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保家卫国,何止于谦石亨们,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


战争让女人走开?别扯了,半边“天”都塌了,哪还有“空”呢?您就拿1449年那一场华夏最为亮剑的北京保卫战来说吧:力挽狂澜的于谦、大破敌军的石亨和坚持抗战的景帝们居功,但巾帼不让须眉的

她们同样至伟

那一年保家卫国,何止于谦石亨们,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

朝堂上运筹帷幄

当土木堡惨败皇帝被俘的噩耗传来,“成吉思汗级”蒙古风暴将至时,仅剩数万羸弱之师的北京城风声鹤唳:民间胆战不知所从、朝堂心惊几尽崩盘,名为南迁之议甚嚣、实则逃亡之论尘上。值此大明生死关头,朱祁镇老妈孙太后,也就是《大明风华》里的孙若薇,毅然走上前台,用其柔弱双肩挑起了帝国“总瓢把子”的重担

这可不是和平年代,老大位子上坐着,迎面而来的哪是无上荣光,完全泰山压顶嘛。跟臣子于谦们皆然不同的是,作为大明决策的最后拍板者,孙太后的每次定夺都没有任何退路,容不得半点错误,因为帝国的存亡皆系于此。大姐大?哪有那么好当的,

你得罩着才行

那一年保家卫国,何止于谦石亨们,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

而她“孙若薇”却也不同凡响,一登场便闪亮而出,坚定不移否决了南迁的逃跑主张,全力以赴支持于谦们抗击瓦剌入侵,并于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十八日,也就是土木堡惨败的第三天,任命非己所生的郕王朱祁钰监国;二十一日,升任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把备战御敌的重任交付给了他;九月初,又改立朱祁钰为帝,遥尊亲生子英宗为太上皇,同时拥立英宗子朱见深为太子,安定了政局稳定了人心

咋说呢,就像赤壁大战那会儿,孙刘联军能够打败曹操,演义里丰功的是诸葛亮,正史里伟绩的是周瑜,而真正罩着全场的,却是那强敌面前敢于亮剑的孙权

。孙太后?北京保卫战里的孙仲谋也。

疆场上舍身取义

那一年保家卫国,何止于谦石亨们,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

正统十四年(1449)七月十一日,大一统蒙古的也先兵分四路倾巢而出南侵大明,手下第一人

阿剌知院则领三万骑向着宣府风暴而来,迅速席卷居庸关外宣府以东的诸多军事要塞,包括日后至关重要的怀来城;同时占据桑干河上游,切断了土木堡唯一的水源,直接导致后来英宗亲征大军的惨败。

而相映成“辉”的是,作为大明北疆两大重镇之一的宣府,上下表现简直惨不忍睹。总兵杨洪,曾经被对手蒙古人赞为“杨王”的一代名将,竟做了缩头乌龟,皇帝被围土木堡都不去救援。其他关隘要塞的守将们:独石口的赵玫、马营的杨俊(杨洪子)等,几乎都做了“快跑一族”,丢盔弃甲狼狈不堪,唯有坐镇仓上堡的千户田坤,父女二人英勇抗战,血洒了疆场。

那一年保家卫国,何止于谦石亨们,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

据《宣化府治》和《赤城县志》记载,先是老爸浴血抗战为国捐躯,年仅十九岁的女儿面对国仇家恨,毅然投崖自尽舍身取义。战后,当地人凿涯为穴,将这位女英雄埋葬于此,并在崖上镌刻了舍身大士像以传后世,而这座本叫龙门峡(龙门崖)的悬崖,慢慢又被称为舍身崖了。

正值豆蔻年华呀,不由得不让人既感叹又赞叹。“舍身难,舍身成义尤难,女子尤难。噫嘻!冰霜之节,铁古之坚,凛凛烈烈,流芳万年”!明代赵维屏《龙门峡烈女赞》不仅所言极是,更让赵玫杨俊这些“快跑一族”的须眉们汗颜呀。如果他们能像田坤父女,尤其女儿那样舍身取义,阿剌知院咋能那么嚣张,土木堡又何至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