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具有中国血统的人,和你用异族语言交谈时,有什么感觉?

伯乐公


如果是国内长大的用外语说话,第一印象就是假洋鬼子,装,非常厌恶。如果国外长大的孩子那很正常,外语才是他的母语,但是心里会感觉他已经不是中国人了,很难有同胞的感觉,完全是面对一个外国人。


山间小溪1979


于我在国外多年,所以我的看法可能和国内的人有一些不同,作为中国人,我想为不会说中文的华裔美国人辩护几句,我不认为那些不会说中文的华裔美国人有什么不正常的地方。

首先,他们不住在中国,而且他们的家庭通常与当地人交往,但周边没有其他的中国家庭,他们怎么能像说英语那样流利地说中文呢?毕竟他们使用英语非常频繁,熟能生巧了。

其次,他们更喜欢在国外生活,事实上,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没想过有一天会返回中国,所以对中文的学习没有重视。

事实上,我为他们感到遗憾,即使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像中国人,他们有中国血统,但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文化。事实上,我为他们感到遗憾,即使他们的外表看起来像中国人,他们有中国血统,但他们失去了最重要的东西,文化,他们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大多数华裔美国人都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的真正感觉是什么,文化和祖国对他们的父母意味着什么。

而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元素,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无形的文物”,它是在血液中流动的东西。它意味着很多事情,可以改变你的心。就像你18岁的时候,离开了的家乡,来到另一个城市学习,起初你感到孤独,但当你发现一个人和你来自同一个地方,用同样的口音说话时,你会感到熟悉和轻松,这就是语言的力量。当我们不得不用另一国的语言与这些华裔美国人交流时,坦率地说,这不是一种好感觉。


对我来说,当我看到这些华裔美国人时,一开始我会感到兄弟般的感觉,但当我发现他们不会说中文时,我感到很失望。事实上这是他们父母的责任。有些父母想要孩子完全适应美国文化,还有些父母甚至不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性。

这导致很多华裔美国人不喜欢自己的中国传统,他们放弃了获得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资产和技能的机会。中国有一个繁荣的经济和一个高度消费的社会,不能利用中国文化而错过很多发展事业的机会,这一点是非常不幸的。

所以,最后我想说,华裔美国朋友,无论你会不会说中文,请你记住你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

但也许这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谁知道呢。


小鸡0408


本来碰到有中国血统的人,很自然的感觉就是距离很近、很亲,特别是在异国他乡。

有句俗话说得好“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亲不亲故乡人”。出门在外,能听到乡音,就少了一份孤单、减少了一分对家乡的思恋。在异国他乡能遇到有中国血统的人,也像见到了老乡一样,可当听到他用的是异族语言时,肯定立马就感觉到很惊讶、很陌生,同时会产生一种认错人的尴尬吧。




万物生新



梅里一了


太伤我的感情了。失去了认同感。增加了见怪的心情,我在这里对谁亲近呢?那亲热无怪如今在哪儿呢?他已经不是中国人。但约束此情感的理性呼声告诉我:他仍是中国人,身体里仍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生命的激情依然澎湃着中华的声音,不论何地,心里一样和中国人亲。只是表述语言变了,无伤。相反,用中华之心体味异域文明不也是一种文明桥梁吗?



从北方从日出之地飞来


我想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些在别的国家出生的华裔,他们的国籍不是中国,他们打小就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的这种心理认知。像这种情况就没有必要硬按自己的理解行事了,尊重即可。还有类似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等一些国家的人,也使用华语,但他们本质是外国人。只有那种从中国出去之后便不想再使用汉语的人,心态倒是有些奇怪,你如果反感,少接触就行了。


南山一缕云


将胸怀放开一些,离开中国而到世界各地定居的人几百年前就有了,不会说中文其实也很正常,所以无需有过多的解读

要知道,如果对方从小就不用中文,成年之后再学习中文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时候,对方用外语和你交流,其实内心是觉得你更牛的,因为你可以听明白外语和中文

如果交流都存在问题,那说明对方的确是不擅长中文,而对象也不擅长外语

这也不会有什么,找个翻译好了。


温睿毅


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国外遇到面孔一样的人的时候感到很亲切,但以交流语言不通,心中感觉很失落,我们称他们为"香焦人",脸皮是黄色的心确是白的,所以称他们为"‘香焦人"。


嘉森地产


中国人重感情,面对这种情况,心里会失落。但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若他已经不是中国国籍,而且是国外出生长大的,并且对中国早无认同感,那就理性对待吧,他只是个长得像中国人的外国人。若是其他情况,你可以保留你情感的发泄和表达权。


程灵栖


具中国血统并不一定是华人,也不一定会说中文。至于异族之说更加不妥了,我不知道你是属于哪个族的,相对于你来说,除了你自己那个民族外,其它55个民族都是你的异族。我们国家是一个56个民族的大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