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青岛这五个城市,哪个城市更具发展潜力?

工作者交流所


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是与GDP和人口密不可分的。你说的天花乱坠,一个城市没经济实力,再没有人,还谈什么发展潜力!让人贻笑大方了。


这是2019年全国第一季度各市的GDP,青岛名列第11位,大连28位,沈阳34位,再就是长春与哈尔滨!青岛无论从经济数据和城市人口,都力压群雄,也是名副其实的北方三哥!


青岛市风景优美,地理位置得天独厚!青岛啤酒节驰名中外!崂山风景如画,堪称人间仙境。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型企业落户于青岛,为其增砖添瓦。所以,青岛在哪个方面也好于这几个城市,青岛发展潜力巨大。


冰哥129472092


首先,利益相关,我是营口人,现在大连定居,在青岛工作过一年。

不要看GDP,不要看GDP,不要看GDP!衡量一个城市的发展,要看人口规模,交通位置,居民开放程度和文化素质,营商环境等等。因此,这五个城市完全是不同的城市,青岛大连是沿海开放城市,其他三个是东北三省的省会城市。因此我会分成两组卡号比较,放在一起来比较实在不公平。

首先来说沈阳长春哈尔滨,我一直想说很多生活在东北地区的人们被曾经的辉煌所误导,但那时大发展是自有一国的伪满时期,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从古至今,东北地区都是偏远少穷地带,黑龙江吉林的定位应该对此新疆西藏,这就是事实,土地肥沃是事实资源丰富也是事实,但这和普通人没有关系,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你身处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享受到这些资源,但是气候环境金融热钱,这个差别就太大了,因此,这三个城市对比,沈阳大于长春大于哈尔滨,非常简单,仅仅因为更接近中原气候环境会更好一点而已。

再来说青岛和大连,在青岛工作一年,直观感受就是青岛和大连很像,气候人文甚至工资水平,唯一不同的是青岛房价接近大连的两倍,来过大连的都知道,大连和胶辽文化更接近,在很多地方很多人都以为大连是山东的,这不是没有理由的。但是青岛的腹地是山东甚至是整个华北,而大连呢?这也是大连渐渐被青岛掩盖的原因,至于未来发展,青岛也一定远好于大连,非常简单,山东省的人口生育率百分之17,而东三省只有百分之6,在以人口红利为主导的中国,人就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没错的。所以青岛作为北方仅次于京津的最大城市,这个地位会更加稳固。

但是大连也有一个迈上新台阶的契机,那就是烟大海底隧道,作为一项造福两亿人,改变历史进程和生活方式的大工程,烟大早晚会建,建成之后作为最受益的城市,大连的城市定位和发展契机绝对比现在大得多。

综上,青岛大连会拥有发展能力和机遇,沈阳维持中国最北方的大城市,长春哈尔滨没有提升空间。


柳赋青词


这五个城市,囊括了东三省的省会,近些年东北经济最发达的大连,以及山东的经济中心青岛,三个内陆城市,两个沿海城市。

先看下GDP总量的统计数据:

在2017年GDP总量的排名中,排名顺序为:青岛>大连>长春>哈尔滨>沈阳,青岛以11037亿元当仁不让地排名首位,领先大连10个位次,甚至是沈阳GDP总量的近两倍。

人均GDP排名为:青岛>大连>长春>沈阳>哈尔滨,青岛依然排名首位,但与大连的差距不明显,而哈尔滨因人口总量的原因,排名垫底。

GDP增速排名为:青岛>长春>大连>沈阳>哈尔滨,青岛以10.25%的增长速度保持快速增长,而哈尔滨4.15%落后速度明显。

在2018年新一线城市排名中,这4个城市的排名为:沈阳>青岛>大连>哈尔滨>长春。

在这个排名中,沈阳跃居第一位,这是由于沈阳是区域中心城市,一直以来在国家战略层面上,都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而且,近年来高科技产业在沈阳的占比也越来越重,沈阳也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城市之一。

与潜力密切相关的指数是未来可塑性而未来可塑性的排名主要来自于:环境友好度、创业指数、人才吸引指数、消费成熟指数、城市规模与增长指数。

在这个排名中,青岛在本题五个城市中位居第一。

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中,青岛在宜居程度排名上位居第1,大连位居第4,而其他三座城市则没有入围。

在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发布2017中国最安全城市排行榜上,青岛也是位居内地城市第1名,长春位居第17,大连位居第21,其他两座城市则没有入围。

所以,通过综合比较,答主认为青岛在这5座城市里,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


济南时报


楼主问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是东北城市。而青岛是山东省的城市。我不知道为啥把青岛拎出来和东北四大城市比较。可能东北现在经济发展真的很一般,大不如前。但也不至于这么样啊!以后这样的问题最好少问。

至于你说这几个城市哪个最具有发展潜力。在我看来还是青岛。虽然我是东北人。但是答这种问题我还是比较实事求是。最近这些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发展速度都无法和青岛相比。要不然为啥东北城市修地铁速度那么慢。青岛位于山东半岛是一座美丽的沿海城市。并且这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比东北城市大。因此肯定比东北四大城市有发展潜力,毋容置疑。





东北打工者看城市发展


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青岛都是副省级城市,比地级市高一个身段,此外沈阳、长春、哈尔滨是省会城市,大连、青岛是计划单列市。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是东北四城,青岛是山东半岛的头部城市。要比较这五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只需从两个方面比较一下就行。

第一个是经济实力,它是发展的基础;第二个是中央给到的红利政策,它反映的是城市在中央心中的地位,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离不开政策,政策向哪类城市倾斜,哪类城市就潜力满满。当年的深圳、上海浦东、青岛、大连、宁波、厦门都是政策红利下发展起来的。

一、经济实力

论经济实力主要是三个指标:GDP、资金总量、财政收入。

先看GDP,2016年青岛、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GDP分别是10011.29亿元、5460亿元、6810.2亿元、6101.6亿元、5928.5亿元,以GDP来看,青岛经济实力最为雄厚,其次是大连。

接着看资金总量,也即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016青岛、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资金总量分别是14673.8亿元、14446.3亿元、14701.7亿元、9804.0亿元、11122.2亿元,资金总量实力最强的是大连,其次是青岛。

最后看财政收入,2016年青岛、沈阳、大连、哈尔滨、长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是1100亿元、620.9亿元、611.9亿元、376.2亿元、415.5亿元,财政收入实力最厚的依然是青岛,明显要高于其他四个城市。

因此综合三个经济指标,实力最雄厚的是毫无争议的青岛。

二、中央红利政策

计划单列市,是给青岛、大连最大的政策红利,作为计划单列市的它们无需先省政府上交财政收入,只需向中央上交,如此便可获得更高比例的财政留成。

此外,辽宁的自贸区中,沈阳和大连都有部分片区,青岛则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核心城市。

青岛、沈阳、大连也都在竞选国家中心城市,青岛的对手是济南,对此青岛有很大优势,东北最有希望获选国家中心城市的,也就沈阳和大连,沈阳是东北的中心,获选的概率更高。

所以,从政策红利来看,青岛和沈阳潜力最大。

最后综合经济实力和政策红利,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青岛五个城市中,潜力最大的无疑是青岛。


天天说钱


判断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总体而言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第一是人口。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整体基于人口红利,没有人,市场就不可能繁荣起来。目前整个东三省人口仍处于净流出情况,这五个城市中,从人口的流向而言,自然是青岛、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

其次,从资金流向来说,资金流向越多越密集,自然发展潜力就越大,从《2017中国城市资本竞争力排行TOP 50 》的数据来看分别是青岛(15位)、大连(17位)沈阳(18位),长春和哈尔滨没有上榜。第三,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先生有过一个许多年不变的结论,核心观点是“高铁加速城市化和资产价格泡沫化”。所以眼下的高铁,是除了人口和资金,第三个能够体现一个城市价值的标准。从目前来看,很显然,青岛、大连、沈阳优势明显,而长春和哈尔滨继续垫底。

最后,从社科院公布的最新2017年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行榜来看,这几个城市分别排名是:青岛(11位)、大连(15位)、沈阳(30位)、长春(32位)、哈尔滨(35位)。


东北网


请把大连放在后面。

什么叫发展潜力?放眼欧陆,几百年来哪座城市超过了巴黎?而东京,也就是江户的崛起早在德川幕府掌权之前就开始了。因为这些国家几个世纪以来都没有发生政治经济地理格局方面的重大变化,原有的中心还是中心,工业革命的建设和成果也集中始于并应用于这些中心。

然而,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因为彼得大帝渴望学习西欧,获得海权利益,因此把发展能量集中到了圣彼得堡,从而在一片河口上造就了一个帝都。中国的权力在过去几个世纪里变化剧烈。苏湖熟天下足的经济格局和北京天子守国门的政治格局通过京杭大运河沟通协调起来,因此西安洛阳汴梁等大都会衰落。满清袭呈明的格局,一如既往的依赖京杭大运河,所以才有英军舰队进入长江南京段后满清就被迫议和的残酷现实。不过殖民者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经济形势,上海从而崛起,拥有十三行的广州在半殖民地时代的外贸优势则被取代,而通往海上丝绸之路的泉州在近代则不值一提。青岛在成为租界后也从极低的起点开始,被强行带到了近现代历史中。铁路的到来成就了一批新的城市。比如在辽宁瓦房店的兴起复州城的衰落,在河北石家庄的兴起等等都是例子。哈尔滨也是一个在铁路建设中出现并兴起的城市,一开始连个深圳那样的小渔村都不算。大连,就是青泥洼村,而旅顺开始相对重要,但只是军港。这些城市的地理优势和对近现代航运铁运的意义使其得到政治经济上的重视,很显然青岛就是德国在东亚的政治中心,上海就是英国的中心,当然后来移到香港,哈尔滨和大连则是俄国的利益点。所以这三座城市得以崛起。沈阳出身略微高贵一点儿,是清朝的都城之一,北京的陪都,尽管在二十世纪以前最高峰也不过十万人,是个县城的水平,怎奈周围与之竞争的对手不算皇亲国戚更加弱小,因此独得优势,成为东清铁路,京奉铁路和安奉铁路的交汇处,在火车取代马车之时继续保持枢纽地位,从而一跃而起率先进入工业化现代化,并超越几千年来遥遥领先的那些大城市。至于长春,一个马歇脚的驿站,名字是哈利路亚的小地方,也借了东清铁路的光,成为城市,超过吉林乌拉,并在满洲国时期被定为首都新京而十年间成为百万人口大城市,显然也是政治问题。

新中国建立后一穷二白,眼前的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青岛工业实力雄厚,洋房高楼林立,因此很多工作要在这里展开。

改革开放再一次改变了政治经济格局,深圳得以崛起。九十年代以来发展浦东,重建上海地位……所以楼主想问的问题,答案是有的,那就是要看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会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否则不会重新洗牌。


新时代沙琪玛


特色不同,潜力不一。

大连,是东北最南端的海滨城市,属于副省级城市,是计划单列市。

大连吧,产业有特色、成体系。你看那块的现代服务业吧,已经连续好几年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刚刚过去的2017年,大连那块的金融业增加值在GDP中的占比达到了9个点。其次,看看旅游业哈,其实旅游业是大连那块很有优势的产业,2017年到大连去旅游的人数超过了8000万人次,流量可观吧。这8000万人次的旅游流量,带动的是一些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再次,看看汽车制造业哈,最近几年,汽车制造业在大连那块可谓是崭露头角,像什么东风日产,像什么奇瑞,像什么比亚迪,等等汽车生产基地的产量都是在不断的攀升。

看到了吧?最近几年,制造业呀,金融业呀,物流业呀,旅游业呀,软件业呀,等等比较有特色的产业,已成为大连那块极具魅力、极具特色的城市名片。

其他沈阳呀,长春呀,哈尔滨呀,青岛呀,都很有魅力,潜力也都挺大的。让我们一起祝愿这几个城市的美好明天!


营口同城会


首先看人口,全国第六次普查大连常住人口700万,沈阳常住人口829.2万,辽宁省2017年人口净流入20万人左右,主要流入大连、沈阳,但是流入人口以低学历中老年人为主。长春常住人口753.4万,长春及整个吉林省为人口净流出,且流出人口高学历为主。哈尔滨常住人口961.7万,人口净流出。青岛常住人口920.4万,2017年人口净流入10.7万。

经济方面,2017年统计大连GDP8150亿元,同比增长6.5%;沈阳GDP7644亿,同比增长3%;长春GDP5928.5亿,同比增长7.8%;哈尔滨GDP6101.6亿,同比增长7.3%;青岛GDP10011.29亿,同比增长7.9%。

综上,各位可以分析出目前为止,以上各市的增长潜力了。


琴知岛


沈阳、长春、哈尔滨是三个内陆城市,同时也是三个省会城市。大连和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也是计划单列城市。


按说以省会城市的地位和条件,沈、长、哈、更具潜力才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家的战略计划,推行了也不少年了,就是不见这几个地方有起色。原因就是后工业时代,重工这一块不再是地方经济的主要动力了,而且,在工业转型和技术革新面前,上述三地思想上还是比较保守的。

人口总量,东北三省的人口刚过一亿人左右,辽宁人口最多,为4370万人左右。上述三市就占了2500万人左右。城市化率是高了,但这是早已经形成的格局,未来继续扩展的动力不足了。


上述三市的GDP均没突破万亿大关,其中沈阳最多,为7200亿左右。略高于大连,但低于青岛的一万亿。

大连和青岛这对冤家比了几十年了,在东北辉煌的时期,大连的进出口贸易以及工业发展都很不错,一直领先于青岛。但是近十年,大连突然哑火了,2017年上半年共有12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增速超过全国6.9%的水平。经济增速低于全国水平的有大连、哈尔滨、沈阳,均位于东北地区,其中大连为6.8%,哈尔滨为6.6%,沈阳为-0.4%,沈阳也是副省级城市中唯一一个负增长的城市。而青岛的增速是7.7%,明显要高。


大连的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会超过青岛的,其实青岛也曾经和大连一样,对未来的发展思路也迷茫过一段时间。不过最近几年突然灵光一闪,打通了市区与黄岛的海底隧道,使整个经济被盘活起来,新建的西海岸新区是继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排名全国第三的经济新区,又把即墨和胶南纳入市区范围,扩大了发展区域。

而大连的新区起步很早,却拖泥带水,整合力度不大,在筹划和建设以及定位管理上都让人看不懂,没有青岛快刀斩乱麻的力度,错过了最佳发展期。

从人口结构来看,东北老龄化已经很严重,二胎生育意愿很不理想。而山东的二胎生育率高居全国第一,未来在缓解老龄化进程上是一种好现象。同时,生育意愿强的地方多数是对未来经济存在信心。

从以上来看,青岛的发展潜力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不管从人口还是地理位置,以及经济结构,青岛的思路似乎更清晰些,未来或许更明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