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大批传统的手工艺逐渐被淘汰,但在一些偏远的农村,传统的手工艺仍然散发着它的魅力。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五龙镇小窑村就仍然保留着手工制作粉条的技艺。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出于好奇,也出于对传统文化的仰慕,决定去探访一下。临晨五点多,我们一行三人从秦州区出发前往五龙镇小窑村,大约一个小时就到了小窑村。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乡里的6点半钟,天依然是黑黑的,幸好同行的朋友前一天探过路,不然,还真摸不到地方。下了车后,由于很早,村民们正在睡觉,我们不知道该往那走,我就给村主任张守全打了个电话,由于我与他已通过几次电话,他说让我们抬头看山上,他把灯打开,让我们朝灯的方向走。可等了一阵子,仍然不见灯亮。正在迷盲之际,一位妇人朝我们走来,我问他张守全家怎么走,她说她就是去守全家作粉条的,让我们跟她走就行。于是,我们一行四人顺着山路向上爬去,大约十分钟左右,就到了作粉条的地方。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据张守全介绍,他们平时作粉条一般都是后夜三四点开始,早上七点左右就结束了。由于昨天我给他打过电话,所以他们今早迟作了一个小时,等我们去拍哩。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看到院里的男男女女,大家有说有笑的忙碌着,我们也就直接进入主题,开始拍摄了。原先以为作粉条就像挂挂面一样,三两个人即可,现场发现,作粉条需要20个左右的熟练工才能完成,工序非常多。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一个环节:打芡。在陶制大盆里放入少许明矾和洋芋淀粉混合物,然后把滚烫滚烫的开水迅速倒入混合物并迅速搅拌,速度越快越好,好的芡成透明胶状。虽然现在是机器搅拌,但也需要三四个人忙活。之后,由一人用盆子将打好的芡端到门外,倒入锅前缸里。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二个环节:楱(cou)粉。锅前的二至三人迅速对刚才倒入缸里的芡添加粉面,在芡里倒入粉面后,三个人用右手楱(cou),边楱边沿盆顺时针旋转,并逐渐加粉面,直到混合物能够与手臂自然分离,待混合均匀后开始上勺。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三个环节:下粉。下粉时由一位力气较大的同志用左手紧抓勺把,勺口向上,右手把缸里的粉糊抓入粉勺,放满为止,再用右手捶轻轻均匀的捶打左手腕,粉条就粗细均匀地落入开水锅里。这期间,锅前还要有一位烧火的。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四个环节:捞粉。在下粉人的对面,有俩位女同志,手持长筷,不停在锅里搅动,待锅里粉条熟好后,再用罩捞到身后冷水池里。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五个环节:盘粉。熟后捞出的粉条,在冷水池里是乱成一团的,为了便于晾晒,由一人对池内的粉条进行整理,盘上竹杆,然后放入另外一个冰水盆冷却。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六个环节:冷却。从第一个冷水池捞出的粉条,要经过第二个冷水盆持续冷却,由一人检查水温,待冷却后从冷水盆里捞出涳干,并将粉条整理在粉杆上。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七个环节:涳水。粉条冷却后从冷水盆里捞出,将粉干放入大缸上进行涳水,待水分掉完。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八个环节:晾粉。涳完水的粉条再换到别处进行通分涳水,直到粉条发硬。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第九个环节:晒粉。对当天作的所有粉条都全部挑到院外,挂在崖边通分透光的地方进行晾晒,当天晒干即可。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下粉用的勺是木制品,分两种,勺底九个圆孔均匀分布在三排的,是用来下圆粉条的;勺底四个长方形孔的是用来下宽粉条的。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大约七点多钟,当天的粉条就作完了,我问了一下,当天能作200多斤粉面。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据张守全讲,小窑粉条是纯手工制作,无任何添加剂,口感非常滑爽,绝对的绿色食品,不仅方圆几十里有名,还远销外地。为了形成当地优势产业,他们村已整合人力、物力,建起了粉条加工厂。明年所有农户将全部在加工厂加工制作,不得在家独干。这样,数量质量都有了保证,销售起来也比较方便。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作宽粉的勺

  短短的一个多小时,让人感受了一种儿时生产队干活的场景。大伙聚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互帮互助,其乐融融。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初探五龙镇小窑村手工制作粉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