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死後留給了他兒子一座滿目瘡痍的大清江山

在清代中期,爆發了建國以來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

,橫跨川,陝,楚,豫,甘五個省,歷時9年,沉重的打擊了清朝從全國16個省調來鎮壓的軍隊,殺死副將及以下軍官400多人,一,二品官員20多人,土豪劣紳不計其數,僅在四川一省,就不少於五六百人。

乾隆死後留給了他兒子一座滿目瘡痍的大清江山

清政府在鎮壓起義的過程中,消耗了白銀近2億兩,相當於清政府5年的財政收入,從此以後清政府便陷入了武力衰落,財政拮据的困境。

在嘉慶皇帝親政之後,雖然以最快的速度處置了權臣和珅,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腐敗的吏治問題。在嘉慶二十五年的夏天,嘉慶皇帝率領大批官員,嬪妃,浩浩蕩蕩的開往木蘭,到達熱河後,就在避暑山莊安頓下來,開始了祖傳的木蘭狩獵。可是,誰也沒有想到的是,居然在7月十五日的這一天,嘉慶帝卻沒有絲毫症狀的猝死在了避暑山莊。

嘉慶皇帝死後,熱河行宮慌了,立馬封鎖消息,山莊大門緊閉,閒雜人員一律不得出入。直到二十七日,在京的王公大臣才直到這個消息。因為,死的突然,原因也是不為所知,就使得民間產生了各種的猜測,一時間流言四起。

乾隆死後留給了他兒子一座滿目瘡痍的大清江山

其中的一個說法是,嘉慶皇帝是被雷劈死的。因為,在嘉慶帝到達避暑山莊之後,立即率領文武大臣和八旗軍,直奔木蘭圍場。在狩獵了幾日之後,嘉慶帝只獵獲了幾隻野兔,這就使得嘉慶皇帝非常的掃興,於是準備提前結束回去。在返回途中,突然雷電交加,正好擊中了嘉慶帝。這個說法雖然流傳較廣但是沒有任何依據,純屬無稽之談。

根據一些典籍推測,嘉慶帝的死因大概是因為長期的操勞而導致心臟衰竭而死。因為自從登基以來,他就沒有一天過上輕鬆的日子。他的父皇經過60年的治理,實際上留給嘉慶帝一座日益破舊的江山。嘉慶帝想要改變破敗的現狀,振興國家,於是嘔心瀝血,日理萬機的,辛苦了25年。可是絲毫沒有改變,在巨大的壓力下,嘉慶皇帝的身體狀況也是日趨惡化。

乾隆死後留給了他兒子一座滿目瘡痍的大清江山

嘉慶皇帝從生病到去世也就不到一天的時間。雖然在死前並沒有出現任何的徵兆,但導致猝死的最大禍首就是長期的勞累,傷神,壓抑,苦惱,憂鬱和煩躁。已經60多歲的嘉慶皇帝,由於身體肥胖加上天氣炎熱,旅途勞頓,很有可能引發心血管病而猝死。幾十年來,他為了中興日益破敗的國家,殫精竭慮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但是很可惜的是,他的能力還不足以帶領大清帝國走向復興,根本無力駕馭這座動盪不安的巨輪。

在嘉慶帝死後,他的次子愛新覺羅.旻寧即位,就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自幼讀書習武,是一位理想的接班人。雖然在嘉慶時期,依然沿用雍正創立的“秘密建儲”制度,但朝中大臣都知道,皇位肯定是旻寧的,因此雖然嘉慶帝暴斃,但朝廷中並沒有發生大的動亂,旻寧也很順利的即位。

不過呢,在他即位之後,所重用的人都是因循守舊,明哲保身的官員,國家的財政危機依然沒有解決,國庫連年虧損。雖然道光帝也在鹽政,礦產方面進行了改革,不過都是蜻蜓點水並不徹底。除此之外,道光皇帝還提倡提倡節約之風,停止興建大型工程設施甚至帶頭減少宮中膳食。不過呢,從乾隆後期開始的吏治腐敗,奢侈無度之風,單靠提倡的方式是沒有辦法解決根本問題的。

乾隆死後留給了他兒子一座滿目瘡痍的大清江山

財政虧空,經濟萎靡,官員腐敗,日益加重了清朝的腐敗,也使得道光皇帝陷入了艱難之地,清朝的統治基礎進一步動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