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稈或葉子上長了大黑包可以吃嗎?

高枕隱士


玉米稈或葉子上長了大黑包可以吃嗎?這個問題問得好,玉米秸稈上長大黑包的事情經常見到,每年玉米地裡都有,我們本地稱為玉米黑包病。玉米黑包病其實是玉米黑粉病的地方性稱呼,當然也有些地方稱為瘤黑粉病。玉米黑粉病在玉米秸稈多個部位可以發病生長,起初如同一個蘑菇,然後經過生長髮育逐漸變成黑包子粉末,破裂散開。

玉米生長中出現玉米黑粉病,究其原因是玉米地裡面有玉米黑粉菌。玉米黑粉菌的生存能力非常強悍,既可以寄生在玉米秸稈上在地裡面越冬,也可以在生長後期破裂散開之後飛散到其它玉米秸稈上進行殘留,等到第二年條件適宜的時候重新繁殖生長。所以玉米地塊裡面玉米瘤黑粉病發作嚴重的時候,除了對地塊進行殺毒處理,還要換茬。

玉米瘤黑粉病因為可以在玉米植株多個部位生長,所以對玉米造成的災害因為玉米瘤黑粉病生長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例如玉米瘤黑粉病生長在玉米果穗之上,直接導致玉米果穗難以生長直接導致玉米果穗不結籽粒引發減產。但如果生長在玉米秸稈上面,對玉米果穗籽粒發育影響較小,最大限度消耗玉米植株的養分,造成玉米減產也比較低。

玉米瘤黑粉病傳染的方式很多,有昆蟲傳播也有風媒傳播,甚至有些蟲害對玉米造成的傷口也可以能發生玉米瘤黑粉病。而且對於一些乾旱貧瘠的土地,如果玉米後期澆水不足也會誘發玉米瘤黑粉病。很多時候,對於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不能夠僅僅的依靠選擇抗病蟲害能力強的玉米種子,更重要的是對病菌的防控和玉米後期的田間管理上。

敲個黑板:對於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治,可以採用在玉米生長期中發現一株就清理一株的方式進行防治,把發現的感染玉米瘤黑粉病的玉米秸稈帶出地塊兒;當然也可以使用多菌靈進行二次拌種,提高種子的抗病菌能力;加強玉米田間管理,注意氮肥的使用和保持溼度。最後靠題一句話:玉米瘤黑粉病的病原體是能吃的,而且美味可口吃法多樣,關鍵是你敢吃麼!


海棠小醉


玉米植株上長的大黑包俗稱“烏米”,學名玉米瘤黑粉病,是散落在土壤中的病菌孢子被雨水衝濺到玉米葉片莖杆上形成的白皮黑心的瘤狀體。它佔用了玉米的一些養分造成輕微減產。如果落在玉米果穗上,則往往影響到果穗的正常發育,造成的產量損失很大。見下圖。



還有一種叫玉米絲黑穗病,是玉米種子發芽時從下胚軸侵入,隨植株生長。發病的植株果穗部位變黑,顆粒無收。是東北春玉米區發生頻率較高的病害。見下圖。



至於玉米烏米能不能吃?過去人們在飢餓邊緣的時候,玉米烏米可以充飢。和馬鈴薯放在一起炒,加點鹽,裡面有一些可消化吸收的營養。



現在很少有人吃玉米烏米了,因為玉米烏米可以充飢,但談不上美味。

真正美味的是高粱烏米,無論生吃、蒸吃、炒吃,都令人垂涎欲滴。見下圖。



種田博士後


玉米稈或者穗上長的大黑包是可以吃的,從植物病理學的角度講叫做玉米瘤黑粉病。與之相類似的還有一種叫做玉米絲黑穗病。

這些玉米稈或者玉米穗上長的大黑包,是被瘤黑粉病病菌侵染之後的結果,叫做“烏米”。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之前,玉米瘤黑粉病的發病率是比較高的,對玉米的產量和品質有著很嚴重的影響。那時候種地不賺錢,而對於已經發病的植株就不能正常的收穫玉米了。而在以前缺衣少食的年代,這類感染瘤黑粉病病菌就被收回去蒸或者煮來食用,因為那時候的糧食太珍貴了。

即便現在仍有零星的瘤黑粉病害發生,只不過由於農藥的影響現在的病害發生情況太少了,可以忽略不計。而且,現在基本上也沒人吃患病的病株了。因為現在的食物來源太過於豐富。重要的是這種患病的大黑包的口感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真正好吃的是高粱上的大黑包,要比玉米上的大黑包有味道的多。

而與之類似的絲黑穗病害,據說也有人吃。但是那個東西除了全是黑色孢子粉之外裡面並沒有什麼內容物的。所以,我覺著絲黑穗能吃是以訛傳訛的說法。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