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跳樓的名校博士,為什麼不選擇退學?

情感交流樹洞


作為國內最難畢業學校博士,我想我可以分析下:選擇跳樓而不是退學說明內心已崩潰,說明外部的壓力已經超越他內心的極限,一時衝動就選擇了跳樓。外部壓力主要是:1.課題方面,或者沒課題或者研究了幾年此路不通;2.導師小氣,自私,壓文章,不讓畢業,變態,讓無止境幹私活等;3.經濟壓力,正值掙錢的年齡卻月收入1000—4000不等;4.家人的壓力:父母的期望,女朋友或老婆的期望,或者對比(別人家的又掙大錢了啥的...);5.其他博士的壓力,誰誰誰又發了好文章又咋的咋的啦。這些壓力基本上都是並行的,誰是最後一根稻草因人而異。因此,讀博需謹慎,首先需要認清楚需不需要讀博,目標是啥;然後需要看好研究方向,瞭解導師人品等情況,讀博期間基本沒有經濟壓力,跟家人商量好,甚至做到讀博期間淡泊名利,寵辱不驚


univer23


他想過退學,但他是直博,退學意味著沒有碩士學位,出來只是個本科生,他沒有勇氣退學,也無法面對父母親友,

有種境遇叫進退兩難!這些博士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又因為不甘心所以無法全身而退,最後無路可走只好用這極端的方式解決問題。







我在今年上學期就親眼看到一位博士的痛苦經歷。

一名博士生在博二年級一直無法定題,也就是確定研究方向,這裡面有他自己的原因,也有導師的部分原因,最後導致他幾乎抑鬱。

在準備大論文的開題時,對於論文的研究內容,他找過導師幾回,但因為他自己寫的內容可能不夠深入,導師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指導,直接告訴他說你先做做看吧。於是他就悶頭自己寫。

結果可想而知,單憑自己的科研思維是很難準確跟上導師的思路,因為不符合導師的研究方向,他被否定了三次。

第三次當著整個課題組的面被導師否定了,他瞬間崩潰了,沒等導師說完,他強忍淚水對老師說了聲謝謝,離開了會議室

之後他找到了我,和我說這幾年的痛苦和不堪,從他的話中我知道了為什麼他會瞬間崩潰。

他想過退學,但他是直博,退學意味著沒有碩士學位,出來只是個本科生,他沒有勇氣退學,也無法面對父母親友,因為他曾是他們眼中的好孩子,退學意味著自己在他們面前抬不起頭來;他想堅持,但荒廢了這幾年論文題目還沒定下來,感覺一直在做無用功,時間、精力都投進去了,卻還沒有頭緒,無從下手,屢次被導師否定。






他不知道該如何去做,他想到了到馬路上被車撞死,或者生一場大病從此不起,反正就是有個正當理由讓自己離開現在的環境。

每個博士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科研壓力,有的人能鳳凰涅槃,有的人從此隕落,當然也有人選擇全身而退。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他們非要死,連死都敢還有什麼怕的。其實在他們心中,死反而是件非常容易的事兒,活著才是痛苦的根源。


學思地理


我兒子同學兼舍友就在博二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主動退學,拿個學士文憑去幹自己喜歡適合的事去了,當時自己就覺得對科研對畢業越來越沒有興趣和希望了,每熬一天就多痛苦一天的感覺,之前大一時就一直在兼職課外教初高中學生的英語補習課,英語是他的強項,而且本科階段就掙了不少錢收入很不錯了,讀碩博連讀後明顯感覺沒那麼多時間兩頭兼顧,對將來的科研越來越迷茫沒希望,權衡再三就及時放棄了讀博,迴歸到自己擅長的英語講課中,如今過的也不錯,如果當時咬牙堅持下去恐怕也會抑鬱寡歡出事情的,所以說能放棄者也不失為明智也!


剛子179239229


博士和碩士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除了所付出的努力也不可同日而語。舉個例子,有些高校碩士畢業基本不需要或者只要一篇隨意的文章就行,而博士不允許。正常來說,一個博士的畢業論文至少需要兩到三個工作,而平均一個工作需要半年乃至一年(灌水的不算),所以算下來博士的時間很緊,這也促使他們壓力山大(還不算臨時換課題,換方向這種),還要注意,博士的工作必須具有創新,也就是說要有三個前無古人(或者借鑑古人)的工作,看到這裡大家應該能理解博士的苦了吧。

其次說一下關鍵問題,為什麼不退學,第一個原因用一句成語總結就是騎虎難下,因為在第一年博士不會覺得壓力太大,因為剛接觸,導師對你要求也不會太嚴格,這時候,不自覺的小夥伴就會懈怠,而之後第二年,沒有文章,做不出東西的苦惱就會如影隨形,而已經過去一年了,大家考慮一下,我費力來到了這裡,苦苦做實驗到現在,你覺得我會退學嗎?熬過去吧,有這麼多例子都能畢業,我也能。我感覺這是大多數人的心思,也正是這個心思請大家不可能退學。

就這麼堅持到最後,可是還沒有文章,畢業成問題,可能已經過了5年,這真的沒有回頭的可能了,那既然畢不了業,心情壓抑沒有疏導,最後只會走上絕路。

而且除了騎虎難下這一原因,也和博士工作性質有關,對於文章,要求準,這個準字就不可避免要牽扯到牛角尖,很多博士或多或少都有一些鑽牛角尖,這在解決問題中確實很有效,但在走極端時也會推波助瀾。

這兩點原因促使博士跳樓的發生,因此建議高校應該多一些心理輔導,注意博士的心理變化,別讓這種悲劇再發生。




數學有多難


作為一個在讀高年級博士生,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心理問題,對於一個心理處於崩潰邊緣的博士生來說,拿什麼來談人生,何況都已經讀了五六年、七八年博士了,退學是不可能的。


對於名校的博士們來講,畢業要求比較高,壓力自然很大。比如必須發表1篇一區的英文文章,或者至少發表兩篇SCI文章。一篇文章順利的話,一般都得搞個大半年,反覆折騰修改的還得一兩年,所以光達到畢業要求要發表畢業論文數量,已經很不容易了。此外,博士畢業大論文還要求三個創新點,還得成體系,為了完成大論文,哪個不是脫一層皮。


此外,科學研究本身是艱難的,結果未知,過程也很艱苦,科研的瓶頸也確確實實會存在,搞了兩三年搞出來了也好,搞不出成果的也有,甚至有些在某個方向搞了兩三年重新換另外的方向。等等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面臨這些情況的博士生,自信心難免要受到很大的打擊。


同時,除了論文、研究問題的因素,師生關係也很重要。師生關係處理好了,博士期間生活會過得相對比較輕鬆,於科研來講也會有很大的提升,畢業壓力也會小很多。當然,不排除那種所謂的比較嚴苛的老師,還不是嚴厲,嚴厲可以說是對學術要求高、嚴謹,所謂的嚴苛就有點不講道理、不通人情、為難學生的意思。碰到了這樣的導師,讀博也如同煉獄。科研搞不出,導師還各種安排其它活,各種理由拖延學生畢業。


所以,畢業壓力+科研環境給博士生產生了無法承受的心理壓力,再加上又不和周圍人溝通,有啥事都埋在心裡,最後甚至出現精神疾病或者抑鬱症這種,很容易就輕生了。每次看到博士輕生的新聞都會感到很痛心,其實讀博讀到最後,研究水平並不要求有多高,反而對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求很高,扛過去了,就成功了。


願每一個博士都能心理健康、順利畢業!共勉!


風清揚-逍遙子


作為一名畢業數年的老博士,每次新聞都能將我勾回那煎熬的歲月!當然,翟博士們不會明白!結合身邊博士們的真實境遇,我們來說說為什麼他們選擇不歸路?

我們都知道,博士畢業需要發表一定數量和級別的學術論文,需要一部在自己研究領域做出創新性,且有三四個創新點的學位論文,聽著好像不多,但是要真正的做出來絕非易事!所以學術壓力肯定存在。如果自己不是很努力,導師也不是很給力,要做出成果只能在夢中實現了。這時候攻讀博士就成了騎虎難下了!

博士都曾是自己同學,小夥伴們當中的佼佼者,也大多數是活在別人家的孩子的光環中,當自己苦苦尋找不到研究的突破口,無法取得點滴進展時,面臨的只有延期,然後就是退學。如果是碩博連讀可能只能拿當年的本科學士學位了!當年曾一起長大並被自己遠遠拋在身後的同學小夥伴們早已經成家立業,事業有成!不甘人後的他們無法接受眼前的事實,所以他們無法下來,只能在孤獨的夜裡走向終點!

有人會說,延期後努力還是會畢業的,我想說的是,有,但概率很小!你想想前四五年沒有任何進展,你給他再延期一兩年他能做出什麼,就算突然靈光來了,但是光發表幾篇論文從錄用到見刊就得一年左右,有的甚至更長!到時仍然逃不掉退學肄業的命運!因為看不到希望,就有了中科大博士打遊戲來麻痺自己,真的很能理解他,他內心承受了我們無法體會的痛苦與煎熬!當以前的別人家的孩子突然成了別人教育自家孩子的反面典型時,他內心是崩潰的,所以無法從老虎背上下來,因為下來後,人們的語言也如同老虎一樣會吃了他!

家裡人的期望不允許他們下來,他們大多承受著光耀門楣的艱鉅任務,而且家長們從他們小時候也已經習慣了這是他們應該的任務!家裡面子,未來的更上層樓,甚至親戚們,鄰居們,好友們想發達的殷切希望等等都不允許他們下來,當然他們都不明白博士們其實只是一個個普通的學生,只是年齡大了點僅此而已!所以博士們無法下來,只能帶著趴在老虎背上一起跳下山崖,在他們內心,這樣起碼可以保住一直有的內心的自尊!

在這裡不是為他們最終走上不歸路的選擇來辯解,我仍然想說的是珍愛自己的生命!我們沒必要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我們只需成為自己!即使已經騎在了老虎的背上我們也一樣可以藉助外力全身而退!而不是選擇一個人孤獨的扛!逝者安息!


校園書匠


自殺的人一般滿足這幾個條件,畢業不斷延期,論文不好發表,導師只讓他幹私活和自己的家務雜活,如果選擇28-32歲退學,學歷從熬過去馬上是博士到本科,收入從15萬起到月薪3000,家庭條件還差,30歲了照樣光棍一條(女朋友等不起分手),父母都是農村人沒什麼文化的,對兒子的事情一無所知,


魚仔153861101


那些跳樓的博士生都成了呆子了,忘計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只有一棵樹了。這個問題父母也是幫兇,總是讓孩子努力啊努力,沒有正確引導孩子,七十二行,行行出壯員,非要拉命去努力嗎?事業重要,我想命比事業重要,人不一定非要出人頭地,平旦就行,老人常說:好死不如害活著。你在奮鬥的基礎上碰碰命運。你的命運好那就闊步前去,如果不行農民也活的很好。父母就不知道給孩子貫朮這些。在孩子努力無助的情況下就一死了之。


南方的火2


研升的博可能還容易看開,好歹溜了也是研究生,碩博連讀的,大幾年(3年起碼吧)砸進去,同學都比自己工作多幾年,有一定基礎,你就一張本科文憑,給你你自閉嗎?還有社會壓力,家庭壓力(xxx你不是在讀博嗎?咋回來了?博士到手了嗎?)科研壓力(別人文章秀秀秀,你的論文nonono,累死累活發現這個方向™的根本就是錯的,理論正確但是現有條件做不到),導師一個項目因為技術限制已經做了10年無果,現在還是副職,想想也挺不容易的,同學個個正職起步。這還是博士到手之後搞研究,你想想搞研究卡到博士都完不成沒錢沒名的你頂得住嗎?有別的辦法他們也不至於尋短見


總吃不飽的黃某人


1.沉沒的時間成本。

2.不捨博士頭銜帶來的在親朋好友眼裡的有為形象。說白了退博怕丟人。

3.幾年下來的博士資助都要返還,數額巨大。

4.對就業市場和校外社會的恐懼。

5.導師的持續壓榨,不放人畢業。

6.虛無的幻想,堅信畢業就是出人頭地之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