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孝陵的卜選,以及後來清東陵的形成,並非今人想象的那麼簡單。

清嘉慶年間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詳細記錄了福臨擇定佳穴的過程,讚歎不已。《清史稿》採信了這一說法,道:“至是陵成,皆驚為吉壤。”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清東陵一角(圖片來源:hi.baidu.com)

建於康熙七年(1668)正月的孝陵功德碑碑文稱:“世祖章皇帝……聖壽二十有四,在位十八年,葬孝陵。陵預定於昌瑞山。”此碑文由康熙親自撰寫,“陵預定於昌瑞山”,是最權威的官方說法。

乾隆皇帝東陵隆福寺碑文曰:“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親臨所相度也。”載明,孝陵所在是福臨“親卜”。

然而,後世對此仍存有異議。主要認為,孝陵也是堪輿師的傑作。具體說來,可能是欽天監的功勞。當時,曾參與“關外三陵”營建的杜如預、楊宏量等多人,再次參與了清東陵的卜選,包括時任欽天監的洋人湯若望。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圖為1668年手工上色版畫《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與星盤》

如此一來,孝陵陵址確定,不但風水先生參與了,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由洋人參與卜選的陵寑。

筆者桐源認為:無論清孝陵是皇帝親自選址,還是欽天監後來參與其中,均改變不了其本質上為假偽之龍這一風水結論。

大美而小疵,尚有可為。虛龍假穴,百無一用。清東陵所在,乃虛花之地。孝陵本不可為,餘陵更遜於孝陵。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清孝陵風水態勢圖

清東陵龍穴假偽,除上文所列之外,還有什麼表現呢?

東起黃臺口,西至遵化界,長約30公里的中道山區,南北寬1——3公里,山地狹長,山體單向窄薄。一山中橫,分截明堂。其雖無厚重之實,卻有華美張揚之形。

由孝陵白虎砂黃花山硬直伸出,水口山繼而衍生,自西向東去而不回。性質為白虎帶曜,橫插明堂。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清東陵地形圖

俗語說:“白虎守明堂,一歲九人亡。”這說的是一種極端情況,虎入明堂有一定的界定標準,虎砂橫而為案則吉,不可立見白虎砂長即謂此。

但是,虎強龍弱,惟白虎咆哮過堂再無餘砂,則坐實了清東陵的這一大凶。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清東陵衛星攝像圖

事實上,清東陵假偽之龍,給王室帶來重大影響。

單“虎入明堂”一弊,大清王朝最後三位皇帝——同治、光緒、宣統,竟然沒有子女,世稱“宮荒”,或謂“國統三絕”,其中光緒和宣統還是從宮外“抱”進來的。這種罕見現象,預示大清氣數已衰。

清王室的子嗣情況,與明王朝形成鮮明對照。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26個兒子。在制度賦予王族的特權下,皇族們展開了火熱的生殖競賽。到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子孫已繁衍至100萬人之多。相反,清朝則先盛後抑,王室子嗣漸稀,致少主羸弱,國勢日頹,未亡先衰。

皇帝昏庸積弱,致王朝覆亡;子孫不繼,同樣可致國破家亡。明、清興亡,從多方面印證了風水鐵律。

光緒年間,內憂外患加劇,《遵化通志》雖極言盛讚,但大清帝國此時已搖搖欲墜,大廈將傾,很快徹底崩潰,東陵“皇清億萬年之基所由鞏固悠久者也”成了一句囈語。

虎入明堂,大清“宮荒”三絕嗣

電影《末代皇帝》中的幼年溥儀。

公元1909年,攝政王載灃長子、年僅3歲的溥儀登基,為清朝第十二位皇帝。3年後,清王朝滅亡。

真龍醜穴,假龍美穴,永陵與東陵截然不同的形穴,結出迥異的果實。有永陵四祖奠基,渾厚龍力倚靠,順治骨灰之葬,影響本也輕微,然清皇室不察東陵之弊,長達200多年深耕廣築其間,致木已成舟,虛花之地遂致皇清帝業幻夢一場。

可惜乎?可憐乎?!

(待續,本文選自《千年堪輿——二龍爭珠》第三章“揚鞭策馬”。)

風水知識庫

什麼是明堂?何謂三堂?

《地理人子須知》曰:“夫明堂者,天子之堂嚮明而治百官考績之所,聚天下朝獻之所歸也。”明堂吉者如:交鎖明堂、周密明堂、繞抱明堂、融聚明堂、平坦明堂、朝進明堂、廣聚明堂、寬暢明堂、大會明堂;明堂兇格如:劫殺明堂、反背明堂、窒塞明堂、傾倒明堂、逼窄明堂、偏側明堂、破碎明堂、陡瀉明堂、曠野明堂。

不少堪輿家認為,大地必具三堂。黃妙應《博山篇》對三堂給予定義:“小明堂,穴前是;中明堂,龍虎裡;大明堂,案內是。”《地理大全要訣》雲:“明堂有三,曰小明堂、中明堂、大明堂。”《地學》卷一說得明白:“大地必具三堂。但不俱在前,或在左偏右偏,或反開在後穴。自背水為一堂;及至橫水,又開一堂;及至順水,又開一堂。然此三堂,皆為一穴而設。不得每逢堂局,即求主人。”《地理人子須知》坦陳:“然亦有三說,曰小明堂、中明堂、大明堂。”

你可能不懂風水,但不會拒絕風水……

2018“桐源看風水”即將開班

欲知詳情,敬請留意桐源居士相關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