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高考淘汰了重点中学的部分学生?

付化东


这似乎一点都不奇怪吧。


在现如今的学习当中,相当一部分人都难以做到不忘初心。就比如全市最好的高中招收前多少名的学生,但是最终却不是人人都上本科。而在之后名次的学生上了稍微逊色一点的高中,依旧会有人考上“985、211”。

在中升高的时候,很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考上了非常不错的高中,甚至是市或者省重点高中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这样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每个人会获得怎样的结果,取决于过程中你是怎样做的。

现在的人太注重结果,往往忽视了过程。在高考道路上只有一如既往的学习,不忘初心,三年如一日的拼搏才能取得自己最希望获得的成绩。


在很多例子都表现出,从小家长管的很严格或者孩子缺乏一定的外界生长经验,在上高中之后,脱离家长的管教,彻底放飞自我。所以这也带来了比如“家长陪读”的情况。

在以前那里会有这样的情况,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父母不得不做出一系列的妥协之举。

不管考上什么样的高中,最终取得什么样的结果,还是得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


可盐的乾


正常 我儿子班里前几名都经常变 竞争激烈

但最后几名基本不变 人家数学考130 最后几名考50来分 不是他们不努力 而是智商不够 中考时数学相对简单 拉分不严重 加上背诵类的肯下功夫 得了高分 勉强考进重高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要求一下子高了很多 就跟不上了 语文英语重高生中差距不会很大 但数学拉分就非常严重了 一个知识点没吃透 后面的基本玩完 不会就是不会 江苏试卷没选择题 想 蒙也没机会 所以重高本科率98%以上

剩下被淘汰读专科的基本都是数学差的


宝宝霸霸


不奇怪。

我是70后,我在四川一所极普通的乡镇中学读高中。那些年,通过中考,成绩最好的学生大都去县城一中或二中读高中,剩下我们这些在乡镇普通高中读书的,其是就是"淘汰品",每年能考上普通本科的基本也就一两个人甚至没有,考上几个大专就相当牛了。

和大多数人一样,整个高一高二阶段我的学习状态一直煴不火,没有放弃学习,但也谈不上努力,成绩还不错,但县中那些尖子生比还有很大差距,当然自己过得倒是很开心,没什么压力,云淡风轻,也比较轻松。坚持和放弃就在一念之间,高三的时候,在老师多次的鼓励下,自己突然想搏一把,想考个好一点的大学,尤其想考一个离家远一点的大城市的大学(小时候都基本没离开县城,特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动力一下子就来了,知道努力了,很多时候晚上躺在床上背书,背着背着就睡着了。后来回想起自己高三冲刺那段经历,也没有觉得很累很苦,可能完全是自己愿意努力,所以才不觉得苦累吧。

1991年高考,考上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当然很多人会说这也不是什么全国名校,没什么好炫耀的,但对于我们这些在初中就被淘汰过一回的高中生而言,考上重本大学其实也挺不容易,人生可能被淘汰一次,但不要被淘汰第二次。而且我非常喜欢怀念我的母校西南大学,环境一流,桃园,李园,杏园,梅园,图书馆,大校门,樟树林,都留下我们青春的印记。

进入重点高中,不可否认,学霸云集,学习的环境更好,学习的氛围更多,考上重点大学的可能性更大。但进入重点高中,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甚至被淘汰也属正常。进入普通高中,也不是说没有希望。无论在普通高中,还是在重点高中,努力,才是硬道理!


途虫的百味人生


高考本就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重点高中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生百分之百可以考上好大学,如果说高中三年不存在变数的情况是不可能的,要不然怎么会每年也有少数普高的学生考上好的大学,我曾经也是就读于重点高中,高考淘汰了重点高中的部分学生并不奇怪,看这些方面。

初中优秀不代表高中优秀,真实的案例告诉你。

在我老家那边,中考成绩特别优秀的进入市级重点高中,成绩优秀的进县级重点高中,然后没考上县级重点高中的上普通高中,在中国的校园中,要想成为校园名人很简单,只要你成绩好就很容易老师们关注的焦点,就像我上初中的时候,比我高一届的女生,也是我同一个小学的,初中成绩特别好,以至于中考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进入了市级重点高中,从此她成为了我们那里的名人,大家都觉得她高中三年之后考上清华北大没多大问题,而且中考之后,她的父母为了感谢老师,专门办了升学宴,按道理都是晋升大学要办升学宴,然而三年之后的高考她连三本大学都没考上。这样的结果让很多人大跌眼镜,在我们市级重点高中的学生都是我们各县的顶尖级高手,但每年照样有少数人被高考淘汰,后来这个女生去我们县级重点高中复读了一年,虽然涨了一百多分,但是依然只考了个三本大学,初中的风光、高中的落寞,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初中优秀不代表高中优秀,你只有不断的努力提升自己,才能够一直优秀。

上了重点高中,有些人不再受到老师的重视,心理上有落差。

很多人从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上了高中之后就很难说了,因为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很受老师的器重,这也是我们读书时候常见的现象,老师很偏爱成绩好的学生,甚至是校长,到了高中之后,特别是重点高中,大家都是初中成绩好的那一批人,在老师眼里其实都差不多,可能有很多人心里会产生落差,毕竟那种优越感找不到了,导致他们不适应高中模式,在学习上也比较吃力,高中课程比初中课程要学的更深,像数学、物理这些科目都是拉差距的大科目,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们班越是成绩好的也喜欢坐最后一排,其实他们的心态很好,不在乎坐哪里,也不在乎老师重不重视,因为他们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情,高考也只有自己去考,能够考什么大学在于自己的努力,所以说,上了重点高中要调整好心态,在学习上更不要放松,不然的话高考淘汰的就是你。

高考本来就是一场竞争,你面对的是全省的考生,而不是一个学校的考生。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高考依然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态势,你面对的是全省的考生,而不是一个学校的考生,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地区,教育质量也有差异性,你考上了市级重点高中,不能保证你就一定可以考上重点名牌大学,全省还有其他市级重点高中,还包括其他众多的普通高中,虽然每年各普通高中考上重点大学的不多,但是不代表普通高中的学生就考不上重点大学,高考就是一场淘汰赛,它不仅考验着你的学习能力,还考验着你的心理素质,再好的班级也有人没考上,再差的班级也有人考的上,就拿我另一个同学的班级来说,他们高考600以上三十多人,还不是有两人没考上本科,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各人,一个班上的学生一样有差异性,但如果不努力,自然会被淘汰掉。

可能很多人说受到老师的重视重要吗?对有的人来说重要,也有人觉得无所谓,就拿当年我们班同学来说,有位女生在高一、高二成绩从来不突出,很一般的感觉,但是老师经常把她跟成绩好的同学放在一起坐,平时也很努力,不懂的地方除了问老师,还可以请教成绩好的同学,其实她为什么受到班主任的重视,其实很清楚,因为她是校长亲戚家的孩子,就这样后来高考考上了一本大学,虽然只是普通的一本,但对于她来说已经算很不错了,而我玩的好的一哥们高二的时候全校前五十名,但老师一直把他放在角落坐,基本上都是靠后面的位置,整的他对学习没兴趣可,后来高考只考了个三本大学,所以说,上了重点高中要加倍继续努力,如果太在乎这些很容易影响你的高考,不是吗?


中国教育之家


没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你现在考入了清华北大,如果在学校中,不去努力接触新知识,未来一样暗淡无光。

楼主,你好,我是一名北大的在读博士生,有过7年的家教经验,在我接触的高中生当中,也存在一部分学生,初中时成绩不错,升入高中后成绩下滑的现象。


这是有多种因素导致的,比如高中课程难度加大,无法跟上学习进度;受到了电子产品的诱惑,或者是对事情的认知上出现了问题,使高中生心理受到了影响,无法专心于学习,从而被高考淘汰。

这是一种正常的想象,无论是社会还是学校,如果你不努力,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都会被无情的淘汰,这一点上希望每位高中生都要有清醒的认知。

我在辅导学生过程中,发现知识掌握不牢的点总是那么几个,为此我编纂了一本

《高考状元高分学习攻略》,有需要同学或家长,私信我:领书,即可免费领取。

下面我们看看哪些学生初中成绩很好,高中却容易被淘汰:

1.自视过高,脱离老师课堂

这类同学往往很聪明,初中时甚至不怎么学,都能轻而易举的考取一个好学校,但是进入高中后,知识题量增大,解题思路多变,使这类同学在学习上开始吃力,但又因自视过高,不好好听老师讲课,导致问题挤压,成绩下滑。

2.长期熬夜苦读,压力过大

这类同学很可惜,他们是属于埋头苦干型的,可能性格的问题,给自己压力过大,长期熬夜苦读,导致上课精神不佳,但接着有拼命学习,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使身体受到了损坏,学习上也没有效果。

对于这类同学,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果有需要,可以私信我:方法,我会免费送给大家一些资料,帮助找到学习中存在的漏洞。

3.偏科严重,各科成绩不均衡

高考是几科成绩的综合,即使一科考的再好,另一科成绩不怎样也会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这一点在理科男生当中体现的最明显。

我高中时有一同学,理科成绩都特别好,但是语文和英语成绩怎么都提不上去,本来约好的一起考北大,但他最终几分之差错过了北大。

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注意各科成绩的均衡。

我是“北大状元学习经验分享”,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私信我:高考,我会尽量帮助大家解答的。


北大状元学习经验分享


能考上重点中学不一定就能考上好的大学,因为考大学期间,决定性作用的是高中这三年,当年即使考上了重点中学,如果在中学里边不好好学习,或者稍微表示方法不正确,一旦停下脚步,别人就会超越。

再说我们知道初中的学习跟高中的学习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有很多人提出来的问题是初中学习很好,但是到到高中之后,很多学生的成绩普遍下降。这就是说,即使考上了重点中学,高考的时候也不一定能考上好的大学。

一种原因是,初中的学习很多知识,完全可以靠死记硬背,然后靠自己的埋头苦学,然后就能考出好的成绩,但是到高中之后,高中的学习讲究的是以一定的方法,死记硬背已经不能适应那种学习,所以说在上高中之后,一定要掌握好一定的学习方法,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去分析自己各方面的学习上的不足。

另一种原因,就是学习心态,能考上高中的学生,感觉初中的基础都挺好,所以进入高中之后,竞争压力也是比较大的,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都是奔着自己的大学梦去学习的,所以说在这个学习道路上,很多学生都不能停步,一旦停步别人就会超越,一旦停步,就会被别人落下一大步。

当然,这是我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有好的观点,请在评论区留言。


饕餮视听


按理来说,重点高中吸纳了最优秀的生源,学生都应该考上理想的大学,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许多重点中学的学生别说重点大学,连普通本科也上不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作为从教多年的教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下:
1.初高中课程的难度差距很大。
在初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勤奋弥补知识背景和智力方面的欠缺,所以只有有恒心,能吃苦,在中考中获得一个好成绩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而高中课程难度明显增大,光凭勤奋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勤奋只是高考获得高分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深厚的知识背景,没有聪慧的大脑,高考成绩还是难以突破。笔者在教学生涯中曾遇到一个很极端的例子,重点班的一名同学,初中录取成绩名列前茅,在班上更是数一数二的好成绩,但是三年后的高考中他名落松山。我了解到,这个孩子一直很吃苦,但是智力水平一般,又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到大除了课本,几乎再未接触过其他课外书。
2.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差,离开父母的监管便不思进取。
义务教育阶段,除特殊情况,孩子们基本上都是住在家里。有父母在身边,孩子们的自由活动范围有限,在父母的监督下,孩子们也能自觉地读书学习。可是到高中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自我意识逐步加强,父母也就放松了对孩子们监督,这本来是很正常的成长路线,但是有些孩子会因此而不思进取,将精力用在其他方面,如电子游戏、早恋等。而很多孩子离开家庭,开始了自己的住校生活,自制能力强的孩子肯定还能自觉学习,自制能力不强的孩子就容易放弃学业。笔者的一个侄女,高中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去读书,初中非常优秀的她,在三年后的高中中考得一塌糊涂。
3.高中学生更容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沾染恶习。
如前所述,高中学生更加成熟,所接触的人和物也空前复杂化,如果意志不够坚定,很容易受其影响。我曾带的一个孩子,在重点班,成绩也不错,但是受到社会上混的几个朋友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打算辍学,笔者极力挽留,但最终还是未能将他劝回,甚感遗憾。那些因沾染恶习而成绩一落千丈甚至辍学的人,虽然比例不大,但数量也不少。

最好的教育


现在的中考机制,考卷难度普遍较低,导致很多孩子完全靠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考出来的分数很高。这些孩子都是家里请家教,学习很勤奋的孩子,但是在某些专业上未必有天分。我交过的孩子,两类,一类是小学不重视学业,到了初二初三才开始着急,但是基础太差,又急功近利,恨不得上几次课,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补起来的;还有一类,就是刻苦学习,但是到了活题难题那里,你不点拨他,他就找不到法门,这样的孩子容易考上重高,但是到了高二,分数肯定下来,因为他们没有悟性,而且由于依赖课外辅导,导致没有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自学能力。

其实每个人要走的路都不见得非得一样,不擅长学习,还可以干其他的营生讨生活。

当然,还有一类孩子,是被亲爹亲妈害了的。我交过的一个孩子,女孩子,家里给她一对一辅导,她妈妈要求跟着一起听。最后交出来的结果,她妈妈学会了,孩子还是没思路,因为孩子一思考,孩子妈妈就赶紧把解题思路告诉孩子,学习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孩子妈妈这样做,真的是戕害亲生骨肉,这可真不是爱孩子。要知道,家长永远不可能代替孩子成长。


许焜


连北大清华也不能保证把各省市的状元培养成材,又何必去难为高中老师呢?如果初中优秀就能保证高考优秀,高中还有何存在的意义?

初中不管多优秀,到了高中一样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作为一名重点高中的老师,我从来不关心学生初中成绩如何,我只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当然,我承认对三类学生无能为力!

一、桀骜不驯型:有些学生虽然中考成绩也不错,但是性格却有很大缺陷,这种学生往往傲慢,性情暴躁不驯顺,不服管教,不合群,以为初中优秀高中就会优秀,以为成绩好就可以为所欲为,殊不知,你只是众多成绩优秀的学生中的一员,并没有什么特殊,而性格的缺陷却让你比别的同学差了不少,这种我行我素的学生会被高考淘汰。

二、玩物丧志型:

高中被游戏毁掉的学生真不算少数。初中玩游戏,对学习影响相对小些;高中玩游戏,你的学习就会变的吃力。优秀学生玩游戏,有很好的自制力,而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能在游戏中找到自我,往往不能自拔。凡事都要有度,即便是打篮球,如果你一下课就抱着篮球跑到操场,那么你离大学就会越来越远,这种缺少自控力的学生会被高考淘汰。

三、食古不化型:还有一部分学生,主要存在于女生身上,学习非常努力但是属于死学类型,抱着初中的学习方法不放手,不能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不能也不愿意改变自己,所以在高中的学习中,会变得非常吃力,在一次次考试的打击下,逐渐丧失信心,

这种墨守成规的学生也可能会被高考淘汰。

学习、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一次合作,要想学好,必须是一次完美的合作,缺一不可。所以,不管你初中多优秀,它也只能供你吹一个假期,到了高中,你会发现现实是残酷的,尤其是在一个优秀的群体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那些不能适应高中生活的学生,被高考淘汰也很正常。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高中教学,欢迎关注,获得更多指导!


赢在高三


题主这个问题应该倒过来问,是为什么部分重点中学的学生被高考淘汰了?

事实上,无论多好的中学,都不能保证本科上线率百分之百,重点本科率就更不敢保证了。

一、高考的竞争,特别是重点本科的竞争,本来就很大。我们通常说的重点本科,一般指211以上的大学。从全国范围的升学率来看,大约只有5%的全国平均录取率,比如2017年,211及985在全国范围大约录取了46万人,而当年全国高考学生报考人数是940万人。竞争如此之大,无论多牛的中学,都基本不可能保证人人能上,有一部分学生上不了,是很正常的事情。

二、重点中学教学水平虽然往往较高,学生整体水平较高,但也只是相对而言,不可能做到整齐划一。即便是人大附中、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牛校,虽然升学率极高,但也有少数人在高考中失利,因为总会有一些学生水平相对较差。对于一个群体而言,即便是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群体,正态分布仍然是起作用的,大部分人仍然在平均水平附近,另外一小部分是超越平均水平的尖子生,还有一小部分是低于平均水平的差生。后面这部分人被高考淘汰实属正常。

三、虽然重点中学在中考结束后往往都是招收的比较拔尖的学生,生源往往较好,但三年的高中生涯,就是一段持续跑步前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可能每个人都整齐划一地齐步前进,总会有人遥遥领先,也会有人掉队。掉队的学生,在高考中被淘汰,又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呢?

四、从现实角度看,很多重点中学,都难免有一些“关系户”。那些成绩并不够好,但因为可以通过某些途径进入重点中学的少数学子,在高中阶段,未必能跟得上学校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前进步伐,这同样会导致可能掉队,这种掉队,在高考中体现出来的,难免就是被淘汰了。

综上所述,重点中学有部分学生在高考中被淘汰,这是难免的事情,也是正常的事情。高考毕竟是以分数说话的,是以实力为基础的,是一个相对比较公平的大型选拔考试。事实上,也正因为这种公平,才让人们对高考有更多期许,更多信任。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