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為什麼林黛玉死的時候是李紈和探春在她身邊?

錢小刀娛樂


一生只愛賈寶玉的林黛玉,嫁給賈寶玉就是她唯一的夢想,在高鄂續寫的《紅樓夢》後40回,她無意間從傻大姐那裡得知賈寶玉另娶她人的消息,只覺夢想破滅,急怒攻心,口吐鮮血,十分悽慘悲涼,在她彌留之際,只有李紈探春在她身邊,其實是藉此表現了。包辦婚姻下的悲劇以及賈府眾生相。

  • 一、賈母瞧出她有心事心生不悅。

在古代是非常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沒有長輩許可便有了心上人,這在賈母看來有悖於封建倫理道德。

文中這樣描述:

賈母心裡只是納悶,因說:“孩子們從小在一處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得人事,就該要分別些,才是女孩的本分,我才心裡疼她,若是他心裡有別的想頭,成了什麼人了,我可是白疼他了。”

從這番話的描述中可以看出,賈母讓黛玉和寶玉多待在一起,只是讓黛玉不至於孤單落寞。

接著賈母又說:“這心病是斷斷有不得的,林丫頭若不是這個病呢,憑著花多少錢都使的,若是這個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沒心腸了。”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蔣某並不接受她有這樣的心事。

  • 二、眾人心思全在保利婚史上寫,待遇久病成科,天天請大夫問著對他無暇多加關注。況且連賈母也說黛玉和寶玉比起來,寶玉更親些。

連素來最疼愛林黛玉的賈母都這樣說了。自然上行下效,沒有人會多加關注林黛玉的病情,哪怕她已病入膏肓。

此時最著急的就是紫鵑,她憂心如焚,數次去找賈母,就連鴛鴦也察覺出賈母如今對林黛玉的事並不上心,連轉達的意思都沒有。原文中寫道:

鴛鴦測度賈母近日比前疼黛玉的心差了些,所以不常去回,況且賈母這幾日的心都在寶釵寶玉身上,不見黛玉的信兒也不大提起,只請太醫調治吧。黛玉向來病著,自賈母直到姊妹們的下人,常來問候。今見賈府中上下人等都不過來,連一個問的人都沒有。

可見寄人籬下的黛玉的孤苦伶仃。

  • 三、李紈是紫鵑派人請來的,只因李紈曾打理過園中事務,又是孀居,不可能參加婚禮。

即使如此,李紈一心想的依然是她兒子是否在用心讀書,即使瞧出黛玉迴光返照,依然抽空回了一趟稻香村。文中這樣描述,

此時李紈見黛玉略緩,明知是迴光返照的光景,卻料著還有一半天耐頭,自己回到稻香村料理了一回事情。

可見在李紈心裡,黛玉不過是個可憐人罷了。她著手料理這一切,只是出於本分。

  • 四、探春送老爺順路過來看望她,而探春到來時林黛玉已經魂歸離恨天。

想到往日姐妹,如今陰陽兩隔,不免傷心難過了一番。

  • 五、林黛玉香消玉隕之時,正是寶玉取寶釵之際。

這樣就構成強烈的衝突,讓林黛玉的死更震撼人心,更表現她沒有人為其婚事做主的悲哀與不幸。

而當時婚禮的新郎賈寶玉新娘薛寶釵,寶玉痴痴傻傻,寶釵只能委委屈屈上花轎,洞房花燭夜,聽著賈寶玉叫林妹妹,又如何能稱得上得償所願?

而賈府的掌權人經過這樣的大喜大悲又如何能稱得上是圓滿呢?


語凝ly


林黛玉是在賈寶玉成婚的那天晚上死的,紅樓夢第九十八回書“苦絳珠魂歸離恨天 病神瑛淚灑相思地”有兩句話說明了林黛玉死的那天晚上只有李紈和探春陪在他的身邊,“卻說寶玉成家的那一日, 黛玉白日已昏暈過去,卻心頭口中一絲微氣不斷,把個李紈和紫鵑哭的死去活來”“連忙叫人請李紈,可巧探春來了.紫鵑見了,忙悄悄的說道:“三姑娘,瞧瞧林姑娘罷”這個時候陪著林黛玉的是李紈和賈探春。至於為什麼在最後陪著林黛玉的是李紈和賈探春我認為原因如下:

1、李紈是榮國府長孫賈珠之妻,賈珠早亡後,李紈帶著孩子一直寡居在榮國府,當時的賈府兩件相對重要的事情一件事就是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另一件事就是身體逐漸越來越差的林黛玉,李紈搬進大觀園後成立了詩社,與賈府中眾姐妹關係也越來越好,這一點也從文中“當時黛玉氣絕, 正是寶玉娶寶釵的這個時辰.紫鵑等都大哭起來.李紈探春想他素日的可疼,今日更加可憐,也便傷心痛哭”因此李紈在林黛玉這裡並不奇怪,又因為李紈是寡婦,從婚禮的習俗來說,如果不是新人的雙親,那寡婦是不能出現在新人的婚禮上的,也因此,李紈在林黛玉這邊。

2、至於賈探春在待遇這邊,一方面是剛好,這一點在文中也體現出來了,“見了李紈探春,知道諸事齊備,便說:“很好.只是剛才你們為什麼不言語,叫我著急?"探春道:“剛才送老爺,怎麼說呢。”這句話說明賈探春原本是出去送人的,剛好來到了這邊,看到了黛玉逝世,另外一方面,個人理解賈探春雖然是賈府中人,但是畢竟是庶女,庶女有一定權力,但是卻不會很大,而賈探春的性格又讓她不免有一些鬱郁,而住在賈府的林黛玉雖然有賈母的寵愛,但是畢竟人在屋簷下,很多時候不能自主,因此從某些角度來說賈探春和林黛玉有惺惺相惜的感覺,而女孩子往往是敏感的,在賈寶玉和薛寶釵大婚的晚上,倘使林黛玉的身體還沒有糟糕到那個程度,那林黛玉必定是難過的,探春在這個時候則是以閨蜜來看望林黛玉,也因此林黛玉死的時候探春在身邊。


一屜湯包


我認為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林黛玉死的時候賈府發生了什麼事,才能再去談論為什麼只有李紈和探春在她身邊。

按理來說,林黛玉都快死了,作為賈家的外孫女應該不至於就這兩個人在,至少平時和她關係最好的賈寶玉應該在,但是他卻不在,這是為什麼呢?所以就提到了開頭我們要弄明白的事,這個時候賈府肯定發生了一件更大的事,比之更重要,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那麼發生了什麼事呢?答案就是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把賈府大大小小的人物都帶走了。在第九十七回中原文這樣描述:



鳳姐答應出來,叫賈璉先過去。又叫 周瑞旺兒等,吩咐他們:“不必走大門,只從園裡從前開的便門內送去。我也就過 去。這門離瀟湘館還遠,倘別處的人見了,囑咐他們不用在瀟湘館裡提起。”眾人 答應著,送禮而去。寶玉認以為真,心裡大樂,精神便覺的好些,只是語言總有些瘋傻。那過禮的 回來,都不提名說姓,因此上下人等雖都知道,只因鳳姐吩咐,都不敢走漏風聲。 況賈母這幾日的心都在寶釵 寶玉身上,不見黛玉的信兒,也不大提起,只請太醫調治罷了。 黛玉向來病著,自賈母起直到姊妹們的下人常來問候,今見賈府中上下人等都 不過來,連一個問的人都沒有。

從上面我們可以知道,為了賈寶玉和薛寶釵的婚事,賈府上到一家之主賈母下到底下眾人都在忙,連一個問林黛玉病的人都沒有。那麼為什麼李紈和探春會在呢?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第一,黛玉跟前的紫娟知道,李紈是個死了丈夫的寡居,這種喜事不宜參加,況且還管理著園中諸事,就派人去請她。



我們知道在古代寡婦是不吉利的象徵,所以像喜事這種事情在不論平常百姓還是大家族裡,寡婦都不允許參加的,所以李紈就自然被隔離在外,再加上鳳姐生病期間,她和探春、寶釵等代理管轄園中諸事,所以紫娟第一反應就是把她請來看下林黛玉,還是第九十七回原文是這麼說的:

忽然想起一個人來,便命小丫頭急忙去請。你道是誰?原來紫鵑想起李宮裁是個孀居,今日寶玉結親,他自然迴避;況且園中諸事,向系李紈料理,所以打發人去請她。

所以李紈聽了有人請她看下林黛玉,她便趕忙過來了,心裡還感嘆林黛玉的命不好。

第二,探春此時也代理著管轄園中諸事,就順便過來看下。



我們第一條說了鳳姐病後由李紈、探春和寶釵在管理園中諸事,可李紈是一個寡居人家有些事情肯定不能親力親為,至於寶釵再忙婚事也不會過來,而探春不一樣,富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得讓她幾分,所以在這個時候她肯定得過來看下林黛玉,卻沒有想到林黛玉這個時候已經快死了。

結語:綜上所述,我認為林黛玉死的時候李紈和探春在她身邊的原因,無外乎李紈參加不了寶玉的婚禮,再加上同情林黛玉的命運,而探春作為代理管家人必須替其他不能到的人來看望下林黛玉,不曾想這個時候的林黛玉已經快死了。所以在林黛玉死的時候,李紈和探春在她身邊。


許家那個人


《紅樓夢》中,林黛玉死的時候大家都在忙著寶玉和寶釵的婚事,為何李紈和探春還能在黛玉身邊呢?



李紈為何能給黛玉送終

書中第九十七回,眼看黛玉病危,著急的紫鵑到處找不到人幫忙,因為這些人都在為寶玉和寶釵的婚禮做準備,當時只有李紈留在家裡沒有出去,因為身為一名寡婦,李紈是不能參加婚禮的。

當李紈得知黛玉病危,她匆忙趕到瀟湘館。李紈對哭得淚人一般的紫鵑說道:

傻丫頭,這是什麼時候,且只顧哭你的!林姑娘的衣衾還不拿出來給他換上,還等多早晚呢。難道他個女孩兒家,你還叫他赤身露體精著來光著去嗎!”


作者之所以安排李紈給黛玉送終,因為這李紈原本是賈府的長媳,但卻青春喪偶,只剩下孤兒寡母生活在賈府,她不僅成了封建制度的犧牲品,而且有著和林黛玉相似的命運,兩者都是不幸的女人。況且李紈性格孤傲自持,和黛玉同病相憐。這樣的李紈,來陪伴主人公走完人生最後的時光,可以讓故事情節更加悽楚,人物命運更能深入人心。

探春為何能陪在臨終的黛玉身邊

作為賈寶玉的同父異母妹妹,探春是當之無愧的才女,她曾經代替患病休假的王熙鳳總理過榮國府內務,當時,賈府上下被她治理得井井有條。而且探春還是個重情重義的好姑娘,寶玉沒能陪伴黛玉人生最後一程,作者讓寶玉的妹妹探春來代替他,也算是給至情的黛玉一個心理安慰。於讀者而言,更是一種心理慰藉。

此外,作者讓探春陪伴臨終的黛玉,也是為後文探春的悽慘命運埋下伏筆。因為探春不久就被遠嫁萬里他鄉,那種終生與親人分離再也不得相見的痛苦,何異於人與人之間的陰陽兩隔。


綜上所述,就是《紅樓夢》中,為何林黛玉死的時候,李紈和探春能陪在她身邊的原因。

本文參考文獻:《紅樓夢》


墨雪問心


林黛玉死的時候誰在她身邊?賈探春可能在她身邊,李紈絕不可能陪在身邊。通行本《紅樓夢》八十回後續書所講林黛玉死前有李紈和賈探春陪伴情節與八十回前線索不符,皆因林黛玉結局,一定離開了賈家。


王夫人反對寶黛姻緣,為此借“繡春囊”以權謀私抄檢大觀園,整肅怡紅院。主要目的就是攆走賈母為賈寶玉預留的準姨娘晴雯。

賈母評價晴雯:“這些丫頭的模樣爽利言談針線多不及他,將來只他還可以給寶玉使喚得。”老太太為賈寶玉選晴雯為妾,影射寶黛姻緣。

王夫人對賈母插手賈寶玉人生早都忍不下去,堅決反對寶黛姻緣。她攆走晴雯,暗示林黛玉最終會離開賈家,客死異鄉,正是“晴為黛影”有始有終。


賈寶玉在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給怡紅院題“紅香綠玉”四個字,並對父親賈政說“依我,題‘紅香綠玉’四字,方兩全其妙。”

“紅香綠玉”代表寶黛愛情。賈寶玉愛林黛玉,說“寶黛姻緣”才是兩全其妙。賈政嘴裡說“不好,不好”,實則也默認。

可惜,賈元春省親大觀園獨獨將“紅香綠玉”改成“怡紅快綠”。去掉香玉,也沒了綠玉。香玉和綠玉都是林黛玉的代稱。端午節賜節禮獨薛寶釵與賈寶玉一樣。都預示寶黛姻緣被賈元春破壞,與王夫人攆走晴雯異曲同工。


王夫人和賈元春母女是寶黛姻緣終結者。林黛玉結局,根據瀟湘妃子是娥皇女英千里尋夫死在湘地得名,芙蓉花籤“莫怨東風當自嗟”,是說昭君出塞故事,影射她與賈探春二女同嫁異國。結局就像《葬花吟》所說: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有誰?”

脂硯齋批語說《一捧雪》伏賈家之敗:莫懷古因小人湯勤忘恩負義覬覦他的小妾雪豔,向嚴世藩告密他有傳家寶“一捧雪”玉杯,害莫懷古家破人亡。雪豔為報仇,委身嫁給湯勤,在洞房花燭夜殺死湯勤後自盡。

《紅樓夢》當然不會與《一捧雪》一樣。但賈寶玉若是莫懷古,賈雨村是湯勤,雪豔通雪雁,暗示林黛玉。八十回後故事很可能是賈寶玉出事,再次被忠順王發難。這次情況非常嚴重,像賈政所罵“如今禍及於我”。賈家為了自救,將原本定下賈探春與另一家小姐遠嫁異國,改成林黛玉遠嫁,被賈元春賜婚。


第七十回瀟湘館放風箏,突然飛來一個別人家的鳳凰風箏,預示有鳳來儀,林黛玉的瀟湘館就叫有鳳來儀。兩隻鳳凰風箏被一個雙喜字纏住飛走,暗示林黛玉頂替另一人,與賈探春二女同嫁,契合賈探春為林黛玉取名瀟湘妃子的意義。

林黛玉舍賈寶玉不可能接受別人,很快淚盡而亡客死異鄉。她死的時候,身邊只可能有賈探春以及紫鵑、雪雁等人。

不過,根據第二十三回賈寶玉的讖語:

“明兒我掉在池子裡,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忘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



賈寶玉在賈家抄家後拋下薛寶釵出家為僧,尋到賈探春,在林黛玉墳前為她守墓餘生。一如《柳絮詞》對賈探春的承諾:

“落去君休惜,飛來我自知。鶯愁蝶倦晚芳時,縱是明春再見隔年期!”

這句詞明為看妹妹,實則是與林黛玉約定隔年再見。可惜“一聲杜宇春歸盡,寂寞簾櫳空月痕(桃花行)”,林黛玉已經“黃土隴頭埋枯骨(芙蓉女兒誄)”,陰陽兩隔了。

別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您的轉發會讓更多人看到更多內容,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1990/2018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


君箋雅侃紅樓


很高興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黛玉之死在《紅樓夢》裡是第80回之後了,黛玉的死時現狀,我們不知道是不是曹雪芹的本意。只是黛玉香消玉殞確實很悲涼。賈府已經無暇顧及黛玉的死活了。

但是,前面第五回寶玉夢遊太虛幻境的時候,已經交代了黛玉的結局“玉帶林中掛”,《枉凝眉》也交代了寶黛二人最後是沒有在一起的。那麼這個悲劇更讓人震撼的就是寶黛不僅沒有在一起,而且黛玉死在了寶玉與寶釵成婚的那一天晚上。

封建大家庭對於大婚有很多講究。也許是為了圖個吉利吧。比如寡婦就不出席婚禮。李紈她沒有參加寶玉與寶釵的婚禮,所以,寶玉與寶釵大婚的時候,眾人的關注點都在兩個新人身上,而沒有人去顧及黛玉,李紈這樣失意的人。相反,倒是她們可以相互關照一下了。所以,紫鵑在找不到其他人可以幫助的時候,只能去找李紈。

李紈是一個老好人,平時不惹是生非,年紀輕輕就守寡了,安分守己。成立詩社的時候,她做社主,和這些弟弟妹妹在一起做詩,應該也是她展現出自己青春活力的一段時光,不過,李紈對於寶玉,寶釵,黛玉的詩做評價的時候,可以看出李紈這個仁也是比較中庸的,更多的時候她是認可寶釵的詩的,覺得黛玉的詩做的太悲涼,不合大眾口味。當然她對黛玉並無惡意。

探春應該是在黛玉死前就遠嫁了。黛玉去世的時候探春應該不在場吧。探春那時已經遠嫁。有一種說法是寶玉去送探春出嫁,不在賈府,黛玉去世,寶玉沒見黛玉最後一面。87版的電視劇《紅樓夢》好像是這樣的。

黛玉去世時,只有李紈在身邊,更顯得黛玉去世時的淒涼。黛玉,李紈的淒涼與寶玉的大婚形成巨大對比和反差。更令人同情。


江邊李


紅樓夢裡面黛玉大限將至的日子裡,都在操勞寶玉與寶釵的大婚,希望婚慶做個大大的沖喜,能指望寶玉好病體康復,誰承想寶玉這心病是記念黛玉成的相思,黛玉更是悲慘,相思成疾,已經是病入骨髓了。黛玉有病便是臥床不起,身子更是軟如棉花,心裡已經知道寶玉與寶釵成親,自己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世間再無掛牽,唯求速死,自然冷了飯食,絕望等死了,此時此刻的黛玉心情灰心絕望至極,更是生無可戀了!紫娟丫頭年齡小,雖說也明知道黛玉所病因寶玉而起,這個哪敢再提,雪雁,幾個婆子也是哭喊無聲,偷偷流淚。紫娟找了個閒人李紈來看黛玉,那李紈看了也是哭的稀里嘩啦,黛玉看到這樣的情景,心頭也是冷風嗖嗖,三姑娘探春倒是記掛著黛玉,前來探視,這三姑娘雖然是個庶出,但是人品卻是出奇的好,處事公證,曾經做過賈府的臨時管家,殺伐決斷一點不輸男人。如今眼睛活,願意走上層路線的人都去操心寶釵的婚禮去了,細心的探春也知道黛玉那裡的冷清,好心好意的來聊天,和黛玉說話解悶!可以說,林黛玉處於最為悲慘的境地,身邊沒有親人,愛人也做她人夫,唯有陪在身邊的丫鬟婆子和兩個不相干的人相送,淒涼,悲哀的真讓人心疼!黛玉死前的幾次發昏,多少對人間還有些留戀,最讓她記掛著的還是寶玉,可她的心上人呢?痴痴漠漠,也是心有靈犀。但也是無力迴天,事實已經無法改變。黛玉最終還是魂歸故里了。香魂一縷隨風散,愁緒三更如夢遙!


厚德載物健行天下


紅樓夢:為什麼林黛玉死的時候是李紈和探春在她身邊?

《紅樓夢》在第九十八回裡描寫了林黛玉之死和賈寶玉被人下套與薜寶釵成婚,悲慘的結局和悲慘的故事。同整個賈府一樣,都到了悲慘的結局的時候了,印證了“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同時也印證了“人情是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的人情冷漠,世態炎涼的社會現象。



巜紅樓夢》寫到這裡,賈府已經離被皇帝下令抄家不遠了。賈寶玉的現實生活就是作者曹雪芹的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此時的曹雪芹年齡在十三歲左右,也正是他們家被抄而且被趕回北京的時間。雖然賈寶玉和林黛玉彼此相愛在朦朧中,按照古代的童婚大概在14歲以上來說,賈府也暫時不會讓這個寶貝少兒結婚吧?這大概是故事已經快結束了,作家快速了結的結果吧?

1,從原著巜紅樓夢》來看:

話說寶玉的病情沉重,次日連起坐都不能了。片時清楚,自料難保,見諸人散後,房中只有襲人至跟前,拉著手哭道:“我問你,寶姐姐怎麼來的?我記得老爺給我娶的林妹妹過來,怎麼被寶姐姐趕了去了?她為什麼霸佔住在這裡?”襲人不敢明說,只得說:“林姑娘病著呢。”寶玉說:“我瞧瞧她去。

可見賈寶玉心中一直是裝著林黛玉的,可是生生的被他們的衛道勢力所折散。

2,再看林黛玉:

卻說寶玉成家的那一日,黛玉白日己昏暈過去,卻心頭一絲微氣不斷,把個李紈和紫鵑哭的死去活來。到了晚間,黛玉確又緩過來了,微微睜開眼,似有要水要湯的光景,此時雪雁已去,只有紫鵑和李紈在旁。......當李紈見黛玉緩過來一會便去辦點其他事情,這時候黛玉又昏過去了紫鵑忙叫人請李紈,可巧探春來了。......猛聽得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就不做聲了,渾身冷汗,就這樣走了......。此時正是寶玉娶寶釵的時辰。

3,寶黛姻緣走到盡頭,他們二人都己是重病之人,林黛玉身邊都有誰?

當林黛玉的最後關頭,身邊主要的就是紫鵑和李紈,探春在場,及幾個使喚下人。這很好理解,主要是主子的安排,加之寶玉和寶釵正是結婚的大喜日子,除了主子安排外,大部分人都是趨炎赴勢之人,都圍觀在寶玉和寶釵的婚禮現場。林黛玉寄人籬下,無權無勢,而且病入膏肓,誰不會避之不及,而在這裡賠一個即將就木之人呢?這樣的情況就是現在社會也是不稀奇的。這就是“人情冷暖,世態炎涼”的真實寫照,過去未來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熙熙攘攘為利而往,”無利不起早也就是大部分人的人性。





在綜上所述,這就是為什麼在林黛玉死的時候,只有李紈、探春和紫鵑她們在現場的原因,這也是“人情是紙張張薄”的真實寫照,無論是官宦人家還是平民百姓概不能外。不知這個解答你滿意嗎?


崑崙之柏瞧歷史


後四十回是其他人續寫的,情節都是有待商榷,細節就不用追究了。

賈母活著的情況下根本不可能讓寶玉娶寶釵,而把自己的親外孫女逼死,不合常理。在賈母看來薛家是親戚,黛玉是親人,而且賈府當時情況還沒必要娶商戶女,銀錢的不足從來不是這些公侯府考慮的首務,賈政唯一剩下的嫡子娶商戶女,將來內眷走動圈子都要降檔,賈政怎麼可能因為銀錢吃緊就同意這門婚事,何況王家自己有毛病還求到賈家來,薛家因為薛蟠打死人就跑賈家尋求庇護,兩家關係實際是不對等的。

還有說王夫人跑宮裡求的賈元春授意,就更可笑了,賈元春在宮裡過的並不如意,讓自己嫡親的兄弟娶商戶女,她能得到什麼助力嗎?連打點的銀錢賈府都出不起了?

在家不出門,多說了幾句,見諒。


懶鬼貓爪子


續書人要解決寶黛愛情、卻金玉聯姻這個矛盾,就編造出“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林黛玉焚稿斷痴情”這樣狗血的戲劇性對比。為了烘托黛玉死得淒涼,又安排了紫鵑到處找人而不可得的情節。

只有李紈和探春在場。

李紈在場,很容易理解。因為她是孀居,不能到寶玉的婚禮現場。所以紫鵑找她,一到就來——可是紫鵑為什麼早想不到找李紈?偏到臨終事死,才“靈機一動,計上心頭”?好像早不知道李紈孀居似的。

探春到場,就毫無理由了。寶玉結婚,探春是唯一的親妹妹(雖然是異母),卻不在哥哥婚禮現場,卻跑到臨終的病人屋裡來。那麼過一會兒,探春還回不回婚禮上去?不嫌晦氣嗎?

大概作者和我一樣,太喜歡探春這個人物,任何無情過分的事情,不忍心讓她參預。於是,只好安排在黛玉臨終這淒涼時刻,探春也違背常理,來到死亡現場,送黛玉最後一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