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大家现在有些丈人丈母娘非要孩子叫他们爷爷奶奶是什么心理?正常吗?

苏陇园


人伦关系称呼还是尊重历史渊源、普世常识的好;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奶奶;妈妈的爸爸叫外公,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孩子们的姓氏还是遵循伦理常识、社会民俗的好;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多子女家庭,一般随父姓;倘若小俩口及双方父母都协商好了,随母姓也行;随父母组合姓氏也可;我是个独生女儿家庭,为了孩子们的正常伦理成长,我还是觉得外孙子女随他们父亲的姓更有利于健康成长。

如果循中华民族几千年儒家传宗接代思想,循中国汉族几千年重男轻女的男权社会观念,外公外婆及出阁的女儿希望自己的家族后继有人、当门顶户,可以与孩子的爷爷奶奶及爸爸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并待孩子18岁成年后,征得孩子的同意,可以循古礼堂堂正正地择一个内心自愿的外孙子过继到外公外婆名下当孙子,那么称呼也改为爷爷奶奶与孙子,以传承母系家族的香火,顶门立户,继承外公外婆家产祖业,原爷爷奶奶家族及爸爸妈妈的家产就不继承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愿意馈赠多少那是长辈的心意。

唯有这样子妥处,才能合符中国社会的伦理道德及社会传统民俗。至于法律方面的权利是该继续拥有还是选择性放弃,在过继仪式时得讲清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随随便便硬要外孙子称呼外公外婆为爷爷奶奶的,是不妥当的,混淆了外孙子女的人际关系常识,也暴露出了外公外婆在封建伦理道德传统面前及社会民俗面前的自卑心理。

该咋咋地,依法循礼把话说开就好了。

关键还是付出真感情去关心女儿女婿、关心外孙子女们的幸福快乐、综合教育,让女儿女婿外孙子女从内心深处愿意与外公外婆享受天伦之乐,才是现实。什么传宗接代的事,该摊开了讲清楚就行,不要勉强外孙子女随便乱改口称谓才对。

中国几千年养成的伦理道德及社会传统,哪怕法律讲明了抚养赡养人关系,但现实社会生活中,纵使要移风易俗、道德教化至尊重人性自我,不要重男轻女,也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位的,更不是一只狗蚤就可以掀翻一床被子的呀。

循规蹈矩地来,更好!


独狼用户214225798049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实社会问题。在我们身边经常看到或听到,本应该叫外公、外婆的外孙子,却改口称呼爷爷、婆婆。进入眼帘的老辈人和小辈人天伦之乐的幸福情景,让路过的人们都羡慕不已。

不知道原由的过路人,哪里知道,眼前被孩子称呼的爷爷和婆婆,实则是名符其实的外公与外婆。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将外公、外婆称呼为爷爷和婆婆呢?我觉得,先顺其自然,后无论老辈人所处的称呼位置怎样,按现代人讲究礼貌的说法,都一边倒的称呼爷爷、婆婆,格外显得亲近些、舒心些、荣光些……

可是,有的人则认为,爷爷、婆婆就是爷爷、婆婆,外公、外婆就是外公、外婆。这个观点也对,是摆在人们面前一个不争的事实;还有人说,千百年来的习惯、伦理纲常不能轻易更改,要传承下去。我想说的是,往事越千年,国家进入新时代,人们的思想、观点、思维方式和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新思想、新事物、新风尚已成为社会主流。我们不说更改那些传统习惯、伦理纲常,只说不搞一些不必要的争议能行么?

外公、外婆,爷爷、婆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来称呼,都改变不了一个铁的事实一一一一生一世的亲情与血脉关系。既然如此,那我们就退后一步天地宽,不分称呼一家亲吧。我们只图老一辈人心情舒畅,尽享人生的天伦之乐;只图下一代人健康快乐的成长;只图家庭和睦兴旺;家事顺利、平安……


天边彩云274


现在这种称呼很普遍,农村人这样称呼的较少,城市人这样称呼的比较多,有这样称呼的丈人丈母娘家,他们是生了一个姑娘,没有生儿子他家的香火没有人延传了,在她们的心里始终有一种孤独恐怖感,等他们老了香火没有人替他们传下去了,没有孙子替他们到坟上烧纸了,佛教上讲外孙子烧纸收不到,只有孙子烧纸能收到,称外孙子为孙子能抚慰他们心中心的忧伤,等他们老去的那一天,到坟上烧烧纸他们能收到,你们做亲家的就不斤斤计较了。

作为你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人家养了一个二十几年的大姑娘给了你家,都是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所以就没有生儿子,现在没有孙子延续香火,借你的孙子名份叫孙子,你也不能这样自私吧,孩子必尽是他们的外孙子,他们这样称呼也无关紧要,也不会改变你们家爷孙子的性质,凡是都要换位思考,让人三分处事,上前一步待人,他们是你们的亲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都应该好商量,他们家有了什么事,还是你儿子的事。

从提问上看你也是斤斤计较的人,与亲家关系搞的这么僵,说明你平时处事也有问题,你平时处事也会占别人的便易,自已从来不能吃亏,你做事从来不为别人作想,作为是亲家他们没有养儿子,现在没有孙子延续香火,称你家孙子是他外孙子,改称呼为孙子也无关紧要,无非是抚慰他们没有儿子,没有孙子那份伤痛的心,做亲家要理解,不要计较,也不要去伤他们的心。

如果你坚持要自私到底,不准孙子喊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你会自找苦吃的,你媳妇会跟你有矛盾,会给你小脚鞋子穿,就是现在治不了你,老了肯定让你活受罪,古话讲的好,与人方便,与已方便,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的苦果你自己受。



鹏献舞


当爷当奶责任重,上学来回担不轻,

丈人丈母为亲名,怎么称呼都能行


一帘幽梦一安永连


我们村里就有一对夫妻要求外甥叫爷爷奶奶的。没必要去评判他人的心理,评判是否正常,多一些理解,满足一下老人未了心愿!

这老夫妻这样做的原因:终其一生没有生个儿子。传统的文化意识里,无后为大不孝。在农村没有生儿子是往往被人看不起、甚至遭欺负的。另一方面就是小农意识所谓的养儿防老、家里有劳动力。


可以肯定的是她俩因为没有生儿子是他们的心病、是内心的痛处,痛到成了嫉恨。我父母生了我兄弟俩,本来我和他们女儿童年时期玩得挺好的,由于住所隔的近,父母之间总闹矛盾。农村一骂架,就拿儿女说事,什么恶毒污秽的语言都有!后来我结婚头胎是女儿,我就正巧听她在背后议论:你看他家不也是生女儿没后了!😂😂不过我老婆二胎就是男孩,我本不想要二胎,老婆执意要生的。我老弟还没结婚成家呢!

她两个女儿长大出嫁后,老大在外挣了钱,她们盖了一栋三层的大房子,十五间房。两女儿生的孩子都带过来,改口叫爷爷奶奶!尤其是二女儿由于嫁得近,女儿一直没让住婆家,所以女婿只能经常两头跑,多数住他俩这边了。

现在农村也没有多少人,我们一直住城里,小孩从小带在身边。她们的外甥一直称呼爷爷奶奶,其实这样也挺好的,只是小孩长大了由于学习的需要以及回归自有家庭,慢慢的离开了他们。山村里一对老夫妻守着个大房子,老了,都祥和了!


卿城笑


我的独生女儿让外孙叫我们爷爷奶奶,我不干,我说:“姥姥就是姥姥 干嘛叫奶奶 这不是混淆视听嘛!”我认为称谓是中国最清晰的伦理传统 是常纲 是规矩 是命脉,不能随意改变,否则多年以后就乱了常纲!我非常自豪我是外婆 非常喜欢外孙孙 总是大声对外孙说:“叫姥姥[捂脸]”! 对于“奶奶”这个称呼我是刻骨铭心的亲和爱,我小时候就是跟着奶奶长大,妹妹一出生 我两岁就完全跟着奶奶生活 奶奶护理我成长,慢慢地牵着奶奶的手 拉着奶奶的衣角 ,再后来能帮奶奶去磨面 烧火啦,直到奶奶去世[流泪]……奶奶去世44年了,我记忆犹新 曾经的生活片段历历在目 我想我的奶奶!


大漠一路歌


我是两个外孙的外婆,我从来没有什么内外,因为俩亲家关系好,孙子两也来往频繁,有时外孙会叫走觜,叫我奶奶,但我会立即纠正,正确称呼是尊重,有道是疼外孙,帮女儿,因为爱女儿才爱外孙,凡事不要自欺欺人。幸福生活靠心情,靠智慧,称呼只是文字。


丁宁小粉


我觉得叫什么都正常。看具体情况吧!我的女儿就叫我岳父、岳母为爷爷、奶奶。因为我没结婚时,就父母双亡了。孩子叫岳父岳母为爷爷奶奶,不会混淆啊。

至于别人,我建议还是不要这样叫,因为容易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分不清楚。那么,孩子将妻子的父母,叫什么呢?我不支持我们兰州老习俗,叫“外爷、外奶”。因为这样显的太见外了。尤其现在是独生子女,已为人父人母的情况下。我也不支持叫“姥爷丶姥姥”,因为这是东北丶山东一带的风俗,西北人叫起来,总觉得怪怪的。


清水6039


我觉得,对家人的称呼,正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很少有孩子能分得清楚了。而我恰恰喜欢让女儿了解这些知识。

比如我家,我一说二姑姥姥,女儿会知道是我的姑姑,我爸的二姐姐。我一说二姨姥,她会知道是我的二姨,我妈的二姐,我一说二舅姥姥,她会知道是我二舅的老婆,二姥姥是我二伯的老婆,而一说姥姥,她就知道是自己的亲姥姥。

而每当说起奶奶和舅奶奶,她会知道是她爸爸这边的亲戚。

不叫外婆姥姥,是因为这个词不够亲切吗?

亲不亲,真的不是一个称呼就能改变的。

在我的记忆里,姥姥是春风中跟着我逛一下午江沿的那道身影,是夏夜里为我打扇的一缕凉风,是秋日里拍打蚊子的一双起了茧子的大手,更是冬夜里炕头上那双棉鞋里的温暖。

嫁到南方以后,基本上都是我们回家,妈妈很少过来,去年春天来了一趟,去接女儿放学时,女儿高兴坏了,自豪的告诉小伙伴说,这是我姥姥。因为这边都叫外婆,所以这个称呼显得那么独一无二。

这样一个美丽的称呼,难道就因为某些人的虚荣心,就要退出历史的舞台吗?


雨妈3


浙江温州这边全部都是叫爷爷奶奶的。都没有分外公外婆的,这个本来就是不分彼此的。提这个问题可能还是比较传统。都说生儿生女一个样,可是女儿生的小孩只能叫外公外婆儿子生的小孩是本家的,就可以叫爷爷奶奶,凭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