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May every brave child be treated by the whole world with kindness.(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 都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赞恩·阿尔·拉菲亚

前言:犹记得去年七月份的时候,晚上下班后,应一朋友之邀,前去赴约。晚饭罢,一看时间,才过十点。朋友心血来潮,于网上订购了两张电影票——《何以为家》。朋友果然懂我,知我想看之心久矣。我二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观罢,心潮涌动,思绪万千,喟叹万里!然,遗憾的是,当日随身没戴眼镜,片中细节之处多有遗漏,仅凭个人猜测,无法窥其全貌。今春节间隙,受疫情影响,足不出户,花五个大洋,在网上果断购买,再次观之。

我想,这部影片之所以受到广大民众的喜爱,主要是因为影片主题、剧情和内容能够触动大众的心弦,引起社会的共鸣。

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何以为家

《何以为家》,于2019年4月19日在国内上映。该作品是一部黎巴嫩的电影。本片所演出的大部分剧情,都是主人公的亲身经历。为了躲避叙利亚境内的战争,主人公跟随家人,来到了黎巴嫩,成为了难民。

影片采用了“倒叙”、“穿插”的播放模式,首尾相连,无缝隙地将剧情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内容逻辑,将观众的心紧紧地攫住。无论是影片的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还是演员的每一个细微的眼神,串在一起,无不淋漓尽致地体现出了亲情爱恨的矛盾、生活的窘困无奈、健康与教育、人性的善恶、人权的拥有与剥夺、社会体系和保障的建设等多重内在涵义。下面,我们试着来解读一下《何以为家》这部影片背后的底层逻辑。

1.亲情爱与恨的矛盾,也许来自于生活的压迫感和无奈感,但还有为人父母肩上缺失的责任感和内在的自信感

从影片中获悉,赞恩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条件很差。一家人生活在贫民窟中,父母没有稳定的工作,家里六、七个孩子需要生活,连睡觉都挤在一张局促的床上。

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六、七个孩子挤在一张床上

不幸的是,年仅12岁的赞恩,作为家中的长子,本该享受童乐、体验亲情、接受教育的他,却不得不接受命运的摆布,或带着弟弟妹妹在街上叫卖,或提着口袋给用户送商品,或拖着载有煤气罐的小推车送货,来赚取那微不足道的零用钱,以缓解家庭繁重的负担。

小小的身板,每天游离于大街小巷,接触形形色色的人,时间的积淀淬炼了小赞恩成熟、勇敢、坚毅的心性。

当得知自己年仅11岁的妹妹哈萨被父母卖给别人以换取报酬的时候,小赞恩试图拼命挽救。可小小的赞恩怎能敌得过虎背熊腰的父母呢!当再一次得知哈萨“没了”的时候,小赞恩心头的怒火彻底爆发,将一柄冰冷锋利的刀果断凌厉地捅向了那个蹂躏哈萨致死的所谓的“丈夫”。当牢狱中的赞恩得知母亲再次怀孕并打算生下来的时候,小小的他起诉了自己的父母。

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在影片的最后,小赞恩吐露了自己的心声。

我想让大人们都听一听我的话:“我想让那些不能照顾孩子的人不要生孩子,否则长大后能回忆的是什么?是暴力?虐待?侮辱?或者殴打吗?被铁链锁?被水管浇?被皮带抽吗?”

多么振聋发聩的心声!听见了这一席话,教人不得不怀疑亲情的定义为何?价值又有几何?难道亲情二字就是用“虐待”、“侮辱”、亦或“殴打”这几个可恶的动词来衡量的吗?又或者说,亲情二字就是用“铁链”、“水管”亦或“皮带”这几个可恨的名词来界定的吗?

很显然,赞恩的父母并没有给予孩子亲情的爱。相反,却得到了赞恩亲情的恨。也许,赞恩的父母可以将这亲情的“恨”归咎于生活的无奈,这是外因。但是,为人父母的的责任感和自信感可以获取亲情的“爱”。

2.也许,亲情的爱恨、家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面对人性的时候,多少会显得微不足道

亲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人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它是永恒不变的。

赞恩与父母的血缘关系,无论双方充满了怎样的感情,爱也好恨也好亦或抛弃也罢,始终不会割断那牵连着的一条纽带,这是板上钉钉的,这是恒定的

人性:人类天生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它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有所起伏。它是变化的。

人类之所以能主宰地球,甚至掌控生杀大权,成为众多动物中的翘楚,不仅是因为人类有一颗可以思考的大脑,还有某种内在的精神属性,那就是人性。

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孟子有言:人性本善;儒家学派继承人荀子反驳道:人性本恶;又有英国著名生物学家道金斯所著《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出:我们生来就是自私的。我们暂且弗论人性本善亦或本恶,有一点可以确凿:人性可以依据社会背景、外部环境等因素产生变动,它始终都是变量。因此,它是变化的。

试问:赞恩的父母难道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那可是十月怀胎从自己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

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生活在那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来自于家庭、生活、经济、自尊等多重外部环境的压力,赞恩父母的底层人性的劣根特质被彻底激发,哪里还管什么爱!哪里还管什么亲情!毕竟,人要走完这一辈子,最基本的是,生存保障!

这时候,亲情的伟大在人性的最深处,显得是如此地苍白无力!

3.有时候,亲情的延续与稳定,需要人权主义和社会体系的建设保驾护航

赞恩一家很不幸,生活在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的社会中,这是他们所不能够决定的事实。面对如此境况,他们也只能选择接受。相信赞恩一家的情况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缩影,还有很多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案例正在悄然发生,这是外部环境带来的悲哀。

毋庸置疑,社会体系构建的不完善,不知会给广大民众带来多大的伤害,即使是亲密无间、拥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也不例外。

当小赞恩在大街上辛勤劳作、拼命赚钱的时候,校车上的学生是他眼中的希望。他多么希望自己能背着书包,读书上课呀!这是接受教育基本权力的缺失。

当自己的妹妹哈萨因病需要接受治疗的时候,因为没有出生证明,却不能住院治疗,最后因失血过多而亡。难道一纸轻飘飘的证明比人的生命更加珍贵吗?

这是医疗保障的缺失,更是生命权与健康权的缺失。

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当黑人妈妈四处办理假证以证明自己的存在的时候;当黑帮势力横行,公然实施儿童贩卖、人口拐卖的时候,殊不知,却暴露出了这个国家对于户籍管理、人口归纳、法治治国的不足。这是法制权力的缺失。

人自打出生以来,就拥有各种人身权,这是不可变更的,是不可转移的,更是不容他人侵犯的。即使在亲情面前,同样适用。

“我想让他们别再生孩子了!”

“你肚子里的孩子会跟我一样!”

优酷9.1《何以为家》:家庭之间亲情爱与恨的矛盾解读

这是年仅12岁的小赞恩说出来的话。两句朴实却真诚的话,道出了亲情背后的涵义,更能引起众多父母及国家建设者的惊醒与深思!

说到最后:亲情之间爱与恨的矛盾,本身可以互通。有恨,即有爱;因为有爱,所以才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