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兒子把兌好的牛奶倒回奶粉罐,媽媽說,沒關係,這個浪費值得

01 凡事喜歡說“我來”的2歲兒子要自己兌奶粉

兒子2歲出頭的時候,對於自己的事情,特別喜歡說:“我來(做)。”

有一天晚上,到了喝奶睡覺的時間,堅持要自己兌牛奶。很著急地從房間跑出去,一邊跑,一邊說,我來,奶奶,我來。

這時候,奶奶已經把奶瓶裝好水,正在往奶瓶裡面加奶粉。奶奶心想,反正自己利索一點,馬上就可以弄好了,就無視兒子的要求,繼續往裡面加夠5勺奶粉,蓋上蓋子攪拌均勻交給兒子。

誰知道,兒子不幹了。氣哭了,一把搶過奶瓶,就往餐椅上爬。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把奶粉罐抱過來打開,然後把奶瓶打開,一股腦把牛奶倒進奶粉罐裡。這一整個過程,我們在一旁的大人還沒來得及反應怎麼回事,他就已經利索地完成了。

震驚之餘,也只好耐住性子。奶奶也驚呆了,跟我大眼瞪小眼,一口大氣憋著不敢出。她也沒想到這次兒子的反應這麼激烈。平時兒子說我來我來的時候,有時候在她看來是搗亂的行為還會制止或者發火什麼的,這一次,反而平靜起來,想看看兒子到底要做什麼。


2歲兒子把兌好的牛奶倒回奶粉罐,媽媽說,沒關係,這個浪費值得

我跟在兒子身後,來到他身邊,跟他確認:“你要自己兌奶粉,是嗎?”

“是的,媽媽,我來。”一邊說著,一邊還有些激動,卻也收住了眼淚。

“好,我可以幫你嗎?”

“可以,媽媽,(幫我)裝水。”

“好,那你今天想喝多少勺?”

“5勺,媽媽,要5勺。”

“好的。”一邊說著,一邊兌好溫水,放好在桌上。“那你現在想自己舀奶粉,是嗎?”

“是,我來,媽媽,我來。”

“好,那你慢一點,慢慢地,像之前媽媽教你那樣,把勺子放平,裝滿,刮一下,刮平了。”一邊看著他的動作,一邊跟隨著提醒。兒子就這樣一勺一勺奶粉舀出來,偶爾弄撒一點,我告訴他沒關係,一邊用話語提醒他慢一點,穩住。

一邊幫著數數,一邊繼續守著,卻也不敢插手,就讓他自己弄。終於,5勺奶粉裝進了奶瓶裡。兒子把奶粉罐蓋好,抱回原處。指著奶瓶,請我幫他蓋好。看到邊上撒出來的奶粉,他自己抽了一張紙巾,想要弄乾淨。

我對準了奶瓶蓋子,請他自己擰緊。他非常滿足地拿起奶瓶,搓了又搓,把奶粉攪勻。繼續心滿意足地抱著奶瓶回房間,斜靠在床上,咕咚咕咚喝起奶。

這時候,奶奶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下了。一邊感慨小傢伙今晚的脾氣真是激烈,一罐奶粉就這麼浪費了。

我安慰道,沒事的,剩下也就小半罐了。以後他說我來的時候,儘量讓他自己去做就好了。


2歲兒子把兌好的牛奶倒回奶粉罐,媽媽說,沒關係,這個浪費值得

02 一小罐奶粉,換來成功的體驗,對新事物探索的成就感

1-3歲的學步期兒童,尤其是可以獨立行走,手腳開始放開的兒童,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通過對大人的行為觀察,開始積累和內化了一些經驗,但是他們積累的經驗又還不足以很好地支撐自己的行為順利進行。這個從觀察到掌握技能的過程,就需要多多經歷,不斷探索,積累實際的經驗,才能實現頓悟,明白,哦,原來要這麼樣才能做好這件事。因此,孩子說我來的時候,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鼓勵自主動手。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日後孩子在學習新事物的時候,能不能體驗到成就感,面對新事物的時候,是不是覺得自己有能力去挑戰或者敢不敢去挑戰,跟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的體驗息息相關。

如果,我們想收穫一個勇於探索,善於學習的孩子,不妨放手,多多鼓勵孩子的自主探索行為吧。

深諳這一點道理,所以面對兒子的要求,我願意鼓勵他,支持他去完成自己兌奶粉的這個需求和行為,幫助他獲得良好的學習和探索的體驗。

從他的心滿意足可以看出來,他非常享受這個可以自主掌控的過程,儘管這個過程是在媽媽的幫助下進行的,只要他是自主發出的需求,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去進行的,都是有益的,都是可以讓他有良好的體驗的。

一小罐奶粉,換來這份成功的體驗,對新事物探索的成就感,有何浪費和可惜呢?當然了,這是比較激進的做法和比較激烈的反應,如果我們能夠一開始就尊重孩子的意願,允許孩子自主探索,並不需要這麼浪費。只能說,這是一個代價吧,時刻提醒我們,要尊重孩子。

在那之後,兒子成功體驗了一次,他也並沒有執著於每次都要“我來”,對於兌奶粉的這個動作,他已經成功體驗了一次,內心已經滿足了,就足夠了。

當然,日後兒子的技能又進一步發展的時候,他還會繼續說,我來。我的做法,都是一如既往地支持他,根據對他能力的評估,提供適當的支持。


2歲兒子把兌好的牛奶倒回奶粉罐,媽媽說,沒關係,這個浪費值得

03 大人如果感到焦慮和抓狂,我們需要穩住的是自己這顆心

反觀這段經歷,兌奶粉的這個需求,讓奶奶一頓抓狂。

為什麼呢?

在奶奶看來,2歲的兒子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再則,如果把奶粉弄撒到桌面和地面,還很難收拾。不如自己幫忙兌好來得舒服。

可正是這份不信任,這份憂心,導致了後面兒子激烈行為的發生。

如果我們能夠放下一些焦慮,擔憂和抓狂,用開放性的態度去對待兒童的探索行為和需求,事實的發展會比我們預想的要好得多。

我們可以對兒童的行為進行評估,排除一些危及生命安全和誘發危險的因素,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放寬心,由內而外地給予孩子支持。

一方面,我們可以把環境佈置得儘可能寬敞一些,做好家中玩具雜物的收納工作;排除一些尖銳的邊角,做好防護措施;危險物品要擺放在兒童無法觸及也無法因為輕微搖動就掉下來的地方。

另一方面,兒童在觀察我們的行為時,可以適當放慢速度,結合語言,告訴孩子我們正在做的事情,以及我們做事情的順序,要注意的安全事項等等,以便兒童能夠更好地吸收和模仿。

如果兒童的訴求是合理的,是他能夠在大人的支持和協助下完成的,就放心鼓勵孩子去探索吧!相信你一定可以收穫一個善於學習的自信的孩子!

2歲兒子把兌好的牛奶倒回奶粉罐,媽媽說,沒關係,這個浪費值得


作者簡介:空空聊成長,二胎媽媽,哲學碩士,兒童發展心理學研究生,一邊育兒一邊自我成長的過程中,保持覺察,希望與你一路同行,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