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劉表把荊州託付給劉備,劉備為何不要呢?

恍惚面對世界


先糾正一下,這時不是三國時期,而是東漢末年,漢獻帝還在皇宮裡住著呢,不能當人家不存在。建安十三年,距離東漢結束還有一紀,足夠阿斗從出生上到小學畢業。

正史記載中,劉表並沒有向劉備託付過荊州,這是《三國演義》中創造的情節,所以後面的討論都是在演義的基礎上展開。

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劉備不是不要荊州,而是不能要荊州。

劉備十分想要荊州

劉備有多想要荊州呢?就像宋丹丹老師的一句話,“我十分想見趙忠祥!”可以說是朝思暮想。何以見得?

玄德乘著酒興,失口答曰:“備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輩,誠不足慮也。”表聞言默然。

劉備這個人酒量不行,一喝多了就容易舉止慌張,行為失措。在許昌時整天澆菜種地,志樂山林,曹操一壺青梅酒下去,劉備立馬就露了餡,被曹操試出了破綻。初到荊州時,劉表曾宴請劉備,酒到深處劉備又發起感慨來,“日月蹉跎,人已將老,而功業未建……”劉表寬慰說,聽說曹操曾和你共論天下英雄,你遍舉天下名士,曹操卻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以曹操的權勢都不敢排在你前面,何愁不能建功立業。劉備一時耳熱,說道我就是沒有基業啊,如果我有錢有人有糧食,天下碌碌之輩都不值得一提。而在劉備遍舉的天下名士裡,就有對面坐著的名稱八駿的劉景升,這不就是說劉表是碌碌之輩,這個基業不就是劉表的荊州,大型翻車現場啊,酒後吐真言,可見劉備對於荊州是看在眼裡,想在心裡。

礙於仁義不能要荊州

表曰:“吾今年老多病,不能理事,賢弟可來助我。我死之後,弟便為荊州之主也。”玄德曰:“兄何出此言!量備安敢當此重任。”孔明以目視玄德。玄德曰:“容徐思良策。”遂辭出。

劉備素有仁義之名,當他即將面見劉表時諸葛亮就交待,如果景升託以荊州之事萬不可推辭。可是,劉表真的說出這話時劉備還是當著諸葛亮的面本能地拒絕了,事後劉備解釋到,景升待我恩禮交織,我怎麼能忍心趁人之危,奪人之地呢?諸葛亮佩服劉備真乃仁慈之主。

劉備的仁義是真的,所以當劉表託付荊州時他一定會推辭,至少要推辭再三才可能接受。就像陶謙也曾讓徐州於劉備,凡此再三,劉備才勉強答應暫管徐州。古代人講究謙虛,起碼要三辭三讓才能接受,劉備更是如此。

劉備實力太弱,掌控不了荊州

劉備投奔劉表已經八年了,但是劉備一直屯駐在新野小縣,兵力不過數千人,兵力太多了新野也養活不了,因此劉備的實力十分有限。而荊州馬步水軍有二十八萬,新野即便近在襄陽之側,但以劉備的實力強行佔據襄陽,武力接管荊州是很不現實的。

內部:蒯氏、蔡氏等荊州實權派排斥劉備

劉備自帶皇叔的美麗光環,本身已經是左將軍、宜城亭侯、豫州牧,劉表雖然禮遇備至,但是從他一到荊州就受到荊州本地豪族蒯氏、蔡氏的猜忌。由於在立後之爭中,劉備態度明確支持長子劉琦,蔡夫人及蔡瑁多次加害劉備,幸得伊籍通風報信才勉強逃過一死。蔡瑁及兄弟蔡中、蔡和,他的侄子張允等皆掌握荊州兵馬,他們不支持劉備,劉表即便把荊州牧讓給劉備他想坐也坐不穩。

外部:曹操、孫權虎視荊州,劉備無法安坐襄陽

建安十三年,曹操已經平定北方,正整備兵馬準備南下,荊州是他下一個進攻目標。東吳孫權第三次西征黃祖,終於攻進江夏,斬殺黃祖。荊州正處於東、北兩面受敵之時,劉表召劉備去首要的也是商討如何應對這兩方面的危機之策,當此之時劉備即便坐在襄陽城,任他那點兵力也無力招架曹操、孫權的進攻。

劉表不想也不能把荊州託付給劉備

荊州由誰來掌管,其實劉表早有打算,而劉備根本不在侯選項之內。劉表早先的糾結在於立長子劉琦,還次子劉琮,為此曾推心置腹地向劉備徵求過意見,劉備態度鮮明地支持立長,反對廢長立幼,認為那自古以來便是取禍之道,不合禮法。劉表心中傾向於立劉琮,劉琦懦弱難成大事,劉琮聰穎很討他喜歡,而且劉琮是蔡夫人所生,蔡氏是荊州本地大族,又掌管兵權,立了劉琮才能順利繼位,不至於禍起蕭牆。

表曰:“前妻陳氏所生長子琦,為人雖賢,而柔懦不足立事;後妻蔡氏所生少子瓊,頗聰明。吾欲廢長立幼,恐礙於禮法;欲立長子,爭奈蔡氏族中,皆掌軍務,後必生亂:因此委決不下。”玄德曰:“自古廢長立幼,取亂之道。若憂蔡氏權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愛而立少子也。”表默然。——《三國演義》

為了給劉琮繼位創造條件,劉表臨終再次試探劉備,假稱要將荊州託付給他看他的反應。劉備推辭不敢接受,稱日後再議,若是劉備答應接受,恐怕他就出不了襄陽城。黃祖戰死,江夏防守空虛,劉表的本意是讓劉備移防江夏,保障荊州東面的安全,同時也遠離了襄陽,這樣劉琮繼位就更加安全,由蔡氏輔佐劉琮打理荊州北面的防務。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叮囑,沒有答應去江夏,但是後來諸葛亮又出謀讓劉琦主動請纓去駐防江夏,這樣讓劉琦離開襄陽對劉琮繼位也是有好處的,所以劉表很快便同意了。

讓劉表萬萬沒想到的是,蔡瑁根本沒打算用心輔佐自己的外甥劉琮,替劉家賣命,曹操一進兵就主動獻上荊州,保全自己的利益,博了一個鎮南侯。千算萬算不如天算,早知如此立劉琦為後,讓劉備輔佐,或許還能穩坐荊州二十年。

所以阿中覺得劉表沒有真心想託付荊州給劉備,劉備也是心知肚明,心裡雖然很想要,但是肯定不能要荊州。這個時候接荊州,既有損自己的仁義之名,又不可能穩坐荊州,最好的選擇還是堅持輔佐長子劉琦,以後再徐徐圖之。


中州史話


劉表向劉備託付荊州,發生在劉表病逝前。劉備之所以拒絕,表面原因是劉備受到劉表厚待,不忍心奪人所愛,其實那都是《三國演義》的立場,真正的原因有三個,一是劉表託荊州不是真心,二是劉備根本沒辦法鎮得住荊州豪族勢力,三是荊州的實力難以抗曹,守不住。

建安十二年,劉表病重,託付荊州之事,大致發生在這一年底或者第二年去世前,《魏書》記載:

“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備曰:‘諸子自賢,君其憂病。或勸備宜從表言,備曰:‘此人待我厚,今從其言,人必以我為薄,所不忍也。

感情因素:劉備受劉表厚愛,不忍心奪人所愛

袁紹被曹操打敗後,劉備失去了在河北生存的依靠,他倉皇逃命期間,連老婆都不要了,關羽也成了曹操的俘虜。劉表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對劉備張開了溫暖的懷抱:

“曹公既破紹,自南擊先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

劉備自建安六年,到劉表去世的建安十三年,整整在荊州生活了七八年。期間,劉表對待劉備以上賓之禮,還給了他部分兵權,讓他鎮守新野。

以劉備的處境,劉表沒有把他捆送給曹操,就已經是大恩大德了,劉備心生感恩之意,也是人之常情。假如劉備接受劉表所託,那就是鳩佔鵲巢,這個道德枷鎖劉備背不起。

心理因素:劉表言不由衷的試探,劉備心知肚明

三國時期,東漢政權其實已經名存實亡,地方州牧事實上都成了軍閥,官職繼承都採用父子相傳,儼然獨立王國。

劉表有四個兒子,長子劉琦和次子劉琮的繼承人之爭,鬧了好幾年,但不管怎麼說,都不應該落到劉備頭上。劉表自己的理由是,兒子們都不成器,荊州名將凋零,他們都承擔不了大人,只有劉備有能力守得住荊州大業。

不過,劉表的這話很言不由衷,怎麼聽都像是對劉備的試探。

其一,劉表一直對次子劉琮疼愛有加,因此不惜犧牲法定繼承人長子劉琦。可見劉表就不是個理性的人,感情用事。請問他憑什麼對客居的劉備,產生那麼大的好感,連最疼愛的兒子都要放在其次?

其二,荊州到底是誰的荊州?假如是個人的,就沒有理由給劉備,假如是國家的,為何非要給劉備而不是曹操?曹操畢竟代表了朝廷,他的話就是漢獻帝的聖旨,劉表憑什麼不聽從?把荊州給誰,才能利益最大化,這個結論很難得出嗎?

其三,劉表對劉備的態度,怎麼看都不是一條心。劉備在荊州期間,不斷結交當地豪傑,這件事引得劉表很不高興:

“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

劉表一直暗地裡防著劉備!一句話點名了劉備在劉表心目中的地位:你就是一名走投無路的客,留你是讓你為我服務的,不是讓你反客為主!

所以,劉備在荊州,生活待遇不錯,政治待遇很微妙,劉表給他佈滿了雷區!因而劉表病重期間的話,其實就是一種試探,假如你野心側漏,我一定要幹掉你,免得你將來生事!

這一招被劉備學會了,多年後,他躺在白帝城,也對諸葛亮說了相同的話。

政治因素:荊州豪族勢力不站在劉備這一邊,他坐不住

劉備對劉表的言不由衷看得很透,這還不是最主要的,老謀深算的劉備,早就看出了自己的另一大短板:荊州豪族勢力不站在他這一邊,即便劉表真心將荊州讓給他,他也鎮不住。

俗話說強龍不壓地頭蛇,荊州地盤豪族勢力非常強大,當年劉表被任命為荊州刺史,他竟然被當地豪族阻隔,不得上任:

“初平元年,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叡,詔書以表為蒯州刺史。時,江南宗賊大盛,又袁術阻兵屯魯陽,表不能得至 。”

劉表依靠蒯氏和蔡氏家族的支持,用一場鴻門宴,誅殺了當地豪族五十五人,這才入主襄陽,又通過近二十年的經營,才將荊州、交州千里疆域控制在手。

地方豪族勢力有個特點,他們通過聯姻、師生關係、上下級關係等等,經年累月,形成複雜的利益關係網,外力勢力根本無法滲透。劉表之所以能突破這層關係,就是由於他與蔡氏、蒯氏、諸葛氏、張氏、黃氏等家族,形成了利益鏈結構。

劉備沒有這個條件!

一來他是河北涿郡人,不是荊州坐地戶,兩眼一抹黑。二來劉備的出身就是寒門士族,與東漢末年的豪門士族集團沒有交集。事實上,豪門士族集團對寒門士族的立場是鄙視的,排斥的,寒門士族的出路只能依附豪門士族。

劉備雖然靠個人的努力,讓自己名聲大噪,但是他缺少利益集團追捧,這個先天缺陷是無法在短期內得到補足的。這就是劉表敢收留他的原因,也是劉備到荊州後,不停地忙於結交豪傑的原因。包括諸葛亮等人在內,就是在那個時候加入劉備陣營的。

只要蔡氏、蒯氏、張氏等核心成員不點頭,劉備想接管荊州就是個笑話!這些豪族能站在劉備這一邊嗎?呵呵,沒殺了劉備就算不錯了,他們的利益要在劉琮身上才能最大化!

形勢因素:曹操兵臨城下,以荊州的實力根本守不住

劉表剛一死,曹操的五十萬大軍就浩浩蕩蕩一路南下,旬月間,南陽郡就丟了,劉琮也乖乖地奉上了降書。

荊州雖然地域廣闊,軍士十幾萬,但是是虛胖。劉表長期以來採取自守策略,既不歸附任何勢力,也不積極進取,小日子過得很滋潤,軍隊疏於征戰,戰鬥力不強。

更要命的是,劉表晚年,因為繼承人問題,內部政治鬥爭激烈,導致內政荒疏,各派勢力各懷鬼胎,一盤散沙。曹軍剛一出動,內部立刻分崩離析,劉琮在蔡氏的攛掇下,立刻投降了。

老江湖劉備,不可能看不出荊州內部的這個巨大黑洞。以荊州的局勢和實力,即便劉備接手荊州,他也不可能在短期內改變這個局面,也無力抵擋曹操的攻擊。

我們可以想象得到,假如劉備接手荊州,荊州勢力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將他捆巴捆巴送給曹操做見面禮!

綜上所說,劉表將荊州讓給劉備,本身其誠意就值得懷疑,劉備不光出於道德不能接受,他也沒能力接管荊州,更無力短期內改變荊州政治格局,形成對抗曹操的戰鬥力。


尋根拜祖


公元207年,雄據荊州近二十年的荊州牧劉表病重,臨死前召來了同宗室的劉備,希望他能接任荊州牧

按理說,劉表耗盡了一輩子心血經營的荊州,是不可能將其輕易送人的,何況劉備在初到荊州後,是大力地收買荊州人心,對劉表來說,劉備此人只能使用,不能交心,表面同仇敵愾,實際上提防小心,心理的芥蒂就這樣埋下了。


特別是劉備火燒博望坡,以伏兵打敗夏侯惇和于禁大軍後,不但不回新野前線,反而是渡過漢水,來到了離襄陽不遠處的樊城駐守,襄陽是劉表時期荊州的治所,是劉表荊州整個政治、軍事中心,而樊城在東漢時期為南陽郡的邊界城市,和襄陽很近,曹操赤壁之戰後,更是把樊城併入了襄陽。

公元219年關羽發動的北伐之戰,就是發生於襄陽、樊城兩地,也多稱呼其為“襄樊之戰”,足見襄陽和樊城離得有多近。劉備將駐守地南遷到樊城,可能是以新野過於接近宛城,容易遭受攻擊為由內遷,但這對於猜疑心重的劉表來說,卻有著非比尋常的含義。



劉表對劉備肯定是有著既用之、又防之的防備心理的

一、他並沒有給劉備多少兵馬。當年劉備去陶謙那裡時,陶謙是“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丹揚兵是公認的步兵第一,陶謙為拉攏劉備可謂是下了血本了。可劉備到了劉表那裡,只是“益其兵”,並沒說給多少兵馬。

以後面劉備入蜀,劉璋也是“益其兵”,結果劉備滿打滿算才三萬餘人,這裡面還有劉備自己帶來的“數萬步卒”和白水關的軍隊,可見劉表和劉璋這些漢室宗親,對劉備這樣一個身份不明且能力強大的外來者,始終是心懷鬼胎的。

二、劉備在荊州一直是個客將,而不能和劉表平起平坐。劉備入荊後,劉表給他的待遇是“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看似很高待遇,實際卻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名號給劉備,只是讓他來幫忙,坐鎮在荊州前線,養著你幫我抵抗一下外面的壓力(曹操),至於要進入到荊州決策中心,抱歉了,走好吧您。

同樣是請人幫忙,陶謙的做法就比劉表高明得多,除了四千丹揚兵外,還直接把劉備提升為豫州刺史,東漢末年刺史的權力雖然沒有州牧那麼大,但也足可以管一州軍政事務的。東漢末年的十大諸侯討董中就有兩位刺史:孔伷和劉岱。所以劉表沒給劉備正經的官職,使得他在荊州的地位十分尷尬,連蔡瑁等人都敢直接暗殺他,我認為這很可能是得了劉表的指示,要好好打壓一下劉備的那日益增強的氣焰。

綜上所述:劉表和劉備這對同宗君臣,關係並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樣親近,而是處於互相利用的情況,既然劉備有野心,劉表有疑心,那所謂荊州託孤一事又是怎麼發生的呢?劉表為何臨終大方,將千難萬險才打下來的荊州讓給劉備?劉備又是為何臨門一腳,主動放棄了大好江山呢?



從劉表方面來看:他為什麼讓荊州?

讓荊州可以很好地看清劉備此人的野心大到什麼程度,劉備雖然遷駐地、收人心,可他畢竟也是實打實地擊敗了曹軍大將夏侯惇等人,沒有擁兵自重的情況,劉表雖然對其有疑心,但同樣也不能失去像劉備這樣的戰力。

對劉表來說,只要劉備不垂涎整個荊州,能好好幫助自己的兒子的話,其實也不是非兵戎相見不可的。所以劉表此舉就是在試探:劉備的野心到底大到哪裡,是要鳩佔鵲巢還是一人之下。

當然劉表話雖然說了,但他並不害怕劉備敢要:

  1. 劉備在荊州雖然呆了七年,可劉表可是在荊州呆了近二十年,把一個破破爛爛的荊州打造成公認的“天府之國”和“文學聖地”,劉表一家在荊州可以說是公認的旗幟性家族。
    以劉備一個外來者的身份,不足以撼動劉表家族在荊州的統治。
  2. 除了劉表之外,當時在荊州事務裡說得上話的是蒯越和蔡瑁為代表的荊州士族集團,甚至連劉表的妻子蔡氏,比起劉備來都要有權威。如果劉備真的敢要的話,蔡瑁他們自然會出來阻止,劉表只需要聽之任之就可以了,順便還可以把劉備趕走,畢竟曹操、孫權這些對手,隔著自己還有一段距離,可劉備卻是實實在在的榻旁猛虎,不可不小心。

所以劉表才會臨終大方這麼一次,要把整個荊州贈送給劉備,給他這個燙手山芋,看劉備是接還是不接,不接吧,那劉備還算聰明,可以繼續利用,接吧,那劉備這人聰明得也有限,完全看不清荊州內部的權力金字塔,只能活該倒黴了。


劉表心思如此,那劉備又是怎麼想的,他為什麼不要近在咫尺的荊州呢?

劉備拒收荊州的做法,各人理解不同,或者是失策,或者是仁德不忍,但我個人認為,劉備不敢要荊州,既有估計自己實力不足,不足以雄據荊州的原因,也有考慮到劉表那表裡不一的試探,可更多的,還是出自於政治上的考慮。

當年劉備接受徐州的時候,很快就得到了徐州豪族和士族的支持,包括在徐州山野間的盜賊,也是全力配合劉備,可以說是眾望所歸。這其中的原因有三:

一、劉備是在徐州危急存亡關頭,率兵前來救援陶謙的。

曹操當年徵徐州的時候,屠城、殺俘,搞得屍橫遍野,泗水為之不流,這時候的劉備卻敢以一千多人的兵力,和青州刺史田楷南下救援陶謙,公然和兗州牧曹操翻臉,這份勇氣和情意,陶謙自然銘感於心,所謂患難見真情,陶謙對劉備的態度,比起劉表來要親切得多了。



二、劉備在青州人心歸附,甚至出現了刺客都不忍殺害的情況,而青徐兩州地勢接壤,文化氛圍相似,所謂志同道合就是這樣。所以劉備在徐州,很容易融入徐州士族之中,也比較容易得到士族的支持,可荊州離青徐兩州很遠,荊州人對於劉備的名聲可能連聽都沒聽過。

即使劉備在荊州七年,但人心這東西誰都預料不了,那年代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人還少嗎?劉備入荊州,實際是一切從頭做起,他的名氣、能力、威望都得格式化重新開始,七年的時間是長,可要收服荊州人心卻始終不夠,加上劉備還得應付曹操和蔡瑁等人,就更顯得顧此失彼了。

三、劉備能得徐州,除去徐州內部的支持外,外部的支持也不少,僅《先主傳》記載:劉備面對讓徐州時猶豫不決,除了麋竺、陳登勸諫外,連遠在北海的孔融和河北的袁紹都來信支持,而劉備和公孫瓚又是好友,公孫瓚肯定也是支持的,這結果就是連對劉備恨之入骨的曹操,也只能默認這一非正規任命,讓劉備做了徐州牧了。

可到了荊州,內部劉備無法得到荊州士族支持,外部也得不到認可,袁紹、公孫瓚、孔融等人相繼湮沒,整個北方只剩下曹操的“一言堂”,西邊劉璋、東邊孫權、西北馬超這些又都不熟,劉備如果接受了荊州牧位置的話,其結果只能是惹火曹操,引兵南下,和孫權可能連親家都做不成了。


所以對劉備來說:接受荊州無疑是把自己置於危險之地,內部人心不服,暗流湧動,外部沒有盟友,曹操、孫權、劉璋等人也不可能讓劉備這樣一個在荊州根基薄弱的人來分一杯羹,內部外部都得不到支持,劉備拿荊州是一筆風險極大又毫無政治收益的投資,很划不來。

至於蔡瑁、蒯越等人,他們在荊州的實力也足以讓劉備望荊興嘆,劉備不是不想得到荊州,而是不敢拿,就算是劉表已死、荊州無主的情況下,劉備也是先把劉表之子劉琦奉為荊州刺史,打著他的旗號來奪取了荊南,又和孫權結盟得到了南郡,時機成熟後再取劉琦而代之,這一出曲線救國雖然曲折了一點,但絕對比直接接受劉表的荊州要好。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不是不要,那是要不了。劉表不會真的給,只怕劉備一答應就會有一群刀斧手衝出來剁了劉備。荊州不是一袋煙,誰抽都可以,也不是一餐飯,誰吃都一樣。這是一個關於家族生死存亡的根基之地,劉表兵強馬壯兒子還不止一個,憑什麼給一個遠房族弟呢?這不過是劉表對劉備的考驗。

這個考驗就像劉備託孤諸葛亮時的一樣,三國劉家人就喜歡玩這種遊戲,假得冒泡但是樂此不疲。誰相信誰是傻子,認真你就輸了。

再說,荊州給誰哪怕劉表自己說了都不算,在中國什麼時候都是山頭林立,任何重大事情都是眾多山頭力量博弈後的結果。荊州最大的山頭――劉表妻舅蔡瑁一干人,他們實力很強,就連大公子劉琦都要到江夏去避禍。何況劉備實力當時還不如劉琦,在荊州官場也沒有什麼人脈和根基,這就註定了他要不了荊州。

這就是原始積累和自知之明的問題,劉備很明白自己的實力,知道要了荊州只怕殺身之禍不遠,只能韜光養晦靜待時機。中國的英雄都是等得起的英雄,劉備等得起,他等到了臥龍,等到了赤壁之戰,荊州還是到了他的手上。





黑衣浣熊


在《三國演義》的渲染下,大家對蜀國掌舵人劉備的事蹟可謂耳熟能詳。雖然劉備起點低、底子薄,在前半生基本上是一個顛沛流離無立足之地的狀態,但是他的仁德和愛民卻使得他自帶主角光環,走到哪裡都有人想送地盤給他!

我們且不說陶謙三讓徐州,在《魏書》和《英雄計》中都有劉表臨死之時想把荊州託付給劉備的記載:

表病篤,託國於備,顧謂曰:“我兒不才,而諸將並零落,我死之後,卿便攝荊州。

劉備想都沒想立馬就拒絕了,那麼劉備是基於那些考量呢?

代領荊州牧,有失仁德之名

不管真也好、假也罷,劉備的人生準則就是: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備的仁義無雙也正是他前半生雖然顛沛流離卻從未被徹底打敗的憑仗;也是關羽、張飛、趙雲、糜竺等人一直跟在他身邊的依據;更是他有著良好群眾基礎的根本所在……

官渡之戰袁紹被曹操打敗,依附袁紹的劉備被曹操一路追殺。劉表能夠接納劉備是仁義在先,雖然劉備依附劉表後一直被劉表忌憚,天天讓劉備在抗曹前線當屏障,但是卻也是為劉備提供了棲身之地和物資支持。

劉備如果已從劉表的意思領了荊州牧,由於劉表還有劉琦、劉琮兩個子嗣,劉備相當於是篡奪了人家劉表的家底兒,這勢必對劉備的仁德之名帶來衝擊!劉備這種愛惜羽毛的人自然不會幹這檔子事兒。

劉備識破劉表欲擒故縱之計

劉備雖然依附劉表,但兩人是貌合神離,存在很大分歧。

一、劉表接納劉備是為了抵抗曹操南下,而劉備只不過是無處可去沒有別的選擇;

二、劉備又是漢室宗親又是仁德無雙,荊州人士歸附者甚多。這引起了劉表的忌憚,經常在暗地裡使個絆子什麼的,劉備自然是門兒清;

三、劉表在荊州的統治依靠的是荊州氏族蔡氏、蒯氏這樣的世家大族,自然要受他們的節制。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劉表與老婆和氏族們商量著想立二兒子劉琮,而劉備卻認為廢長立幼不合適還是大公子劉琦合適;

四、的盧馬的故事不用再細述了。蒯越、蔡瑁想接劉備參加聚會的機會幹掉他,幸虧的盧馬給力劉備才逃過一命。這事兒要說劉表啥都不知道是不可能的;

分析來分析去,劉表根本就沒有把荊州給劉備的打算,跟劉備提想把荊州給他只是想看看劉備有沒有謀奪荊州之意罷了。劉備如果答應了,估計也就交代了,能在“煮酒論英雄”中搞定曹操的劉備自然不會上這個當!

劉備自詡沒有接手荊州的能力

劉表時期的荊州已經是支離破碎,劉表統治荊州的措施是虛與委蛇,在荊州蔡、蒯、黃等幾大家族之間委曲求全。特別是老年時期的劉表基本是失去了對荊州的絕對控制,下屬官員們為了家族利益大多想著早早歸順曹操,避免家族受損。

劉備甚至其中事宜,劉備這時的團隊連荊州一半疆土的控制都做不到,如果接手荊州估計不用曹操帶兵南下,自己就被荊州的降曹派捆著送給曹操去了。

另一方面劉備經歷過徐州失敗,拿荊州與徐州相比,荊州局勢可以說差太多。首先,劉備勢力綜合實力還未恢復到徐州那會兒;然後,荊州四通八達毗鄰曹操、孫權、劉璋是四站之地;最後,曹操統一北方與徐州會戰那會兒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劉備有自知之明,這種弊大於利的活兒當然不會接!

當然,我們也不排除以下這樣的畫面:

劉表:“賢弟啊,你那倆侄兒不中用,這荊州交給你我才放心啊!”

劉備暗喜,心想老子這王霸之氣不是蓋的,但是要謙虛,還是得像徐州那會兒謙讓一番。

劉備:“老哥啊,我看我那倆侄子都還不錯啊,他們能行的!”

劉表心想真的啊,都說玄德賢弟看人準,估計我那倆兒子還真行。

劉表:“那好吧!那就給我的兒子吧!”

劉備悔恨不已,這劉表不按套路出牌啊,倒是再謙讓一番啊!


以史勵人


因為此託付非彼託付。

對照一下陶謙讓徐州:陶謙是想要找一個二把手,如果大家都同意,就可以大張旗鼓讓出徐州,陶謙是真的想要讓出徐州。反觀劉表,除去口惠,他也並無任何跡象要讓出荊州,他只是為了做一個政治姿態罷了。

歷史上,劉表的幾個兒子為了爭奪荊州的權位,並且當時劉琮的政治勢力十分強大,如果劉表真心要讓出荊州,那他肯定要為劉備排除所有障礙,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如果劉備接受了劉表的託付,那他積攢的好名聲將大為受損,可能會死於荊州的儲位之爭。

劉表託孤有很多歷史記載,比如:《魏書》是曹魏的國史,完全沒必要讚賞劉備,而且很多劉表的手下也在曹操的手下當官;根據王粲的《英雄記》記載,則更是時人記時事。而《漢魏春秋》也有一些記載。以上歷史資料都能相互印證,劉表確實想要把荊州託付給劉備。但託付是實,並不代表託付是真,根據以上分析,劉表更像是名為託付,實是為了託孤。

根據《漢魏春秋》記載:劉備雖然並未接受荊州,但他對於託孤之事並不否認。所以,劉表和劉備會有這麼一出表演,實是託孤。

在赤壁之戰後,劉備與劉琦的關係,應該是劉表去世前預想的劉備與劉琮的關係。對於劉備而言,讓相比讓劉表之子當個牌位供奉,遠比自家下場成為眾矢之的明智,名也有了,實也有了,豈不是更好。

赤壁之戰結束後,劉備的實力大增,他都沒有攻取荊州,何況劉表當時還沒有死。劉備的政治眼光一直很高,每逢大事他都會平靜的處理。比如:攻取益州時,他在一年之後才收下益州。如果當時劉備見縫扎針,他不配與曹操共享天下。以劉備的政治眼光,要說他裝瘋賣傻,那估計很多人不會答應。總之,劉表豚犬能保位,劉備背後撈實惠,都是老狐狸,既然大家都能獲得一致的利益,那麼劉備和劉表自然會演一出更完美的戲。


公元前


劉表啥時候要把荊州託付給劉備了?

這都是《三國演義》扯的淡!

第四十回·蔡夫人議獻荊州 諸葛亮火燒新野:卻說荊州劉表病重,使人請玄德來託孤。玄德引關、張至荊州見劉表。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託孤於賢弟。我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我死之後,賢弟可自領荊州。”玄德泣拜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

羅貫中把劉備奉為仁義聖君,劉表也被寫成有點小糊塗的好人,臨死前醒悟,信任劉備不是很自然嗎?

而《三國志》是這麼說的:

劉備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三國志·劉表傳》
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三國志·先主傳》
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三國志·郭嘉傳》

劉表收留劉備,不過是找個馬仔當肉盾,跟當初收留張繡一個道理,怎麼可能把荊州交給他?


真正鱷魚不哭


劉備依附劉表八年的時間,要說他對荊州不動心,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他做夢都想擁有自己的窩。


建安十三年的七月,劉表病重。王桀在《英雄記》裡記載,:“(劉)表病,上備領荊州刺史”。作為建安七子之一的王桀,這時也在依附劉表做事,他經歷了荊州的動盪。他的記載應該是真的。

當時的荊州,北有曹操大軍逼近,東有孫權虎視眈眈,內部黃祖被殺,可謂是內憂外患,風雨飄搖,處境險惡。劉琮年幼,又有蔡瑁張允等人的脅迫,根本沒有能力應付內外複雜的局勢。

荊州的局勢,劉表是很清楚的。所以他把荊州送給劉備,並不是送一個枕頭或是香餑餑,而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要是這時傳位給劉琮,那幾乎是要害了他。


但是,劉備沒有順水推舟接手荊州。劉備當然是一個聰明人,儘管他對荊州也是夢寐以求,可是他懂得此時接手荊州,顯然不是時機。

如果接手荊州,劉琮集團絕不可能順從,善罷甘休,蔡瑁張允等勢力遠遠超過劉備,一場內訌在所難免,甚至會導致兵戈相見。而曹操大軍南下將至城下,最要緊的是團結一致對外。

如果因為內訌丟了荊州於曹操,有點得不償失。只要荊州不丟給曹操,日後劉備從劉琮那裡得到荊州還是相對輕鬆些。

劉備也很清楚荊州的局勢,他想盡力維護荊州不失於曹操,他沒有答應劉表,又回到了新野。

建安十三年八月,劉表去世,劉琮掌權荊州。劉備從新野撤回到了漢水北岸的戰略要地樊城,他積極修築攻勢,一心抵抗曹操。卻沒想到,九月,劉琮在曹操大軍到新野時,直接投降了曹操。這幾乎是挖了一個大坑,差點沒把劉備坑死。


事實上,劉備沒有接手荊州是對的。如果他接手荊州,免不了與劉琮集團產生內訌,荊州內部也不會穩定。加上曹操大軍一到,荊州士族難免有投靠曹操的,劉備則會內憂外患,連逃跑的機會也沒有了,到時一定是被曹操飽餃子的下場了。


路遙lgy


說實話我是一直想不明白,為何三國當中的大多數勢力,在自己臨終前一定要把地盤託付給劉備,當初的陶謙就是如此,之後的劉表更是如此。但是當劉表要把自己的地盤荊州託付給劉備的時候,人家居然不要,這是為何呢?

其實這件事存在著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所謂的託付只是在推脫。

在整個三國初期,如果不是劉表的年紀太大了,像曹操之類的人物,根本就不入劉表的法眼,自己憑本事打拼下來的荊州,最後卻拱手讓人,不論是誰都不甘心。

但是不甘心也沒辦法,劉表的身體真心是一天不如一天了,以前還可以借用自己的威勢,來壓制荊州的眾多勢力。

可是當劉表大多數時間都是躺在病床上面之時,所謂的威嚴也就失去了作用,當然了大家多少還是有所顧忌的,畢竟虎老威猶在。

這個時候,荊州的本土勢力就開始以劉表的兒子們,相互之間各種的爭權奪利,有時候雙方打得頭破血流,就算劉表出面也無濟於事。

畢竟爭鬥的雙方從表面上來看,是自己的兒子們,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處理誰,劉表都很不甘心。

所以說就需要一個外在的因素來壓制這些不太聽話的自己人了,於是劉備這個最好的黑鍋就出現了。

劉表在表面上說要把荊州的地盤全部託付給劉備,實際上卻相當於禍水東引,直接把自己的內部矛盾全部轉移到劉備的身上。

原本大家相互之間各種爭鬥,可是當劉備出現後,這些人發現自己所爭鬥的利益,直接被劉表送人了,哪大家還鬥個什麼勁兒呀,一切都是在為他人作嫁而已。

於是大家又開始聯合起來對抗外人,但是劉備在名義上卻得到了支持,比如說劉表當眾認可了劉備的地位。

這個時候荊州的眾多勢力,才發現一切的根本原來在劉表身上,大家再怎麼爭,只要劉表一句話,所有的權勢直接就送到了外人手上。

到了這個時候,就算是傻子也明白了,自己最應該巴結的人是誰,就是荊州的主心骨劉表,哪怕此時的劉表已經病入膏藥,但是這裡所有的一切依然還是人家說了算。

瞬間一切外部矛盾,全部都消除了,或者說在劉表還活著的時候消除了,因為只要劉表還活著一天,這裡的主動權就不在這些人的手中。

當時的劉備並不傻,直接就看穿了劉表的目的,於是直接就把回絕了對方。

其二、別人送的東西終究不如自己親手爭過來的好。

劉備當年在徐州的時候,就發生過一次這樣的情況,當時的陶謙直接把徐州送給了劉備。

別看這個地盤直接到了劉備手上,可就是這樣的原因,所以留下了太多的後患,畢竟陶謙這麼大方,所以他的兒子們,劉備一定要照顧好吧。

還有之前陶謙的一些親信也要安置好吧,但是這些人都不是什麼安定份子,可以說從最初的時候劉備對於徐州的掌控力就不怎麼樣。

表面上看起來整個徐州都在劉備的手上,可實際上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劉備只是代管徐州而已,如果徐州的本土勢力認為劉備已經侵犯到了他們的利益,也就到了挖坑的最好時刻。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呂布這個名聲上差了劉備十萬八千里的小人,居然可以輕輕鬆鬆的把徐州城給奪下來。

正是這一次的事件之後,劉備真心明白了一件事,別人白送的東西未必是最好的,也可能因為很多原因,一件好東西就變成了毒藥。

於是當劉表想把荊州送給劉備的時候,直接被對方給回絕了,當年自己就是吃了這樣的一個大虧,與其接收這些不聽話的勢力,不如直接下狠手,把這些不聽話的勢力全部重新洗牌。

經過血與熱的洗禮之後,這些勢力歸降了劉備,就不會出現出工不出力的情況,畢竟所有不聽話的都已經在暗中被清除掉了,能剩下來的全部都是精銳,最起碼是聽劉備話的人。

所以說劉表把荊州託付給劉備的時候,劉備並沒有接受,只是因為這裡的水太深了,與其接手一個亂成一鍋粥的勢力,不如自己重新將這些洗牌,把不聽話的全部挑出來,剩下的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虎頭山小妖


歡迎來看子正尋道。

劉表把荊州送給劉備的時候,劉備確實沒有要。簡單來說,即使劉備想要,他也不能接受。因為此時的荊州已經成了各個諸侯眼中的肥肉,曹操想要,孫權也想要,就連劉表的兒子劉琦和劉琮也想要。只要劉表一去世,各方勢力立馬開始爭奪荊州。故此劉備必須三思而後行,接受荊州風險太大。

其實荊州是一塊好地方,不僅地盤大,而且人口眾多,又因為沒有經歷過什麼戰火,可謂兵精糧足。任何一位雄才大略的諸侯,對荊州都有佔據的想法。當然劉備也渴望擁有荊州,此前與諸葛亮在隆中交談時,諸葛亮就明確指出,欲取天下,必須擁有荊州。

自古事物有利也有弊,荊州因為地理位置優越,令各方諸侯都垂涎三尺。同樣地,荊州位於四戰之地,也容易受到各方攻擊,要想守住並不易。即使像關羽這樣不可多得的名將 ,守住荊州都很困難。可是不管怎樣,對於荊州,劉備終究是要奪取的,但劉表推送荊州的時機實在太差。

其一:北方的曹操對荊州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

當劉表快要去世的時候,曹操已經基本上統一了整個北方,早就在謀劃襲取荊州。不過因為劉表尚在,如果強行攻取,勢必會傷亡很大,不利於下一步攻打東吳。倘若劉表去世了,那麼形勢就不一樣了,曹操極有可能趁亂攻取荊州。

劉備心裡也明白,曹操善於使用謀略,自己與他對陣,沒有必勝的把握。況且劉備接手了荊州,短時間之內也很難整合荊州的各個地方勢力,以一盤散沙的局面,幾乎很難抵擋住曹操的進攻。

其二:東邊的孫權對荊州也充滿敵視,隨時可能渾水摸魚。

自從孫策去世以後,孫權接手了東吳,就在為以後的發展做謀劃。尤其是與魯肅深入交談之後,孫權也具有了併吞天下的想法。征戰天下的第一步,就是謀取荊州。由於劉表在世,孫權在東吳也只好保持淡定。可一旦劉表去世,孫權難免會以此為良機,率領大軍攻取荊州。

對於孫權的可能動向,劉備也不得不防,江東人才眾多,國富民強,一旦與之開戰,可能會兩敗俱傷。正是有孫權的牽制,劉備不敢從劉表手裡接過荊州,只能暫時推辭,以觀後效。

其三:荊州內部的各方勢力也在蠢蠢欲動,準備佔據荊州。

在劉表去世之前,劉琮勢力為了佔據荊州,就多次排擠劉琦。弄得劉琦只得向諸葛亮尋求對策,然後遠離荊州內部的權力爭奪,前往江夏。在蔡夫人和蔡瑁的運作下,劉表一死,立馬會想方設法奪取荊州的統治權。

荊州內部的權力爭奪,劉備也要當心。因為只要劉備從劉表手裡接過荊州,立馬就會在荊州內部樹立強敵。到時曹操、孫權在外謀劃,然後荊州內部互相對攻,導致劉備接手的荊州,已經成了燙手山芋。

其四:劉表贈送荊州,可是不是他的真實想法。

這只是一種假設,劉表送荊州給劉備,極有可能是一種試探。一旦劉備接受了,劉表就會認為他有野心,然後對他下毒手。劉備是一位見多識廣的聰明人,這一點也必須要考慮。

總之,劉表贈送荊州時,劉備表面推辭了,但內心很難受。即將到手的肥肉,劉備卻因為種種原因,不能接受,這也是一種無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