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年早逝對霍去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出塞》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出自唐朝詩人王昌齡,全詩帶有沉重的歷史感,邊疆戰事,自古未歇,邊陲百姓,苦不堪言,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解脫人民的困苦,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讓邊境恢復安寧。關於此詩中的“龍城飛將”究竟指的是誰,流傳著兩種說法:

一說是“龍城飛將”指的是李廣,李廣長期戍邊,在隴西、雁門一帶駐守,對匈奴作戰中屢立戰功,邊陲將士把弓箭這種武器戲稱為“飛將”,而李廣也是用弓箭的高手,所以“龍城飛將”應該指的是他。另一種說法說的是大將軍衛青,因其對匈奴最著名一戰就是奇襲匈奴聖地龍城,這一仗影響很大,所以才有此名。其實在這首詩裡,“龍城”和“飛將”分別指代了衛青和李廣以及他們所代表的秦漢以來的抗匈名將,並不是指一個人。

英年早逝對霍去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英年早逝對霍去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衛青和李廣同為悍將,他們的子侄亦非同凡人,李廣的兒子中,最出名的是第三子李敢。他曾奪得匈奴左賢王鼓旗,而被加封關內侯。而衛青這一撥子侄中,最出名的是他的外甥霍去病了,這就不用過多介紹了,霍去病是中國冷兵器戰史上真正的天才和戰神。

公元前118年,大漢王朝發生了2件震驚朝野的大事,一是李廣自殺了,不久之後,關內侯李敢在一次狩獵中,也被人公然射死了,李家真是飛來橫禍,連折兩位大人物,而更讓人驚訝的是:射死李敢的竟然是身為冠軍侯的霍去病!

“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票騎將軍去病怨敢傷青,射殺敢。”-《史記》

同為名將之後,霍去病為什麼要罔顧軍紀軍規,射殺同為大將的李敢呢?原來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和漠北之戰有關,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以衛青、霍去病為主將,率領數萬騎兵遠征匈奴本部,此時李廣已年過六旬,仍未封侯,此戰估計是他為數不多的立功機會了。於是他向皇帝請求隨行,漢武帝以他年老沒有答應,後來經不起請求,勉強同意他出任前將軍。

英年早逝對霍去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漢軍出塞後,衛青通過情報得知單于駐地不遠,他想到一個絕妙的計劃,他打算兵分兩路並自帶精兵直追單于,而命令李廣從東路出擊,切斷單于後路,將其一舉殲滅。而偏偏天公不作美的是,李廣所走的東路偏偏在那幾天,風雪交加,結果,多次與匈奴作戰的李廣軍竟然在戰場上迷路了,等他和衛青匯合後,戰敗的單于早就逃遠了,衛青的和圍計劃功虧一簣,衛青很生氣,當眾說了李廣幾句,並把此事上報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派長史審查此事,令李廣前去受審對質。老將軍李廣又羞又氣,當夜就拔刀自刎了。

李廣死後,朝野震驚,衛青也很難過,他本意並不是要逼死李廣,只是如實上報軍情是他的職責所在,他沒想到李廣這樣剛烈,但是李廣之子李敢非常生氣,他認為是衛青有意為之,在上朝路上攔住衛青,把衛青狠狠打了一頓,衛青為人性格寬厚,並沒有聲張此事,想著大事化小,息事寧人散了。可是沒過多久霍去病知道了此事,他想為舅舅出頭,於是趁著漢武帝狩獵的時機,當眾射殺了李敢。按理說,當著天子的面行兇,應該要立即逮捕下獄,可是漢武帝卻不了了之,對外宣稱李敢是狩獵時被鹿角撞死的。

“去病時方貴幸,上諱雲鹿觸殺之。”-《史記》

在千軍萬馬中尚安然無恙的關內侯李敢,竟然會觸鹿角而亡,任誰也不會相信。但其死因出自皇帝之口,誰又敢去反駁?朝中自有熱衷探尋真相之人,於是少不了一些李敢實死於霍去病箭下的私語。但漢武帝像什麼都沒發生過,群臣自然得出結論,如今的冠軍侯權力之盛,竟連殺朝廷命官也能得到包庇,可見武帝心中霍去病的位置之高。

英年早逝對霍去病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與出身於奴僕的衛青不同,霍去病一出生,家族已經開始發跡,其舅舅是大將軍、姨媽是皇后,姨夫是皇帝,衛家權勢如日中天,背景雄厚,霍去病是頂尖的皇親國戚二代,這靠山,誰敢欺負。加之他剛剛封狼居胥,建立了赫赫武功,所以性格難免飛揚驕橫,與他的舅舅衛青內斂個性完全不同,此時正是他春風得意的時候,做出這樣的事情不難理解。

所謂強極則辱,情深不壽,萬事萬物興盛到極點時往往就開始衰落,過於剛強就容易受辱,用情過深就難活長久。一旦趨於一個極端就會有轉向與之截然相反的趨勢,他的病逝也許從射殺李敢的那一刻就埋下了禍根。所以,沒過多久,軍功蓋世的霍去病就因病去世了。

軍神的英年早逝對漢朝來說,是天大的不幸,然而對於霍去病本人來說,卻未嘗不是一件幸事,他和岳飛一樣,驕傲得像只大公雞,死都不會低頭。所謂“頭可斷、血可流,髮型堅決不能丟。”隨著大將軍衛青的去世,衛皇后的失寵,曾經幫助漢武帝抵禦外敵,立下不朽功勳的衛家,遭到漢武帝的清洗,最終退出歷史舞臺,假如霍去病真活到那個時候,以他飛揚跋扈的性格,鋒芒畢露的個性,未必會得善終,到那個時候,在刀筆吏的手下,史書上的他還指不定是怎樣的一種形象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