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2020年,全國人民整齊劃一,集體在家裡過了一個“宅年”。

人們一邊調侃“頭都睡扁了”,一邊略帶焦慮地刷著手機裡的新聞。

我也是。

而鋪天蓋地的消息裡,最讓我動容的,是兩個真實故事。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的普通人的故事。

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01-

無常

1月27日,北京市衛健委披露,北京出現首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

逝者,男,50歲。

他是誰?

他的故事,整理自《財經》雜誌。

逝者楊軍,任職於上海電氣集團,此前曾是另一家公司的執行總裁。

2020年1月8日至12日,他曾到武漢出差。

12日晚上,他返回上海,第二天上午在公司開了個會,下午又去鄭州出差,兩天後又從鄭州前往北京。

22日,他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

楊軍身體很好,熱愛運動。所以確診後他很有信心,跟朋友說,相信自己會慢慢好起來。

沒想到五天後,他病情忽然惡化,呼吸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死亡。

他的公司說,第五天中午聯繫時,楊軍還表示自己已在康復中,誰想當天晚間,公司就突然接到他病逝的噩耗。

得到消息後,楊軍的朋友們幾乎都不敢相信,因為他是一個特別健康、上進、仗義的人。

在去世前的不到一個月,2019年12月31日晚,楊軍在微信朋友圈發了一張在北京南站乘火車的照片,配的文字是:“總在不斷進取的路上”。

第二天,他又在北京一個運動場發了條朋友圈:

“2020年第一天第一站——操場跑道。動起來,不負韶華。”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1月6日,北京迎來初雪,喜愛古典詩詞的楊軍,寫了一首《桃花雪》:

“平凡如初夜飄雪,酒色財氣道守安。桃花念欲墜青雲,終將又愛濟千帆。”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而轉眼間,這個熱愛生活、積極上進、鬥志昂揚的大男人,就從人間消逝了。

他的夢想,他的努力,他的不甘,都隨著一場疫病,永遠地消逝了。

一個小小的病毒,輕而易舉地,就帶走了一個活生生的人。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生命的本質,是無常。

但這一次,我們不該只輕描淡寫感嘆一句“命運無常”。

因為這次的“無常”,不是天災,是人禍。

這個生命,以及背後的上百個生命,都為另一些人背了鍋。這是我們必須反省的。唯有深刻反省,才對得起無辜逝去的他,和他們。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02-

艱難

第二個逝者,叫翁秋秋,女,32歲。

嚴格地說,她沒有確診是“那個病”。因為她從發病到離世,僅僅12天,沒等確診,她已經走了。

她的故事,整理自《澎湃新聞》。

1月7日,一切還好好的。

翁秋秋去菜市場買了魚頭,雞肉,青菜,做了一鍋火鍋,和老公、5歲的女兒一起吃。

她胃口不錯,吃了很多。

第二天,她有點不舒服,給老公陳勇發微信說感冒了,讓他下班後帶點感冒藥回去,順便買一盒驗孕棒。

傍晚,她發現自己真的懷孕了。

陳勇挺高興,做了一桌好菜。翁秋秋吃得還行,但精神狀態不好。

當時,他們都以為只是小感冒,休息下就會好。

到1月10日凌晨三點,翁秋秋突然加重,發燒38度多。

她喊醒陳勇,一家三口騎電動車去了醫院——因為家裡沒人帶小孩,他們不放心把女兒獨自留在家裡。

他們生活在湖北黃岡,所以先到了黃岡市中醫院,但醫生說要等到白天才能吊水。

他們又冒雨騎車回了家。好不容易熬到天亮,一家三口從七點開始,輾轉去了多家醫院。

到下午,翁秋秋已經呼吸困難,走路都走不動了。陳勇坐在醫院凳子上問她:我們不走了,就住這裡好不好?

她那時已經說不出話了,只能不停點頭。陳勇看著她,心裡特別難受。

而他們後來還是走了。晚上11點,翁秋秋最終到了武漢一家三甲醫院。

醫生檢查後說,她的肺,已經全都變白了。

他們之前就知道武漢出現“傳染性肺炎”,但誰也沒想到,翁秋秋可能就是這個病。

翁秋秋和陳勇是生活在黃岡的外地人,跟人合夥開了一家門窗店,小本買賣,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倆人每個月只有三千多塊錢的基本工資,還要交每月五百塊的房租、女兒上幼兒園的錢,入不敷出。

本來,他們準備好了1月12日放假後,回老家過年。

誰知11日凌晨,翁秋秋轉入了急救室搶救,很快又進了重症監護室。

醫生說病情很重,需要用一種機器,費用很高,一天要兩萬塊錢,而且只有不到10%的希望。

陳勇幾近崩潰。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連著幾天,這個男人奔波在醫院,一直沒有休息。12日早上,他困得實在受不了了,才坐在醫院的椅子上睡了一個多小時。

那段時間,陳勇和媽媽住在醫院附近的一家旅社,為了省錢,第一天沒開空調,60塊錢一晚。第二天覺得實在太冷了,開了空調,80塊一晚。

翁秋秋被隔離,陳勇每天在外面想盡辦法籌錢,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借了一遍。

他很害怕,一心只想著不能停藥,要把老婆的命救回來。

他打了市長熱線、省長熱線、媒體的電話,還向社會籌款,籌到了四萬多塊錢。

但根本不夠。

翁秋秋進醫院的前三天,每天費用五六萬,之後每天兩萬多。千辛萬苦籌到的錢,轉眼就沒了。

另一方面,陳勇想看看老婆,想跟她說說話,問她好些沒有,想吃什麼,想做什麼……

但一直看不到。他打電話問醫生,每次都是“沒有醒”,“還是很嚴重”,或者“更嚴重了”。

翁秋秋本來就懷孕,抵抗力下降。醫生說,她的手全都發紫了,後來腳也發紫了,都壞死了,病情惡化得特別快。

自從翁秋秋進入重症監護室,陳勇就再也沒看到過她,直到她變成一罈骨灰。

1月21日中午,陳勇實在借不到錢了,翁秋秋病情又沒有任何好轉,他萬般無奈,跟岳父商量後,簽了放棄治療的同意書。

一個小時後,翁秋秋過世。

陳勇後來聽說,當時醫院有一位老人,病情和翁秋秋一樣嚴重,但堅持治療後慢慢好轉了。

這讓陳勇心情很複雜,雖然岳父母沒怪他,但他自己特別內疚。

他想,如果繼續治療,可能老婆還能救得過來,但當時,實在是沒有辦法了。

這些天,陳勇晚上躺在床上,每晚都睡不著,腦子裡很亂,心痛得說不出話。

女兒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有時會問媽媽哪兒去了,他答不上來……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一個特別虐心的悲劇。

32歲的準媽媽,原本可以幸福地迎接小生命的到來,一家四口安心生活。

誰知忽然之間,一種病毒襲來,擊潰了她,把她和那個小生命一起帶走了。

我們在平日裡,都以為日子會那麼平靜、平常地過下去,卻不想,有時候,命運會風雲突變。

而突變之下,我們如此不堪一擊。

被病魔折磨、來不及留下一句話就離世的女人。

悲痛絕望、獨自在艱難生活裡咬牙死撐的男人。

都讓人滿懷唏噓。

我們不敢說感同身受,但真的心有慼慼焉。

也忍不住設想:如果自己遭遇此番災難,撐得下來嗎?該怎麼撐?

但也只敢想一個開頭。因為往後,怎麼想,都是痛,都是難。

千言萬語,化作一聲悲嘆。

只願這社會的每一個環節,都深刻吸取教訓,不讓這悲劇重演。

-03-

問責

1月29日,中央督查組赴黃岡市督查核查——就是翁秋秋此前生活的城市。

而黃岡市衛健委主任唐志紅一問三不知。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第二天,這個“一問三不知”主任被免職。

此外,還有20多個幹部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問責。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免得好!

一個官員,不懂業務,不為百姓著想,留她作甚。

當官不為民做主,趕緊回家賣紅薯。

希望她和相關領導多讀幾遍翁秋秋的故事,從此知道,權力不是拿來耀武揚威的,手中握了權力,肩上就該扛起責任。

否則,官員的一個疏忽,就可能是百姓的一場浩劫。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1月30日晚,湖北省政府召開新聞發佈會,全場為在疫情當中逝去的同胞默哀。

-04-

反思

新聞裡,每天都有數字更新。

我們習慣了聽到那些冷靜的數字:截止X日24時,確診X例,死亡X例。

可扒開那些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多麼熟悉的家庭,多麼鮮活的生命。

正如世界衛生組織公告裡所說:

我們必須知道,他們是人,不是數字。

寫這篇文章,一方面,是希望我們普通人能通過這場災難,學會審視死亡,思考生命的意義。同時,小心保護好自己,和國家一起渡過難關,從此懂得珍惜平凡生活。

更重要的,是另一方面。

武漢一疫,雖然湧現出了很多英雄,他們非常值得讚頌。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知道,這次災難,說到底是一場悲劇,一次人禍。

我們無論如何,不能把它唱成一首讚歌。

幾百個無辜逝去的生命,幾百個悲傷絕望的家庭,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他們真實又殘酷地擺在那裡,提醒我們:要反思!要反思!

疫情一定會過去。而我們的反思,應該才剛開始。

發現問題,總結教訓,彌補漏洞,改正錯誤,不再讓同樣的悲劇重演,這,才是對未來最好的交代,才算沒有讓災難裡的人,白白受苦。

最後,願每一個人都能安度餘生。

兩個因冠狀病毒感染而去世人的故事。每一個,都看得我想哭。


*作者:李月亮。高人氣專欄作家,新女性主義者,紮實寫字的手藝人。以理性和智慧陪萬千女性成長。新書《你要活成一束光》噹噹網熱賣中。微信公眾號:李月亮。新浪微博:李月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