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後曹操為什麼屢戰屢敗,基本沒打過勝仗,一個區區的馬超還是用計謀離間?

歐亞上空的歐羅巴


我們好好捋一下曹孟德在赤壁之戰後的人生道路就可以發現,他已經預見到了短時間內南方無法吞併的現實。所以曹老闆的“後赤壁時代”主要在做的就是兩件事:

一,穩定後方。

二,提高權勢

穩定後方:平定雍涼,兵鋒所指,所向披靡

赤壁之戰發生在208年,曹操用兵關中則是211年。也就是說曹操休整了三年就開始了穩定後方的戰略方針。這個時候,曹操基本已經擁有的燕北到淮河的大片領土,烏桓在207年就被剿滅,曹操唯一的後方就是雍涼。

曹操解決得也很果斷,211年以徵張魯為名發兵關中,夏侯淵和鍾繇的先鋒軍壓境抵達陽平關。張魯一開始還意圖堅守,以待時變。而這時候,曹操的確還沒想動張魯。

張魯還沒投降,關外的馬騰韓遂等人就已經很敏感了,組建關中聯軍試圖抵抗。但是在曹操親率的十萬大軍下,聯軍很快就兵敗,不得不割地以退守。

曹操不吃這一套,直接就把關中聯軍全部撕碎,不久就撤軍東歸,留下曹仁收拾殘局。兩年後,雍涼之地以全歸曹魏所有。而這全程只花費了三年,不可不謂閃電手段。

解決完雍涼,曹操就正式開始解決漢中問題。因為劉備已經入蜀,而漢中是川蜀的要道,劉備肯定要全力拿下漢中。曹操先下手為強,215年親征漢中,逼降了張魯。同時多線作戰,南征東吳濡須口,大敗孫權,孫權不得不派使求降。

之後由於雍涼內亂,曹操退出漢中,坐鎮長安。烏桓鮮卑也趁機作亂,曹操就派兒子黃鬚兒曹彰和田豫去平亂。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後赤壁時代”曹操需要解決前期發展留下的各種歷史問題以及新格局下的實力制衡,曹操也沒有屢戰屢敗,在各個戰場依舊保持著強大的壓制力。

位極人臣:劍履入殿,稱王開府,登峰造極

212年,也就是剛發兵關中的時候,曹操劍履入殿,仿效西漢蕭何。

213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開幕建府,設百官。

216年,曹操封魏王,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與皇帝無二。

曹操的“後赤壁時代”不僅是穩定疆域的時代,更是曹操走向人生巔峰的時代。短短几年,曹操就從漢丞相變成了魏王。

這時候的漢室已經維持不了太久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助到你。


歷史隆中對


非常感謝本人來回答這個問題。

赤壁之戰中曹操雖然失敗了。錯過了一統天下的機會。但退回北方後還是有很大成就的。如果說他一敗再敗。大多是受三國演義及電視劇的影響。當不得真哦。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是曹操自己說的,也是他的真實寫照。被孫劉聯軍打敗後,回到北方的曹操並沒有喪失鬥志,沒有放棄要統一天下的決心。

第一,招攬賢才,平定後方。在公元210年,曹操發佈《求賢令》,吸引才子聚攏北方;公元211年,曹操聲東擊西,先是令夏侯淵假裝進攻漢中,使得馬超等人造反之後,再親率大軍大敗關中聯軍,使得馬超敗走涼州。

第二,為報赤壁之仇,南征孫權。在公元213年,曹操號稱起兵40萬,親征孫權,攻破濡須口江北營寨,不料孫權早有準備,兩軍相持濡須口,也是在這場戰爭中誕生了著名的孫權“草船借箭”,曹操覺得已經失去戰機,遂撤兵北還。

第三,創建魏國,加冕魏王。在公元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公,建立魏國,國都在鄴城。又於公元216年,被加封魏王,食三萬戶,也為曹丕篡漢立魏提供了有力條件。

第四,南征張魯,平定漢中。在公元215年,曹操為防止劉備提前進攻漢中,親率十萬大軍討伐張魯,張魯兵敗如山倒,隨即在年底投降曹操,曹操成功拿下漢中。漢中之戰曹操敗劉備暫且不提。

第五,南征孫權,孫權名義投降。公元217年,已平定漢中的曹操轉戰江南,企圖再創佳績,再徵濡須口並擊敗孫權,使得孫權名義投降,所以曹操將防禦重點移至與劉備方接觸的邊界。

第六,平叛烏桓,大敗烏桓鮮卑聯軍。公元218年,北境烏桓反叛,硝煙再起,曹操遂命曹彰北征代郡,一舉擊敗烏桓鮮卑聯軍,平定塞北。

這六件事,足以證明一代梟雄曹操在赤壁之敗後沒有虛度光陰,一直在找尋統一天下的時機,政治上的抱負一覽無餘,在紛亂的東漢末年中留下濃濃的一筆。



歷史山莊


我是愛吃炸醬麵的獨愛炸醬麵,我來回答

寫作不易,請加關注,歡迎討論,歡迎評論,歡迎轉發

這個題目出的有問題,估計出題的人是看《三國演義》看多了,可惜演義就是演義,不是真實的歷史。赤壁之戰後曹操雖說不上百戰百勝,但也算是十戰九勝,沒勝的也是以平局收場,且無關大局。

曹操赤壁之戰後都敢什麼了呢?無他,三件事:穩定後方,鞏固權勢,再次征伐東吳。


赤壁之戰對曹操來說可算是個重大打擊,這次戰敗的危害性不在於損兵折將,也不在於劉備、孫權實力有所提高,讓其有了正面對抗曹操的實力,真正的危害是打斷了曹操一鼓作氣統一天下的勢頭,打破了曹操不可戰勝的形象。


曹操佔領青並徐涼冀幽豫袞加上司隸九州之地,大漢最精華富庶的中原之地全部佔據。人口眾多,兵員豐富,完全可以短時間內湊出3、40萬軍隊,其實力對上劉備,孫權還是有著壓倒性優勢的。


曹操赤壁大敗後,曹操採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建安十五年春,曹操下【求賢令】,目的是把人才儘量蒐羅到自己身邊。

公元211年7月,曹操領軍西征擊敗了以馬超為首的關中諸軍,構築了整個魏國基礎。 曹操消滅了眾多割據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絕大部分區域。


公元212年,曹操劍履入殿,仿效西漢蕭何。

公元213年,曹操號稱起兵40萬,親征孫權,攻破濡須口江北營寨,不料孫權早有準備,兩軍相持濡須口,曹操見以無可乘之機遂退兵,同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國,開幕建府,設百官。

在公元215年,曹操為防止劉備提前進攻漢中,親率十萬大軍討伐張魯,張魯不敵投降。之後與劉備大軍對峙於定軍山,後曹操將主力撤回。

公元216年,曹操封魏王,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與皇帝無二。此時曹操已經六十有二了。

公元218年,北境烏桓反叛,硝煙再起,曹操命曹彰北征代郡,一舉擊敗烏桓鮮卑聯軍,平定塞北。

赤壁之戰後20數年中,曹操屢戰屢勝,徹底穩固了大後方,位曹魏政權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

“自古七十古來稀”,在赤壁之戰時曹操已經五十五歲,公元218年曹操剿滅反叛穩固大後方時已經六十四歲了,他自知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時機由他來統一天下了,是時候安排子孫後世了,曹操不想給曹丕留下一個爛攤子,讓曹氏一族處於危險之中。

曹操於公元220年3月15日去世。讓人不得不感嘆,壯志未酬身先死,時間是英雄冢,是把殺豬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