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练拳速度和时间以及拳架高低,动作与呼吸如何掌握?

kikilala75


太极拳是一种有别于其它武术门类的体育健身运动项目,其历史的成因此处不去追寻,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术而导出的内家拳术之一。

既然是内家拳,那在练法上,太极拳与外家拳就存在很大的差别。所以,太极拳就得从内到外地练,正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这就是习练内家拳与外家拳的本质。

内练一口气,不是简单的一呼一吸就可以的,而是要在人体的五脏内腑里做(气息)调息,要让人体内的气息行走顺畅。而人体内的气息如何行走?又怎么达到顺畅?这是要用心用意去体会的。所以,练太极拳就有了“以意导气、以气导劲、以劲化力”之说。 而意与气则是急不来的,得慢慢练,一点一点去感悟。 这也就是太极拳要慢练的根本所在。 当然,太极拳慢练不仅是练出功夫的武人要这样去做,对于初学太极拳的练习者更显得重要。

先练外家拳,学有所成后,再练太极拳,那其功夫精进是肯定的。但一开始就由太极拳入手而练要出武人的功夫,那就必定是“太极十年不出门”的了。

所谓外家拳,就是讲外形、外表,而拳打脚踢就是外形动作。外家拳的初级阶段,以刚为主,先练筋骨皮。但内家以柔和缓慢为主,先练内劲。太极拳到了中级阶段,就要求外形和内气都要结合了。到高级阶段,内、外两家就没有区别了,都要内、外平衡,都要求肢体的“手、眼、身、法、步”要协调,都得内劲充足,都得讲速度、讲灵敏和讲技击的灵感,都要避免僵硬和一味放松。

所谓内,是讲意念、讲内气,是讲五脏六腑运气的方法。在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或中医方面,就是讲运气的道路,也叫经络。

初练太极拳,如果太过注重讲“意”或“气”是不现实的,就如练习站桩一样,如果过多强调意念,强调运气,那是站不好桩的。换言之,若是做到了“虚领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松腰落胯、立身中正和膝盖不过脚尖”的话,慢慢由自然呼吸进入讲意念讲运气站桩才可以把桩站好的。

要练好太极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先练好站桩。站桩有所成后,再练习太极拳拳架,肯定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

要习练好太极拳,习练者最要注意的是要有“劲路、劲意和劲势”之念,然后助之以“中正平稳、舒适圆活和空静自然”之态,就样就可以在练习太极拳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了。

太极拳慢练的目的就在于此。

慢练可以感悟“松”,感悟“柔”,感悟“圆”,感悟“活”和感悟“稳”,更重要的是让练习者体悟太极拳的“劲路、劲意和劲势”,体悟太极拳的虚与实及虚实转换。

以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为例,习练者要完成这套共74个动作拳的时间一般控制在17到25分钟时间为好。当然若能在保证劲路连绵不断的前提下,用30分钟时间来完成也是好的。

当然,在练陈式老架一路之前,习练者最好是要弄清楚每一个动作应如何走,也就是劲路如何地走。太极拳讲究“一动无有不动”,习练者应该在每一个动作中去体悟这“一动无有不动”之境界,“金刚捣碓”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上接“起势”,


身子微左转,左脚变虚步,右脚变实,重心靠近右脚,两手向离中线45度偏左方向由左手小指和右手掌根分别领劲推出,背部与手劲方向相对向后撑起成对拉势。

然后,身体微下沉并腰胯向右转约90度,右手肘手掌根和左手掌根带劲随腰胯肩同步运动。

屈右膝、折叠右胯、提起左脚,两手掤劲不丢。身体微下沉,左脚脚根领劲向偏左前方铲出,两手与左脚脚根形成对拉,


继续保持掤劲不丢,重心还在靠近右脚这一边…… 接下来的就不再多说,请阅读此文的太极拳练习者自己来续解和领悟吧。



有关太极拳拳架高低,其实并无什么严格要求,一般根据练习者个人能力而定,有说低架易出功夫,也有说低架不一定出功夫,其实都有道理,不可固定一辞。

而有关动作与呼吸如何掌握,这是要视练习者的层次来确定的。刚开始一般采用自然呼吸,到能悟到“劲路、劲意和劲势”且能相对地做到“中正平稳、舒展圆活和空静自然”后,再把动作配合好呼吸一起练习,如此这般,你的太极拳就应该是离一个较高的境界不远的了。

愿每一位认真习练太极拳者都可以达到太极拳较高境界!


黄山一片云


第一,练拳速度。初习练太极拳者,速度应该越慢越好。慢是为了能够将动作做到位,意念能一步步地跟上,太极拳界有一句话叫“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说的就是在练拳过程中要用意,初习太极拳的慢练就是为了能使意念跟上动作,如果没有慢练,就练不出用意念练拳了。 当意念能配合上动作后,就可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想何时发力就何时发力,做到力由心发,坐着都能用意念练拳。

第二,拳架高低。至于拳架的高低,也是初练者应习高架,等到动作熟练、下盘稳固后,就可以习练低架了。其实练习者可根据自身实际,来选择架子的高低,适中就行,高低架都无所谓。高架反而更适用于实战,像孙式太极拳,就都是高架,除了极个别动作外,后腿夹角始终都是135º。

第三,动作与呼吸。初习拳者,不要管呼吸,自然呼吸即可。拳架熟练后,要有意识地将动作配合呼吸,以主手动作为准,合吸开呼,用腹式呼吸,顺式腹式呼吸或逆式腹式呼吸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等到拳架与呼吸都配合好后,并能熟练习练后,就可以又不用管呼吸了,此时自然地运用腹式呼吸即可,无论开与合,呼与吸,怎么顺怎么来。





无雙


太极拳练拳的速度很慢,被很多人诟病!这么慢的老人拳,除了养生保健,真能实战吗?也有很多初练的拳友很不理解!为什么太极拳要慢练,练一套动作多少时间合适?小编刚开始的时候也是很不理解,以陈拳老架一路为例练八分钟,让再慢一些,练十五分钟,还是让再慢一些,练到二十二,三分钟的时候,跟我说没有最慢,只有更慢,尽可能的慢!有的人杨氏85打一个小时!有位老先生打杨氏108最少一个半小时!所以练习太极拳越慢越好,没有最慢,只有更慢!要尽可能的慢!拳架要适中,不要站着练拳,也不要过低!刚开始练拳的时候,不要想着配合呼吸,只有在拳架熟练以后,才开始配合呼吸!而且是一定要配合呼吸,吸合呼开!配合到位!长期练习才能增长功力!太极拳慢练是为了增长功力,要做到慢而不断,运劲如抽丝!到了一定的阶段后才会进行快练!所以不能着急!到了你想要快的时候,就要做到发劲如放箭!太极拳想要能打得要练法正确!需要所有太极拳爱好者共同努力的把他发扬光大的传承下去!





冰雨在胡乱的拍


拳架高低跟习练者身体素质有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或高或矮,或胖或瘦,有的体质好,有的体质差,有的基础好,有的刚刚练。所以不能一概而论,因人而异吧,舒适为度,不强求,顺势而为。

至于快慢,太极拳的慢练是独特的训练手段和方法,道理就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慢工出细活,初期,慢是为了松,松是为了整,整是为了快。后期,慢练以导意气。慢练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能慢练尽量慢练!

呼吸的问题就更加简单了,不强求,一定要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太极刘君合


初练拳时一般基本慢不下来,因为很多动作要领不能掌握,尤其是做不到以腰为轴带动全身,凡是做到先从腰带动四肢,基本上都能慢下来,那么接下来就简单了,腰胯活,速度自然可以快,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太极拳是后发制人,不是主动出击,因此练拳时外力来得快,动作就快,外力缓,动作就缓,所以练拳跟快慢没有关系,只跟腰胯的死和活有关。说白了就是不练快也不练慢,只练活。同时拳架高低也是如此,抓住一个活字!


旷野33649273


我个人认为关于太极拳架的高低和结合动作呼吸方法应该是个个门派都有不同的,所以在这里估计没有人就敢给出强硬的定义。

但对太极拳的速度我认应改分成两个流派,如果只是表演养生的,就松柔慢练就可以了。 但是如果格斗太极还要练很多东西,比如快练,对抗练习,力量(内家独有的发力练习)练习等很多东西要练的 。


天山太极道


第一,别当武术去练,它不是武术,它只是舞术健身操而矣。第二,现实己证明,它在武术实战中是王八拳,被打的屁滚尿流,满地找牙,看着都丢人啊。


JACK杰克


速度快慢,架子高低,量力而行,随意便是。呼吸应注意提着气行拳,多吸少呼,长吸短呼。只有发劲时才呼完气,行拳运劲过程都是处于蓄劲状态,所以要提着气,吸着气。故我练杨式时无发劲动作,一直微微提着气,吴式心法也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