋在汪婆婆的指點下去當了和尚,後面天下大亂參加農民起義還成為了首領。

  1. 在朱元璋即將統一全國的時候,也就是1366年,他攻破濠州,奪回了自己的家鄉,專程去拜訪當年幫助過自己的劉繼祖和汪婆婆,可惜的是二個人都已經病死。
  2. 幸好二人的子女都還健在,朱元璋在祭奠父母之後便下令賞賜二人的後代,給了他們二家大量的錢財和土地,最讓人眼紅的就是永久免除二家人的賦稅。


  3. 到1368年全國平定的時候,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回到鳳陽祭祀祖先的他沒有忘記當年的恩人,他下令汪婆婆之子汪文和劉繼祖之子劉英兒人專門負責祭祀活動,子孫和明朝永享富貴。

知恩圖報並不是一句空話,這是中國歷史的傳統,但對於朱元璋來說:報恩必須是威脅不到自己的情況下。劉繼祖這些普通百姓可以回報,但是功臣的話只能殺戮了,回報是不可能的,萬一把江山回報丟了就得不償失了。


無根樹花正孤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有兩個侯爵的受封完全不憑軍功,一個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貞,曹國公李文忠的父親;一個就是鳳陽的地主義惠候劉繼祖。

李貞就不說了,朱元璋的二姐嫁給他後,生了兒子李文忠,李貞在朱元璋一家落魄的時候對其多有資助。朱元璋登基後,記得姐夫的恩惠,洪武三年,拜李貞為榮祿大夫、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右柱國,封為曹國公。

李貞被封公爵既靠他是朱元璋的姐夫,也是因為兒子李文忠戰無不勝,那麼地主劉繼祖就憑了一塊荒地。

糾正大家一個概念,朱元璋的父母、哥姐並不是餓死的,而是染了瘟疫而亡。元末時期,中原大地瘟疫橫行,大多數百姓深受其害,朱元璋的很多至今都死於這場瘟疫,朱元璋的二哥和大姐才是真正被餓死的。

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一個月內相繼染病而死,大姐、二姐都已經出嫁,朱元璋和二哥抬著父母的屍體不知道如何安葬,因為沒有一塊土地是屬於他們家的。

哥倆先找到了朱家世代打工的佃主劉德家,懇請劉德看在朱家世代為劉德佃戶的份兒上給一塊地埋葬父母。地主劉德拒絕了,理由很直接,你家給我當佃戶,我沒有少給你們工錢和口糧,至於送地葬父,不答應。

朱家兄弟沒有辦法,整個村子裡的有錢人家本來就不多,求來求去也沒人願意幫助他們。這時候劉德的遠房堂哥劉繼祖知道了朱家哥倆的事情,主動找到朱元璋,給了他們一塊荒地埋葬了父母,並且還請他們到家裡吃了一頓飽飯。

朱元璋和二哥埋葬了父母后,就外出逃荒了,他與二哥分別逃亡,二哥後來餓死了,朱元璋當了乞丐,在皇覺寺出家當和尚期間投奔了郭子興的農民起義軍。

朱元璋當了皇帝后,並沒有忘記鳳陽的鄉里鄉親,不但遷徙了十萬江浙大戶填充鳳陽,而且把鳳陽設置為中都,給予特別的行政待遇,而且對於他們村子裡的那二十多戶更是照顧有加,連不給他地埋葬父母的地主劉德不但沒有受到報復打擊,還很理解他的難處。

朱元璋當皇帝后,劉繼祖已經死了,朱元璋深為惋惜,追封他為義惠候,其子繼承爵位,並世襲罔替,直到明朝滅亡。

與人為善,總是好的。


沉墨I方之城


朱元璋有個不幸的童年,他家侍奉的地主叫劉德。

朱元璋童年的時候,並不是自由之身,他們家屬於是佃農。說白了就是給人家地主家種地的。這種人在當時也是屬於最為貧苦的人,他們都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儘管那時候朱元璋很小,但是,他也是要給地主家幹活的。

當時,朱元璋家侍奉的地主叫劉德。

劉德這個人很勢力,他是看不起底層人民的,所以,朱元璋一家人,對他也是格外的憎恨。

不過,迫於無奈還必須要為他服務,才能生活下去。

關於劉德這個人,朱元璋對他的印象,極其的不好,因為在朱元璋小的時候,發生了一件事,正是劉德的無情,讓朱元璋忌恨了他一輩子。對於朱元璋來說,當時若是殺人不犯法的話,相信朱元璋就會把劉德給殺了。

那麼劉德做了什麼事,讓朱元璋如此的忌恨他?

原來呀元末的時候,中原發生了瘟疫,再加上又趕上了自然災害。所以,很多人因為飢餓而去世了。

在這些去世的人當中,就有朱元璋的父母。

沒辦法,那時候朱元璋家真的是太窮了。有點吃的,他的父母也是讓給了自己的孩子吃。正是因為長期的飢餓和勞累壓垮了他們。

對於少年時期的朱元璋來說,他父母的死亡,就如同他的靠山轟然倒塌了。但是,人死不能復生。朱元璋必須要面對這個現實。

當時,最為緊迫的事情,就是朱元璋必須要把自己死去的父母給安葬了。

可是,天下之大,朱元璋並找不到能夠埋葬自己父母的土地。因為他們家裡沒有地。這時候朱元璋就想到了地主劉德。畢竟父母給劉德打了一輩子的工,到了父母去世了,給劉德要一塊地安葬,劉德應該不至於不給吧。

但是,當朱元璋找到劉德之後,他發現劉德不但不給他土地,還把他給趕了出來。朱元璋陷入到了無限的悲痛當中。

當時的他不知道如何做了?

劉繼祖的出現,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讓朱元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看到了新生。

朱元璋給劉德要土地埋葬自己的父母的事情,沒有成功。這時候朱元璋覺得走投無路了,他陷入到了無限的悲痛之中。

就在這個時候,劉德的哥哥劉繼祖出現了。

劉繼承告訴朱元璋,我們是鄰居,你有什麼事應該先來找我呀。你眼下是不是要埋葬自己的父母?我們家別的沒有,但是,土地還是有一些的。

這樣吧,我給你一塊土地,讓你先安葬了你的雙親。

朱元璋感到了來自鄰居之間的溫暖,他謝過劉繼祖之後,就把自己的父母,埋葬在了劉繼祖給他的半山腰的地盤上。

因為這件事,朱元璋恨死了劉德,但是,對於劉繼祖對他的好,他也記下了。他發誓日後若是發達了,他一定要報答劉繼祖的。

朱元璋當了皇帝,地主劉德死裡逃生,劉繼祖被封為了侯。

不得不感慨,人的命運是無常的,誰能想到昔日的佃戶朱五四的兒子朱元璋竟然成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當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他要榮歸故里了。

這時候朱元璋自然就想到了劉繼祖,他必須要報當年劉繼祖對他的恩情。但是,當他回到老家,他發現劉繼祖已經去世多年了。

朱元璋悲痛了一會,他還是把劉繼祖給封為了侯,他的侯爵讓他的兒子來世襲。可見,朱元璋這個人,還是十分的講情義的。

當劉德聽說昔日的下人朱元璋回來了。而且此刻的朱元璋竟然成為了天下的主人。這下把劉德給嚇壞了。

他主動的找到朱元璋,然後給朱元璋賠禮道歉磕頭,讓朱元璋饒他一條狗命。朱元璋儘管對劉德恨的要死,但是,他還是選擇原諒了劉德。

畢竟現在的他是皇帝了,不能給小民斤斤計較。所以,他告訴劉德,當時的你做的也沒有錯,畢竟你預料不到日後我會發達。

對於你的惡性,我就不予計較了。因此,劉德也就死裡逃生了。


歷史中百科


別看朱元璋嗜殺成性,但是他其實是一個重恩情並且孝順的人。

朱元璋有一天決定回鄉祭祖,去祭拜父親。在朱元璋來到濠州鍾離西鄉的時候,大排場吸引了無數當地人前來觀看,這樣的儀仗和陣勢讓他們很好奇,也都議論紛紛,有知情的人說,這皇帝就是朱重八,當初在咱們這裡住過。

人群中的劉德一聽到這個名字,仔細盤問之後,差點嚇尿了,轉身就要跑。這時正好被朱元璋看到,叫住了他,當著眾人的面,朱元璋原諒了他,說他當初的決定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誰都有難處,劉德一聽,感恩戴德的謝恩。

朱元璋前去父親當年屍體的地方,在那裡蓋了祠堂。朱元璋都做完了以後,想起了當年給他地下葬的劉繼祖,於是問起他來,結果劉繼祖早已離世了,朱元璋傷心不已,於是賜給了劉德田地30頃,免除徭役10年。同時下令,世代後世皇帝都要照顧劉繼祖的家族,這一照顧就是二百多年,算是朱元璋對他當年的照顧做的報答吧。


我沙漠獨行者


以善良為出發點的投資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地主劉繼祖就是如此。他因對朱元璋最為落魄之時的善舉,而從一個小地主搖身一變成為大明王朝的侯爺,儘管自己無法享受侯爺的生活,但子孫世襲,使他的家族成為有明一朝延續最久的侯爵世家之一。

朱元璋是一位布衣天子,他出身貧寒,這種貧寒可以說是社會最底層的窮困,乃至於父母去世都無錢下葬。

朱元璋的父親名叫朱五四(後朱元璋改為朱世珍),他與陳氏生下四子兩女,朱元璋是排行最小,他的三哥朱重七皆早夭,父親與二哥體弱多病,靠著零工養家餬口,家裡的重擔也就落在朱元璋身上,朱元璋打小為地主劉德家放牛,換取一些糧食。元至正四年(1344年),元廷的苛捐雜稅本就使得人民苦不堪言,加之淮北地區蟲旱災害嚴重,致使朱元璋家鄉濠州饑民餓死的現象普遍發生,隨之而來的便是瘟疫爆發。

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朱重五便是死於這場天災人禍。朱元璋與二哥沒錢下葬父母,只得求助於僱主劉德,但換來的只是劉德的破口大罵。同村的另一位地主劉繼祖出於同情,將自己的耕地播出一塊予之安葬,朱元璋雖任買不起棺材,但好歹是給父母一個長眠之所,他與二哥用破衣裹住父母屍體,草草下葬後便各謀生路去了。

“媼為具少儀物,得禮寺僧高彬為師”——《明太祖實錄》

就在此時,朱元璋人生中另一個救急於危難的同鄉出現了,這就是同村的汪家。汪家婆婆看到朱元璋骨瘦嶙峋的樣子,暗生憐憫,於是為他指明瞭出路,讓他出家當和尚,混口飯吃尚能保住性命。與此同時,汪婆婆為朱元璋置辦下一身行頭,裝上乾糧,讓兒子汪文護送到了皇覺寺,朱元璋至此開啟了和尚生涯。

有恩必報

1366年,朱元璋的軍隊已經勢不可擋,當濠州守將李濟投降之後,朱元璋算是將自己的家鄉奪了回來。此時的朱元璋離家久已,懷著對家鄉和父母的思念,他決定親往濠州祭奠。



“鄉里親戚愛厚者,惟足下二人”。——《明太祖實錄》

這次回鄉,朱元璋除了祭奠父母,最想拜見的就是在危難之際幫助自己的劉繼祖和汪婆婆,但此二人早已亡故,這使朱元璋稍顯失落,好在是劉繼祖之子劉秀、汪婆婆之子汪文尚在,故而此二人受到了朱元璋的報恩,朱元璋賞賜二人田地、金銀豐厚,並永久性免除兩家賦稅徭役,同村鄉里長親也幾乎全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朱元璋的恩賜。兩年之後朱元璋稱帝,他令人回鳳陽設立皇陵祀祭署,並“以汪文為署令,劉英(劉秀更名)為署丞,專典祀事

”,以此任命使二人“不去其鄉而身享安榮之貴”。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萬曆野獲編》

時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再對曾經的救急恩人劉繼祖進行追封,封其為義惠侯,其夫人婁氏追封侯夫人,從侯爵封號來看,朱元璋也是為了讚揚劉繼祖的大義之舉,也說明朱元璋是一個有恩必報的人。

綜上,朱元璋在貧困潦倒的時候,劉繼祖的善舉如及時雨一般,而其中包含更多的是鄰里間的恩情,這也是飽經戰亂的年代裡,最能打動朱元璋內心的地方,故而劉家獲得了朱元璋報恩,子孫後代世襲侯爵,成為明朝歷時最久的侯爺之一。

參考資料:《明史》、《明太祖實錄》、《萬曆野獲編》


棍哥觀史


我是楚風說歷史,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朱元璋的一生可以用傳奇兩個字來概括,作為一個沒有任何出身的貧民,能夠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絕對是任何人也意想不到的。當上皇帝的朱元璋最痛恨貪官,雖然有人說朱元璋好殺戮,但是他殺的都是貪官,不法之徒,只是後來的人為了摸黑老朱,故意把他寫的那麼殘忍。但是對於百姓來說,他是個好皇帝,這一切都源於自己少年時的貧苦生活,他知道農民最苦,貪官可惡。


朱元璋小時候的痛苦回憶

朱元璋出生於元朝末年一個貧苦家的農民家庭,父親朱五四,母親陳氏,朱元璋是朱五四的第四個孩子,連上叔伯家的孩子,排行老八,所以朱元璋原名叫做朱重八。是不是覺得老朱家的人名字好奇怪,其實不用奇怪,都一樣,因為元朝規定,對於沒有功名的漢人農民,是不讓隨便起名字的,都是按出生順序起名字,目的就是為了顯示地位低下。


朱重八的童年一直就有一個問題困擾自己,那就是為什麼每天都吃不飽呢,為什麼地主劉德家不用幹活卻有肉吃,而自己一家人都幹活卻吃不上飯。所以朱重八小時候的夢想就和電視劇上演的一樣,那就是吃飽飯。

屋漏偏逢連夜雨——朱元璋的親人去世無處安葬

朱元璋的童年雖然過的不好,可是有夥伴一起玩,有家人在一起,還說的過去。但是後來朱元璋的家鄉發生了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怎麼死的,肯定是吃不飽又沒錢治病啊!這時候的朱元璋也沒辦法,家人死了只能找個地方安葬啊!



可是家裡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又沒錢買棺材,甚至連塊埋葬親人的土地也沒有。朱元璋和二哥只能去求地主劉德,不管怎麼說,父親也是給他打了一輩子的工,可能劉德會發發善心幫助自己。但是劉德斷然拒絕了他,還對其冷言冷語。

正當朱元璋一籌莫展的時候,最後同村的另一位富戶劉繼祖得知了這件事,很爽快的就答應了朱元璋的要求,將家裡的一塊地讓給朱元璋,讓他安葬自己的親人,並且劉繼祖還安慰朱元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劉繼祖的態度讓朱元璋十分感動,之後不管朱元璋身處何處,他都從未忘記劉繼祖的恩情。


知恩圖報——朱元璋

後來在朱元璋還沒有稱帝之時,劉繼祖夫婦就因病去世。劉繼祖的兒子劉秀生活也處於困難之中,於是就投奔了朱元璋的大軍。朱元璋為了報答劉繼祖當年的恩情,不讓劉秀參加打仗,讓他做了自己的親衛。因為劉繼祖字大秀,朱元璋給劉秀改名劉英。朱元璋對待劉英就像對待親生兒子一樣,朱元璋稱帝后,更是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其妻婁氏為侯夫人。當初劉繼祖贈與的地方也成了後來朱明王朝皇陵的一部分,且朱元璋下旨以後每一代的皇帝都要善待劉氏家族。而劉氏家族也成為了鳳陽的名門望族,和大明王朝一樣榮辱與共。

另外,雖然地主劉德對朱元璋不好,但是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卻沒有和他一般見識,而是賜給劉德了很多土地,朱元璋為什麼這麼做,肯定也是顯示自己的大度仁義,畢竟當時誰也不知道一個放牛娃能成為皇帝,再說朱元璋當上皇帝后,再怎麼愛民,也是代表的地主階級,籠絡地主階級也是有利於自己的江山穩定的,所以朱元璋才會這樣不計前嫌,賞賜劉德。



總評:劉繼祖當年做的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卻給自己家族帶來了三百年的榮華富貴,由此可見做人還是多多行善的好,有可能你無意間幫助的少年,說不定多年以後也會幫助你。而朱重八也是好樣的,知恩圖報,傳為佳話。


楚風說歷史


明太祖朱元璋被滿清黑的不輕,什麼“殺人狂魔”“專制”面貌醜陋,鞋拔子臉,大家誰也沒有經歷過那段歷史,畢竟年代太久遠了,600年過去了,至於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我們現在也無從考究,只能從歷史書中一知半解,但是歷史又被人無情篡改過



朱元璋出身卑微,他當過放牛娃,當過和尚,還要過飯,似乎人生前半生的苦他都吃盡了,但是,後來他遇到貴人了,這個貴人就是郭子興,朱元璋在他的隊伍裡嶄露頭角,後來慢慢的竟然給自己打下了一片江山。誰也沒有想到,誰也不會想到一個放牛娃竟然能當皇帝,這其中也包括朱元璋幼年之時曾在他家裡打工的地主劉德。


朱元璋幼年之時,正趕上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再加上安徽地區天災比較多,所以幾乎食不果腹,不得已為了混口飯吃,他上地主家做了一名放牛娃,好多小夥伴跟著他,他們實在是餓極了,朱元璋膽大殺了地主的一隻小牛犢,後來遭到地主劉德的一頓毒打。

朱元璋17歲的時候,家鄉安徽鳳陽縣又鬧了一場大瘟疫,他的父母和大哥在瘟疫中死去,這時候家裡只是剩下朱元璋和二哥,父母的離去讓她們倆悲痛欲絕,但是他們作為窮人,沒有自己的一塊土地,怎麼葬身父母呢?這時候朱元璋想到了僱主劉德,他去求劉德幫助,結果卻招來了一頓恥笑,還把他趕出了家門。



小哥倆哭著離開了劉德的家,準備擦乾眼淚回家再想辦法。這時候,地主劉德家的一個遠房堂哥劉繼祖知道了朱元璋的遭遇,不但給他一塊地,還管了小哥倆一頓飽飯,這讓朱元璋感動的熱淚盈眶,他暗暗發誓,等著自己出人頭地之時,一定要報答人家。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雖然已經貴為天子,但是他依舊沒忘記當初給他一塊薄地的恩人劉繼祖,因為要是沒有他父母連葬身之地都沒有啊,多年以後朱元璋聽說當年幫助過他的恩人劉繼祖已經去世,朱元璋感覺到萬分的惋惜,於是朱元璋封已經故去的劉繼祖為“義惠候”並且頒佈聖旨:要著名王朝的後世之君永遠善待劉家之人。

總結:當年劉繼祖的善舉,竟然成就了劉家人,他做夢也沒有想到一個放牛娃竟然能當皇帝,眾人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一點朱元璋做到了。


佳寧談歷史


布衣天子朱元璋出身貧苦,他的父母和大哥相繼在瘟疫中死去,朱元璋和二哥弄了兩張席子來包裹父母和大哥的屍體,但是他是一無所有的貧民呀,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父母和大哥往哪埋葬身呢?


這時候朱元璋兄弟倆想到了給他打工的地主劉德家,因為縱觀整個村子裡邊都是窮人,富人可以說是屈指可數,只有劉德能幫自己,哪怕是給自己一塊地一塊薄地,讓他葬身父母也行,於是小哥倆戰戰兢兢地來到劉德的門前,沒想到吃了一個閉門羹,劉德不但不同意,而且還把小哥倆給羞辱了一頓,沒有辦法他們只能離開,另想其他的辦法。

這時候,有一個人聽說了朱元璋兄弟倆的遭遇,送給他了一塊地來埋葬父母順便讓他們吃了一頓飽飯,這個人不是別人,是地主劉德的堂兄劉繼祖,這就等於雪中送炭啊,朱元璋兄弟倆感動的熱淚盈眶,真是不知道用什麼語言來表達當時的心情,他用劉繼祖給他的這一塊地埋葬了父母,事情完畢之後拜別了他,朱元璋為了能吃上飯去了皇覺寺當和尚。

公元1368年,四十歲的朱元璋在應天(今南京)稱帝,國號大明,雖然已經貴為天子,但是朱元璋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他的老家安徽鳳陽縣,朱元璋就想把它弄成副都,讓那裡的百姓過上好日子,一頓飯能吃兩個饃,三張大餅的日子,對於有恩於他的地主劉繼祖朱元璋更是不敢忘記,因為當年要不是人家贈送了一塊寶地,他的父母和大哥連葬身之處都沒有啊。



但是,朱元璋當年十幾歲,現在40歲,當年的劉繼祖已經去世,朱元璋聽說劉繼祖已經不在人間了很是感傷,但是他轉念一想,劉繼祖雖然死了,但是他還有後代呀,把他的恩情給的,轉化到他的後代身上也不是挺好的嗎?於是,朱元璋追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封劉繼祖的夫人為侯夫人,劉繼祖一家也因此世受明朝皇恩,一直到明朝滅亡。


結束語:朱元璋不僅還了劉繼祖的恩,為了彰顯皇家氣度,他也沒有和曾經呵斥他的地主劉德計較,還看在劉繼祖的份上,給了劉德豐厚的賞賜。 劉繼祖到死也沒想到,自己曾經的一個小恩小惠竟然換來了如此豐厚的回報,能夠在別人落魄之時雪中送炭的人才是最讓人難忘。


佳寧姐姐說歷史


朱元璋的童年可以說是非常的不幸,可以說祖上多少代都是窮人,對於窮人來說,肯定是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所以朱元璋從小就靠給地主劉德放牛,掙一口飯吃。

但是更不幸的是,朱元璋還年幼的時候就父母雙亡,對於一家自己沒有土地的人來說,這可是一個大問題,畢竟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自己家裡沒有土地,那父母埋哪裡呢?


根據民間故事,朱元璋父母去世之後,朱元璋首先找到了自己家的地主劉德,畢竟自己全家一直在給劉德打工,想他念在以往的情面上,也會給自己的父母一塊安息之地。


但是萬萬沒想到,地主劉德不僅沒有答應朱元璋給他父母一塊安息之地,反而將朱元璋趕了出來。

正當朱元璋走投無路的時候,有一個叫劉繼祖的人,看他實在可憐,於是就給了他一塊土地,用來安葬父母。


後來發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曾經的放牛娃朱元璋當上了皇帝。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曾經多次回到自己的故鄉鳳陽,在他的行程中還專門有一條任務,那就是報恩。

在朱元璋返回老家鳳陽的時候,給過他大恩德的劉繼祖,已經去世了。


“陵旁居民汪文、劉英於上有舊,召至慰撫之。遂令招致鄰黨二十家以守陵墓,命有司復其家。”

這裡提到的劉英就是劉繼祖的兒子。劉繼祖曾贈“龍窩一區”,使朱元璋父母死後有了安息之地。

朱元璋“乃賜英、文等綺帛米粟,曰:此以報夙昔相念之德也。”

又召集孤莊村除汪文、劉英外的 20 多家人,讓他們守護朱元璋的祖墳,並免除他們的賦稅。


一盤拉條子


朱元璋是歷史上罕見的布衣天子,比漢高祖劉邦出身更低微,是上無片瓦,下無立錐的赤貧之家,以致於父母兄長相繼餓死之後竟然沒有地方安葬,真可謂慘不忍睹!朱元璋是家中最小的兒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父親朱五四和母親陳氏都是老實巴交的佃戶,靠租種地主劉德的田地勉強餬口。元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一帶旱災,蝗災紛至沓來,緊接著饑荒和瘟疫開始四處蔓延。位於濠州鍾離的朱元璋一家遭此大難,一個月內父母和大哥相繼餓死,家中只剩下17歲的朱元璋和二哥朱興盛。

人死之後講究入土為安,可朱氏兄弟根本沒有能力備辦一口像樣的棺材,更不要說置辦墳地了。朱家父子一直在地主劉德家做工,朱元璋打小就替劉家放牛,兩兄弟一合計,只能請劉德看在往日情分上,求他施捨一塊墳地。但劉德絲毫不顧往日情份,直接拒絕了朱氏兄弟的請求,表示朱家父子在劉家做工不假,但他沒有拖欠一分工錢,已經算得上仁至義盡,還想要地方安葬死人,門都沒有,便把朱氏兄弟趕出了家門。朱氏兄弟一邊哭,一邊走,想到父母在土地裡勞作了一輩子,死後竟無葬身之地,朱元璋內心騰起了復仇之火,他想不明白,為什麼地主不幹農活卻衣食無憂,自己一家人辛苦勞作卻被活活餓死。回到家中,父母大哥已經冰冷僵硬的屍體深深的刺痛了這個放牛娃出身的少年,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家人曝屍荒野,棺材橫豎是買不起了,兩兄弟找來家中的破衣爛裳,用草蓆將屍體裹好,用門板抬出家門,想找一塊地方草草安葬。可天下之大,卻沒有一塊是屬於他家的。
幸好同鄉中還有善心之人,劉德的遠房親戚劉繼祖見他倆實在可憐,把自己的一小塊土地給了他們,朱氏兄弟這才草草將家人安葬,隨後離開家鄉,各自逃命。朱元璋跑到皇覺寺出家當了和尚,後來在發小湯和的邀請下加入了郭子興的起義軍。一晃十多年過去了,朱元璋從一個小兵成長為統領千軍萬馬的吳王,隨後推翻元朝,建立大明,登上了開國皇帝的寶座。

俗話說“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衣錦還鄉的朱元璋想起當年給他土地安葬家人的恩人劉繼祖,於是派人前去尋訪,可惜劉繼祖已在至正十三年(1353年)病故,只請來了他的兒子劉秀。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封劉繼祖為義惠侯,世襲罔替,與明朝相始終,也就是說他的子孫後代都可以沿襲這一爵位。

朕微時罹親喪,難於宅兆,爾發仁惠之心,以己沃壤,慨然見惠。安厝皇考妣,大惠云何可忘!因贈以侯,並贈其妻婁氏為侯夫人,仍為文以祭。——《萬曆野獲編》

劉繼祖死了,可地主劉德卻健在,朱元璋對他說道:“爾之所為,亦恆情耳,不必問。吾貧時,爾豈知今日為天子也”。意思是說,你當時那樣做也在情理之中,我不會追究的。當年我貧賤的時候,你怎麼會知道我能當上皇帝,貴為天子呢?朱元璋不僅原諒了劉德當年的薄情,而且還下令賞賜給他田30傾,並免除10年賦役。當然,這些賞賜與義惠侯的爵位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估計當時劉德的腸子都要悔青了,可千金難買後悔藥,要怪只能怪自己沒有那顆行善積德之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