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登堡为什么能让希特勒惧怕?

司马长史


希特勒之所以害怕兴登堡,主要是因为兴登堡是希特勒的伯乐,如果没有兴登堡的帮助,就没有后来的希特勒。兴登堡是德国的一代名将,他参与了德国建国后的大部分战争,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兴登堡出生于1847年,比希特勒年长42岁,受到军人父亲的影响,兴登堡12岁的时候就考上了军事学校,成为了一名普鲁士军人。之后兴登堡参加了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因为在战争中表现出色,兴登堡获得了参与德意志帝国成立典礼的资格。

从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一直到1911年兴登堡退役,兴登堡在德国军队里面的名气一直都比较大,德国陆军高层和德皇都很欣赏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已经退役在家的兴登堡十分关心战争的问题,当时德国在西线的战事相对顺利,在东线的战事却非常不乐观。最终小毛奇重新启用了兴登堡,年近70岁的兴登堡果然不孚众望,带领德军在东线取得了极大地胜利。兴登堡的战绩让他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很多德国人都将他当成了自己的偶像。

一战中后期,兴登堡担任了德军总参谋长,由于兴登堡在德国陆军中拥有无法比拟的威望,在兴登堡成为总参谋长之后,德国军队甚至一度恢复了士气。一战结束之后,70多岁的兴登堡再次“退伍”回家,晚年的兴登堡非常关心政治,凭借着多年征战积累下来的威望,兴登堡很快便得到了德国人的拥戴。很多德国人都希望兴登堡能够出山收拾残局,带领德国重新走出困境。

1925年兴登堡出山竞选总统,此时的希特勒已经是纳粹党的领袖,虽然希特勒拥有人数众多的追随者,但是在威望极大的兴登堡面前,希特勒仍然只是一个小丑。由于兴登堡对希特勒的纵容,在兴登堡当权时期,纳粹党的势力不断发展,一跃成为了德国的第一大党。不过兴登堡最初对希特勒并没有多少好感,兴登堡认为希特勒只适合去做一个部长,并不适合做德国的领导人。

即使兴登堡瞧不上希特勒,希特勒仍然对兴登堡十分的尊敬,毕竟大部分德国人都支持兴登堡,希特勒根本没有实力同兴登堡硬碰硬。1932年85岁高龄的兴登堡再次竞选德国总统,希特勒知道自己的实力不如兴登堡,提出了“尊敬兴登堡,投票希特勒”的口号。最终兴登堡以巨大的优势击败了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总统,落选后的希特勒被提名为德国总理。

兴登堡提名希特勒为德国总理,给了希特勒一步登天的台阶,如果没有兴登堡对希特勒的提名,希特勒根本无法在兴登堡死后快速接管德国的控制权。因为兴登堡是希特勒的伯乐,希特勒在公共场所对待兴登堡十分的尊敬,一向狂妄的希特勒,见到兴登堡后立刻会变得恭恭敬敬。如果兴登堡能够多活几年,二战开始的时间肯定会向后推延。然而在1934年兴登堡去世,兴登堡去世之后,希特勒失去了所有的约束,很快便成为了德国的独裁者,并且最终发动了二战。


历史总探长


看看下面这张照片,希特勒和照片中的人握手时都不敢抬头。这位身材魁梧,不怒自威的人就是兴登堡,他就是那个让希特勒异常惧怕的人。


近代德国有两个人非常出名,一个是为德意志统一做出不朽贡献的俾斯麦,一个是挑起二战的希特勒。然而他们二人之间还有一个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为魏玛和国的总统兴登堡。

希特勒之所以惧怕兴登堡,第一是因为兴登堡的资历,第二是因为兴登堡在德国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兴登堡的资历

兴登堡的父亲德国的少尉,在崇尚武力的普鲁士军人熏陶下,兴登堡从小就被父亲送到了军事学校学习。

军事学校中,兴登堡接受的是忠君爱国的思想。在这种环境下,兴登堡对德国的王室异常忠心,这也对他一生行为都产生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



学校毕业后,兴登堡追随俾斯麦参与了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在战争中,他表现勇猛,战后也成为了军人代表,参加了凡尔赛宫镜厅的典礼,这件事也让他一生引以为傲。

1903年,兴登堡凭借傲人的战绩以及巨大的影响力被授予了上将军衔,担任了第四军军长。1911年时,64岁的兴登堡选择了退役,过起了悠闲的生活。

树欲静而风不止,很快一战爆发了。军人的天职和荣耀在召唤他,此时的兴登堡因为了忠于祖国、忠于德皇,以近70岁的高龄再次参军。

一战前期,兴登堡和搭档鲁登道夫在东线战场击败了沙俄,两人也凭借巨大的影响力成为了德国实际的统治者。但到了一战后期,德国国内起义不断,协约国步步紧逼,最终德国以失败收场。



兴登堡的威望

一战时,兴登堡已是德国的元帅,是德国实际上的领导人,而此时的希特勒只是一个在战壕中挖土的下士。两个人之间有着巨大而又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状态直到兴登堡去世也没有改变。

一战之后,德国成立了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去世后有7人竞选总统,由于这7人在德国威信不足,所以有人提议让隐居的兴登堡做总统。

议案提出后,德国大部分人都把手中的选票给予兴登堡,因为在他们心中,兴登堡就是他们的守护神。1925年,78岁的兴登堡做了魏玛共和国的总统,



1929年,席卷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到来,德国经济无比萧条,德国人心中复仇的怒火更加旺盛。他们认为是协约国夺取了他们手中财富,就这样,蛊惑复仇的纳粹党在议会中席位不断增加,成为了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

看到纳粹党崛起后,兴登堡在1931年会见了纳粹党首领希特勒。会见结束后,兴登堡对希特勒全无好感,他对自己的亲信说希特勒最多只能当一个邮政局长。

1932年,兴登堡总统任期已满,本已经决定退休。然而纳粹党却在此时轻视讽刺自己,于是兴登堡再次竞选总统,这一次参加竞选的还有希特勒。



第一轮竞选,兴登堡票数遥遥领先于希特勒,第二轮时两人差距更大。此时希特勒明白了自己的威望与兴登堡相比有着云泥之别。眼看竞选无望,希特勒打出了尊敬兴登堡的口号。

希特勒的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兴登堡也对希特勒产生了好的印象。于是在兴登堡连任总统后,竟然萌生了“将盗猎者变成守林人”的想法。就这样,希特勒通过不断地讨好兴登堡而被任命为了总理。

1934年,87岁高龄的兴登堡病危,希特勒到他的庄园去探望他。弥留之际,兴登堡竟然对着希特勒叫了一声“陛下”。



兴登堡去世后,对于希特勒而言,独裁路上的唯一障碍被消除。他再也不用畏首畏尾,反而积极的扩军备战,最终将整个世界拖入战争的深渊。


我是越关


兴登堡是谁?

一战名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元帅,魏玛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希特勒曾经的顶头上司,是二战前唯一能够压制住希特勒的男人。

在他死后,希特勒才得以登上“元首”宝座,将德国彻底的法西斯化!

所以,他是希特勒当年最为忌惮的人!

那么这个人,到底有何厉害之处?

兴登堡是传统的普鲁士军人贵族家庭出身,这一点从他名字中的这个“冯”字就能看得出来。(他叫保罗·冯·兴登堡)。

“冯”是德国贵族专用,就跟俄罗斯的斯基、荷兰的“范”一样。

他十二岁就上了军事学校,十六岁就在当时的普鲁士王宫里给王太后当禁卫,受到了浓厚的帝国主义熏陶。

19世纪的后半程正是普鲁士王国统一德意志的时代,他们的疯狂的扩张,战争不断。这给了兴登堡一个成长的机会。

他接连参加了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并因为军功擢升卫上尉;可不要小看这个上尉。在那个时代的德国,升军衔是非常难的。希特勒在一战战场上拼了命的搞,挨了子弹才挣了个下士。

而后兴登堡又进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出来后直接来到了总参谋部,并在这里得到了毛奇的欣赏,一路高升。

1903年兴登堡当上了德意志帝国第四军军长!

1911年,64岁的兴登堡退伍,似乎其军旅生涯将会就此结束。

可是,仅仅三年后!

萨拉热窝的的枪声响起,一战爆发,退伍的兴登堡被重新征召。

他的辉煌,就此开始!

兴登堡当时就任的是第8集团军主将,和参谋长鲁登道夫搭档,一战时期最“珠联璧合的一对统帅”的就此诞生。

他们第一战便取得开门红,在“坦能堡战役”中几乎全歼俄军萨姆索诺夫集团军,如此胜利对于整体战线并不理想的德军来说无疑的极其振奋的,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由此成为帝国的希望之星。而随着毛奇的下台,这两位将星更是更是被推上前台,成为了德军的宣传门面。

柏林修起了兴登堡纪念埤,各地出现了许多以兴登堡命名的街道广场。

当然,兴登堡的官运也因此而恒通顺畅,数月之后便已经是帝国元帅,并成为了东线德军的总司令。

在他的指挥下,德军在东线连奏凯歌,打得俄军节节败退。

但是,早当时的德军高层眼中,东线的俄国是次要的,他们的战略重心在西线,他们要搞掉法国边境的英法联军。结果东线战场在战况优势的情况下,被抽调了部分兵力去西线。然而,西线不好打,德军在凡尔登被绞了肉,东线也因为兵力被抽调给了俄军以反扑的机会。如若不是兴登堡及时稳住局面,东线就崩溃了。

因为在东线的良好表现,兴登堡被任命为总参谋长,统领全军。他上任之后,来到被动的西线战场,着手建立了兴登堡防线。

这条防线把英军彻底的挡在了外面!

1917到1918这两年,同盟国已经败势尽显,是兴登堡靠着过人的胆识和能力在苦苦支撑。期间他们还趁着俄国革命,打劫了人家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不过随着美国的参战,同盟国败局已定,兴登堡也回天乏术。

最终结果咱们也知道,德国战败,帝国解体,变成了共和国。

但是兴登堡虽败犹荣,其在德国民众以及军队中建立起了超高的威望。

1925年2月,随着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艾伯特的病死,德国大选提前到来。兴登堡在千呼万唤中出来竞选总统,并以1460多万张选票的绝对优势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这是极其难得的,要知道普鲁士军人出身的兴登堡,对于共和并不感冒。他虽然是民主国家的总统,但他一点也不民主。

其心里依然是向往帝国,同情德皇家族的。

他上任第二年就把德皇以及德国贵族们被没收的财产还了,还赔偿他们的损失。

他个人倾向独裁,倾向战争,倾向右翼法西斯。

这也是为何他会把希特勒这个他眼中“最多只能当个邮政部长”的波西米亚下士推上前台的根本原因。

但是他高估了自己,更低估了希特勒,他那句著名的:我应该把盗猎者变成守林人。终究没能成真。上台后希特勒已经不受控制,他将带着德国走向深渊。

而此时的兴登堡已经无能为力,他已经八十多岁了,说话都说不利索。

希特勒为何会怕他?

第一源于兴登堡的个人威望,得益于一战中的表现,兴登堡在德国有着极高的威望。特别是在德国军队内部,那就是神级别的存在。军人出身的希特勒也不能免俗,特别是他经历过一战,对于兴登堡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

第二点兴登堡的权势比他大

前面说过,兴登堡当总统后,倾向于右翼独裁,是共和国里面权力最大的人。而且他在民众和军队里面威望极高,希特勒需要依靠他。

其能够成为总理,并带着纳粹肆无忌惮的扩张,这背后有着兴登堡的助力。

所以,有许多人说,兴登堡造就了希特勒!


白话历史君


政治家是要懂得进退的,在时任德国总统兴登堡作古之前,刚刚组阁的总理希特勒地位其实并不巩固,如果惹毛了这位老将军,希特勒辛辛苦苦爬上来的位置很可能分分钟化为泡影,兴登堡当时具备这样的威望与权力。



(德国总统、陆军元帅兴登堡)

兴登堡是德军名将,早年参加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1903年已晋升陆军上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兴登堡因在东线大败俄军而被晋升为陆军元帅,而此时未来的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还是个“波西米亚下士”,估计只能够充当“兴粉”的资格。

这种巨大的军中地位差别,使希特勒在兴登堡面前必须放低身段,毕竟在尚武的德国,普鲁士军官团的等级森严是一个传统,如果希特勒在兴登堡面前放肆,那就是在与整个军官团和德国陆军为敌,是极度愚蠢的。



(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组阁)

希特勒在1933年1月30日被兴登堡任命成为总理时,德国最具实力的势力仍是被裁减到10万人的“国防军”,它具有超然于政治的独特地位,且效忠于宪法规定的武装部队总司令兴登堡,几乎可以决定一届内阁的生与死。

而国防军对这个留着分头的奥地利人并不感冒,希特勒想要问鼎权力顶峰,只能暂时选择尊重兴登堡以及给国防军抛媚眼,包括清洗罗姆和冲锋队也是在兴登堡和国防军的压迫下进行的,欲成大事,先装孙子,希特勒看来深谙此道。



兴登堡1918年作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队总司令,曾经迫使德皇退位,有点类似于遥远的东方那个叫袁世凯的角色。但兴登堡却由此在当时的德国“神话一样的存在”,不仅得到了许多右翼势力的力挺,还得到民主党派的支持,总统任期居然是一届七年,尽管纳粹党发展迅猛,希特勒也于1932年尝试着与兴登堡竞选总统,结果仍然失败,事实也使纳粹认识到兴登堡暂时还是无敌的存在。

在竞选总统的第二次投票中,兴登堡获得53%的选票,希特勒则获得36%,两个人遥遥领先于其它候选人,但兴登堡的民意支持率仍然是希特勒不能逾越的,身后虽已没有对手,但前面有座山,山崩之前,他只能选择“忍辱负重”。

(希特勒故作恭顺)

兴登堡在这一时期也不太待见希特勒,始终没有支持由希特勒组阁,但是纳粹党控制了国会,不停地用各种手段阻挠总理施政,历经两届毫无作为的短命内阁后,兴登堡无奈之下终于任命希特勒为总理,但仍然对其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换言之,希特勒和纳粹能成为合法的执政党,兴登堡的态度至关重要,他和他的党必须恭敬着。

对于总理希特勒来说,比较欣慰的是兴登堡已经是85岁高龄,多次出现过因病神智不清的情况,熬死这位老将军是早晚的事情,而在此之前,还是夹着尾巴为妙。



因此,希特勒上台后一边操纵国会赋予他更多的权力,一边对兴登堡大拍马屁,甚至举办专门的庆典来取悦之。纳粹内部曾有武力推翻兴登堡的声音,希特勒权衡再三放弃了这一念头,风险系数太大。

果然,1934年8月2日兴登堡病逝,在其病重期间已拉拢好陆军、基本攫取全部权力的希特勒随即就任德国总统,然后把集总统和总理于一身的职务修改为“元首”,从此结束“共合国”的政体,开始了他的独裁政治,把德国逐渐带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


度度狼gg


兴登堡为什么能让希特勒惧怕?


下面两张照片就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这张照片拍摄于1933年,兴登堡在大选中击败了希特勒成为总统,而希特勒在资本家的支持下当上了总理,图片中希特勒和兴登堡握手,低眉顺眼的希特勒显得非常谦卑,从军衔上来说,兴登堡是帝国元帅,而希特勒的军衔一直是一个下士。

这张拍摄于1934年的照片是兴登堡的葬礼现场,德国为兴登堡举办了盛大的国葬,葬礼规模甚至超越了德国皇帝的葬礼规模,可见兴登堡在德国的地位有多高。

兴登堡的崇高地位是拼出来的

保罗·冯·兴登堡出生于一个容克军人家庭,父亲是要塞司令,母亲是军医的女儿,强烈的君主意识和军队色彩对兴登堡影响很深。

由于学习成绩差,12岁就被送到一个寄宿制的陆军幼童学校,接受军国主义教育,这里的经历影响他的一生。在普奥战争中,由于作战勇猛而全军闻名,受到威廉一世称赞,把一枚只有上尉以上军官才能得到的赤鹫勋章亲自颁发给他。普法战争中,他再次以勇敢授勋,威廉一世把自己佩戴的铁十字勋章授予他,德意志帝国成立,兴登堡名声鹊起,并进入陆军大学深造,受到总参谋长毛奇的赏识,从而进入参谋总部任职,然后担任军事学院教官和陆军部步兵局局长,1896年升少将衔,1903年升中将衔任第四军军长,但是在1908年的一次演习中,好胜心极强的兴登堡竟然击败了德皇威廉二世的军队,此后不断受到冷遇,1911年,兴登堡无奈之下选择退役。

很快,一战爆发了,面对俄军的进攻,兴登堡临危受命,指挥第八集团军,和鲁登道夫开始合作,先后歼灭俄军第二集团军和第一集团军,1914年的坦能堡会战,兴登堡以伤亡1万人的代价,击败沙俄15万人,并因此提升为陆军元帅,被国人称为“护国之神”。

虽然德国最终在一战中失败,兴登堡被协约国列为二号战犯,但是他依旧在军队担任领导职务,1918年71岁的兴登堡再次退役,1925年,兴登堡参加大选,78岁的他成为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这一当就是十年,在他的操作下,德国进入了“总统内阁”的领导机制。

希特勒惧怕兴登堡不是发自内心的

首先是两个人的背景和资历差距太大。希特勒的父亲是一个海关小职员,希特勒的母亲是希特勒父亲的亲外甥女,这种乱伦的家庭关系从小就让人瞧不起,上查三代,希特勒的家族也没有一个值得炫耀的人物。而兴登堡则来自于受人尊敬的容克家族,外曾祖父是普鲁士皇家榴弹兵,外曾祖母作为宫廷洗衣妇,父亲则是普鲁士陆军的要塞副司令,母亲是军医的女儿,虽然算不上名门望族,但是希特勒的家庭根本无法和兴登堡相比。

就军队资历来看,希特勒一战时参加了预备步兵团第16团,混了三年,才从一个传令兵晋升为上等兵,而一战前兴登堡已经是少将军长了,名扬德国,希特勒终其一生最高军衔也就是上等兵,兴登堡则军衔定位到元帅,他和鲁登道夫并称为德意志“两大军魂”。

在尚武的德国,普鲁士军官团的等级森严是一个传统,无论希特勒如何放肆,都不敢和整个军官团和德国陆军为敌。

其次是兴登堡的权力太大了。一战结束前,由于德皇和国会放弃权力和责任,兴登堡成为实际上成为德军的实际独裁者,德国的一战停战协议都是由兴登堡代表德国出面签署的。

十年的总统期间,兴登堡不断强化总统权力,形成了“总统内阁”制,他的权力凌驾于国会之上,他甚至有权利解散国会、取代国会和立法机构,有权任命和罢免总理。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国内阶级矛盾激化,希特勒带着纳粹党四处出击,在国会不断夺取席位,这才于1931年,赢得和兴登堡见面的机会,但兴登堡对这个“波西米亚下士”没有任何好感,认为他“最多只能当个邮政部长”。

1932年,兴登堡7年任期届满,由于纳粹党的嘲讽,80多岁的他再度出山和纳粹党的希特勒,共产党的台尔曼竞选总统,最终以53%压倒希特勒的36.8%,再次当选总统,希特勒以国会第一大党党首和100多万人的党员,竟然连个总理都没混上,兴登堡任命中央党的帕彭为总理,把希特勒气的抓狂,结果帕彭解散国会和希特勒斗法失败,希特勒立即讨好兴登堡,答应晋升他的儿子,并承诺给兴登堡一块5千亩土地,还找来流亡的德皇威廉二世出面,兴登堡这才勉强同意让希特勒组阁。

可以说,只要兴登堡在世,随时都有权力解散国会和政府,希特勒无论如何都翻不了天,兴登堡始终是让他头疼的如来佛祖,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希特勒在兴登堡面前低眉顺眼了,欲成大事,先装孙子,这一点,希特勒非常清楚。

但希特勒的野心远不是一个总理就能满足的,他知道兴登堡已经太老了,命不久矣,只要自己稍加忍耐,熬死这位老将军是迟早的事儿,在此之间,还是夹着尾巴为妙,果然,一年后的1934年8月,兴登堡病逝,希特勒立即把集总统和总理于一身的职务改为“元首”,结束共和国政体,开始了独裁统治。

可以说,希特勒的崛起,兴登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也是他一生的污点。


葛大小姐


兴登堡不仅能让希特勒惧怕,他也是希特勒非常崇拜的一个人,所以人们才有幸在老照片中见到希特勒面对兴登堡的时候会恭恭敬敬的低下头,就像是一个小学生一样。因为在兴登堡的面前,希特勒很愿意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学生,而且是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

这是为什么呢?

老元帅兴登堡曾经是最优秀的军队将领,而且在德国人心中的地位是极为崇高的,说他和铁血宰相脾斯麦不相上下也不为过。

兴登堡身上的荣誉、光环和军事才能是希特勒非常想复制的。

优秀的军人

兴登堡出生在一个普鲁士军人家庭,所以走上了从军的生涯,曾先后参加过普法战争和一次世界大战。在一战期间他指挥德军取得了坦能堡战役的胜利,从而成为德国人心目中的战争英雄。坦能堡会战中兴登堡以15万德军对战俄军28万人,以2万人的伤亡取得了歼灭俄军27万人的胜利。导致俄军在这次战争之后再也没有发动对德国本土的攻击。

(坦能堡会战中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制定作战计划)

依靠坦能堡会战,兴登堡晋升为陆军元帅,后晋升为德军总参谋长。关于一战的失败,兴登堡认为并不是军队无能,而是在战争进行时,德国革命连累到了军队。所以,兴登堡一直对一战的失败耿耿于怀。

全德的偶像

一战结束之后,兴登堡辞去德军总参谋长,开始了一段游历生活,在此期间兴登堡所到之处往往围满了他的崇拜者,尤其是东普鲁士地区更是把兴登堡当做神一般敬仰!

1925年兴登堡参加总统竞选,4月兴登堡被选为魏玛共和国总统,并且成为唯一一个由人民直选成为总统的人,可见他在民众中的地位之高!

担任总统后,兴登堡对总统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义,从而使德意志总统不再是政府的象征。

对于希特勒来讲,他渴望权力,他渴望将整个德意志凝聚到一起,他也渴望把这种力量用来征服世界。

在当时,整个德意志能做到这一切的只有兴登堡。

所以,希特勒就把兴登堡当做了自己的偶像和奋斗的目标!

兴登堡是他登上权利顶峰的天敌

1930年,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二大党,并且希特勒在1932年获得德国国籍,因此他终于可以参选总统。可惜,希特勒在当年的总统竞选中败给了兴登堡。时年兴登堡84岁,已经垂垂老矣,即便如此凭借在德国人民心中的地位还有能力压制希特勒极其纳粹党。

可见,对于希特勒极其纳粹党来说,兴登堡依然是不可逾越的高峰。


(希特勒在竞选期间演讲)

希特勒要想上位离不开兴登堡的支持,他希望自己的才能被兴登堡人认可,

1930年开始,德国开始执行总统内阁制,总理开始只向总统负责。当希特勒参选总统失败后,开始谋求总理职位。想要担任总理,他就要得到兴登堡的认可。

所以,希特勒必须要在兴登堡面前极力恭顺,还要展示自己的才华。


最终还是沦为希特勒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

兴登堡当时年事已高,精神和脑力都已经大不如前,也失去了清醒的判断能力。所以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兴登堡一改排斥纳粹党的风格,在1933年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1933年5月两人坐在车中参加游行活动)

此后,由于健康原因,兴登堡逐渐退居幕后,希特勒成为德国真正的领导人。这个时候,希特勒依靠自己过人的煽动能力,成为德国新的偶像。

从此,他不再把兴登堡放在眼里。

1934年8月,兴登堡弥留之际希望死后能被葬在自己的庄园,但希特勒将兴登堡葬在了坦能堡纪念碑中,以此来煽动德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

(坦能堡纪念碑,二战后已拆除)

到最后,兴登堡竟然沦为希特勒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真是不胜唏嘘!


历史风暴


希特勒惧怕兴登堡,是因为他是能够制约希特勒的人。当时的兴登堡大权在握,作为总统的他拥有合法的政权。出身军界,作为帝国元帅,他拥有军队的支持。再加上他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英雄,是德国民众眼中的偶像,德国复兴的希望。这些都是希特勒想要拥有的而没有的,因此,希特勒要上台并且顺利执政,他必须要借助兴登堡的力量。

很多人对希特勒的上台并不了解。希特勒虽然采取了很多不耻的的手段,但是,希特勒的上台是合法上的台。这一点,是战后德国一直在思考的教训。是德国人,用自己的双手把希特勒送上了总理的宝座。

在1923年11月9日,希特勒发动了政变。这次政变的失败,给他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课。没有军队的支持,他的所谓的武装,根本在国家机器前不堪一击。在监牢里,他口述了《我的奋斗》,阐明了他将来执政的方向,用和平手段夺取政权。

但是,在他的面前横着一座大山,那就是当时的德国总统兴登堡。兴登堡拥有希特勒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他是希特勒无法逾越的障碍。

尤其是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本来志在必得的希特勒发现,最终的选票结果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他获得了36.8%的选票,可是兴登堡则获得了53%的选票。获得超过绝对半数选票的兴登堡继续当选总统。这使得希特勒明白了自己的处境。

由于兴登堡拥有军队的支持,希特勒也不敢胆大妄为的动用武力。因此,他转而谋求总理的位置。在这个方面,他必须要和兴登堡合作。于是,他采取了种种手段去巴结讨好兴登堡,以获得他的支持,至少是他并不反对自己担任总理。

最后,希特勒成功了。兴登堡虽然对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反感,但是,他认为希特勒对自己还是恭顺的,自己可以驾驭这个人和他的政党。因此,对希特勒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由于兴登堡的放任态度,使得希特勒得以在总理选举上得到优势,最终,希特勒被兴登堡任命为德国总理。在担任德国总理后,希特勒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一步步使得德国走向独裁。而最讽刺的是,这些步骤都是以德国全民投票的形式确认的。最后居然有高达90%的德国人支持希特勒独裁。

即便在这个时候,兴登堡依然可以用他手中的总统权力终结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因为他控制这宪法的权力和军队的支持。

直到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才真正的解放了。他在兴登堡去世三个小时后,就迫不及待的宣布,根据内阁前一天制订的法律,总理职务和总统职务合二为一,希特勒接管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总统的职衔取消,希特勒的职衔是元首兼国家总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希特勒命令,军队全体官兵向他个人宣誓效忠。在此以前,军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推翻希特勒,但是到了这个时候,由于军人荣誉和宣誓束缚,军队难以反抗希特勒了。

因此,在希特勒夺取政权的道路上,兴登堡是可以随时随地终止其步伐的人,甚至可以决定他和他的党派的生死。这样一来,希特勒怎么会不畏惧兴登堡呢?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历史笑春风


从历史上留下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希特勒每次见兴登堡都显得诚惶诚恐,一副非常谦逊的姿态。

(兴登堡总统任命希特勒为总理时的情形,此时的希特勒看起来多么的低调无公害,完全没有张牙舞爪演讲的那个劲头)

首先,从职务高低上来看,兴登堡本身就是希特勒的上级和领导。

1933年,希特勒赢得大选,上台组阁,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德国总理,纳粹党成了执政党。但兴登堡元帅是总统,掌握着对总理的任免大权。

此时的德国,大体上效仿的是议会制,属于总统——总理二元制国家。作为功勋将领,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左膀右臂、世界级名人的兴登堡元帅,威望极高,说话办事非常有分量,也是有实权的,权力甚至大过议会领导人——德国总理希特勒。所以,总统兴登堡一直是总理希特勒百般讨好和巴结的对象。

此外,兴登堡属于德国强大的军事贵族集团的代表,这点别的不多赘述,就看他老人家的名字——保罗·冯·兴登堡(Paul von Hindenburg)。

这个“冯”(von)字,是德意志贵族的标志,跟荷兰的“范”(Van)一样,von后面是其家族的封地或来源,类似法语中的de和英语中的of,比如,英国的王位继承人,超长待机的查尔斯王子,就叫Prince Harry of Wales,威尔士名义上是这老头的封地。

当年的德国,受到旧时代的影响,仍然非常重视出身和阶级。二战前,国防军中,一般能做到中高级军官的,名字里面多数都带“von"。像“沙漠之狐”隆美尔,一个中学校长的小康家庭出身,能做到元帅级别,放到纳粹上台之前,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儿。

甚至即便是希特勒当了“元首”后,一些国防军的“冯”们,还是暗地里瞧不上他,秘密组织起来,想要除掉这个“德意志人的污点”。比如,1944年7月,暗杀希特勒的“女武神行动”,其谋划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国防军贵族军官,多数名字里面都有冯(von)。

下图,电影《刺杀希特勒》(“女武神行动”)剧照。

因此,三十年代初的德国,即使希特勒已经当了总理,控制了议会,但在国防军中,威望仍然不算太高。国防军里面的冯(von)们看纳粹党,难免有那种大城市精英看城乡结合部流氓的意思,很多中上层军官,并不买希特勒的帐。

对于国防军来讲,兴登堡属于其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国防军只听命于兴登堡一人,兴登堡的命令,就是国防军的“最高指示”。

此时,纳粹党的冲锋队在德国中上层社会口碑不佳,而后起之秀党卫队也羽翼未丰,只要兴登堡的一句话,国防军就能顺势灭掉纳粹党一伙。

很显然,在某些阶级的眼中,兴登堡与希特勒,就是平民与贵族,元帅与下士之间的差距,即便后者人气再高,也弥合不了他起点和经历上的差距。

(德剧《克虏伯:一个德意志家族》里,克虏伯二代掌门人夫妇迎接希特勒到访的情形。即使当时的希特勒已经成了大权独揽的“元首”,但诸如克虏伯家族这样的大资本家,还是觉得跟其交往,有点自降门第的意思,开始的时候,并不很情愿)

早在1931年11月,已成为纳粹党魁,德国平民阶级精神偶像的希特勒,第一次拜见了兴登堡总统。在了解希特勒的“发家史”后,兴登堡毫不客气的说:“搞街头政治的希特勒,最多只能当一个邮政部长。”

之后,在1932年的总统大选中,希特勒估摸着没有超过兴登堡的可能性,就转身打着支持兴登堡的旗帜,曲线救国,支持兴登堡连任总统,自己顺便“蹭热度”,竞选德国总理。

(希特勒的竞选海报,主打的是中下层劳动人民的选票)

这番举动,让兴登堡对希特勒开始另眼相看,加之希特勒买通了以兴登堡亲儿子为首的总统身边人,各种形式的进行游说,兴登堡对希特勒的印象逐渐好转。

到了1933年,尽管对德国军政界对纳粹党很多方面仍存在明显顾虑,成功连任总统的兴登堡,还是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并说出了那句令人震惊的名言——“我应该把盗猎者变成守林人。”

当上了总理的希特勒在兴登堡面前,依旧是一副低眉顺眼的姿态,大小事都及时请示汇报,甚至所谓的处理“党内事务”——1934年血洗冲锋队的“长刀之夜”前,也是侧面取得了兴登堡同意后才下手的(希特勒“大义凛然”的表示“这次行动是我们自己在清洗自己的污垢”)。而兴登堡也很是“应景”,随即签署了一封对希特勒“表示感谢”的电报,把这种暴力屠杀活动,定性成了“保卫国家行动”,从而将此次血洗行动合法化。

然而,下士和元帅的“愉快合作”并未持续很久,同年8月,87岁的兴登堡去世。随后希特勒宣布取消总统和总理,直接当上首,拿到了国防军最高统帅权。从这时起,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高傲的国防军官兵开始放下身段,对希特勒宣誓效忠: “ 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圣的宣誓,我将无条件地服从德意志国家和人民的元首、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阿道夫· 希特勒.......”

此情此景下,不知道兴登堡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只能说,兴登堡出色的军事素养堪称一流,但在治理国家,选人用人方面,最终还是走了“歪路”,堂堂元帅,被一个下士的“表演”蒙蔽了过去。

好在,希特勒终身对兴登堡总统都是非常敬重的。除了当年盛大的葬礼外,在二战后期,德国进入本土战的情形下,希特勒为了保护兴登堡的遗体免于战火伤害,特意费了大劲,把兴登堡的墓地在兵荒马乱的局促环境下,非常认真的重新迁葬于相对平安的中西部城市马尔堡,算是尽了自己最后的一份“心意”。


大学军事理论教师


说到希特勒惧怕兴登堡,我认为未必。以希特勒的性格,大约是很少有什么人什么事,可以让他感到畏惧的。希特勒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表现出对兴登堡的极大尊重,这倒是真的。希特勒对兴登堡的尊重,可能是发自内心的,毕竟希特勒在战场上拼杀过,士兵对元帅,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当然,希特勒对兴登堡的尊重,也可能是希特勒识时务之举,是他自知不足以匹敌的韬光养晦。毕竟,在1934年以87岁高龄去世之前,兴登堡都深得德国人民的爱戴。兴登堡被认为是二战前,唯一能够控制住希特勒的人。但实际上,兴登堡却是给希特勒架了梯子的人。

出生于1847年的兴登堡,参加过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见证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并参加了建国典礼。早在一战前10年,他就已经晋升为上将。一战爆发后不久,已经退休荣养的他,又被德皇威廉二世召回,担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在东线作战。

担任他参谋长的,是小他近20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却没有贵族头衔的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搭档,被称为德国军事史上的“超级黄金组合”,对德国军队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后来,这个“超级黄金组合”也毫无例外地破裂。

兴登堡指挥的坦能堡战役,德军完胜俄军,以2万人的伤亡,击毙打伤俄军13万人、俘虏14万人,导致俄一集团军司令自杀,进入东普鲁士的俄军被一个不剩地赶了出去。坦能堡战役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案例,兴登堡个人的军事声望,也因此达到顶峰。

此役之后,兴登堡晋为陆军元帅,这是1914年的事情。一战之后, 72岁的兴登堡再次解甲归田。但是,由于魏玛共和国第一任总统突然病故,大选中又无一人胜出,兴登堡受邀再次出山,当上了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他这总统一当,就是近10年。

反观希特勒,到1917年时才只是一名上等兵。后因受伤撤回国。所以无论资历、地位、影响力,在纳粹党取得政权之前的若干年,希特勒和兴登堡,都完全没有可比性。1932年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时候选人就是兴登堡和希特勒。希特勒的口号是“尊敬兴登堡,选举希特勒”,但还是败给了兴登堡。

兴登堡的晚年,虽然没有希特勒极端,但也倾向于通过复活军国主义,来复兴德意志。所以,他对纳粹党虽有所压制,但对希特勒本人,却在控制中有限度地支持。一旦希特勒表达出“归顺”之心,他也乐得启用他。何况那时,纳粹党和希特勒的影响力,已经势不可挡。

而兴登堡,却在一天天老迈。种种情势之下,1933年初,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第二年,兴登堡逝世,希特勒从此大权独揽。


世界真的很大


方圆论坛在线

希特勒畏惧兴登堡?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希特勒和兴登堡是竞争对手。以希特勒尿性,他怎么可能会惧怕兴登堡。事实上就连所谓的希特勒尊敬兴登堡都是希特勒做的秀。在1932年兴登堡七年总统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兴登堡为了防止纳粹党赢得大选掌握了德国的实际权力。所以兴登堡不顾八十岁的高龄再次决定参选总统。因为兴登堡认为纳粹党就是德国的祸患。


而且兴登堡非常看不起纳粹党的参选人阿道夫·希特勒。早在1931年11月初兴登堡会见希特勒的时候,兴登堡就对希特勒表示出了极大的轻视之意。甚至在兴登堡结束和希特勒会谈后,兴登堡对自己的周边人说“希特勒最多只能当个邮政部长”。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兴登堡不信任希特勒,也不看好希特勒。毕竟和履历光辉的兴登堡比起来。希特勒也就是一个“波希米亚下士”的水准。兴登堡之所以会以八十高龄还出来参选,其最终目的就是阻止希特勒上位。

果不其然,在新一轮的竞选中,兴登堡有49.6%的选票,而希特勒只有30%的选票。虽然两人都没有过半数选票。但足见相对于希特勒而言。人民更信任兴登堡。随之而来的第二轮竞选中,兴登堡以53%压过希特勒的36.8%再次当选。在选举失败后,希特勒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失败的原因。当时纳粹党在德国国会之上席位越来越多。所以希特勒认为自己输给兴登堡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在民众心中的威望不足。而兴登堡领导德国近十年时间。其威望不是希特勒这个崛起时间短暂的政客可以比拟的。想通了这一点的希特勒决定“借鸡下蛋”。


在希特勒落后于兴登堡的时候,希特勒迅速转变思路,他想要借助兴登堡的威望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所以希特勒提出了“尊敬兴登堡,投票希特勒”的口号。所以,随后希特勒输掉了竞选,但希特勒成功的给兴登堡留下了好的印象。也让兴登堡改变了对希特勒的看法。所以兴登堡在再次当选后决定启用希特勒。但后来希特勒权势越来越大并且在希特勒意识到自己以及纳粹党的影响力之后开始更加的轻视起兴登堡。兴登堡也是大为愤怒。他公开声明“出于对祖国的义务和良心,我无权把整个政府的权力只交给一心想独揽大权的纳粹运动。”
其意思就是要抵制希特勒。

但后来希特勒说服了德国的工业家和银行家让他们像兴登堡提议请求重用希特勒。而希特勒在意识到兴登堡不克力敌的时候也转变应对思路。希特勒退让之后再次让兴登堡觉得他还是可以挽救的。所以兴登堡开始任用希特勒为国家总理。希特勒上台之后随即开始对德国展开了法西斯专政统治。而此时的兴登堡以及病入膏肓了。所以也无力阻止希特勒。在不久后兴登堡去世,希特勒为了纪念他,在他过去战胜俄罗斯的战场上,并为他树立了一座纪念碑。而兴登堡的死对希特勒来说是最后一个他成为独裁者的障碍被消除了。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