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麼原因?6個原因和9種應對措施供您參考

豬咬尾巴和咬耳症是豬群中的豬互相殘害對方,引起尾和耳傷殘的一種殘食癖,是目前規模化豬場和散養豬場都很常見的一個重要問題。輕者引起豬生長髮育障礙,生產性能低下,重者可導致豬體的殘缺或死亡,特別是斷奶仔豬最多。今天這篇文章就來給大家分析豬咬尾巴咬耳朵的原因以及對策,點個關注吧?

豬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麼原因?6個原因和9種應對措施供您參考

病因

目前,本病發生的原因還不十分清楚,但根據發病情況分析,可能有以下幾個原因:

① 豬患疥癬病而致皮膚髮癢是引起豬間相互咬尾、咬耳的主要原因。

② 仔豬斷奶分群並圈,大小不均,引起豬間的爭鬥、撕咬有出血後,其他豬就會群咬出血者而引起咬尾、咬耳現象的發生。

③ 豬場(戶)自行用各種單體微量元素、維生素、氨基酸、抗菌促長劑配製日糧,導致微量元素在日糧中比例失調。豬食用後引起體內水鹽代謝平衡紊亂,從而出現皮膚髮癢、煩躁不安以及相互間的爭鬥和殘食現象。

④ 豬群密度過大,活動範圍受到限制,可激發咬尾。這樣的實例是不勝枚舉的。如某豬場,飼養密度超過2.5頭/平方米,幾乎50%的豬尾巴被咬掉。

豬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麼原因?6個原因和9種應對措施供您參考

⑤ 飼餵面積過小,也可激發咬尾;飲水不足,特別是沒有自動飲水器的豬群,長期處於飢渴狀態,咬尾行為增多。

⑥ 環境因素,空氣悶臭,舍內潮溼,通風不良及各種應激反應,如:鞭炮聲、汽車聲、外界天氣忽冷忽熱、光照過強等。

症狀與病變

咬尾與咬耳現象在發病豬群中咬尾的比例較高,咬耳的比例較低,咬尾、咬耳現象也有同時發生。咬尾、咬耳常常先在1-2頭間開始。被咬爛的尾巴常吸引同群中其他豬來咬.最後造成大多數豬的尾巴被咬掉,剩下一個粗糙而流血的斷端。斷尾發炎腫脹,患豬就會表現疼痛。如發生嚴重感染,可引起豬的死亡。耳常被咬傷,大多呈雙側性。由於咬尾、咬耳引起嚴重的損傷和不安,因此影響豬的生產性能。

豬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麼原因?6個原因和9種應對措施供您參考

防治

(1)給仔豬斷尾是一種被普遍採用的行之有效的控制豬咬尾行為的辦法。在仔豬出生的1-3天進行斷尾。方法是離尾恨大約1-2釐米處,用斷尾鉗將尾巴剪除,並塗上碘酊。

(2)母豬產前l周用伊維菌素製劑內服驅除體內外寄生蟲.同時將產房用火焰消毒後.將母豬轉入產房待產。仔豬在斷奶前用伊維菌素製劑內服驅蟲 l 次,同時用雙甲眯兌水成油乳劑全身體表噴灑1次驅除體表寄生蟲。生長豬在30千克左右、育肥豬在6O千克左右,用同樣的藥物和方法再各驅蟲 1 次。徹底消除體內及體表寄生蟲的侵擾。

(3)飼養密度一定要合理,不宜過大。參考密度:30-40千克體重,0.8頭/平方米;50-70千克體重,1.0頭/平方米;70-100千克體重,1.2頭/平方米。

(4)豬群要保持一定的均勻度,在飼養過程中,要注意調群,個體重量差異不要過大,差異過大,就要出現以小凌大的咬尾行為。體重小的豬最具有攻擊性,從外表看,嘴尖細長的小個豬往往是咬尾行為的發起者。在飼養過程中應及時發現並轉走。

豬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麼原因?6個原因和9種應對措施供您參考

(5)飼料要全價,注意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補充。有條件的豬場應適當補充青綠飼料,如野草、水稗草、各種嫩綠葉、水生植物、細綠草、水葫蘆。冬季補充胡蘿蔔,青貯玉米等能有效的控制咬尾症的發生。在飼料中加 0.5%-1.0%的硫酸鈉、硫酸鎂或口服石膏,每頭每次5克.每天3次,共服3天.可獲得滿意療效。

(6)當同群豬集體攻擊1頭豬時,可將被攻擊的豬移走隔離,或用來蘇爾溶液或市售“滅害靈”噴灑豬體及圈舍。目的是干擾豬的嗅覺反應。保證豬舍通風、衛生良好,以及減少圈舍周圍噪音的干擾,使豬群生活在一個清潔、清靜,舒適的環境之中。也可避免豬的不安及爭鬥現象的發生。

(7)已發生咬尾行為的豬群,定期(每週2-3次)補喂黃土,三灰(爐灰、煙囪灰、草木灰)和稻草等,咬尾症可逐漸得到緩解。但最好預防為主,經常給豬群補充黃土、爐灰、稻草、木頭等能基本上杜絕咬尾行為的發生。

豬咬尾巴或咬耳朵是什麼原因?6個原因和9種應對措施供您參考

(8)根據國外經驗,在密集封閉飼養條件下,豬易產生厭倦情緒,於是互相攻擊。為分散其注意力,可以在豬舍懸掛舊輪胎、木頭塊、鐵鏈或其他可供玩耍的物體,有利於避免咬尾行為的發生。

(9)對被咬傷的豬的傷口要及時進行處理.防止感染引起敗血症的發生。

總結

豬群咬尾巴或耳朵的現象時有發生,雖然當時不會致命,但是如果從傷口繼發感染其他病,後果還是很嚴重的,所以要及時防治。本文給大家總結了6個咬尾巴或耳朵的原因,以及9個應對的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