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孩子之所以被我們稱之為天真無邪的代表,是因為孩子沒有什麼外部評價體系,他們並不會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也不會拿實力去衡量他人或者自我的價值,尤其是3~6歲的孩子。

就算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以擊敗他人為樂,那也必定是有人教給他們的,而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有兩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家庭和學校。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孩子是怎麼樣學會爭強好勝的?通常我們認為必然是家長家庭教育缺失所致,但事實上,隨著孩子的成長,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事物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影響孩子們的認知,家庭教育再好的孩子,如果遇到誤導,同樣也會長歪,其中以學校影響為最。

經歷過孩子幼兒園成長階段的家長必然不會陌生:喊班級口號,班級口號代表著整個班集體的精神氣貌,通常孩子們也會以自己的班級口號為榮。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在一次幼兒園的文娛匯演中,家長們受邀到場看孩子們表演,正期待著孩子們的優越表現的家長們,在聽到孩子喊出的班級口號後,瞬間集體啞聲,幾乎全體黑臉。

只見主持的老師把話筒遞給了孩子,而孩子用響亮的聲音配合著霸氣的動作和表情,帶領自己班級的同學喊著:

“中三!中三!猛虎下山!”

“管他幾班,全部幹翻!”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這樣的口號,不是教壞孩子麼?

當看到孩子這樣的口號的時候,淅爸也為之詫異,畢竟我們家孩子湯丸也是中三班,而參加了幾次他們學校的文娛匯演的我,自然對他們的口號是十分熟悉:中三中三,我最閃亮!

兩句口號,一個鼓勵孩子以自我為豪,另一個鼓勵孩子把快樂建立在擊敗別人之上。而以擊敗他人為自己的快樂、榮耀基準的孩子,往後會輸不起,對孩子的挫商發展不利,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以後真的會身心健康嗎?

身為家長,我們固然需要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齊心協力教好孩子,但如果學校方面的教育方式發生問題,那麼我們家長,就是孩子最後的屏障

爭搶好勝,會讓孩子做出種種不可理喻的行為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現在的社會環境是比以往任何時期的競爭都要劇烈,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一點:競爭中,沒有誰永遠是勝利者。如果一個孩子從小隻以勝利為自己的唯一價值標準,那麼當面臨失敗的時候,他可能就會產生種種荒謬的行為。

  • 讓孩子自負、輸不起

幾年前發生的藥家鑫案大概大家還記得,這本是件很小的交通事故,卻演變成故意殺人。

作為一個足夠優秀的大學生,他是學生群體中當之無愧的勝利者,而這次交通事故會讓他過去的所有勝利都附註一旦--他太優秀了,優秀到輸不起。

在庭審過程中,為他出庭做證的家人和同學,拿出了一大堆獎狀、證書,證明藥家鑫是個“好孩子”“優秀學生”。殊不知,正是為了維護“好”的形象,害怕事情敗露,才使藥家鑫看見受害人記車牌時陷入恐懼,瞬間做了一個可怕的決定:殺死受害人,掩蓋自己的過失

後來我們瞭解到,藥家鑫的父親家教甚嚴,不允許藥家鑫犯錯。只要他犯錯,非打即罵,且言語尖酸刻薄,使藥家鑫一度想到自殺。

有一次因為犯錯,藥家鑫被父親關進地下室一個多月。這樣的經歷使藥家鑫形成了壓抑、懦弱的性格,他非常害怕自己出錯,更怕犯了錯被父母責罰。殺人現場雖然只有藥家鑫和受害者兩人,但藥家鑫頭腦中那份“輸不起”的思維可以說是他殺人的主要推手。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 讓孩子缺乏與他人合作的能力、包容心

爭強好勝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在他們眼裡自己就是最強,自己也理應是最強,他們不會替別人著想,更不用談與他人合作。

而作為成熟的大人,我們自然明白團隊的力量大於個人的力量,但對於好勝心過強的孩子,在他們眼裡只有輸和贏,合作二字,根本不在他們的字典之內。

他們會把別人都當做自己的假想敵,他們缺乏寬容心,不能包容別人,從而導致團隊意識非常薄弱。

在電影《少年的你》中,恰恰就是因為這份爭強好勝所帶來的缺乏包容心,讓成績優異的魏萊,做出對陳唸的種種霸凌行為,魏萊的思維裡面不存在“共存”二字,不是你輸就是我贏,而且必須是“我贏”,因為輸了,我就什麼都不是。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 讓孩子自我壓力過載

壓力是可以變成動力的,但壓力過大,心是會被壓垮的,最後就會以種種生理反應表現出來。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新聞:

9歲孩子,因為壓力過大突然失明;15歲高中生,跳樓自殺;7歲女孩,醫院走廊邊打點滴邊寫作業;

而今年1月份一對上海小夫妻2歲半的兒子,突然出現禿頂現象,經檢查發現禿頂竟然是因為壓力過大。誰能想象,一個2歲半的孩子,會有什麼壓力?

孩子母親為了讓孩子順利進入一家知名幼兒園,給孩子報了5個興趣班,對一個2歲多的孩子,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一定要努力考上!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面對錯誤的教育,家長們可以如何幫助孩子修復?

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不敗之地,就已經贏了一半,但何謂不敗之地?不敗,不代表著贏!

這話看起來很矛盾,但實際上,真正的不敗是有著強大的應挫心理,即便輸了,也不放棄自己。

要讓孩子做到“立於不敗之地”,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怎麼樣教育孩子?

  • 強調過程,而不是強調結果

戰果,往往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標誌,而真正讓人成長的,恰恰是獲得戰果之前的這份經歷。

當我們過分強調結果的時候,孩子就會主動地忽略奮鬥的過程中所體驗到的酸甜苦辣,忽略掉來自生活的、屬於他自己的最真實的體驗。

所以,請和孩子強調他的努力過程,至於結果如何並不重要。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 告訴孩子,你不完美,但我愛你不需要完美

人無完人,這是永恆不變的定理。當一個人處處追求完美的時候,其實已經是一種不完美的病態表現。

告訴孩子,他並不完美,也不需要處處做到完美,更不要拿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比拼,這會讓孩子產生妒忌心理,又或者讓孩子產生自暴自棄的姿態。

父母要慢慢讓孩子明白,此時的他不完美,但父母對愛他僅僅因為他是父母的孩子,而不是因為他的完美或者成功。

幼兒園喊口號,老師話筒一遞,家長臉都黑了

  • 輸給別人可以,但不要輸給自己

在孩子所處的學校中,最常遇到的競爭:考試會進行排名,班級會進行比拼,甚至有些老師會拿誰背誦背得好來激勵孩子們...

面對這些激勵,有進取心的孩子固然會發憤圖強,但爭強好勝≠進取心,這類型激勵對於愛爭強好勝的孩子來說是一劑毒藥。

告訴孩子,不和任何人比較,別人再好再優秀,那是別人的事情,我們只和自己比較就可以了。

淅爸寄語:一個不敗的人,並非是一直取得勝利的那一個,而是永遠不會被失敗擊潰的那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