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

汪汪读史


无疑,要论到把烂牌打活,这里需要提名——

雍正皇帝

有人可能要好奇了,为何“康乾盛世”都不包括的雍正朝,却能算作在两个盛世之下把烂牌打活的君王呢?

今人提到雍正,一般有五个印象:

1、爱卖萌;

2、得位不正;

3、残暴不仁

4、迷恋丹药;

5、勤俭节约,讨厌贪官。

雍正继位时,虽然之前便是“康熙盛世”,但实则康熙晚年,这个盛世早已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事情要从康熙晚年,纵容官吏贪污有关。

在雍正即位之初,国库严重亏空,户部彻查时,发现有亏空二百五十万两白银。

入不敷出,对于盛世而言,实在有点名不副实。

雍正在清查亏空时,发现江南织造曹家挪用公款300万两,山西巡抚苏克济贪污450万两

这种贪污现象,落实到地方上,还要更加严重,毕竟钱都是从百姓身上出的。

这位雍正帝一生节俭,便是源自于想要励精图治,他曾发布圣旨,告诫朝野:朕于一切器具,但取朴素适用,不尚华丽工巧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脑洞趣味历史


开局一个破碗、一根打狗棍,一路打怪升级,最后统一天下,成为一代雄主。

这样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三位,其他两位开局好歹还能吃得起饭,可是今天要说的这位真的端着破碗讨过饭、还被疯狗追着拿打狗棍防身。

他就是大明王朝的缔造者,朱元璋。

朱元璋开局的牌有多烂呢?三人中的另一人,这样评价他:

“朱洪武是个放牛娃出身,人倒也不蠢…最终取得了民心,得了天下。”

放牛娃出身,小时候还因为弄丢了地主家的牛,被地主老财暴打了一顿。

1343年,朱元璋15岁的时候,老家濠州爆发严重的蝗灾和瘟疫,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朱元璋的老爹、老娘、老哥,先后被瘟疫夺走生命,只剩下他和二哥相依为命。为了增大生存几率,朱元璋和二哥各奔东西、各自求生。

朱元璋走投无路,跑到濠州附近的皇觉寺当和尚。在皇觉寺里,朱元璋每天还是得忍饥挨饿、天天被老和尚欺负的命。

当了三年和尚之后,朱元璋实在无法忍受老和尚的压榨,捡了个破碗,走上乞讨之路。

别的开国之君在朱元璋这个年纪,都混到什么程度了呢?

西汉创立者刘邦,已经认识了一大帮狐朋狗友,为创业打下积淀;东汉创立者刘秀,阅尽天下兵书,只待时机一到揭竿而起;蜀汉创立者刘备,已经认识了日后十八路诸侯中的至少5路,可谓关系网杠杠滴硬…

为啥一直说老刘家呢?因为老刘家的“穷”,在古代开国之君里,很有代表意义啊!

相比之下,朱元璋是真的惨,都快18岁成年了,还在拄着打狗棒满大街要饭;称他是古往今来起点最低、手牌最烂的开国之君,估计没有人会质疑!

1352年,朱元璋投奔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正式踏上反元之路,也开启了他的“开挂”之路,最终当上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能“一路开挂”,就像评价里说的,因为他得了“民心”。通常,“民心”是最难得的东西;一旦得到,天下岂非囊中物?

洪武十八年(1385年),大明王朝发生了一件这样的案子。

话说,有一个名叫唐润山的兵油子,他的大哥小时候跟邻村一姑娘史灵芝定了娃娃亲。谁成想,唐润山的大哥还没见到姑娘长开的样子,就因病夭折。姑娘长大之后,就嫁给了洪洞县的一个农民,姚晓武,并给他生了3个孩子。

唐润山当兵回来之后,因为年岁已大、人也不咋样,就娶不到媳妇。

当时,元朝还苟活的时候,有个破规矩——哥哥死了,弟弟可以继承哥哥的媳妇。唐润山就以此为理由,强行要求史灵芝与姚晓武离婚,并且要求她孤身一人嫁给唐润山(不要3个孩子)。

姚晓武能愿意吗?俩人自然是大打出手,唐润山挨了一顿啐。

要不怎么说唐润山是个兵油子呢,打不过人家,就开始使阴损的招——跑到兵部去闹,强行要洪洞县令将史灵芝判给了唐润山。对于史灵芝的男人姚晓武,也以“滋事”为由关进大牢。

姚晓武出狱之后,开始为自己和老婆讨回公道。

最后,这件案子直接将洪洞县、兵部、刑部、皇帝全部惊动。皇帝朱元璋咨询刑尚书王峕(音shi),问他这件案子该怎么办?

王旹答曰:古往今来,大家都是这么办的,微臣看来,洪洞县令办的并无差错。

言外之意,史灵芝不过一介村妇,姚晓武只是一名村夫,而唐润山则是为大明江山立过功的军人,给这样的人“分配”一个老婆,那还不是应该的嘛!

朱元璋听了王旹的回道,大怒!但是,他还是忍住了内心的愤怒,觉得堂堂刑部尚书精通律法,绝不会提出如此违背人伦的论调。于是,朱元璋板着脸、耐着性子问道:“这是为何?”

王旹一听,皇帝竟然问他原因,那还不是表现自己的好时候?遂,放开话闸,滔滔不绝地列举先贤婚姻状况,又洋洋洒洒地细说前朝的婚姻法,最后得出一个论据:唐润山娶史灵芝,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到这时,朱元璋才明白,这帮狗官心里想的什么了!元朝的败亡一点都不冤,就凭这帮狗官,不亡了才怪!

一怒之下,朱元璋下了道圣旨:

“其史灵芝,系人伦纲常之道,乃有司之首务。故违不理,所以有司,尽行处斩。”

翻译过来就是:史灵芝这个案子,按照天理人伦、三纲五常,她都是姚晓武的妻子,有关单位没有如此判决,那就是失民心!因此,为了维护天下百姓的利益,所有参与这件案子的官员,全部砍头!

于是,从唐润山,到洪洞县令,再到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全都被判处死刑。

朱元璋如此判决史灵芝案,在民间引起极大反响,使他在老百姓里的威望更高!像史灵芝案这样的例子,在朱元璋的一生中比比皆是,对于贪官污吏,从不手软。即便是开国功臣+亲家公蓝玉,也敢将他剥皮实草,以儆效尤。

朱元璋的开局烂归烂,可他通过“民心”,终使自己得了天下,实现古往今来最强逆袭。


祗树


要说历史上把一把好牌打烂的君主倒是一说一大堆,但是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主,确实是屈指可数,我今天就说一个距离我们最近的康熙皇帝吧。


一、童年称帝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出生于1654年,年仅8岁(1661年)之时,他的父亲顺治皇帝福临就因为天花病逝,享年24岁。因为年纪尚小,在位时也没有想过立太子之事,如今突然病重,又害怕天花遗传,就听从一个外国人汤若望的建议,立已经得过天花对天花有免疫力的玄烨为太子。


顺治去世后,康熙在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的辅助下当上皇帝。所谓辅政大臣,就是一个极度危险的存在。纵观历史上多少辅政大臣都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或者直接取而代之,最明显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者乃三国曹操。

直接取而代之的比如唐朝时期武则天,一开始就是立李旦为傀儡皇帝,当了六年傀儡皇帝之后自己取而代之。

由此可见,作为8岁的孩子,完全没有这个能力与几位辅政大臣抗衡,至少康熙之前的历史基本如此。也就是说康熙的江山很可能迅速易主,康熙到时候一个小屁孩也会被驱逐收拾,后果不堪设想。

更糟糕的是,年仅10岁之时,康熙的母亲又去世,此后康熙可谓孤立无援。几位辅政大臣势力逐渐增大,尤其鳌拜更是目中无人,对康熙一点没有君臣之礼。

康熙14岁之时,首要辅政大臣索尼病逝,康熙开始亲政,但是实权依旧不在自己手上,此时的鳌拜正在虎视眈眈,不久则把苏克萨哈陷害致死,剩下鳌拜与遏必隆两人狼狈为奸。

康熙处境更加糟糕,距离被夺权只有一步之遥,稍有不慎,则可能江山易主,14岁的康熙表现出与年纪不符的聪明才智,他在一次游戏中突然将鳌拜绑起来,,随后叫朝中大臣罗列鳌拜罪状,共计三十余条,遂将鳌拜治罪。但是康熙网开一面没有杀死鳌拜,只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康熙,已经表现出常人所不能及的治国谋略,尤其鳌拜一事,康熙不仅处理鳌拜杀一儆百,又网开一面让人信服,可谓手段不得不叫人称赞。


二、少年平叛

1673年,年仅19岁的康熙又面临人生的一次重大考验,就是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发动的三藩之乱,当时叛军迅速拿下云贵川大多数城池,还有江浙地带也岌岌可危,康熙要是坐视不管,必将灭国。

诸如这种叛乱,别说是刚刚起步的清朝,就是繁荣昌盛的唐朝也经不起一个安史之乱,要是康熙没有足够聪明才智,绝对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吴三桂等人。

可是康熙与李隆基不能同日而语,康熙就是明智,在吴三桂策划王辅臣谋反之后,康熙深知王辅臣的厉害之处,加大火力军队主要针对王辅臣进行打击,坚决不让他与吴军汇合。


王辅臣战事迅猛,先后攻克秦州、兰州、汉中,又坐守平凉,让清军闻风丧胆,康熙几次派大臣董额前往平叛,可是这个家伙也是一个坑货,听到王辅臣名号就吓得不敢进军。

要是敌军势力迅猛,我军战将颓靡,这样的战争必然失败,可是康熙就不一样,他对地理、历史各方面十分了解,他知道秦州重要性,还知道汉中乃通平凉要道,平凉之外的固原更是平凉的粮食补给站。

于是康熙不仅迅速换了战将,让图海上阵,还制定新的作战计划,让清军分几部分前往,攻克秦州、兰州、汉中,以绝王辅臣后路,防止他与吴军汇合,再主攻平凉,阻断固原粮食补给,这样一来,王辅臣无粮无援,只能束手就擒。

所谓打蛇打七寸,将最主要势力阻断,其余的势力就很容易解决,最终康熙彻底平定三藩之乱,防止江山易主。


三、开疆拓土

有了以上几件事情的锻炼,康熙已经彻底成熟,后来就是不断开疆拓土,三次亲征葛尔丹,将其占为己有,还有与沙俄外来入侵者坚决抗争,最终让沙俄只能束手就擒。

面对外来入侵者,晚期的清朝就是最明显的反面教材,割地赔款,可是康熙从来没有如此,难道说康熙时期的军队特别勇猛,其实非也,上边也分析过,大多将士一样贪生怕死,可是君主贤明,决策准确,怎么会导致国破家亡呢?

康熙的一生,毫无疑问是将一手烂牌打活的典型代表,内忧外患,加上自己年纪资历都不占优势,却能逆天命而为,创造出如此大的成绩,难道不值得后人歌颂?


结语

作为领导者,不要总怪下属能力不够,主要决策权在自己手上,下属主要还是配合执行,要是你的决策本身就有问题,或者自己对决策根本没有主见,你还奢望治理好这个公司,怎么可能呢?



嗔痴历史观


我认为把最好的牌打出最烂的结果的崇祯皇帝,明本不该灭亡,明是最不该亡国而亡国的封建王朝,下面我来具体分析下

历代王朝灭亡大多数是皇权落榜,比如两汉 唐 清 只有宋明是例外,宋是武备松弛一点点被蒙古消灭了,但明朝直到灭亡皇帝依旧大权在握,兵力远超满清和农民起义军,那么明是如何被崇祯一手好牌打烂的呢?


1不会玩弄权术,不懂制衡各方势力

崇祯上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魏忠贤,这直接导致满朝皆东林党,东林党失去制约,东林党只代表江南大地主阶级利益,虽然有人说杀了魏忠贤明就灭亡了,这只是事后诸葛亮,在当时看来魏忠贤杀不杀都没多大影响,只是崇祯错在不应该彻底铲除宦官集团,如果单单杀了魏忠贤在立一个自己亲信宦官那么东林党人也不会肆无忌惮,到了最后东林党人完全可以驳回崇祯命令,甚至拒不执行各种措施,

2性格多疑滥杀武将

崇祯杀了袁崇焕导致面对后金失去了优势,虽然有人说袁崇焕该杀,但非常之期当行非常手段,刘邦打天下时韩信多次让他痛心杀心但是都忍了,打了天下立马杀了韩信,崇祯也应该这样杀了袁崇焕没有人能抵御的了后金。

3性格懦弱,缺少铁腕手段

崇祯上位没多久正值小冰河期,北方寒冷,南方干旱,北方很多庄稼颗粒无收,北方农民很多暴乱,此时如果崇祯从南方运粮救济北方,农民有了吃的自然不会起义,但是东林党人自私自利面对百姓生死存亡却不肯解囊相助,崇祯也征求南方地主捐钱捐粮,遭到拒绝,崇祯没武力也没魄力,导致李自成领导农民军发动起义

李自成农民军起义了,兵力并不多只有十几万人,明境内有正规军七八十万,崇祯曾请求左良玉出兵镇压,但要求提供军饷,崇祯拿不出想着让京城百官捐款,但是百官无一人捐款,崇祯也是无可奈何,崇祯难道就不会找几个贪官抄家?真是一点皇帝权威都没有

4好谋无断,被东林党人士左右决定

一开始李自成一路往北京方向打北京,曾派人秘密给崇祯和谈,要求崇祯给自己封王,他就可以归顺朝廷,然后可以为朝廷效力攻打后金努尔哈赤,(这是当时李自成的真实想法,后来崇祯拒绝了他才被迫造反)崇祯把这事告诉了大臣,崇祯当时也有意放下内部矛盾专心攻打后金,毕竟农民军都是吃不饱肚子被逼的才造反,而后金兵强马壮是为了夺取大明江山的,孰轻孰重崇祯还是掂量的清楚的,但是这事一说就遭到东林党人士反对,崇祯竟然拗不过东林党人士,这事就不了了之了,最终李自成带领农民军一路打到北京,崇祯上吊自杀,

5迁都南京是最后一个可行方案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完全可以迁都南京,重振军威,力图收复江山,但他却来个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一鼓作气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性命


月影青霜


这次的主角叫刘病已,原本是一只龙窝里的金蛋子,他爷爷是太子叫刘据,曾祖母就是娘家兄弟外甥很会打仗的皇后卫子夫,就是可惜他曾祖父是那个长寿又疑心病重的汉武大帝刘彻。

巫蛊之祸,被陷害的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自杀,刘病已的亲爹、叔叔、姑姑也凉凉了,他那会儿才是一个小婴儿,就被送进大牢了。还好牢房管事心善,找了女囚照顾他。


没几年,汉武帝病了,国师就说天牢有天子之气,就是这气与皇上相冲,于是要放火处死牢房的全部处死,还好牢房里的官兵们说牢里关着皇曾孙,拒不领命,等汉武帝醒来后刘病已才逃过一劫。


刘病已就在牢房里长大,认识了暴室属官的女儿许平君,青梅竹马,后来还在牢头的牵线下娶了这个平民妻子。

汉武帝驾崩前恢复了他的皇族宗亲地位,但刘病已更喜欢市井生活,他想当游侠,和爱妻许平君一起生活。

再后来汉武帝最中意的小儿子汉昭帝凉凉了,他没儿子,当时是权臣霍光挡道,他想让谁当皇帝谁就能当皇帝。一开始霍光选了汉武帝的孙子刘贺,这娃好啊,不学无术,无父无母,最好掌控了。但这货实在烂泥糊不上墙,“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刘贺的皇位坐了不到一个月,才27天就被撸下来了。


霍光在汉废帝刘贺之后又找宗室族谱,在茫茫的候选人名单里根据上一次的关键词,“无父无母”和“好操控”搜索,最后翻了刘病已的牌子。(汉武帝有个兄弟中山靖王,这位王爷最大的贡献就是生了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后来东汉末年的刘备就自曝他是中山靖王的玄孙,正经的皇家血脉,汉室正统,也不知道是强行绑定还是真人真事,反正咱也不能穿越过去问他老人家。)


刘病已当皇上了,就不能用那个好养活的名字了,遂改名刘询。

霍光老匹夫想让自己女儿霍成君当皇后,于是默许妻子毒死了许平君,这就在刘病已的仇人列表上留了名字。

刘病已背后没有一丝助力,前期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和群臣飙演技,最后终于扳倒了霍氏集团,在位期间联合乌孙打击匈奴,设置西域都护府监护西域诸城各国,使天山南北这一广袤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

此外,他整改吏制,惩治贪腐,是汉朝继汉武帝后又一位明君。

他刚刚出生不久就受了牢狱之苦,没享受过当皇子的优待,入宫以后的日子每日提心吊胆,因为皇上这个身份他与最爱的妻子天人永隔。母族、妻族都没有给他任何助力,完全靠他自己在阴谋诡谲的禁宫中拼杀,这算是一副烂牌打活了的君王吧。


小妖精小姐


把一手烂牌打好,觉得没有人比朱棣更适合这个标题了。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自有自己的一套选择继承人的办法。他想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干了,把所有该干的事情都规划好,然后自己的后代,顺着自己规划的路,安安稳稳走下去,大明王朝就能千秋万代。因此他选择了乖巧的朱允文,来继承自己的皇位。可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朱允文的确是一个乖巧的皇帝,可是他的政策,在他死后就遭到了文人们的扭曲。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可是作为一个阅历不足的年轻人,朱允文并不能很好的判断,围绕在自己周围的人哪些建议能用,哪些建议不能用?

因此他逼死了自己一个个皇叔,最终他把朱棣逼得走投无路,最终只能发动靖难之役。

朱棣的四年靖难之役,可谓是充分利用了自己所有能利用的优点,抓住了敌人能暴露出来的所有缺点,从最开始的只能被认为在北京城里暴躁揍,到最后,靖难大军团团围住应天,皇宫大火。朱允文生死不明。

虽然十分不喜欢,但是清朝有两位皇帝也十分符合这个标题。顺治和康熙

在满清入关的过程之中,多尔衮立下了赫赫战功,将整个满清朝廷绝大部分权力握在了自己的手中。顺治本来只是一个傀儡 ,六岁登基,在其母孝庄太后支持下,熬死了多尔衮,步步掌控了整个清庭的权利。

可惜的是,顺治也是一个短命鬼。死的时侯刚刚三十一岁。

接下来是康熙登基,说起来,他跟自己老爹有一点同病相怜,都是幼年登基,都是全程掌握朝中权力,都只能依靠孝庄太后。不得不说,孝庄太后确实有能力,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一命呜呼,走在了自己的前头,她又开始打起精神,扶持起自己的孙子。与鳌拜斗智斗勇。

可怜鳌拜,堂堂满清第一勇士,最后居然栽在了一群小太监手里。

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幼年登基,成年时候能够完全掌握朝中权利的,也不多见。

这父子两代,都能够幼年继位,长大掌权,说是把一手烂牌打好,的确不为过


人生长久远


历史上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的政治人物不多,在先天基础有限的情况下,能够把烂牌打活,确实也是一种本事。


靖康之变后,北宋被金国所亡,北宋的徽钦二帝也被俘虏到了金国。北宋之所以灭亡,除了是在军事上长期处于劣势地位外,更为重要的是北宋末年社会经济的崩塌。北宋中后期始终未能摆脱积贫积弱的国势,尤其是在北宋末年统治者的经济改革屡屡失败,恶化了中央财政,以至于后期无法再建立起稳固的防守型统治秩序。

但是北宋灭亡后,并不代表宋朝历史的中断,在康王赵构的领导下,宋政权在南方重建,史称“南宋”。而且南宋政权在强敌林立的环境中,还坚挺了一百五十二年,是中国历史上又一经济富庶,文化昌盛的时代。


南宋政权初建时期,宋朝积贫积弱的经济基础形态并未改变,南宋的军事依然羸弱,官僚体制冗杂且行政效率低下,北宋的烂摊子一股脑的继承到了南宋这里。

宋高宗赵构上位后,将北宋的烂摊子重拾,一手烂牌给重新打活。

第一,在外交上破冰,以屈辱合约换和平。重启宋金外交谈判,将守不住的北方地区暂时划给金国,力求南宋政权在南方扎稳脚跟,为南宋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以图后发制人。


第二,提出了“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文化理念。极大地促进了知识分子报效国家的热情,南宋给知识分子搭建了施展才能的绝佳平台,涌现出的忠臣良将也是各个王朝中最多的。

第三,大力发展海洋贸易,重建独立的财政体系。因军费开支巨大,而造成了南宋财政困难,所以单靠朝廷土地税、商业税难以弥补财政赤字,南宋除了改良传统地税外,还在海外贸易中拓展财源,南宋的经济呈现出了多元发展态势。


第四,军事战略定位准确。金兵倚仗着机动灵活的骑兵优势大败宋军步兵,而宋军则寻找金人水上的弱点发挥水军的优势,将战场退到长江沿线上的水战,另外,将优势兵力收缩到有险可靠的川蜀、荆襄、江淮之地,通过靠地利和国力优势打持久战。

正是由于宋高宗制定的正确国策,才阻碍了金军南下,为羸弱的南宋政权恢复发展争取了时间,并享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国祚。尽管赵构迫害了岳飞等主站派,留下了千古骂名,但是站在当时的全局来看,也是丢车保帅的无奈之举,赵构也算的上是把烂牌打活的杰出政治家之一。


纳兰谈史


历史上把一把烂牌打活了的君王有很多,有人说是朱元璋,有人说是刘邦,有人说是汉宣帝,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过我觉得成吉思汗铁木真是拿了一把最烂的牌,却打出最精彩的辉煌。

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是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最烂的牌到底有多烂

铁木真的父亲也速该是乞颜部的酋长,按道理说他一出生就是含着金钥匙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铁木真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被塔塔儿人毒死了,然后铁木真的家人就以前尊于他们的各个部落给抛弃了,连他们的部落乞颜部也抛弃他们而去。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草原上的生存环境很差,只有跟着最强的人才能生存下去。而去草原的规则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忠诚,只有生存的利益。

所以在这个丛林法则的世界中,铁木真的一家面临的不仅是生存的问题,还有他父亲以前的敌人的袭击。

可想而知,铁木真的这手牌到底有多烂了吧。朱元璋以前至少没有强大的敌人会随时要了他的命,而且中原的生存法则大大好于草原。

最后,所有以前臣服于他父亲的部落都离开了,连自己的部落也因为也速该以死亡,无法继续带领他们狩猎和进行掠夺而离开他们。这时候的铁木真除了他母亲、五个弟弟、一个妹妹和也速该的小老婆就再也没有别的人了,这个阵容不是弱女子就是小孩子,咋一看似乎无法在这个险恶的草原上活下去。

你以为铁木真所遇到的仅仅是生存环境的恶劣吗?还有更加险恶的事情就是曾经抛弃他们的泰赤乌部酋长塔里忽台的追杀和迫害。

塔里忽台因为曾经抛弃铁木真的家族,因此和铁木真有仇恨。所以一听到铁木真一家还没有死于饥饿的事情,就派骑兵来捉拿铁木真。铁木真由于年少,因此不敌被囚禁在泰赤乌族,塔里忽台并没有立刻杀死他,而是把铁木真囚禁起来,给他戴上枷锁,每次宴会的时候都把铁木真拿来展览,羞辱铁木真。

后来铁木真在赤老温的帮助下,逃离塔里忽台的地盘,终于和母亲一家团聚。参见元史:

烈祖崩,太祖方十三岁,塔而忽台兄弟强盛,太祖部众多叛从泰亦赤兀。札木合赤归之。于是塔而忽台遂与太祖相仇。塔而忽台性很毒,人称之曰开勒而秃克。太祖尝为所获,枷太祖项,一老枢怜之,为梳发,以毡裹其项。既而,太祖逸去,遇速而图斯人锁而干失剌救之,事具《赤老温传》。

在铁木真18岁的时候,他好不容易有了一个自己的小“古列延”。这时候蔑儿乞人的骑兵洗劫了他的小古列延,并抢走了他的老婆。

好不容易聚成的一点小家底,转眼间又是昙花一现了。但是这时候的铁木真由于经历过了太多的磨砺,已经变得坚强冷静。铁木真联合父亲以前的安达克烈部的脱斡邻勒和札答阑部落酋长扎木合一起击败了蔑儿乞人,并夺回已经被掳走半年多的老婆。

打活的牌有多好

1.十三翼之战,铁木真不胜而胜,实力突飞猛进。

铁木真在打败了蔑儿乞人后,建立了一个小型的汗廷,自称成吉思汗。在铁木真称汗的一个月后,扎木合集结十三个部落的三万多人马向铁木真发起进攻,铁木真由于只有五千多人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兵败。但是后来由于扎木合残杀自己的蒙古族俘虏而引起部下的不满,这些部下归附铁木真,增加了铁木真的实力。

2.统一蒙古各部落

随着铁木真势力的日益强大,铁木真开启了开挂之路。铁木真先是击败了主儿乞部,然后在1202年的阔亦田之战中,击败了扎木合的联军,随后,铁木真攻灭塔塔儿部和泰赤乌部,自此铁木真获得了统一蒙古族各部的主动权。

公元1203年,铁木真进攻安达克烈部,脱斡邻勒不敌铁木真被迫逃走,随后铁木真有开始进攻乃蛮部,并于1204年彻底征服了这些部落,至此蒙古草原上再也没有一股势力能跟铁木真对抗,他统一了蒙古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建立蒙古国,被诸王和群臣尊称成吉思汗。

所以成吉思汗铁木真才是把一手最烂的牌打出最好的精彩的。


历史应该有趣


1、北周武帝宇文邕;

要说“把一把烂牌打活”的皇帝,小编觉得,北周武帝宇文邕应该说是最当仁不让的。

宇文邕是北周的第三位皇帝,他之所以能够继位为帝,全靠北周权臣宇文护的扶持。而这位宇文护可不得了,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权臣之一,在北周初年权倾朝野,专横独权。其专权到什么地步?宇文护可是在短短三年时间之内,便接连杀死宇文觉、拓跋廓、宇文毓三位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实现“三连杀”的权臣。

公元560年,宇文护在毒死周明帝宇文毓后,便改立宇文邕为皇帝,那一年宇文邕才17岁。

可以说,年轻即位的北周武帝宇文邕,当时所面临的可是一副绝对的烂牌。同为权臣,宇文护可比西汉的霍光要狠得多。当年,汉废帝刘贺不服从霍光,顶多也就被废掉而已。可如果得罪了宇文护,那宇文邕的结局恐怕就是之前被杀掉的三帝一样了。

一方面是内政被权臣把持,另一方面是周边的外敌环伺。当时的中国也是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除了北周之外,还有雄踞华北的北齐和坐拥江南的南陈。北齐虽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禽兽皇朝,但北齐的国力基础一开始其实是要被北周要强大的。而且,在北周武帝宇文邕即位之初,北齐尚有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两位当世名将压阵,实力强悍,多次挫败北周的进攻。

除了要应付汉地的这两股势力,北周还需要面对强大的突厥。宇文邕在位时,突厥已经相当强大,时常威胁北周的边境,以至于宇文邕自己也不得不娶突厥公主阿史那氏为后。

然而,宇文邕却凭借自己的韬光养晦之策,成功的铲除了权倾朝野的宇文护。之后,他又通过一系列的军政改革,实现了北周国力和军力的提振。尤其是府兵体制的推行,使北周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而一举消灭北齐,一统北方,并为日后隋朝的统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从被权臣扶立的傀儡皇帝,到一统北方的英主,宇文邕可是成功的将自己手中的一手烂牌成功的给打活了!可惜,宇文邕最后却在北征突厥的途中,英年早逝。

2、后周世宗柴荣;

同样将一手烂牌打活的皇帝,还有后周世宗柴荣。实际上,不仅同样是以“周“为国号,柴荣与宇文邕本身也同样有不少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柴荣即位之初,政权不稳之际,北汉勾结契丹南犯。面对来势汹汹的契丹大军,柴荣决定御驾亲征,抵御外敌。结果后周朝堂上,却是一片的反对之声,其中当时的宰相冯道更是极力阻止。于是,柴荣便说:“唐初,天下草寇蜂起,并是太宗亲平之。”谁知冯道却很不给面,直接就说柴荣无法和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相比,气得柴荣直接罢免了他的相位。而柴荣的此次亲征,也就在这种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开始了。

然而,祸不单行的是,正当柴荣率军日夜兼程抵达高平之南,与北汉军遭遇时,右军的樊爱能、何徽部居然不战自溃。在此危难关头,柴荣不畏敌军矢石,冒死督战,最终将北汉骁将张元徽击杀,进而一举击溃契丹军。

经此一战,柴荣的帝位得到巩固,声势如日中天。而在这一战中,柴荣也是成功的将一手烂牌给打活了。



这些历史要读


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能做到上述要求的君王,实在是少之又少。通常开国君王比较能打,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第二代也还行,第三代开始下滑,越往后的君主越差劲。能把一副烂牌打活的君王,可以称之为中兴之主。这样的帝王在我国历史长河中还是有一些,且听在下列举一个,其余的读者可评价补充。

秦孝公嬴渠梁是典型的将烂牌打活了的君王,没有秦孝公全力支持商鞅变法强秦,就没有后来的秦始皇一统天下。秦孝公接手的秦国是一个烂摊子,尽管他的父亲秦献公给他开了一个好局,但是他接手时好局都不存在了,面临者着严竣的内政外交问题。秦国最大的内政问题是没有变法,政治制度跟东方六国相比十分落后;秦国最大的外部问题则是面临着霸主魏国即将发起的灭秦之战。

秦献公在魏国呆了三十多年,深知魏国的强大不可撼动,魏国是国富民强,兵精将良,看谁不顺眼就可以打谁的主。秦献公继位后推行了部分魏国变法内容,积蓄了二十多年的国力,在魏武侯死后,秦献公开始发起收复河西的战争。秦军在石门之战中趁魏军主力远征宋国之际,斩首魏国河西守军六万。第二年魏国主力回击,在少梁之战中重击秦军,秦献公本人受箭伤而薨。

秦献公积累了二十年的国力,只跟魏国打了两场大战,就消耗一空了。而魏国在与秦国的这两次战争中,根本没有伤及元气,在庞涓将军的鼓动下,魏国准备发起灭秦大战!如果秦孝公那时硬气的与魏国血战,那么秦国早就亡了。

秦孝公根据国内外的实际情况,对魏国采取求和姿态,将父亲拼了命收复的河西之地割让给魏国,换取魏国将战略重心转移至东方!然后秦孝公颁布了《求贤令》,向天下能人奇士求助,且说得十分直白:你帮我变法强秦,我给你高官厚禄。不谈理想,只谈待遇。不久法家名士卫鞅入秦,开启了秦国的变法时代。

秦国原本就是一个破罐子,卫鞅又是一个具有工匠精神的工作狂,最终卫鞅跟秦孝公一合计,破而后立,先把秦国这个破罐子彻底摔碎,然后再造一个秦国出来。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它从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变法,号称事无巨细,皆有法式。商鞅变法也彻底改变了秦国的面貌,秦国从一个落后的旧国,变成一个最新的战国。

值得一提的是,商鞅变法的成功60%以上的功劳都是秦孝公的,如果没有秦孝公的强力支持,商鞅变法只会中途夭折,一如楚国的吴起变法。商鞅在前面变法施政,秦孝公在背后稳定大局:谁阻碍变法,他就收拾谁,那怕是自己的哥哥、儿子,他也不会放过;商鞅需要权力,他充分满足,甚至将自己的妹妹嫁给商鞅,以巩固商鞅的权势。

商鞅变法成功了,秦国综合国力大增,以前秦人饭都吃不饱,现在家家有三年以上余粮。以前秦人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现在秦人踊跃参军,战斗力爆表。以前秦国的国都在小镇栎阳,现在秦国有钱了,比洛阳王城规模还大建了一个新都咸阳。以前秦国无法收复河西,商鞅率新军一战收复。

以前是六国卑秦,不与会盟,现在各国皆与秦国交好,连周天子都赐给秦孝公西方伯的称号与权利。秦国在秦孝公手上浴火重生了,可谓脱胎换骨,凤凰涅槃,秦孝公将一手烂牌打活了。

《史记.秦本纪》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