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我是夏梦,期待我们一起发现世界之美】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人见面,第一句几乎都是:“吃饭了没?”“今天吃的什么?”谈论吃,不仅是人人都可以参与的话题,而且不伤和气。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提起陕西,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羊肉泡馍;提起东北,相信猪肉炖粉条是众人皆知的;提起云南,饵丝、米线或许是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但还有一种占据了云南人早餐的半壁江山,外地人却甚少知道的小吃——稀豆粉。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要说这稀豆粉,在云南本来也是名不见经传,但因为在中央电视台的《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几乎是一夜之间,天下闻名!因为拍摄稀豆粉火了的腾冲董官村,现在也有很多游客会慕名而去。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镜头中的木翠、祥元一家,也最大的受益者,很多慕名来到董官村的人,都希望尝一尝“舌尖上的味道”,“木翠稀豆粉”也因此供不应求。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在云南腾冲期间,我也去了《舌尖上的中国》拍摄过的地方,吃了一碗稀豆粉。我第一次见了稀豆粉以后,感觉和我们陕西的搅团差不多,不过搅团比较硬,稀豆粉比较软,吃的时候都要加料,油盐酱醋是基本的,其他的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自己添加。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我们去的时候,木翠没在店里,而是她的媳妇在看店,她媳妇说婆婆年纪大了,买稀豆粉比较辛苦,现在就是在家里帮忙洗豆、磨豆子,店里的事她现在负责。我们和她媳妇聊的时候得知:木翠16岁就嫁到董官村了,这一辈子也几乎没有离开过这里。木翠是跟着婆婆学做稀豆粉的,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如果从木翠的婆婆算起来,他们家做稀豆粉都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在《舌尖上的中国》没有拍他们家以前,他们都是挑着担子走村串巷,一步一步走、一碗一碗卖的,最远要挑到化肥厂,挑出去的稀豆粉买完了才回家,每天都很辛苦,自从上了电视以后,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去他们家,就是为了喝一碗稀豆粉。来的人多了以后,他们就不用挑着担子叫卖了,就在村口租了一间房子当门面,这才有了固定的店铺。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我们去的时候,正是新店开了没多久,装修都是新的。因为觉得和陕西的搅团很像,就在吃的过程中,问了一下木翠稀豆粉的制作过程。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店主说,在制作稀豆粉的前一天晚上,要泡上豌豆,这样第二天早上磨出来的豆子比较香。做的时候先过滤好豆浆,经过“三浆”之后,要晾一个钟头左右,让里面的小粉沉淀,然后才生火上锅煮。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煮浆的火候也很有讲究,什么时候小火慢炖、什么时候大火顶起,这些都需要非常丰富的经验。剩下来的就是不停地搅拌,这个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搅得时候,因为豆浆越来越粘稠,要非常用力才可以,说是个体力活也不为过。

云南腾冲本来没名气的美食早餐,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而出名

做好的稀豆粉,要以不稀不稠为上品,吃稀豆粉也很有讲究,一般是“当天做当天吃”。所以每一天,木翠家的人都要起很早,磨豆子,煮稀豆粉。在腾冲,吃稀豆粉一般搭配饵丝和饵块,饵块是现烤的,搭配稀豆粉一起吃比较有嚼劲,外加一些调味品,虽然没有鲜丽的外表,但扎根于市井街边的美食,是云南腾冲人,每日饮食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早已融入当地人的生活和血液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