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儒家最大的糟粕之一就是“高估了人性的善而低估了人性的恶”,你认同吗?

用户3486437905


我们对儒的认识恰恰相反,不能从人性,从自我意识来理解,这样对儒是歪曲的,从儒家来说,始皇帝焚书坑儒,如果以内外来分,这是内儒家。董仲舒独尊儒术,这是外儒家。因此儒家有内圣外王一说。而对于学习者我们来说,本身外儒家的认识成了我们人内涵的学说成了内家,用来进行以自我为主体的认识,就成了安民的用途,符合了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真正的内儒是反对统治的,因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遭遇。内儒研究的对象不是自我,而是人,人的生存,人的需要,人的家庭关系,社会生产关系,也就是人的历史和自然史。善是人性之初,是人内心,将自然史安在人的历史中,以人心向善来认识历史发展,这样历史就成了人追求真善的历史,真的无限性,赋予了历史以人的意识。恶,是人所扬弃的,扬弃的恰恰是客观的历史,以人现实生活需要作为研究对象的历史。我们知道对于人所处的时代相对人的历史来说是无限小的,正如太阳系外有无限多个太阳系,但是我们舍弃其他的太阳系,只需要研究我们这个太阳系,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对于人认识自然界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而我们认识真正的历史同样如此,从我们所处的相对短的,局限的历史部分来研究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是恶的无限性,因此这势必触犯到统治阶级的利益了,是绝不容许的,因此,始皇帝焚书坑儒,确切的说是焚书坑内儒。


叶知清秋


我不认同。儒家既没有高估人性的善,也没有低估人性的恶。

儒家倡导人性本善,不仅不是糟粕,应该称为精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提倡仁义礼智信,就在于体现人性善的一面,摒弃人性恶的一面。

当今提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与人性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由此看来,儒家精华人性善必将发扬光大,人性恶必将受到抑制。


英子1164


儒家最大糟粕之处是虚伪。官字是上下两口。不做官时大骂,朝堂之上都是陈尸腐肉,做了官后,却宣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话,不在其位,不谋其职。宣扬仁,却提倡男尊女卑,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一方面忠君事君,坚贞报国,另一方欺君罔上,卖国求荣,收刮民脂民膏,欺压百姓。一方面宣扬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另一方面知时务者为俊杰,做卖主求荣之事。儒家在曹刿论战文章,利用曹刿大骂朝堂之上都是陈尸腐肉,在其位,不谋其政。借魏延投刘备,大骂魏延买主求荣,言而无信之人。在曹操大举之至时,东吴儒士却投降买主,称大势所趋,知时务为俊杰。儒家喜欢要求别人要君君臣臣之事,对自己上罚不过士大夫,以保全即得利益,保全子孙万世福荫。明之所以灭,还不是儒家自私的所为,不懂得开仓放粮,救民于水火,拯救国家于危难,只懂得自家私利。疏不知,满清过去,每家数以万计的白银,供手给满清。我们可以知道,明军投降满清之后这么能打的原因,天下财富都在儒家,另一个是破旧立新,儒家创立明代制度已灭亡,该换新的陈尸腐肉了。一岁一枯荣,这是儒家恶运。


手机用户63568918896


为什么总是会有一部分人喜欢拿中国的孔子和儒家的话题开涮呢,为什么不拿地球其它地方的宗教,哲学和先哲去批判呢?

话回到主题:

一,唯物一点,人之初到世,一个孩童,无知无识,何来善恶之分。荀子还说人性恶,西方许多宗教和哲学也说人性恶呢。人性恶,不值得怀疑么?

人无恶即为善。中国传统更相信人性善,是对人性向善的认可和倡导,有错吗?人一见面,即怀疑之恶,这种人际和社会处世能让人愉快合谐吗?中国的人性善,是中国传统看世界,与世界和谐相互处的一种胸怀,格局和智慧,有错吗?为什么不批那一帮子说人性恶的信仰和论说呢?

二,敬畏先哲和民族传统是做人的基本态度。这世界上还没有见过哪个民族的人拿着自己的宗教,先哲天天批的体无完肤的。理性的继承和反思是肯定的,但盲目践踏自己民族传统和信仰于个人有什么好呢?你生活在被别人口号洗过脑的逻辑里,曾不曾思考事情背后的真相?曾不曾认真看完相关原著做独立判断?

三,我们正在承受价值和信仰被摧毁后的后果。一些价值观被颠倒,笑贫不笑娼,违法背德,居然还敢公然大行其事,不知羞耻,家庭里少不知有长,为老不尊,婆媳不和,晚辈不孝,兄弟为财反目等,惹出多少纠纷?失序和失衡的背后,是对传统价值和信仰的失忆和无知践踏。构建一个完整人格,孔子和儒家要求人需要终身教育和学习,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孩子从小你教了吗?你拿什么教了呢?构建一个良序社会,孔子和儒家教你,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错了么,都做到了吗?倡导几干年的价值和遵守被摧毁后,有什么道德和信仰,可支撑起你的灵魂,家庭和社会呢?

别怀疑人性善,人之初,性本善。你教他什么,他知道遵守什么。也别怀疑和开涮孔子和儒家了,它对这个民族和东方世界,厥功甚伟。将来,也离不开它,它是这群黄皮肤人自己看世界的钥匙。

不要再拿孔子和儒家说事了。

该静下来想一想问题了。


美旅智库


不请自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面,我们先看看部分且重要的儒家代表人物对人性的主张。

一、儒家人性善恶论“简史”

1、孔子:主张中庸思想,人性是中性的,但是不同人之间的人性却是相近的;

2、孟子:主张人性向善,人之本性呈现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为仁、义、礼、智之端,不否认为人性中恶的存在。

3、荀子:主张人性有恶,依据“人生而有欲,有欲必有争夺”。认为“礼以定伦,法能定分”,同时“礼高于法,礼为法之大本。”

4、程朱理学: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程颢和程颐)等张载(北宋理学家)等人创立的新儒学,对人性论述较具代表的是张载。主张人性二元论,认为先天之性本源是至善至清至洁的,出生后受不同的身体因素、生理特征及环境环境等外在因素,与先天之性结合、交互、影响而后的形成后天之性,即“气质之性”。其中中有善有恶,有清有浊,便决定了人性中的千差万别。

5、王阳明:阳明心学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二、为什么说人性的“恶”平时很难发现的?一旦失去制约会放大呢?

其实这个问题荀子已经明确地论述过,大概意思是:“礼治”是“道德之威”,“法治”“暴察之威”,如果只讲法治,不讲礼治,百姓只是畏惧刑罚,一有机会仍会作乱;礼义是立法的精神,如果人们爱好礼义,其行为就会自然合法,甚至不用刑罚,百姓也能自然为善。

三、儒家说“人性本善”,是不是就说明它放松了对人性的戒备……,成为法制发展的阻碍……?

单纯儒家人性本善方面说,答案是否定的,儒家思想历代中没有明确反对过法治(当然酷吏不算),侧重的是个人从通过教育、自我修养等方式提升道德水平以维护社会秩序。当然,放眼整个儒家思想,在一些观点上与现代法治思想存在违背,比如儒家推崇的仁义伦理的诚信与法治的契约精神。

四、提倡“人性善论”,是不是也更有利于统治者放松对自己的戒备……?

这个问题有歧义,是“统治者放松对儒家的戒备”还是别的?

今天,我们仍然重视德育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同时也在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意象说


人人罪污,不合实际。

试试看,人类家书真理《圣经》全面写入各年级教科书,能翻动中华的五千年厚积的土壤,完全的改良成为丰美厚土,长出圣灵的善果。让儒家骄傲的良善,成为警醒的敬虔。


用户谷中的百合花


不是高估低估的问题,儒家思想是在封建社会产生的思想体系。诸子百家为何就用儒家思想来统治人民,这有很深的道理在里面吧,儒家思想,告诉你我,一切都的在仁,义,礼,智,信下规范自己,可是,封建统治阶级,那个对老百姓能做到这样啊,拿出这些东西来让百姓遵从他们的说法,规规矩矩的服从统治阶级,甘愿被压迫,用这些东西从精神上麻痹人民。是统治阶级的精神鸦片。毛泽东是第一个打破这样思想的人,站出来批判这封建思想的人,同时唤醒了老百姓,真正的结束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现在有很多人从提这些封建思想,现代人能接受了吗?一切的文明,规范,都的建立在法律的框架内,以道德来规范人,那是不可能的,那样只能是好人没好,坏人千年的结果。现在的人,接受教育,通过教育规范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有法律才能做到人人平等。所以,儒家思想,不能放到现在社会来用。儒家思想只是中国历史中,曾经有过的思想体系。


愿天下好人都吉祥


所谓人性之“恶”,不是“本性”本来,而是“群体”之“习”,其“恶”不仅必然,而且还会随“群体”的不同变化而“累积”至极,最终将“人性之善”掩于遁形,罪大恶极也。

人于“独处”,何“恶”之为?不仅无“用”,而且无“需”,更是无“心”…

独处必然“心静”,心静必然“回归”,回归必然“超凡”,超凡必然“升天”…

一览众山小,无处惹尘埃!


马统思语


儒家最大的糟粕不是高估了人类的善和低估了人类的恶,而是贪天之功为已有。例如,女人生孩子原本就是自然规律的地道,这一现象一到儒家手里就成了“啊!女人多么伟大呀!……”。女人们一听就来劲了,认为儒家思想讲得很好,但她人却不知道这只是阴谋的第一步,既然你相信我了那就好办,接下来就是如何诱导女人进入儒家思想设计的圈套了。此类现象在中国社会展现得淋漓尽致,虚伪、好面子便成了中国人的本性,忠言便成了逆耳的东西。


在谎言的世界里


刚出生的婴儿,没有善恶之别。存在决定意识。善恶是受环境,外部因素与内在因素所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