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清除抗疫戰場上的“絆腳石”

自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舉國上下眾志成城,神州大地勠力同心。無論是醫務人員的砥礪前行,還是研究人員的科研攻關,亦或是普通民眾的自覺隔離,都構成了“抗疫”視域下一幀幀令人動容的畫面。

從關閉離漢通道到各省發佈一級響應,再到火神山醫院正式接診,我國“抗疫”戰場上湧現了無數可歌可泣的美麗瞬間,展現了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面前的“大國速度”,令國際社會頗為稱道,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給防疫大局添亂的“絆腳石”,包括但不限於:譁眾取寵的謠言製造者,居心叵測的擾亂市場者,罔顧大局的拒絕隔離者。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就像一面鏡子,照亮了在防疫戰場上櫛風沐雨的英雄們,也讓目無法紀的“絆腳石”醜態百出。在疫情防控工作形勢嚴峻之際,全國上下更應加強法治供給的力量,依法斬斷侵蝕抗疫工作成果、破壞全民“抗疫”大局的罪惡利益鏈,為“抗疫”戰的全面勝利提供強大保障。

謠言製造者自行編造或者傳播未經核實的小道消息,在傳遞恐慌情緒給防疫工作“添堵”的同時,也耗費了許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來闢謠,一旦闢謠不力還會損害政府公信力甚至導致關鍵信息發佈的延誤,可謂有百弊而無一利。防疫戰歸根到底是一場全民的攻堅戰,各級公安機關在加強日常網絡巡查和言論查證的同時也要廣泛發動群眾,加強普法宣傳和典型案例剖析,形成“全民反謠、全民禁謠”的良好社會氛圍。

擾亂市場者多為利益燻心者,試圖通過囤貨居奇、哄抬物價、壟斷物資等不法行徑來斂財。在各方面物資並不寬裕的現實境況下,不法商販通過抬高基本生活物資的物價來牟利是獲取“不義之財”,靠囤積急需醫療物資來攫取暴利者更是發國難財的“黑心商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物價等部門要保障基本生活物資和急需醫療物資的供應,強化聯合執法、形成合力,讓違法者真正付出代價,維護好整個市場的秩序,最大限度地避免物價出現大的非理性波動。

在全國上下嚴格貫徹“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指示要求的同時,一些地方也出現了極個別民眾故意隱瞞個人接觸史甚至拒絕隔離的情況,給防疫工作造成了極大的隱患。如果說因政策宣講不到位而拒絕隔離尚且情有可原,那自私自利的罔顧大局者自然應該受到法律的嚴懲。各級行政機關在措施貫徹執行的同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保障確診者和疑似病患的合法權益,同時對知法犯法、強行觸法者要堅持快捕快審快判。

利莫大於治,害莫大於亂。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只要我們用好法治利劍,堅決清除行進路上的“絆腳石”,形成全民共進退的強大合力,我們終將迎來抗擊疫情的全面勝利。(中央財經大學 魏釗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