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从字义上理解“德”与“得”的关系?

严师说字


汉字是改良后的历史老照片,每个字的出现,都有其内在的含意。德是对应道出现的,如果说道是男人,那么德就是女人;道是天,德就是地;道和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得对应的是失,得了,失就不存在了,失了,得就不存在了,得和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所以,在战略中德用的比较多,在战术上得用的比较多。


王利秋


“德”与“得”听起来读音相同。“德”指的是道德,属于文化领域,道德是人们生活的基本准则。“得”指的是获得,属于经济领域。文化影响经济。它们有一定的关系。一个人的道德高尚的话他/她获得的越多。我在饭店做短期工的时候我们老板娘人特别好,员工的家属去的话给倒奶茶,让我们的心里暖暖的,有的顾客进来不吃饭稍微休息的给倒碗热水,顾客感激人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好了。我一个姑姑年轻的时候邻居家的阿姨生孩子难产,那时候医疗条件不太好,交通工具不方便,没有办法马上送到医院,姑姑知道后照顾了半夜,直到医生来,后来姑姑遇到了急事,急需用钱,我们也帮了,还差一点,被帮助的阿姨听了以后直接给3000元了(其实用不了那么多),被帮助的阿姨说不会忘最难的时候的帮助。我们前年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和同学捡到了手机,我们正想怎么找丢手机的人,手机主人的家人来电话了,我们就约地方见面了,问了以后给了人家了,家属要给感谢费,我们没有要。相反的话不但不能获得,还会失去。我们附近的人的姑姐捡到一个手机了,没有还给丢手机的人,后来过了一段时间把捡到的手机丢了。有一次我和同学去网吧网上报名,交钱的时候单算各给了10块钱,我们要剩下的钱,一个小时4元,他们说剩下的钱我们下网后还给我们,说没有零钱了,后来到时间以后不给剩下的钱了,说到时间了,我们好好说根本不给,后来一次经过的时候那家网吧关门了,通过不正当的方法做生意,根本做不长,日子久了没有顾客就生意做不下去了。任何行业都一样,我们跟别人打交道,我们用礼貌的话一般都能好办事,我们不礼貌的话别人就不理,不配合,事情就不好办了。社会发展离不开道德,道德规范人们的行为,社会变得和谐。文化和经济相互促进,经济发展的话能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文化发展能带动经济发展。有效统一两者的关系,让它们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HS1766833848


德(得)的初文为“惪”,惪是由直(止)和心会意而成的字。心底正直,无歪心杂念为惪;后加行的省形“彳”,表示德不但心底正直,而且行为也要正直。德借“得”声表示心底正直、行为也正直所得到的才是真正“得”。通过歪门邪道所获取的财富,非所得。不属于自己永远不是自己的,如目前那些腐败分子,贪污所得,最终都得被清算充公,一无所得。

得(德)是由“㝵”繁华而来。“㝵”是由旦和寸会意而成的字。旦指太阳初升,天明之时;“寸”表示手,这里指示用手取物。“㝵”的字义指“以天亮时取物”为参照,表示光明正大地获取财务,而不是趁夜色偷东西。后繁华为“得”表示获取财务,不仅要光明正大,还要行为正当,不从歪门邪道获取财务。借“德”声表示有德才有所得。得和德相互借声,体现“音同意近”之汉字规律。

解字参考《中华字通》


严师说字


德是道德、品行,得是得失、拥有关于德与得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彳】遵从大道规律,“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行不离道,遵道以德,知行合一,如影随形。

【十】天道、宇宙、量子、光粒运行呈“十”形周旋,这是自然规律运行原动力,精、微、象、物、数、理、术、变,日月运行、四时变化、阴阳五行,从此中来,见之谓见天道。

【皿/目】天道运行,其性自然,如来如往,若接若见,看您有没准备“器皿”、“天眼”,道在身边,从未走远,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知而实行不违,谓有德之人。

【一、心】一者,谓专精也,用心一也,专于一境也。谓之不偏、不散、不杂、独不变,道之用也。故君子执一而不失,人能一则心纯正,其气专精也;人贵取其一,至精、至专、至纯,大道成矣。万事万物只有得到混然一体的“一”时,才能获得自身本性,也就是获得德。识得天道、承接天道、践行天道,得“一”而用,“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始终存乎“一心”。 德:dé。

1.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2.同本义

德,升也。——《说文》

君子德车。——《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

3.感激

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

4.通“得”。取得,获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四十九章》

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墨子·节用上》

5.道德,品行

德,德行。——《篇海类编》

德行,内外之称,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周礼·地官》注

德何如可以王矣?——《孟子·梁惠王上》

六三德。正直、刚克、柔克也。——《书·洪范》。注:“至德,敏德,孝德也。”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荀子·王制》

6.又如:德薄(德行浅薄);德望(品德与名誉);德器(德行器量);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德薄望浅(谦词。品德低下,名望轻微);德门(能恪遵礼教道德的人家);德誉(道德声誉);德馨(道德芳馨);德艺(道德与才艺);德操(道德操行)

7.恩惠;恩德

是不敢倍德畔施。——《战国策·秦策》。注:“恩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8.又如:德施(恩惠;恩泽);德惠(德泽恩惠)

9.仁爱;善行。如:德意(善意);德政(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绩);德法(儒家谓合乎仁德的礼法);德厚(仁厚)

10.心意。如:同心同德

11.福。

。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第一个叫“得”,我们平时读《心经》经常念“无智亦无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会儿“得”,一会儿又“无得”,有人就会很纠结。那么,到底什么叫做“得”呢?我们看看窥基大师的解释:

言得者,包获、成就、不失之义,乃色心生起,未灭坏来,此不失之相也。“得”虽然是分位假立出来的,但它也是一个法,那就也有它的性和相。“得”有获、成就和不失三个意思。“获”是说一个东西,从不属于你到属于你的这个变化;“成就”是说使一个东西或者一件事情能够生起或者成立;“不失”就是色和心法生起来了,还没有灭、坏。“得”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意思,只要有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意思,就可以假名为“得”。得者,于三性法,假立获得,名之为得。三性指善、不善、无记,这三性所含摄的诸法是“得”能够安立的所依之处,在这些法的基础上,假名安立了“获得”这个概念,然后呢,把这个概念法叫做“得”。《大乘阿毗达摩杂集论》里的解释:

得者:谓于善、不善、无记法,若增若减,假立获得、成就。善、不善、无记法者:显依处。若增若减者:显自体。何以故?由有增故,说名成就上品信等。由有减故,说名成就下品信等。假立获得成就者:显假立。如是于余,随其所应建立当知。

《杂集论》也是用三性法来成立“得”,“善、不善、无记法者:显依处。”就是用善、不善、无记这些法作为所依处来假立“得”。“若增若减者:显自体”,诸法都是有体的,“得”的体是你看不见的,要靠增、减来显。这里举了“信”的例子,信是有上品、下品的,由增来成就是上品信,由减来成就下品信。“假立获得成就者:显假立”,是表示“得”这个概念是假立的。“如是于余,随其所应建立当知,”就是这样,对于其他的诸法,也是随着它的情况来假安立的,这个应该要知道。总之呢,通过经论里的解释和祖师大德的注疏,我们应该能够明白,所谓的“得”这个法,其实是根据心法啊、色法啊等等,这些法来假名安立的。前面我们说过,有的部派思想里面,把“得”也看做一个真实的法,但是唯识的观念里面是一直强调它是假安立的,这个要体会一下。


利德


德与得虽音同,而意义各有其解。

德的词组,最为常用的有,厚德载物,道德,德行,等。其所表达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对亲情关系和事物所表达出的一种行为。常说,你办的事太缺德,等。而得的常见词是,获得,取得,等。其所表达的是我们在某些事情中,或某些事物中的获得之意。所表达的是舍取之意。所以德与得两字虽有同音,其意却皆然不同。我们在日常的运用中,多注意些此类字意。以免用错!


2019时光记忆


从甲骨文来分析。

“德”,左边是马路一边,形义为在路口,右边为眼睛上方有器物而不偏倚,意即洞察一切、公正、正道。

“得”,左边马路一边,形义为在马路上;右边上部“日”不是日字,而是指器具,下部是一只手,上下合意为用手拿到物品。整个字的意思为:在马路上拿到了东西。


筆語者


此`德'为心德品德品性,是内在的;此`得'是得到是收获获得,是外表的物质的形式的。`德'是前因,`得'是后果;德'若是麦粒(或豆粒),得'就是麦穗(或豆角)。得是`人身',德是`人味';得是`一碗汤面',`德'就是面味!事物的价值体现在本质本性味道上,而不是物量形式


荒原牧云


我认为:德是指德行好坏,在成语里有:厚德载物,德才兼备,都指品德高赏之意。得则存在多层意思,如:舍得,舍得。舍的越多,得的越多。所以舍得两字就分不了。还有一层意思叫:得理不绕人,无理争三分。贪得无厌,所得不义之财,骗财骗色,骗吃骗喝,骗亲骗友所得。在我们人生路上,有各种困难与灾难的拦阻,我们必须有得胜的信信,因为风雨过后,必見彩虹。(这只是个人观点,望友友指点[祈祷][祈祷][祈祷][祈祷][打脸])


2542445422088


对于⺀德"与、"得"这两个汉字,我个人觉得~"德"字从字形结构上,先从左右来看,左为`双人′,右为`十四一心',最后以心字托底,可见字意从心中迸发,属于精神层面的产品,泛指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得”从字形结构上观,左右来看,亦是左为`双人′,右为`日一寸',最后`寸'字托底,可见是种行为意象,大意指寸土必争,寸利必得,寸利获取。拙见!抱歉!


小草盛


德者,道也。俗话说,君子无德怨自修。说的是一个人有沒有道德都是来自于自己的道德修养,怨不得别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自然朋友就多。而没有道德修养的人则很少有朋友,起码也是一些不受大众欢迎的朋友。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谓的人和,无非是人有道德,有修养,众心所向,此是得也。人只有有德,才能有得。德也就是善施,善舍,付出,奉献……正如孔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善行于天下,才能得到天下人的尊崇。有高尚的德才能有得,舍得舍得。舍就是德,也是就是道,有舍才有得。这是一种因果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