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要是斩了会有什么后果?来看看清朝的下场

中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礼仪之国,讲究以“礼”相待,即便是面对暴力,反人性的战争也讲究“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在战争中,交战双方不得以任何方式伤害对方的传达信息的人员”。使者在古代战场上负责传递信息,本身不代表任何战争意义,所以使者只要传递了谈判的信息,就可以完好无损地回到本国。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规则也被打破过,清朝当年斩杀了英法联军派来商议的使团,结果呢?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要是斩了会有什么后果?来看看清朝的下场

1860年,中国因为国力薄弱,被西方列强欺负,英法联军更是想要更换条约,并且威胁清政府,以更换条约为名要逼进北京。清政府被逼无奈,只能进行外交谈判。在通州谈进行判时,英方派出了一个39人的使团,以巴夏礼为代表。在进行谈判时,清政府对于英法联军提出的各种不平等条约都能接受,但却在“礼节”的问题上,却非要巴夏礼行清朝的礼节,让巴夏礼见到皇帝时下跪,可是巴夏礼在“跪还是不跪”这一问题上却寸步不让。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要是斩了会有什么后果?来看看清朝的下场

清朝派出的谈判代表载恒坚决表示:“这是中国,按礼制见皇帝必须跪拜”,巴夏礼毫不在意地说“我又不是中国的臣”。双方在这一问题上争讨了许久都没有结果,两方都没有退让。于是载恒上报了朝廷,没多久清政府就给了答复“必须按中国礼节,跪拜如仪,方予许可”,这让巴夏礼感觉受到了屈辱,谈判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巴夏礼带着使团中的人扬长而去。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要是斩了会有什么后果?来看看清朝的下场

清政府这个时候决定采取强制的态度,清政府下令让僧格林沁将巴夏礼一行人扣押下来,然后押去北京。其实在清政府谈判代表出发前,咸丰帝就下达了一封旨意,要求将巴夏礼等人“羁留在通州,勿令折回,以杜奸计,他日战后议抚,再行放回”,如今巴夏礼一行人被扣押在这里,是早就商议好的事情。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要是斩了会有什么后果?来看看清朝的下场

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不仅是中国的规矩,在世界上更是各国一直遵守的规矩,现在清政府明目张胆的破坏了规矩,英国政府自然不会置之不理。外交使团被扣押的消息穿回去没多久,英法联军就向中国发起进攻,而且马上攻入了紫禁城,咸丰帝带着人跑到了。英法联军进入紫禁城后见到被扣押的39个人,如今只剩下19个人还活着,其他人早就被用了极刑,留下了一居尸体,这让他非常生气。气急之下,就有了火烧圆明园等一系列恶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