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吗?

幸運21


田丰的建议看起来有一些稳扎稳打,看起来和曹魏政权在三国末期使用的政策有点类似,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对于袁绍来讲,田丰的这个建议很难去接受。

我们去看一下三国末期,其实曹魏政权和蜀国吴国这三个国家把天下土地瓜分的差不多了,能够获得大量资源的地方基本上已经纳入到这三个国家的管辖之下,所以没有任何扩张的余地,因此凭借着人口和土地上的优势,曹魏政权稳扎稳打,慢慢的把这两个国家给耗死,这是可以的,但对于袁绍来讲他根本就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为什么?

曹操的实力虽然弱,可他一直处于一个上升期,此时对于曹操来讲可以夺得的土地还有很多,对于袁绍来说他必须得快速出击!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期曹操通过军屯制度,再加上他手中拥有天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拥有一些土地后曹操的军事实力快速上升!对于曹操来讲,他手中握有两大利器,第一个军屯有了这个利器,他拥有多少军队都不为过,而且他的军事力量,也会因为他的屯田力度的加大,(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吸收越来越多的流浪人口来扩充自己的实力和人口。

另外曹操手里拥有天子,天子是什么?就是天下的大意拥有的这个东西,曹操打谁都有借口,曹操骂谁都可以,谁跟曹操打谁就是乱臣贼子!

此时曹操的土地可以说是蒸蒸日上,虽然说曹操现如今因为袁绍的压力得把一部分的军队摆在了官渡前线,但是对于曹操来讲,他去拿下其他的土地也并不是说不可以,只需实力足够就可以拿下!

况且对于袁绍来说,曹操手里拥有一个天子简直就是一个bug,你比如说荆州的刘表,一周的刘璋,哪一个不是刘氏宗亲?哪一个不是大汉天子赤峰的刺史,只要曹操烧做思想工作,这两位别说是去闹腾曹操的后方了,不率领军队过来帮助曹操一起勤王都得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曹操可以处于上升期,但对于袁绍来讲,北方的军事实力已经挖掘的差不多了!袁绍拥有冀并青幽,带甲之士是有十几万之众,对于袁绍来讲,这已经是自己土地内不能够集结出来的所有力量的,其相再多他袁绍也挤不出来,如果说这个时候袁绍不去想着去攻打曹操,而是等曹操一点点发育起来的话,曹操这边可以不断地提升实力,袁绍这边提升不了实力,此消彼长,对于袁绍来讲,接下来的战争会越来越不利。

所以对于袁绍来说,这个时候他必须得速战速决,称对方还在发展的上升期,趁对方还没有完全把自己的实力挖掘出来,自己赶紧率领军队在实力差距最大的时候去碾压曹操。

所以说田丰的建议虽然看起来很美好,但是这必须得建立在一个前提基础之上,那就是曹操是傻子!曹操傻的和刘禅一样,那这种情况之下,田丰的这个建议完全可行,袁绍可以安安心心的等着曹操过来投降,但是对于袁绍来讲,他十分明把曹操这个人到底有多么会搞事情,并且他要夺取天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拿到曹操这块儿肥肉。

所以袁绍必须得快速出兵,击败曹操,本身来讲这个决策是正确的,要不是官渡之战曹操爆种,或许袁绍真的能把曹操给灭了,但是历史没有如果,反倒给那些一大堆事后诸葛亮之人,在那里人云亦云,这样也还可以,但你千万别把正确的给说错了呀!


漩涡鸣人yy


这个问题其实在三国中,跟田丰不对付的许攸已经帮忙回答这个问题了。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田丰的建议:主张养精蓄锐,积攒国力。

这个建议在我个人看来是图霸。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天下诸侯纷争,有强大的国力做基础,再加上天下九州袁绍一人虎踞冀,幽,青,并四个州,地大物博天下无人可出其右,兵将之盛更是无人可及,如果坐拥河北而以强大国力虎视中原也未尝不可,遥想春秋时期无人统一天下,却有春秋五霸,也足以看出来,有时候称霸天下比一统天下要好的多,吃香的多。

但是,缺点就在于不能给曹操施加压力从而让曹操有足够的时间来扩充强大自己。

其次,我们再对比许攸的建议:主张力战速战,把第一强敌予以最快的铲除。

这个建议对就对在能马上铲除掉心腹大患而且抢回汉帝,在政治上也能帮助袁绍势力取得一定的进步和优势,而且养虎为患,太放纵曹操发展的话在日后必然会威胁到自己。

但是缺点就是纸上谈兵含量太大,曹操说的对:兵不在多,在精!将不在勇,在谋!曹操虽然相对于袁绍而言兵少将寡,但是曹操连年四处用兵,兵将经验想必远非袁绍部下能比,一旦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那么必然会极大的削弱袁绍阵营的实力,在古代攻城拔寨可没那么容易,一旦打不赢曹操或者以极大的代价战胜曹操,那么袁绍离被灭也不远了,但是许攸在官渡之战时期献计袁绍要偷袭许昌是条上计,可惜袁绍没能采用。

我个人的观点就是袁绍无论如何都是战胜不了曹操的,更谈不上会拖垮曹操。

1、实力方面。袁绍在官渡之战之前,实力和地盘远远超过曹操,曹操和袁绍迟早会有一战,战机选择更重要。在曹操不如自己的时候铲除他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一味等待,只会让曹操不断壮大,这样后面越来越难消灭他,况且,曹操手中有汉献帝,目前这个皇帝还是有一定的价值的,等曹操利用完了,再抢过来也没有太多的意义了;

2、个人能力方面。袁绍和曹操的能力方面,无需多说,从最初的18路诸侯攻打董卓,却对董卓一点办法没有,一个华雄就把他这个盟主弄的焦头烂额,再到他完全有机会得到汉献帝,由于他的短见,让曹操捷足先登,抢占先机。由此可见,袁绍并不是一个明主。

3、团队稳定性。众所周知,袁绍的三个儿子一直在相互争夺权利,袁绍的内部是各自拉山头的,时间一长必然会生变的,这一点正是曹操希望看到的。对比之下,曹操这一点做的比较好,所有的权利牢牢的抓在自己手里,自己的儿子和手下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

综上所述,袁绍不仅拖不垮曹操,而且完全没有机会能够战胜曹操。


左岸黄昏工作室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丰的建议到底是什么?

袁绍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开始集结十万精兵,准备南下,曹操听到消息后,就开始沿黄河布防,双方处于准备及对峙阶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刘备在徐州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背叛曹操,曹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亲率大军回征徐州。消息传来,田丰给袁绍提出第一个建议:建议袁绍乘曹操去征徐州,发兵攻击曹操的后方许昌。



袁绍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给出的理由是儿子生病了,当然以袁绍的能力,儿子生病只是一个借口,袁绍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征服北方四州,拥兵数十万,成为天下最大的诸候,绝对不是平庸之人。

袁绍为什么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击许昌呢?

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吗?许昌是什么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营兼汉献帝的临时都城,在袁绍看来,派兵去攻击曹操的重镇,没有太多的机会,曹操一定会严加防备,因此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丰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田丰的第二个建议。田丰的第二个建议是关于袁绍与曹操对抗的战略建议,是对袁绍提出打败曹操的总体战略方针。



田丰建议:不要急着发动官渡之战,应该坚守为主,袭扰为辅,内部重农业并积极备战,外部联络曹操的敌人共同对抗,派出精锐奇兵以声东击西的方法,攻击曹操,使曹操疲于自救,不出三年,必击败曹操。

从田丰的建议可以看出,田丰与袁绍的争议是战略之争,袁绍主张速战速决,田丰主张坚守为主、袭扰为辅。

既然袁绍想速战速决,因此袁绍觉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机去袭击许昌没有意义,反正要决战也能击败曹操,当然这只是袁绍的想法。

田丰的建议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吗?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田丰的建议完全正确。



从战略上看,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南边的孙策、孙权,西边的马腾、韩遂,东南方的刘表、张绣,周边敌人众多,曹操必须不停的征战,是没法安心发展经济的,而袁绍不同,袁绍已平定北方,征服乌丸,只有南边曹操一个敌人,相对来说,发展环境优于曹操,而且袁绍占据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用不了三年,袁绍的实力将会增强数倍,速战速决只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有益,对于实力强的对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丰的建议并不是坚守不动,而是以奇兵出击,袭扰曹操的,曹操本来就不能安心发展,而一再袭扰,曹操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弱。

举个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刘表开战,田丰就会说,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险,救了都城,刘表又打不了,这样总有牵制,曹操就很难消灭其它势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诸候开战,田丰就会说去攻击曹操的后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丰的这个建议简直是十拿九稳,如果曹操受不了,来攻击袁绍,那么袁绍就能以逸待劳,总使自已处于优势。

田丰的建议,又避免了拿袁绍的短处去和曹操的长处相比,田丰明白,曹操善用兵,兵虽少,但谋略强,总处于不败之地,这样就主观上避免了袁绍的失败。

包括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是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

田丰的建议完全正确,只可惜袁绍不听啊,要不然统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完全可以,官渡之战是袁绍一生最大的错误,袁绍低估了曹操的实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官渡之战爆发前,袁绍与曹操的实力比较。



袁绍与曹操,同为汉末枭雄,两人还曾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汉灵帝时期,设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分别任左军校尉和下军校尉。十常侍乱政,袁绍和曹操支持掌权的大将军何进消灭宦官势力,何进大意无备,反为宦官所杀。董卓带领西凉兵入京后,擅自废立以立威,废汉少帝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绍耻与为伍,遂出走青州。

在汉末地方割据势力中,袁绍地盘最大,实力最强。

袁绍出身名门,家族号称“四世三公”,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是盟主。在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并互相攻伐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军阀长期的征战中,曹操与袁绍逐渐崛起,成为当时两大具有绝对竞争实力的军事集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将献帝牢牢控制在手中,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后曹操先后打败徐州的吕布,淮南的袁术,据有徐州、兖州,及司州、豫州部分地方,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而袁绍实力则更在曹操之上,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大败割据辽东的公孙瓒,解除了后方之忧,使其实力达到最盛。据有并州、青州、幽州和冀州,河北之地尽为袁绍所有,袁绍欲逐鹿南方,势必要与曹操引发决战,袁绍据有四州之地,地广人众,对曹操的实力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解决了辽东的公孙瓒之后,便迫不及待的与曹操决一死战。

袁绍虽占尽优势,但曹操绝非等闲之辈,官渡之战完全可以避免,因为曹操自身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相比袁绍,曹操不管是地盘还是兵力,都与袁绍有着不小的差距。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没有几个诸侯会听命于他,官渡之战可以完全不用打,因为曹操自身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曹操虽据有徐州、兖州,但南方的割据势力实在是太多了,所谓四战之地,是周边豪强拥兵自重,对曹操构成极大威胁。除了北方势力强大的袁绍,还有南边的刘表、张绣 不肯降服,江东孙策阳奉阴违野心勃勃,即便是暂时依附曹操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曹操处在一个如此凶险的环境下,面对虎视眈眈的周边诸侯,一旦立足不稳,或者引发各诸侯矛头一致对准自己,则曹操将陷于南北相胁的极为不利的局面。

袁绍以静制动,乘着曹操应付周边列强的机会,养精蓄锐,整军实操,坐待良机,直捣许都乃是当时的上策。袁绍的实力已非其他诸侯所能撼动,欲要南下,何必死磕曹操?




田丰所谏,极有远见。但如果非要尽快削弱曹操的实力,早在曹操攻打徐州的吕布的时候,就应该南北呼应,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曹操一旦分兵,两线作战,则于己更不利。很可惜,在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袁绍选择了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最终吕布被攻灭,河内郡被曹仁占领后,曹操势力扩大到黄河以北,其政权趋于稳固,袁绍选择这个时候与曹操决战,显然是冒险之举。


大国布衣


先表明观点:如果袁绍听取田丰意见,虽然可以做到养精蓄锐,但是也将自己局限在了东北一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曹操势力做大,不出意外,被曹操征服更是早晚的事。那样做,只是向后推迟了官渡之战发生的时间,而且那时候袁绍会败得更彻底。

袁绍出身望族,四世居三公位,在封建士大夫中威信很高,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兵强马壮有几十万军队,号称长戟百万,胡骑千群。是当时天下的第一大军阀。公元199年,袁绍终于将眼中钉公孙瓒势力在华北彻底抹去,河内张杨、北海孔融等势力也消化吸收完毕。

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自公元196年八月都许昌至200年初官渡大战前,曹操开许下屯田、揽颍川豪杰的两步走战略, 四年时间内平张绣、灭吕布、纳关中、杀袁术、驱刘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广大区域几乎都被其收入囊中。

于是,曹、袁两家形成了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袁绍觉得曹操越来越势大,如果现在不趁机攻取,以后肯定是个威胁,就决定要先消灭曹操,进而统一中原。

那么在官渡之战发生之前,田丰是如何建议袁绍的呢?

田丰劝阻袁绍说:“曹操擅长用兵,人数虽少,不可轻视。我们不如长期坚守,凭借山岭、黄河的天险,拥有四个州的人马,向外再多多联合英雄豪杰,内部实行农耕以备战。然后挑选精锐部队,分为奇兵,声东击西,袭扰黄河以南。敌人救援右边,我就攻其左边;敌人援救左边,我就攻其右边,让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居乐业,这样的话,用不了三年,安坐就可以战胜敌人了。如果不采用这种稳操胜券的计策,反而想通过一次战争去决定成败,万一失败,后悔都来不及了。”

田丰的计谋说白了,就是持久战、袭扰战、消耗战,那么如果袁绍按照田丰的计策去做,能不能拖垮曹操呢?

一、得关中者得天下、得中原者得天下

古代打仗,最重要的无非是“钱粮”两样,而早期的八百里秦川可以说是粮食主产区

之一,一旦占据关中地区,就相当于有了一个巨大的后勤保障基地。

此外,为什么说得中原得天下呢?古代受运输能力的限制,作战半径是有限的,而中原地处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央,这样从中原而征四方,到哪里都不会太远

而当时的这两块区域,在官渡之战前,基本都被曹操占据了。假以时日,曹操会逐步吞并周边之地,势力会愈加强大。

而反观袁绍,虽然兵强马壮,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但那都是些什么地方撒?与东北、北方的少数民族接壤,气候寒冷,物产也不丰富,即使他按照田丰的建议,据守城池,养精蓄锐,又能如何呢?终归是地薄人贫、难成气候。

等到曹操实力壮大了,征讨袁绍,更加轻而易举。

二、实力决定成败,小打小闹终归游戏一场

再来看看田丰建议的袭扰战,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游击战,看似很高明,其实只是拙劣小计。游击战,说白了,既不能占领地盘,更不能消灭敌人,只是时不时地骚扰一下,想借此拖垮曹操,也只能是一厢情愿。曹操难道是傻子撒?手底下一大帮谋臣武将,用个计谋、打个伏击,就可以将这些小股的游击队彻底歼灭掉了。

我们说战争讲究的是正合奇胜,只有正面实力可以和敌人相抗衡,再使用奇兵,才能出奇制胜。单纯地依靠奇谋、骑兵,终归是游戏一场撒。

三、乱世称雄,先发制人,后发而制于人

当时的形势是群雄割据,哪个不是虎视眈眈,各家军阀都一心想着壮大自己,消灭敌人,还能给你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时间和机会?田丰的计策听起来不错,实际上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在当时的情况下,只有以战求和、以战养战,才是正道。把自己龟缩在一隅,妄图凭借天险和一己之力求得和平,换得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哪怕曹操答应,其他个那些军阀也不会答应的。

所以说,袁绍当时攻打曹操,是正确的战略选择,而官渡之战的失败,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不能因为最后的失败,而否认了他当初选择的正确性。


水月观


回顾官渡之战前的形势,田丰的建议是得当的,如果用此策,曹操的麻烦要大得多。

田丰的持久之计

公元199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后,声势震天。

现在,他们再也不用为先打谁而操心了。连袁军的战马都知道,下一集,是要打曹操了。

对于如何击败曹操,袁绍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分为两种意见:

1、以田丰、沮授为代表,主张要则为三点:

(1)、经济上,休养生息;(2)、政治上,献捷于天子,曹操阻止时,就借机讨伐,名正言顺;(3)、军事上,以黎阳为根据地,渐营河南,多备舟楫,再分精骑骚扰,疲敝曹操。(4)、外交上,结交外援,共击曹操。



这样,“不出三年,曹操必疲敝”。

2、以郭图、审配为代表,认为优势明显,应该立刻决战,否则,时机过去,就不利了。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袁绍“很快”发起决战,失败了。

因此,田丰的“持久之计”如被采纳,是否能帮助袁绍取胜,历来被人讨论不休。

对田丰“持久之计”的误解

近来,许多我十分尊敬的专家和朋友都认为,田丰的见解是“书生之见”,理由如下:

1、经济恢复。袁绍在恢复,曹操也在恢复。曹公水平高,恢复得更快;

2、政治主张。乱世拳头是真理,什么天子之义搞来搞去,脱裤子放屁;

3、军事方略。外线作战的前提是牵制住曹操大军,但袁绍在黎阳驻大军吸不住曹操大军(白马都打了三个月);

1、“持久之计”提出的时间,是199年6月。

可能受到某度百科等权威媒体的误导,许多朋友认为这个“持久之计”提出的时间是200年,刘备丢失徐州之后。


由于199年下半年曹操的一系列举动和袁绍的失误,到了200年,田丰持久之计确实略有些不合时宜了。

弄错了时间,自然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了。

199年6月时的态势是:


宛城张绣,威胁许昌背后,他与曹操连年作战,深仇大恨;荆州刘表,袁绍的老盟友;关中诸侯,各自割据,但袁绍有机会发动;江东孙策正在秋风扫落叶;


影响更大的是:刘备已经在徐州,虽不确定是否公开和曹操翻脸(衣带诏尚未事发),但迟迟不回许昌,并暗派人联系袁绍。

此时,曹操担忧自己会“独抗天下六分之五”。

2、战乱破坏程度不同,袁绍经济恢复速度短期内远远会超过曹操。

当时袁绍集团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正如田丰所说:“连年征战,赋税劳役繁重,民多辛苦,仓库空虚。”

当时曹操集团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正如曹操所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各位看官,两相对比,您认为经济恢复的速度,谁会快一些呢?

3、争取师出有名绝非脱裤子放屁

当刘表在“站队问题”上犹豫不决时,韩嵩劝他投向曹操,并以子为质。

刘表都怀疑韩嵩暗通曹操,想杀了他,却被蔡夫人(荆州蔡家大族)劝阻。


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其心中道德规范和利益驱动的共同作用。

当时,汉室虽微,但并没有新的“大义”出现,人们(尤其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士族们)依然依照过去的惯性看待道德问题,是自然而然的。

4、多备舟楫、渐营河南

对于这份策略中的军事部分,人们争议最多,但是,人们都忽略了田丰说的这两点。

渐营河南

在黄河以南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时,谈所谓骚扰曹操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必须在黄河以南有稳固的基地。


在199年,袁绍在黄河以南有青州,在刘备结交的情况下,弹压臧霸等,把东线搞活,是可能的。

即使在袁绍渡延津后,沮授依然建议一军至官渡,一军略河南。袁绍兵多,在渐取河南地后,兵力投送将方便很多,各处分兵的兵力将大大增加,又怎么会出现后来所有分兵,都数千人,被徐晃、曹仁击败的局面呢?

多备舟楫


曹操之所以能以少量兵力守住关键处,在于当时河南战场水泽纵横。

如果如田丰所言,多备舟楫,袁绍军活动能力将大大增加,曹操又如何可以“扼其喉使其不能进”呢?

那时,曹操就真的“多备则不足”了。

田丰其人,绝非“书生”

田丰助袁绍击败公孙瓒,多有建谋。(否则,何以为参谋长?)

曹公在得知袁绍关押田丰时,说:“田丰不跟着来,袁绍必败了”!在官渡之战后,又说:“如果袁绍用田丰的几策,胜负未可知”!


难道,曹公会如此忌惮一个“书生”吗?

郭嘉在评价袁绍集团的谋臣时,说:“田丰刚而犯上”。田丰或许脾气有问题,但他的才具是毋庸置疑的。

对这样的人物,后人依然称他是书生,是不是太自大了呢?

袁绍的不采纳,有其内部原因

袁绍不采纳田丰、沮授之策,或许并非完全出于对曹战争的考虑。

众所周知,袁绍集团内部的冀州本地派与颍川系一直矛盾重重。他们的策略除了专业层面的考虑,也不乏派系利益的考量。


在袁绍采纳郭图等人的速战建议后,很快就分了沮授之权。

而在袁绍夺其权之前,郭图等人就反复强调,沮授权力太重,到了“君臣同权”的地步了;官渡败后,他们又说审配“族大权重,宜防之”。

因此,袁绍采纳颍川派意见,除了专业考量外,也是有内部平衡的考量。

曹操的先发制人,改善局面

袁绍不采纳田丰的建议,曹操却十分害怕自己抗衡”天下六分之五“的局面。

奇特的外交攻势:

199年11月,张绣投曹操,许昌背后威胁大减;刘表虽答应助袁绍,实际中立;卫凯、钟书法家治理关中,关中安定···


一个奇特的现象是,除了上述可以直接影响战局的诸侯,其他如凉州等地诸侯,无论贤愚,都认定:实力弱小的曹操必胜。

果然是这些诸侯们都“目光如炬”吗?要知道,曹操内部的人都乏与袁绍暗送秋波者!

这说明曹操在争取诸侯的过程中,擅长造势。

同时,与仅仅以檄文、使者动员的袁绍相比,曹操的外交工作更为细致。他不但做诸侯的工作,还搞定谋主(如贾诩),离间内部(如荆南叛乱);甚至,疑似发动暗杀(孙策)。


袁绍后来以郊迎之礼对刘备,可见其连结豪杰之心,可惜,到底没有如田丰所建议,把连结诸侯放到战略层面全面安排,最终错失良机。

稳定侧翼

曹操把握时机,迅速平定徐州刘备,稳定徐州方向。甚至以臧霸进攻青州。袁绍的“左半边翅膀”折断了。

后来,刘备又进两次入曹操后方活动,虽然斩蔡阳,取叶。但终因实力薄弱,要么被曹仁击破,要么曹操理都懒得理。

这是因为,宛城张绣投曹后,袁绍的右半边翅膀折断了,他多派兵则补给不足,少派兵则力量不足,难以真正威胁曹操。


稳定侧翼的情况下,曹操才可能在官渡“扼其喉使其不得进”,才可能等到“用奇之时”。

扭转军心,迫敌决战

随后,在白马、延津之战中,曹操利用袁绍军渡河速度慢,过河兵力不足(虽然已多于曹军),灵活用兵,连续击杀颜良、文丑,振奋军心。

此战除了振作曹军信心,更关键的是:使得袁绍失去了分兵的信心。

自此,最后的剧本,就只能如历史一般了。

分兵更打不过曹操?

认为田丰之策未必有效,还有一个理由:分兵更打不过。

确实,袁军的战斗力很成问题。


白马,颜良拥兵万余,被数千曹军直接斩将;

延津,文丑、刘备有骑六千,被“有骑六百,余皆步卒”的曹军一举击败;

乌巢,淳于琼万余守军,被五千曹军一夜攻破。

除了打不过曹操,在分兵作战中,袁绍的分队也曾被曹仁、徐晃、于禁击败。

但是,难道以集中对集中,就不用担心战斗力的问题吗?


集中解决不了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反而更容易被善于用兵的曹操把握要害,一举逆转。

官渡前线,集中对集中,曹操不是照样袭击乌巢,逆转战局吗?如果说袭击乌巢有侥幸成分,那么,在袭击乌巢之前,曹操也通过袭击袁绍粮道,决水退袁营,改善了局面。曹操虽然未得许攸建议,依然树立了快速破袁的信心(见曹操对运粮军的话)。

因此,小编以为,田丰绝非书生,所做策略是得当的,以他的策略,袁绍是极可能避免官渡之败,击败曹操的。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本来是占有很大优势的,胜利的天平应该是倾向于袁绍,结果却大跌眼镜。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在北方一家独大的局面。题中提到了田丰,其实还有一个叫沮授,这两人可以说是袁绍手下非常有远见和谋略顶级谋士,在袁绍攻灭公孙瓒统一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码?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袁绍占据幽、青、并、冀四州之地 地大物博 资源丰厚远非曹操能比

公元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占据四州之地,坐拥数十万兵马,实力达到顶峰,俨然东汉末年第一大军阀。而曹操只占领兖州一地,当时徐州被刘备占领,不管是比地盘、粮饷、兵力、将领、谋士等等,曹操远远比不过。在吕布占领兖州时,走投无路的曹操还曾想过去投靠袁绍。除了曹操军事方面的谋略和能力比袁绍要强之外,其他方面曹操与袁绍的距离差着十万八千里。



袁绍为何要急于发动官渡之战

在袁绍得到四州之地后,随之增长了袁绍的野心,只要消灭掉曹操,北方再也没有人可与之匹敌,到那时袁绍的声望达到鼎峰,随后就可定鼎中原。于是就有了袁绍起兵十二万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曹操是不愿战的,但也不会坐以待毙,在荀彧、郭嘉等谋士的力主下,曹操发兵与袁绍对峙在官渡。




按照田丰和沮授的建议,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时机和战略是不正确的

其一时机不对:因为经过多年的战争,虽然袁绍为获胜方,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袁绍的军队可以说是一群骄兵悍将,这样的军队再去打仗是有轻敌的隐患的。袁绍也需要时间去休养生息,安抚四州的民众,曹操就更不用说了,曹操的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兵员不足、粮食不足,只要坚持持久战,曹操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拖垮,袁绍占据四州之地,曹操没办法把地盘扩张到袁绍那里去。



其二战略不对:田丰和沮授的建议是一方面进军黎阳,驻军在河南境地,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另一方面是派遣精锐的骑兵,骚扰曹操的边境,使曹操疲于奔命,这样慢慢的就会把曹操拖垮,直到消灭曹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联合周边的诸侯比如刘表、刘备、张绣、马腾、孙策等,这样的话,曹操没有时间去积蓄实力,反而会在不停的征伐当中,把有生力量损失殆尽,这样袁绍在合适的时机发兵去攻打曹操,曹操怎能不败。

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可惜的是,忠言逆耳,财大气粗、急功近利的袁绍再也不像是当初的渤海太守,听不进去这种万全之策,而是急于与曹操决战,妄求一战消灭曹操。



结语:田丰因为过于耿直谏言袁绍,袁绍大怒,把田丰下狱,兵败后袁绍又不悔改,直接杀了田丰,若是悔改,有田丰这样的谋士,袁绍虽在官渡战败,但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另一位沮授兵败被俘,后因想回到冀州,被曹操所杀。袁绍若肯听取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哪还有后面的曹操;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听了两者的建议,袁绍还是那个多谋而寡断的袁本初吗?

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爱说历史的紫气东来


在官渡之战发生前期,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曾经劝阻过袁绍,不要发动官渡之战,先养精蓄锐,然后再寻找时机去和曹操决战。这个建议袁绍并没有理会,反而把田丰抓进了监狱里面。官渡之战,袁绍果然被曹操击败,田丰也被迫自杀了。这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如果袁绍不和曹操打官渡之战,那么袁绍能够拖垮曹操吗?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之前袁绍一共占据了北方的四个州,其中北方最大的冀州也被袁绍控制,冀州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一个州,袁绍在赶走韩馥之后占领了冀州,之后又先后占领了并州和青州的一部分。在和公孙瓒的战斗中,袁绍占领了公孙瓒之前统领幽州地盘。这样袁绍一共占领了不到四个州的地盘,幽州的四个郡被公孙度占领,青州的绝大部分是曹操地盘。

再来看曹操,曹操的起步要比袁绍晚一些,但是曹操的实力发展非常迅速,曹操最初占领了兖州,后来攻占了徐州,之后占领了豫州和司隶,这样曹操也占领了四个州而且还有大半个青州,曹操还灭掉了袁术,占领了一部分扬州地盘,张绣投降之后,曹操更是占领了一部分荆州地盘。当时雍州和凉州的军阀马腾和韩遂也都听从曹操的指挥,在曹操和袁绍之战中派遣了军队助战,这样看曹操实力实际上强过袁绍

袁绍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听取谋士的意见了,在曹操南下进攻刘备的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就曾经劝说袁绍去进攻曹操,但是袁绍拒绝了。袁绍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的让人瞠目结舌,袁绍说:我的儿子生病了,我现在没有心情打仗。

如果袁绍在曹操和刘备争夺徐州的时候进攻曹操,那么曹操肯定是打不过袁绍的但是官渡之战前期,曹操在实力上其实已经超过了袁绍,只是在参战的军队上不如袁绍。可能是曹操太了解自己的老朋友了,知道袁绍手下都是一帮酒囊饭袋,袁绍本人也是一个庸才,所以派了7万大军就敢来挑衅袁绍。

曹操在政治上也有优势,曹操代表着天子一方,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袁氏家族虽然有四世三公的基础,但在匡扶汉室的大环境下还是理亏的。曹操手下大将众多,许褚、张辽、于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而袁绍手下的将领就差劲多了,张郃打不过曹操就直接投降了,文丑颜良又轻轻松松就被斩掉了。

当时的天下,除了曹操和袁绍之外,其他的势力都比较弱,曹操的势力范围刚好像一道门,封住了袁绍继续拓张的道路,袁绍如果想要出来就必须要打败曹操,否则不可能有发展空间。曹操在短短几年就发展的和袁绍一样强大,现在袁绍不和他打,以后的曹操可能会更加强大,所以袁绍不得不打

综上所述,如果袁绍养精蓄锐,那么曹操也会养精蓄锐,曹操本身地盘不比袁绍少,个人能力远超过袁绍,并且手下有这么一帮能征善战的能臣干将,拖下去袁绍肯定也是输的。


邓海春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可以,事实证明田丰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全国最强有力的军阀,其实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

他们借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强大力量,起点非常高。

当时汉朝有十三个州,袁绍控制了北方4个州的主要领土。其中核心冀州就有60万人口,加上其余3州(受黄巾荼毒人口较少),总人口肯定是超过百万的。

也就是说,袁绍拥兵超过10万之众。其中冀州作为大本营,受到的黄巾摧残较少,经济实力比较强。

而袁术的地盘也不小,一度是全国仅次于袁绍的大军阀,占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其中,袁术地盘的核心是南阳、汝南,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汝南是第二大郡,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口也多,受黄巾波及少。

所以,所有人都说袁术兵精粮足,鼎盛时机也有10万以上兵力。

更夸张的是,袁术粮食最多。他为了笼络吕布一同作战,开口就是给十万斛粮草,够吕布用一二年的。这在当时是超级大的手笔了。

可以说,如果袁绍和袁术兄弟联手,天下就是袁家的。

可惜,兄弟两人不断内讧,最终袁术被打垮。

即便如此,袁绍相对曹操也有相当的优势。

官渡之战前,曹操实力也不弱,占据兖州、豫州、徐州三个州加上南阳,淮南和司隶东部各郡。

可惜,核心的兖州、豫州、徐州、司隶东部各郡都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有常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七八成。而南阳,淮南经过袁术的胡乱经营、横征暴敛,曹操接手时也一塌糊涂了,赤地千里。

当时曹操地盘人口应该也有七八十万,可以出兵六七万人,还算不错了。

但是,曹操的地盘以战火导致经济上几乎破产,勉强依靠屯田才能维持基本生存,不能提供持续大战的粮食。曹操只要一出兵,无论打袁术、打吕布还是打张绣都有严重的军粮问题。

就经济上来说,袁绍可以进行持久战,打几年也没问题,曹操则不行。

更重要的是,曹操地盘的战略地位太差。

袁绍占据了北方,击破公孙瓒以后就没有敌人。剩下的只有辽东公孙渊,兵微将寡,割据一方,没什么威胁。而乌桓、鲜卑的少数民族骑兵,当时实力不强,各自为战,也不难对付,对袁绍没有大的危险。

也就是说,袁绍基本可以将全部主力用于南方和曹操作战。

但曹操就不同。他的地盘周边都是敌人,南面是实力强大的刘表和孙策,还有战斗力不弱的张绣,东面又是吕布、刘备,西面还有马腾韩遂集团以及张鲁。

曹操最少也要分兵一半,才能对付这些敌人,不然很可能被他们趁火打劫。

那么,曹操实际可以用来对付袁绍的兵力,大概是4万,而袁绍则可以出兵10万。

更关键的是,袁绍有持久战的条件,完全可以向田丰说的那样不断派兵南下骚扰,袭击,消耗曹操的兵力和粮草,破坏曹操地盘的经济。

如果曹操分兵去攻击其他诸侯,袁绍就可以借机主动主力南下猛攻,就像匈奴人掠夺汉朝一样对付曹操。

这样拖上几年,曹操实力也就消耗很大了。

诚然,曹操的军队战斗力强,但好汉敌不过人多。其实即便是官渡之战,曹操4万多对袁绍10万,也差点打败了。

如果听从田丰的建议,将曹操兵力逐步消耗,只剩下二三万能用,军粮又严重不足,哪里是袁绍的对手。袁绍军队就算战斗力不强,三四倍兵力优势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可以压倒性获胜的。

但是,袁绍却是一个军事战略目光短浅的人,认为曹操实力不如他,只要一击就垮,擅自跑去决战。

其实,曹操虽然只有4万多人可以对付袁绍,但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在双方兵力不是非常悬殊下(当然如果兵力相差好几倍就不用打了),曹操发挥战斗力的优势,还是有至少五成机会打赢的。

其实,就算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逃回北方搜罗残部和留守部队,也有五六万人马,地盘经济又好,还是可以和曹操继续争夺天下的。

遗憾的是,袁绍又死了,留下几个草包儿子互相内讧,被曹操轻松搞定了。


萨沙


先说结论。

不能。

有很多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曹操发展的更快。

曹操当时的好地盘比袁绍还大,只是有接近一半的地盘是刚刚拿下,还没整合,大家一起发展,曹操的力量会发展的更快。事实上,官渡之战后第2年,曹操就有足够的粮食进攻河北了。

另一个是,袁绍分兵骚扰的策略已经破产。

好多人都忽略一个基本事实,袁绍已经尝试了分兵骚扰策略,但是被曹操打得损兵折将,刘备战败逃跑,阎良文丑战死。事实证明,兵力没有绝对差距时,袁绍军根本打不过曹操军。

所以当时袁绍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就是尽快集中大部分力量,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和曹操决战。

具体解释为什么曹操发展的更快。

曹操占据的核心农业区远比袁绍多。看看地形图,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官渡之战前,按现在版图,曹操有整个河南,半个山东,半个安徽,半个江苏,相当于两个半省的核心农业区。袁绍有河北山西半个山东,但核心农业区只有一半省。

只是当时袁家是东汉第一世家,袁绍又明确为旧官僚旧统治阶级代言,所以依靠旧官僚的力量,用政治阴谋轻松拿下大半个冀州,人口损失较少,所以当时单靠河北,可掌握的人口就比曹操多。

而曹操的地盘经过了军阀反复混战,人口损失比较大,而且徐州和南阳又是刚刚拿下,又因为曹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豪强,地方豪强不是很配合,大量被豪强隐瞒的人口还无法利用,军事屯田还没有在新占领的地盘建立起来,接近一半的地盘还没来得及整合。

但是曹操的优势正在于他一定程度上打击豪强,并且实施军事屯田,从豪强手里抢人口抢耕地,只要给曹操再发展一两年,曹操在徐州南阳的军事屯田搞起来了,实力倍增都有可能。

继续拖下去,就不是袁绍讨伐曹操了,而是曹操讨伐袁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