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的军事能力在三国属于几线?

酒鬼小小小儿


如果把一位将领的军事能力划成几线,那么东吴大都督周瑜毫无疑问是三国时期军事能力最强的一线中人。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公元175年出生在一个颇具势力的江南士族家庭。

周瑜的叔祖父周景曾任东汉太尉,父亲是洛阳令,后死于董卓之乱。孙坚起兵讨伐董卓时,周瑜刚从洛阳迁居至庐江舒城。他与孙坚子孙策同龄,两人是儿时的玩伴,私交甚笃,后来周瑜任中护军兼江夏太守时,率部攻克皖城(今安徽潜山),得乔(也称桥)公二女,一称大乔,一称小乔,都是江东闻名的绝色女子。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二人成了连襟。

孙策被许贡家客刺死后,周瑜受孙策遗命全力辅佐其年轻的弟弟孙权,经过几年的东征西讨,相继平定了割据今日江、浙、赣、皖一带的地方势力,成为威名赫赫的东吴年青统帅。

208年,曹操削平北方后,亲率十五、六万大军,号称八十万,浩浩荡荡南征荆州刘表,此时,刘表已在惊恐中病亡,次子刘琮继任父职,无谋无勇的他迫于曹军的兵威,不战而降。

依附刘表的刘备,被曹军击溃后南逃,在当阳长坂(湖北当阳境内)被曹军最精锐的“虎豹骑”追上,因寡不敌众,败退夏口(今汉口)。

彼时,曹操连连获胜,志骄意满, 以为其觊觎已久的东吴地区(今长江下游)唾手可得。

曹操夺取荆州,得到了七、八万荆州水军与上千艨艟战船,声势大振,于是挥师顺江东下,想一举歼灭刘备、孙权。

为了恐吓孙权,他修书一封命人送去,扬言即将统八十万大军,准备踏平东吴,企图迫使孙权投降。

孙权在柴桑(江西九江)接到战书后,召集文武大臣商议对策。以张昭为代表的大部分文臣认为曹军势大,不可抵御,主张投降,好歹还能做个一方诸侯;只有鲁肃坚决反对,力主抵抗。刘备的使者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敌我态势,耐心说服孙权联手抗曹。

孙权不甘心降曹,但觉得曹操兵多将广,难以抗拒,对举兵抗曹还下不了决心,为此,急召统军在外的周瑜商定大计。

周瑜从鄱阳(今江西波阳)星夜赶到柴桑,态度坚定的支持鲁肃,坚决主战。

周瑜的理由是:(一)、北方还没有全部平定,盘踞关西的韩遂、马超对曹操身后的威胁甚大,因此曹军难以持久作战。

(二)、曹军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的降军实乃为形势所逼,未必真心降服,军心不稳。

(三)、现在天气奇寒,曹军远来,战马缺乏饲草,天时对曹不利。

就凭此三点,大可与曹操决一死战。

诸葛亮游说孙权的话,大体与周瑜不谋而合,于是孙权力排众议,决意联合刘备,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曹魏大军。

孙权任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参军校尉,去和刘备协力御曹。

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曹军大约15、6万,加上荆州降军7、8万,共计二十余万。刘备实力不济,麾下水陆合兵不过万人,刘琦手下的江夏军,也在一万左右。周瑜、程普的吴军,按《三国志》的记载,大约有3万左右。孙、刘联合起来,也不过五万之众。双方的兵力对比,大约一比五。论实力,可谓众寡悬殊。

但在地利以及军队的长处上说,孙、刘联军明显有便宜可占,因为周瑜足智多谋,吴军擅长水战,而黄盖又献上火攻之计,于是可以取长补短,以寡胜众。

当周瑜率三万吴军抵达樊口(今湖北鄂城西北)时,望眼欲穿的刘备欣喜若狂的说:“孙将军决定迎战曹操,真乃英明决策!不知贵军来了几多兵马”?周瑜答:“三万”。刘备说:“可惜人少了些”。周瑜信心满满的说:“这么多已足够了,请使君看我打败曹操”。联军会师后,继续溯江西上,在赤壁(今湖北嘉鱼长江一侧,还有武昌县西赤矶山一说)与曹军前锋遭遇,一场短促而激烈的战斗随即展开,联军牛刀小试,获得胜利。

曹操见初战失利,就引军退驻长江北岸的乌林,与驻军赤壁的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果如周瑜所料,曹军将士千里跋涉来到南方,水土不服,疟疾、腹泻等疾病迅速在军中流行开来;北方人大都不谙水性,经受不住长江上风浪的颠簸,士卒体质迅速下降,士气低落。

为减轻晕船,曹操祭出昏招:命部队用铁索将战船链起来,上面铺上木板,以增强船只平稳度,降低风疾浪涌时战船摇摆的幅度。

曹军用铁链将战船连接起来,被周瑜部将黄盖发现了,觉得这是一个破敌的大好机会。周瑜采纳了黄盖提出来的火攻之策。周瑜派黄盖诈降曹操,骗取其信任后带着十艘战船,船上满载浸了油的干柴草,趁东风呼呼大作时突然向曹军船阵发起火攻。因战船被铁链绞在一起,情急之下无法解开,火借风势,吞噬一切,曹操的数万水军瞬间灰飞烟灭。

而此时的曹军陆师主力正闹瘟疫,战斗力下降,在孙、刘联军的夹攻下,大败亏输,死伤惨重,曹操不得不搜罗残兵败将退回北方去了。

据记载,曹操逃到江陵时曾清点人数,发现损失惨重,兵力死伤已经超过一大半。周瑜指挥联军水陆并进,衔枚急追,很快抵达江陵城下。曹操心情沮丧,无力再战,只好留曹仁、徐晃守江陵,自率残部仓惶北去。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周瑜是这一大战役的总指挥。他以联军五万之众,一举击溃曹操的近三十万大军,创造了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周瑜面对强敌,冷静沉着,客观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长、短之处,及时发现并抓住了曹操所犯的致命错误,巧妙地利用敌军的弱点,扬长避短,出其不意地采用火攻之策焚烧敌船,遂使联军的弱势转化为优势。

赤壁之战后,周瑜指挥吴军乘势围攻江陵(南郡治所)。经一年苦战,周瑜带伤坚持,指挥若定,曹仁见守军伤亡很大,且上游的夷陵已被周瑜袭夺,只好放弃江陵北撤,吴军夺占了荆州之南郡,屡建奇功的周瑜被孙权任为南郡太守。

原先没有地盘、到处依附的刘备,乘赤壁大胜,一举占领了原属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之后,刘备要求孙权将周瑜占据的南郡借给他。鲁肃居然支持将南郡借给刘备,理由是给曹操多树一个敌人,而且利用刘备在荆州为孙吴抵挡曹魏的进攻,实乃上上策。孙权同意了鲁肃的意见,不但把南荆州借给了刘备,还把妹妹也嫁给了刘备。

周瑜却反对这样做。 他从江陵赶回京口,对孙权说:“如今曹操刚刚战败,还不可能马上进攻我们,请让我和奋威将军孙瑜一起率军西上,攻取益州(四川),再攻占汉中,让孙瑜留守,和西北的马超相互声援。然后,我率军和将军一起攻夺襄阳,北击曹操,一举平定北方就大有希望了”。孙权同意了这个战略计划。于是周瑜返回江陵,雄心勃勃的准备西征。

从战略上看,周瑜灭刘备、夺益州的谋划具有两重性:当时刘备羽翼未丰,曹操新败,暂时无力南进,益州刘璋暗弱,防守空虚,时机确实难得,攻灭或兼并刘备、袭取益州都是可能实现的,但东吴的主要敌人是曹操,曹操虽遭挫败,但力量还是比东吴强得多。灭掉东吴,占据长江中下游是曹操的既定目标,一旦有机可乘,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再次大举南下。假如吴军西进,江东空虚,曹操肯定不会放弃这一绝佳时机,一定会出兵南下攻吴,吴军就会陷入两面挨打的不利境地。

周瑜的军事才能很高,善于出奇制胜,甚至堪称是三国名将中的翘楚,但他缺乏大局观,也就是说他缺乏战略眼光 。赤壁之战爆发前 ,他并未主动提出联刘抗曹,但也没有明确表示反对;战后,他极力主张东吴单方面抗曹,明显在提防并排斥刘备。

与鲁肃、诸葛亮比,周瑜的军事业务能力或许还技高一筹,尤其在以奇用兵上,过于谨慎的诸葛亮还不如他,但比战略眼光,这位“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儒将可就有些逊色了。

建安十五年(210年)十二月,周瑜率大军从江陵浩荡西进,开至巴丘(今湖南岳阳)时,准备溯江西上取益州时,突患重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年仅36岁。周瑜一生是短暂的,但却有极高的建树。

他不仅是三国时文武兼具的一流军事家,而且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礼贤下士、才气纵横,只可惜天妒英才,否则还能建立更大的功业。由于小说《三国演义》水银泻地般的影响力,民间广泛流传“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其实,历史上真实的周瑜是个“性度恢廓,心胸豁达”之人,《三国志》载,老将程普自认资格老,对周瑜当大都督、总指挥不服气、还轻视他,多次语出不逊、冷嘲热讽,甚至还当众“凌辱”他,周瑜毫不计较,反而“折节容下”,虚心向老将请教,逐渐使性格桀骜的程普感动并叹服。后来,程普逢人便说:“与公瑾相处,如饮美酒,如沐春风, 不知不觉就使人陶醉了”。由此可见,周瑜之所以能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指挥家,具备心胸开阔、宽以待人的优秀品质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铁马冰河wu


周郎小二乳秀未甘,岂能和我西蜀平分秋色,他只不过是占据了地势条件,江浙民富兵强,我西川地贫人稀,老夫是白手起家,尔等是富二代,什么东西都是捡现成的,我等三兄弟是从桃园三结义一步步凭劳力挣钱,艰苦朴素,从一穷二百到西川安家立业,挣了几亩田地,养了几十万家丁,从西川到汉中东到荆州,南到贵阳,真是苦了老夫,人的命,天注定,就算败家子丢了我的一片家原,我也无话可说,尔等周郎祖上都富豪,将广兵多,加上南鱼米丰盛,单凭硬干,能干个老夫不,人比人,气死人,从孙老爷的家中拿了好多钱财,挣下一份家业,所以说,周郎,你还是靠别人过日子,自己挣的才算,只是老夫失算,被尔等抢了荆州,退回白帝城,天命如此,没办法,就这样,下集再分享。


在巫山


三国军事战力排行,周瑜认第二,还没人敢认第一。

首先这一点是必须要肯定的,就是周瑜的军事能力,在当时三国之中绝对是数一数二的。你不能拿他跟诸葛亮庞统司马懿比啊,这些人玩的都是诡谲谋略,那别人周公瑾干嘛,正儿八经打仗的。

周瑜,字公瑾,公元175年生于江南大户人家里,和同时期的孙策是从小玩到大的。公元199年,他就被孙策任命为了建威中郎将,那个时候才24岁,就开始建功立业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两人一起迎娶了当时有名的美女,二乔。这也算得上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情场官场双丰收了。



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往往对周瑜的误解很大啊,大家记住的都是“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三气周瑜的故事。这里帮他澄清一下,其实周瑜是个非常潇洒豁达又极具才干之人。

首先,北宋苏东坡怎么说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我们知道羽扇纶巾在三国那个年代是儒将的风采,一个羽扇纶巾的绝代将领,谈笑之间,就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给灭了,当然这里面也还是有些夸大其词。


再看当时同时代的人都怎么说他的,刘备说他“气量颇大”,蒋干评价他是“周郎雅量高致”。所以这样一个英雄气概之人怎么可能会被诸葛亮给气死呢?


赤壁这一战,是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周瑜在面对曹操八十万大军之时,沉着冷静,分析敌我双方形势,战队优劣,运用火攻将曹操军团大败。不仅帮助孙刘联军渡过难关,而且对当时的三分天下局势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也可以肯定周瑜是当时赤壁之战中的三军总司令兼前线总指挥,在这场战争中啊,周瑜就将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曹操和刘备都不能小觑,后来打完仗了,两人都想把周瑜挖过来,可惜人家周瑜不同意啊。于是曹操和刘备都去孙权哪里打小报告,就说:“你这个周公瑾啊,可能要功高盖主了。好在孙权压根不信这些。

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结束,周瑜就被孙权派到南郡当太守了,也就相当于是今天的湖北荆州市市长这么一个官。后来就有了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这么一说,当时刘备将荆州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占了之后,又让孙权把周瑜的南郡也借给他用两天。孙权其实是同意了的,不过这就让

周瑜很生气啊,当然他生气不是是因为自己地盘被借走了的原因,而是气朝廷众人没有看清未来局势。

后来他就从南郡回来了,给孙权提了个军事建议,就说“如今曹操刚吃了败仗,不可能再马上打回来,而我们呢,打了胜仗士气正盛,应该率军西进,夺取益州,再战汉中,然后以图中原”,孙权听了这个方案一下就批准了。可惜,周瑜在率军西征途中,还没走出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得重病去世了,一代儒将,真是天妒英才。

周瑜虽然年仅36岁,但一生建功立业,是当时的一流的军事家,而且别人的心胸也极为开阔,并非我们在演义之中所了解的那样。也正因他豁达胸襟,礼贤下士,品德高尚,才学兼优成就了他一代名将的风范。

那么你认为周瑜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欢迎在评论去留言。


不住聊三国


如果谈这个问题,就要排除《三国演义》的干扰,什么“三气周瑜”,什么“赔了夫人又折兵”,什么度量狭小嫉妒心强“要置诸葛亮于死地”等等,把个少年得志、意气风发、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都督弄得面目全非了。


周瑜十六岁时,即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就自带兵马,辎重给小霸王孙策开疆拓土,这一点孙策念念不忘,认可周瑜给了自己很大的助力,这时的功绩不谈,单是十六岁能带五、六百名兵就可知不同凡响,自古英雄出少年印证在周嘟嘟身上了。

由于跟随孙策南征北战,屡建奇功,成为孙策的重点培养和提拔对象;建安四年(公元199年)12月11日,“沙羡大决战”中,24岁的周瑜率部与程普、黄盖等部作为主力跟随孙策进行强攻,终于打败了黄祖;这个时候,周瑜在临阵指挥上已可以与能征惯战的孙坚旧将老将相提并论了。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而亡,周瑜不忘初心,牢记嘱托,率军回吴郡抱来孙权,并在以后的岁月中尽心尽力辅助孙权,为主尽忠,在开疆拓土方面蹶功至伟,这期间,周瑜作为东吴武将之首,已震慑四方,美名远扬了。

然后就是“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打的最漂亮的一仗,就是力主孙权联刘抗曹,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辉煌胜利:当时曹军号称80万,实际应该在20多万,而孙、刘联军方面,直接参战的就是周瑜所部3万多人作为主力,织席贩履之徒刘备只有2千多人。


所以赤壁之战真正的指挥者应该是周瑜,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不再赘述,单说周瑜打赢了这场战役就相当了不起,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军事地位,

所以,个人认为,排除三国演义的干扰,真实的周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军事能力排在第一位!


希望星晨58298869


关于题主的问题:《周瑜的军事能力在三国属于几线?》,我以为,周瑜的军事能力,应该是在最强行列。有三点原因:

  • 第一、择良主

  • 第二、有胆识

  • 第三、善谋略

择良主

周瑜与孙吴政权奠基人之一的孙策年龄相同,两人从小就关系非常好(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关系好到“登堂拜母”的程度。从孙策发兵起,周瑜就倾全力相助。孙策死后(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周瑜率先以行君臣之礼的方式辅佐孙策的弟弟孙权。

以当时的环境、以周瑜的家世及能力,愿意招纳周瑜的大有人在。《资治通鉴》就提到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就派蒋干想策反周瑜。但周瑜坚定地为孙吴集团服务。

正如郭嘉曾经所言:“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也就是说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善于审查选择贤良的主公,这样才能行事得心应手来确立自己的功绩名声。如果周瑜选择的是袁术,可能就到达不了他在后世所留下的程度了。

有胆识

周瑜的军事能力能够在最强行列的原因之二是有胆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周瑜二十一岁就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二十四岁就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年少有为。没有魄力和胆识之人,是无法做到这样的成绩。

  •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马上带兵回吴中,留在孙权身边辅佐他,并率先行君臣之礼(《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士气正焰(兵威日盛),借皇帝名义下书责令孙权送人质到许都,孙权与张昭等人有所犹豫,周瑜据理力争,力谏孙权不送人质至曹操处;

  • 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南征荆州,大军刚入荆州,刘琮就投降了。东吴本部也出现了投降论调。周瑜依旧据理力争,大胆说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曹操来打我们,就是来送死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说出这样的话,是非常有胆识的。而这话,是周瑜随便喊出来的吗?不是的,周瑜分析的很透彻,那就是他的胆识是建立在谋略基础之上。

善谋略

周瑜的“善谋略”,在赤壁之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首先,他分析了曹操此战必败的四点原因:

  • 第一点,曹操的大后方还不稳定,马超和韩遂还在屯兵关西,曹操选择在这个时候贸然南下,极为不利;


  • 第二点,曹操的军队大部分是北方将士,北方将士习陆地战,不习水战。而曹操放弃他的优势,选择他的劣势——水战,而这水战又正好是我们的优势;

  • 第三点,寒冬腊月的,曹操的占线拉得太长,粮草补给跟不上;

  • 第四点,曹军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容易生病。

最后,孙权补了一句:请主公给我周瑜三万精兵,定破曹公。真是既有胆识,又有谋略的一位将领。

最终,我们也都知道结果,周瑜采用其部将黄盖的建议,利用火攻大破曹军,在赤壁之战上大破曹军,奠定了“三足鼎立”之势。这场战争,周瑜是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正式记载中,开展后其实并无诸葛亮什么事,诸葛亮在这场战役中最大的贡献是前期与鲁肃一同促成了“孙刘联盟”。


欢迎大家交流评论!


三国史话曾得不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千载之后,人们想起周瑜,总是谈笑间覆灭曹操百万大军,羽扇纶巾的绝代儒将。就是在三国那个群星闪耀的年代,周瑜也必是最出彩的存在。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重臣谋士张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面对巨大压力,周瑜分析利弊:“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于是火烧赤壁,成鼎足之势,多年后孙权回忆周瑜:"孤念公瑾,岂有已乎?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对人,与孙策年少相知,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对程普,推之以诚,使其若饮醇酒,不觉自醉。

对事,安守人臣本份,孙策亡而执节于孙权,护其威严。举贤纳能,推荐鲁肃,以成大业。

军事上,战必胜,攻必取,斩黄祖于江夏,破曹操于赤壁,驱曹仁于南郡,当世名将,谁人比之。

大局观上,建议俱近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徙刘备于吴,为筑宫室,以弱其心,结连马超,进则吞并曹操,弱则二分天下。

奈向英雄天妒,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周瑜在当时,那就是隔壁家孩子,干啥都有出息,长的帅(长壮有姿貌),会音乐(曲有误,周郎顾),老婆也娶得好,在后世,什么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人家都有份,同时代的又有几人呢?

周瑜军事能力绝对是超一线,英采风资,令人向往,就像孙权所说:“我想念公瑾,怎么会有尽头呢!”



小白又改名了


如果把三国中的谋士按实力分等级,那周瑜只能拍第二等级,不是因为周瑜谋略不行 实在是因为第一梯队的这几个人太变态,确实比不过人家。

一流梯队

诸葛亮,卧龙孔明的军事谋略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什么火烧赤壁,草船借箭,空城计……反正就是神机妙算就不多说了。

郭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天生我才郭奉孝,老天都嫉妒奉孝,郭嘉一生真正的算无遗策,只要他参与的谋划没有不准的,尤其会看人心,看人方面无人出其左右,喜欢根据各个对手的性格心理安排不同的战术,曹操早就把郭嘉看成可以托付全军重任的人,可惜本就身子不好,又用计太深,早早夭折,就是郭嘉死了,也已经帮曹操把赤壁之前的问题都盘算清楚,如果郭嘉没死,赤壁之战,输的可能就是吴蜀联军了。

庞统,卧龙凤雏,可以和诸葛亮并排,可见其谋略过人 但庞士元的才华只显露了一点,但已经让天下为之一振,赤壁能成其中就有庞统献的连环计,刘备入蜀也是庞统全力建议并第一执行,虽然不幸被流矢所杀,但是可以看出庞统的战略清晰,谋略迅捷,胆略超人。

以上这三人当属一流,其实周瑜即便在二流的队伍里也不算拔尖,属于二流中的中上等水平,他之前还有,司马懿,荀彧,贾诩等人,但是既生瑜何生亮,年纪轻轻做了吴国大都督,帮助两千兵马的孙策打下整个江东,也可见周瑜的军事实力还是相当强的,但是无奈碰上了诸葛亮这么个超级硬点子,败得一塌糊涂,以至于后人只知孔明神机妙算,不知周郎的才高八斗。





进击的军火


要想评价三国时期军事能力,首先得知道啥是军事能力,这里不是出一个好主意一个奇谋就算军事能力,必须是实打实的作战能力,攻城略地,伏击战、歼灭战、遭遇战等等的指挥能力。出谋划策的参谋很重要,但是所有的计划都需要战将把计划转化为战争成果,否则都只停留在军事理论层面。

从这个角度

第一梯队的妥妥是陆逊、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算上主公的话加曹操。这些人都是出将入相,能文能武的全才。

第二梯队是曹仁、关羽、马超、五子良将、钟会、姜维、杨祜这些人是独当一面的大将之才。

第三梯队是冲锋陷阵的勇将像吕布、张飞、太史慈、甘宁、高顺、黄忠、颜良文丑、夏侯家族。

第四梯队才能数得上郭嘉、法政、贾诩这些奇谋之士,他们的特点是能出奇谋,但不能领兵,在军队里永远没有决策权,所以军事能力真谈不上。

有两个例外是庞统和魏延,很难把他俩划分清楚在那个梯队,庞统是有军事能力的,但是从未单独领兵,而且打仗站得离城墙太近被碎砖砸死;魏延也是有大将能力的,但诸葛亮一直把他当成勇将留在身边不让他单独领兵分权。

人物不全,但大体梯队是没啥问题的,你要硬说郭嘉比诸葛亮军事能力更强,参谋比总司令还厉害我也无话好说,您高兴就好。大家都是图一乐。


一壶浊酒骂一宿


说到周瑜的军事能力,就不得不说说三国时期的几个军事大家。

在三国里面,能拿出来评论军事能力的有很多,但是,真正能称得上军事家的,却只有以下几位。曹操,司马懿,诸葛亮,庞统,孙策,周瑜。这些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军事家,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呼风唤雨,左右时局。

再论他们的排位。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就我个人的理解而言,首推的是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个不必细说,曹操治军之严谨,行军之果决,无出其右。礼贤下士,兵多将广。一手导演的“官渡之战”足以名留青史。

第二位开始比较难以评说,我个人推崇“小霸王”孙策。主要从2点来看,1孙策是这六人中除曹操外的另一个诸侯霸主;2是孙策在其父孙坚死后投靠袁术,后借二千兵,16岁白手起家。试问,三国时期谁与争锋?如果不是英年早逝,第一未必是曹操。

终于说到周瑜了,我个人是将周瑜、诸葛亮并列第三的。原因有三,一都为其主打下江山。这一点毋庸置疑。可能有人会怀疑周郎,只要去翻一下三国志吴书-卷五十四,周瑜死后,孙权对公卿们说“孤非周公瑾,不帝矣。”二是,也许有人认为诸葛亮军事才能要高于周瑜,也许吧,但是,诸葛后期有点穷兵黩武的嫌疑。明知打不过,还一直要打,所以让其在我的理解中减分不少。三,周瑜同样英年早逝,以他的雄才韬略,三国的格局是要被改写的。

后面才是司马懿,庞统。





羋東


绝对的一线,甚至可以说是超一线。

这个不需要吹什么,事实摆在这里。

无论演义、传说、曲艺、史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周嘟嘟是位青年将领。

有人说周嘟嘟上位是因为家世显赫、和孙策关系好,不可否认这有一定因素,但是周嘟嘟本身的能力更为重要。

个人以为,周嘟嘟第一次出兵,可能只是展现了其组织能力。初平二年(191年)周瑜只有16岁,受其叔父,时任丹阳太守的周尚指令率军协助孙策。目前我找到的记载,直说周瑜带了兵,还带了很多粮草,具体有多少不得而知。但是当时孙策自己只有四五千人,并认为周瑜带来了很大助力,所以估计周瑜应该是携带了大量的粮草,兵力应该是500-1000人范围。

据此推断的话,那周瑜在“孙策平江东之战”中,主要展现的是后勤组织能力,提供了一定的涉交帮助。率军的重担应该还是由黄盖等老一辈将领担任。但也请各位注意的是,此时的周瑜只有十六岁。

建安三年(198年),周瑜二十三岁,被孙策拜为建威中郎将,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随后又被孙策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随军征讨荆州,连战连胜。此时的周瑜已经成为孙策主要提拔的直系青年将领,作为进攻主力部队首脑之一。

建安四年(199年)十二月十一日,孙策进攻沙羡的大决战中,周瑜和程普、韩当、黄盖等部作为主力部队进行强攻,并打败黄祖。可以说在临阵指挥上,周瑜逐渐在孙氏阵营中,站到了和孙坚旧将同一水平线上。

孙坚旧将是什么水平?功盖诸侯联军,讨董卓时主力部队,一路打得董卓势力怀疑人生。他们一直打到得不到其他诸侯协助才停,斩华雄其实也是他们干的。

建安五年(200年),周瑜二十五岁。这一年孙策遇刺而亡,周瑜率军回吴郡抱的孙权。此时的周瑜作为武将之首震慑四方。

然后就是周瑜打的最漂亮的一仗,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应该在二十万左右。孙刘联军方面,直接出战的是周瑜所率三万和刘备所率两千。赤壁之战不多赘述,只说一点,刘备两千,是不听周瑜调令。

这一年(公元208年),周瑜31岁。

和同时期高光战役主要将领做一下对比吧。中平元年(184年),长社之战。卢植45岁、皇甫嵩和朱儁当时应该也在40岁以上。初平元年(190年),关东诸侯讨董卓。孙坚35,程普、黄盖也差不多三十几。建安五年(200年)前后,官渡之战。曹操四十五、荀攸四十三、曹仁三十二。建安二十年(215年),汉巴之战。刘备54岁、法正39岁,黄忠差不多五十几。章武二年(222年),夷陵之战。陆逊39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