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以色列君王谱」哈斯蒙尼王朝(一)


「古以色列君王谱」哈斯蒙尼王朝(一)

以色列古代王朝:哈斯蒙尼王朝(一)

哈斯蒙尼王朝(英语发音:/ˌhæzməˈniːən/ (audio); 希伯来语:חַשְׁמוֹנַּאִים,罗马字母转写: Ḥashmona'im)是古典时代(希腊化时期)统治犹大及其附近地区的王朝。从c.140- 约116 BCE,哈斯蒙尼王朝在塞琉古帝国下,半自治的统治犹大。 前110年,随着塞琉古帝国的解体,哈斯蒙尼王朝完全取得独立,并向撒玛利亚、加利利、伊图利亚、彼利亚和以东扩张,并获得“国王” (Basileus)的称号。一些现代学者将哈斯蒙尼王朝时期视为一个独立的以色列王国。

前63年,哈斯蒙尼王国被罗马共和国占领,罗马人将其瓜分,变为附庸国。哈斯蒙尼王朝在被希律王朝取代之前,维持了103年。 即使在希律王朝取代哈斯蒙尼王朝后,大希律王仍然试图通过娶哈斯蒙尼公主米利暗来强化其统治合法性,并策划在其耶利哥王宫淹死哈斯蒙尼王朝的最后男性继承人。

在犹大马加比(发动马加比起义,打败塞琉古帝国的军队二十年后,西门·马加比建立了哈斯蒙尼王朝。根据历史资料,包括马加比一书和马加比二书和犹太历史学家弗拉维奥·约瑟夫斯的《犹太战争》第一卷,安条克四世对埃及托勒密王朝入侵的成功,遭到罗马共和国的干预后,安条克四世条转而对塞琉古帝国控制的柯里叙利亚和腓尼基施加更严厉的统治、洗劫了耶路撒冷及其圣殿、制止犹太人和撒马利亚人的宗教和文化的纪念活动,并强制推行希腊文化。随之而来的犹太人大起义(公元前167年)开始的一个世纪犹太人的独立时期,犹太人的独立因新兴的罗马共和国和安息帝国对塞琉古帝国的入侵而得到强化。

公元前37年,大希律王(以东人)登上王位,标志着哈斯蒙尼王朝结束,以色列成为罗马帝国内从属国。公元6年,罗马将犹太、撒马利亚和以东合并为统一的犹太行省。公元44年,罗马任命了总督和希律国王们一同统治(阿基帕一世41-44年和阿基帕二世50-100年),开始直接控制巴勒斯坦。

1.哈斯蒙尼王朝领袖

(1)马加比家族

1. 玛他提亚, 170–167 BCE

2. 犹大·马加比, 167–160 BCE

3. 约拿单·马加比, 153–143 BCE (首次获得大祭司称号)

4. 西门·马加比, 142–141 BCE

(2)Ethnarchs and High Priests

5. Simon, 141–135 BCE 6. Hyrcanus I, 134–104 BCE

(3)国王和大祭司

7. 阿里斯托布鲁斯一世, 104–103 BCE

8. Alexander Jannaeus, 103–76 BCE

9. Salome Alexandra, 76–67 BCE

10. Hyrcanus II, 67–66 BCE (High Priest from 76 BCE)

11. 阿里斯托布鲁斯二世, 66–63 BCE

12. Hyrcanus II, 63–40 BCE (restored only as High Priest; from 47 BCE also Ethnarch of Judaea)

13. Antigonus, 40–37 BCE

14. Aristobulus III, 36 BCE (only as High Priest)


「古以色列君王谱」哈斯蒙尼王朝(一)


2.玛他提亚

玛他提亚·本·Johanan(希伯来语:מַתִּתְיָהוּ בֶּן יוֹחָנָן הַכֹּהֵןמַתִּתְיָהוּ בֶּן יוֹחָנָן הַכֹּהֵן‎ Matityahu ben Yoḥanan HaKohen; ?-前165年)是一个犹太教祭司(Kohen),马加比书记载了他在反抗异教的希腊化的塞琉古帝国的马加比起义中的角色。玛他提亚相应的在光明节故事中扮演中心角色。

塞琉古帝国对犹太教的迫害开始后,玛他提亚返回莫迪因。在公元前167年,当塞琉古皇帝安条克四世的官员要求玛他提亚向希腊神献祭时,玛他提亚不仅拒绝献祭,而且杀死了一个走上前向希腊神献祭的犹太人。然后,他还杀死了要求他献祭的塞琉古官员。

随后玛他提亚和他的五个儿子逃到旷野,呼吁所有犹太人跟随他。许多人最终响应了玛他提亚的号召。

3.犹大·马加比

犹大·马加比,或译犹大·玛加伯(希伯来语:יהודה המכבי , 即“铁锤”犹大),是古以色列人祭司长亚伦的后裔,父亲是犹太祭司玛他提亚,犹大·马加比是第三个儿子。犹大·马加比继承父亲对抗塞琉古帝国的统帅职位,他也是犹太人历史中与约书亚、基甸、大卫齐名的英勇战士。

犹太人的马加比节,就是记念犹大·马加比在前165年收复耶路撒冷的圣殿,并驱逐圣殿内的非犹太教信仰。


「古以色列君王谱」哈斯蒙尼王朝(一)


(1)领导反抗军

犹大是犹太祭司玛他提亚第三个儿子,出身莫迪恩(Modi'in-Maccabim-Re'ut)的村庄。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在前167年的政令中禁止犹太教的信仰,加上传统犹太人和希腊化犹太人冲突日益扩大,玛他提亚和他的儿子们犹大、约拿单、约翰、西门、以利亚撒等人发动军事行动来对抗安条克四世,捍卫自身的传统。前166年玛他提亚临终时,让犹大继承反抗军统帅的职务,根据玛加伯上记载玛他提亚当时称赞犹大自幼奋勇,具有军事上的才能,命他的儿子们要拱犹大为反抗军统帅。

在反叛初期,犹大就得到“马加比”这个称号,关于这个称号的意思有许多解释,其中一个解释是说“马加比”来自亚拉姆语maqqaba,即“铁锤”或“大锤”之意,代表犹大在战场上作战勇猛非凡,就像是战锤般打击敌人。另一个解释是说“马加比”这词是一个首字母缩略字,来自于出埃及记15:11里的一段诗歌Mi kamokha ba'elim YHWH(上主,谁能像你那样,神圣尊威)。而拉比摩西·施莱伯(Moses Schreiber)则认为“马加比”这词是其父玛他提亚的名字Mattityahu Kohen Ben Yochanan的首字母缩略字。

(2)初期胜利

在最初的前两年塞琉古军队具有庞大的数量优势,犹大为了因应,他尽量避免与塞琉古正规军正面对决,而采取游击战的方式来对付、骚扰敌人,来打击敌士气。利用这个战略,犹大获得数场小胜利,在初期,犹大便在战场上击败了撒马利亚督抚阿波罗尼奥斯(Apollonius)所率领的一小支塞琉古军队,阿波罗尼奥斯阵亡,且犹大缴获阿波罗尼奥斯的配剑,他之后一生都用此剑作战。此战后,反抗军的阵容日益茁壮。

之后不久,犹大借着战场上地形的优势,在伯特和仑(Beth-Horon)附近的山坡击败另一支规模大于反抗军数量的敌军,获得伯特和仑战役胜利。这场胜利导致塞琉古国王安条克四世决定派出大军平乱,然而因为此时与安息战局吃紧,安条克四世必须亲自前去东方对付,于是他命吕西阿斯管理幼发拉底河以西的国土,并留下一部分的军队供吕西阿斯平乱。吕西阿斯于是派遣将军尼卡诺尔、高尔吉亚、柯里叙利亚兼腓尼基总督托勒密带着一支军队前去讨伐,他们还派兵进驻耶路撒冷。之后高尔吉亚率领一支分队前去突袭犹大的营地,但因为犹大·马加比早一步得知消息,高尔吉亚因此扑了空,于是高尔吉亚率领一部分军队在山中搜索敌踪。隔日一早,犹大偷偷率领部队出现在高尔吉亚在以马忤斯的营地前,并击败留在营地的部队,当高尔吉亚回来时,才发现守军已被摧毁,被迫撤离并退回沿岸地区。这场战役被认为是犹大·马加比的重要胜战之一。

(3)重建耶路撒冷第二圣殿

吕西阿斯得知以马忤斯战役惨败,确认战局比想像中严重,且将是一场延长战。他开始聚集一支庞大的军队,亲自率领军队南下,进军至埃多姆(Edom),然而因为犹大·马加比持续不断的游击战术骚扰,吕西阿斯的军队士气消沉,反而反抗军的士气旺盛且英勇无惧,在这种情况,又吃了几场败战下吕西阿斯决定先撤回安条克,准备招募更多军队,重整旗鼓日后再进击。经过多年的努力,犹大·马加比迫使吕西阿斯撤军之后,犹大在前164年12月14日占领了耶路撒冷并且重新恢复犹太教的信仰,重建了第二圣殿,但耶路撒冷的要塞阿克拉(Acra)还由敌军据守掌握。以后的犹太人为了纪念重建圣殿的这一天,定这一日为他们的节日。而犹大·马加比解放耶路撒冷此一事件也成为犹太人最终走向独立的初步。

犹大·马加比接到基列(Gilead)、外约旦和加利利的犹太社群遭到邻近希腊化城市攻击的消息,他立即前去援助,犹大派他的兄长西门·太西(Simon Thassi)领3,000人马去救援加利利,而自己与约拿单·亚腓斯(Jonathan Apphus)去基列。西门在获得数场胜利后,把当地的犹太人和他们的财物迁到朱迪亚,成功完成任务。而犹大经过猛烈的战斗后,也击败外约旦的部族,解救被围困在基列的犹太人,同样地,犹大·马加比把当地犹太人也迁回朱迪亚。在结束外约旦的战斗后,犹大·马加比转战埃多姆南方,占领并摧毁了希伯仑、玛黎撒(Maresha)。接着,他进军地中海沿岸,摧毁阿什杜德那里的非犹太教神像和信仰,带着掠夺来的战利品回来。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世界民族与文明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