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鑑定心得淺談

古玉鑑定是一項專業技能,有著嚴謹科學的評判標準。由於鑑定者個人習慣和理解能力的不同,每個人的觀察視角和鑑定方法也並非一成不變。

比如專業人士的鑑定一般首先根據器形、紋飾、次生特徵(皮殼、包漿、沁色)等方面先從斷代開始;而非專業人士則大多直奔主題,首先從真偽判斷著手。但是無論程序和方法如何,只要鑑定結論正確,都是殊途同歸。

很多古玉鑑定高手都有自己獨到的經驗和方法,往往看似輕描淡寫間就能一語中的、切中要害,這種令人豔羨不已的高超眼力,讓每一個愛玉朋友身不能至,心嚮往之。

要想練成這樣的“火眼金睛”, 最直接也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觀察、多對比和多總結,在不斷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對古代玉器,尤其是博物館館藏精器玉器,看的越多、觀察的越細、總結的越具體,鑑定水平提升的就會越快。

古玉鑑定心得淺談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儘管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但要想紮實、熟練地掌握並真正做到融會貫通,只有通過後天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正如雞湯名言所說:你必須非常努力,才能看起來毫不費力。

古玉鑑定的本質就是對比。就是用標準器和被鑑定器進行對比,然後通過觀察、總結、反饋等等過程辨別其真偽新老。

只有通過不斷的觀察和對比,才能將自己對玉器理解不斷推向更高的層次。

古玉鑑定心得淺談


就古玉鑑定來說,之所以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入不了門,絕非文化程度高低所致,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古玉玩家,往往卻具備高超的眼力。

如果一定要從個體上尋找原因,應該是和每個人的“悟性”和“心態”有關。

所謂“悟性”,我覺得更應該叫做“興趣”,一件事情如果有足夠的興趣和熱情,才會有足夠的動力支撐,只有長時間的學習和積累,才有可能真正的有所覺悟。

所謂“心態”,一方面代表耐心、恆心和決心,對於尤其強調經驗積累的鑑定來說,沒有持之以恆的態度是不可能有所建樹的;

另一方面“心態”則代表勇於否定自己的態度,古玉鑑定中的經驗積累,其實正是對自己不斷否定的一個過程,只有從容面對自己的失誤,端正心態勇於改正,才能夠不斷進步。

古玉鑑定心得淺談


所謂:難者不會,會者不難。

古玉鑑定並不神秘,真正制約我們的是每個人對待鑑定學習的態度,如果能從心理上端正學習態度,再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假以時日,必有所成。

古人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想要正確掌握古玉鑑定方法,首先要正確理解古代玉器特徵,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儘可能地多觀察、多對比和多總結,尤其是以一些館藏珍品古玉為摹本,長時間地深入觀察和研究,才是最客觀、最積極的學習方法。

以下是一批博物館館藏玉器精品,大家一睹為快的同時,別忘了細細品味不同歷史時期玉器的特點和風格,一面賞心悅目一面有所感悟,也許這才是對傳統玉文化繼承和發展的正確打開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