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皇帝逃出城,历史将如何改写?

鹏举张说天下


历史不容假设。压垮明朝的是一直以来的党争,掏空了政权,丧失了民心。孤家寡人,生死不足为虑了


溪峰贝勒BEILE


假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后,崇祯皇帝出逃而不是自杀,我认为历史估计不会改写。

因为当初崇祯皇帝即位的时候接手的是一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江山,多年的荒废已经使大明江山长满了杂草,当时威胁明王朝统治的主要有四大隐患,一是北方的后金,二是内地的流寇,三是朝廷上的阉党,四是官员们的贪污腐败,这些问题已经使大明王朝岌岌可危,可是明朝后期的皇帝却一个比一个荒唐,干什么的都有,有喜欢练丹的,有喜欢做木匠活的,就是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英明君主,终于不断内耗把大明王朝推入了不可挽救的边缘。

到了崇祯时期,各种隐患已无法挽回,虽然崇祯皇帝也是位比较有能力的君主,登基不久就扫除了朝廷中的阉党,但是毕竟还是比较年轻,对政治不太熟悉,因此在治国理政方面确实显得不怎么大气,也可以说是死脑筋,在当时枭雄遍地的年代,这样一位皇帝显得太过无力了,因此大明王朝就此进入了灭亡的境地。

崇祯本来有很多次机会可以剿除内地

的流寇,虽然当时有很多牛人,比如洪承畴,袁崇焕,孙承宗,孙传庭等等,这些人的能力那是非常超群的,可惜内部官员腐败,接连不断的天灾,国库空虚,军队连军饷都拿不出,作为皇帝无兵可调用,这些牛人根本没有办法发挥他们的能力。这都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即使崇祯皇帝在当时没有自杀,明朝也已经是不可回春的朽木,历史改写的几率不大。不过能继续再拖延一段时间还是很有可能的。




淡烟流水16


很多人常常把南明帝国的灭亡,归咎于崇祯不愿意迁都造成的。南明帝国是由众多军阀支撑起来,它的失败是注定的。崇祯皇帝当时是有机会迁都南京的,毕竟明朝末期和北宋末期相比强多了,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南京是有相当成熟的行政体系和国防优势的,迁都南京以后,在黄河和长江天然优势的条件下,完全可以抵挡清军的南下,而且江南还有一百万左右的明军。

如果崇祯皇帝迁都南京,虽然北方沦陷,但他毕竟是大明的皇帝,到了南京以后,整个政治体制可以立即启用。

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为防止政变,也为了更好的发展北方经济,所以他迁都北京。但他仍然在南京保留的吏、户、礼、兵、刑、工等政体六部。而且每部都保留了一个尚书,两个侍郎。

按照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迁都南京是崇祯唯一的选择,他完全有可能东山再起。

一、按照明朝的制度,南京一直都是陪都,有健全六部政府体系,而且当时农民起义军的战火还没有波及到南方,并且经济富庶,加之长江具有天然优势,缺乏渡船的满清大军和农民起义军在短期内,他们是无法渡过长江的。崇祯迁都南京以后,可以依赖富庶的江南和长江天险,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二、战爭的双重性,战争一方面摧毁了人类所创造的财富,把人类推向灾难的边缘,使人类民不聊生;另一方面战爭可以最大限度地耗费了人类的智慧,随之而来的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纵观历史上所有的战争,科技创新都是源于战爭的需要。假如崇祯迁都南京以后,奋发图强,完全可以利用近海的优势主动接触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比如:西方先进的红夷大炮,估计明朝的历史将会是另一个结果。

北宋末期,迁都杭州以后,南宋仍然维持了150年,而明朝末期可比南宋末期强多了。

但是,历史没有假设,崇祯皇帝当初可能有南迁的打算,但那些骨头死硬的文臣给否决了。最后逼得崇祯被迫自杀。


公元前


崇祯十六年,清太宗八年(公元一六四三年)十月六日李自成率大顺軍攻破潼关,明督师孙传庭战死阵中,十一日攻占西安。明总兵白广恩,左光先,刘永福三总兵先后投降,河南,陕西,山西,甘肃,安徽,山东已无明军机动兵力与之抗衡。明总兵白广恩降自成时,携手共饭,相对极欢,左光先闻之亦降。自成遣广恩招降陈永福,其子陈德,农民军围开封时,曾射自成左目下,懼不敢降。自成遂折箭为誓:“大丈夫不计前仇,…"永福乃降。其余明诸将,梁甫,马岱等相继归附,此时李自成已具备击败明朝的实力。公元一六四四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中央政权,国号大顺,改元永昌,设六部,仍袭明治,公,候,子,伯,男五种。分天下为十二州,自成由大元帅改称顺王。采纳顾君恩建议,兵分两路攻取北京。由权将军刘芳亮率刘汝魁,任继荣,陈永福数万人出豫北,自已率大队攻略山西。三月一日大同总兵姜镶降,三月十五日居庸关总唐通降。三月十六日大顺军进入昌平,总兵李守荣自杀,焚明十二陵享殿。三月十七日兵临北京城下,三大营稍战即溃,尽降自成。十八日崇祯帝自杀于景山,十九日李自成率大顺军从德胜门进城。

《平寇志》(卷八) 明帝崇祯闻大顺軍既定三秦,又东渡入晋,每临朝叹息,左中尉李明睿进言南迁。明帝欣然同意,乃做详密佈置,命科臣左懋弟往南京准备,命天津巡撫冯元飚以漕舟三百艘停泊沽口待命。一待漕河解冻,即啓程南行。明帝又以張缙彦为兵部尚书,袁继咸为九江总都,为南行做好准备。《明季北略》太原陷落,崇祯召集廷臣议,李明睿奏请南迁,兵科给事中光时享首参李明睿为邪说,言:“不杀明睿,不足以安民心"。南迁之事寝矣。由此可见:崇祯太要面子,优柔寡断,在家国生存亡危难之时,因朝臣反对,怕担历史责任而丧失南迁大好时机。《明史纪事本末》宣府告急,上平台谕阁臣,“李建泰有疏,劝朕南迁。国君死社稷,朕将何往”?竟无人应答,此时阁臣如果支持南迁,必然成行。大学土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请先由太子撫军江南。兵科给事中光时亨大声曰:“奉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呼”?景文等遂不敢言。上问战守之策,群臣默然。上叹曰:“朕非亡国之君,臣尽亡国之臣尔”!遂拂袖起。此时崇祯帝己是心灰意冷,把责任推给朝臣。把国家存亡寄托在阁臣支持南迁上,自已不敢担当,令人悲天长叹:是天亡大明!在关键时刻崇祯不能乾纲独断而导致明亡,当然是明亡第一责任人。即使自已认命,愿意君王死社稷,也应该让太子南下,为大明王朝留下根基。

综上所述,崇祯在南迁问题优柔寡断,不敢担当,东林阁臣误国是明亡的主要原因。如果崇祯帝南迁成行,吴三桂等不可能降清,只能弃山海关护驾南行,三大营精锐必然南下,南明则是另一番气象。江南,江北还有左良玉,黄得功,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史可法,马世英等几十万人马,以江南之富饶,励精图治,收拾旧山河还是大有希望的。李自成攻陷北京,虽然占河北,山东,山西,陝西,甘肃等北方几省,却把自已推上与满清对抗前沿。没有三桂等做先锋,满清自然不敢冒然与李自成发生战争,双方很可处于相持阶段。面对虎视眈眈的满清,自成亦不敢挥兵南下,进攻南明。即使顺满双方开战,李自成不可能败的那么快,因为崇祯已然南下,很可能卷土重来,大顺军南北两面受敌,自成岂敢大意。军队必然处于高度戒备状态,岂敢进城享受太平?即使自成兵败,大部分军队也会投奔南明。南明设有皇位之争,必然养精蓄锐,秣马厉兵,仍有二次北伐机会。即使崇祯以身殉国,若派太子南下建立南明,没有皇位之争,明朝文武大臣降满清大臣不会很多,战局仍有很多不确定性,不可能很快灭亡。一失足成千古恨,崇祯帝不能乾纲独断南迁,而导至自己以身殉国的悲剧,是大明王朝的悲剧,也是大汉民族的悲剧。





东方钺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北京城一片混乱,士兵早己溃散逃命,富人也携资南逃,当时的北京其实也就是无军士把守,无抵抗力的空城,在大兵压境的情况下,崇祯皇帝只能杀掉妻妾宫女上煤山,上吊自尽,以保全皇家尊严。

当时的崇祯皇帝是可以南逃的,但崇祯总认为明朝气数已尽,天亡大明,在他脑海中,他己尽力了也没能改变明朝命运,他南逃后经多年努力还是一样的结局,因此他已丧失了信心。没有再振做的勇气了。要说他也够倒霉的了,先是以前皇帝安于享乐,竟有几十年不上朝的,宦官当权,搞的冤案从生,民怨鼎沸,再加上1637年大旱灾竟长达7年之久,瘟疫、蝗灾不断,己达到"人相食,草木尽"的地步,内不能致政,外不能平乱,好象天怒人怨气数己尽,他只能以死谢罪了。

如果祟祯皇帝南逃,只能苟延残喘,最大程度割据一方,在南京也是唯持不久的,这就是大势己去,一是逃亡之君在当时己没价值,顺应者少,二是积怨己深,人人想啖其肉,喝其血,三是各路义军及清军不会放过他,因此,他逃与不逃一个样,迟早还是亡国之君,不如早去早解脱。

虽然李志诚军纪不严,纵于享乐,只做了42天皇帝,在有些地方看,崇祯皇帝看似能卷土重来,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即使吴三桂不怒发一冠为红颜,也会有顺势者破壳而岀取代明朝,这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至理名言。因此,祟祯逃了也改写不了历史。


木火燊辉


那就“可能”出现了又一个南渡的王朝,如东晋,南宋。南明,这个南明不是那个南明。

众所周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时,崇祯是有机会逃出去的,但是他抱着君王死社稷的念头选择了在歪脖子树上自缢(死时身边只有一个太监王承恩,何其悲哉)。

如果他逃出来,前往南京,在南京组织抗清,可能会跟清划江而治。毕竟崇祯是正统,万历直系孙子。不像南明,都不是正统,也就朱由崧还算是,也是万历亲孙子。

朱棣在迁往北京时,在南京还留着一套政府班底(朱棣可能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可见朱棣的厉害)。崇祯只需要到南京,然后召集各地兵马来勤王。要知道,当时清还没有入京,李自成只是在北京待了一段时间就离开了。江南,湖广兵马可以为崇祯驱使。与李自成对抗,李自成离开北京后,清入关,占领北京。然后一边对付各地起义军,一边跟“南明”打仗。史书就会记载崇祯二十几年(南明几年),清与明在寿县大战。

之后,清灭了李自成张献忠,其旧部都纷纷来依附。“南明”势力大增,北伐有望,李定国,阎应元,何腾蛟,张煌言,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等众将齐心协力屡破清军,收复北京有望。

可惜只是如果。

很现实一个问题,北京的官都没用了,南京那些备用官还有用吗?到了明末时期官员们贪污腐化,不然崇祯会说,诸臣误国,各个该杀。只能说一个历代王朝都经历过的,大明气数已尽。说再多都是枉然。南明不还是照样灭亡,偏居一隅还内乱党争不断,君臣不一心,不为国家着想,这样还想复国吗?

历史不允许假设,这也是历史有趣的原因。


宣武军节度使


一、崇祯灭汉心急,至把一手好牌打烂,依其品性,到那里也是必亡。

二、天理昭昭不亡我大汉,朱明必亡于崇祯手上。否则,我大汉几千万饥民,已被虐饿死大半,若剩下的也被朱明店饿死了,则玉皇大帝,已无信士!


安平144796971


明王朝的灭亡不是崇祯一个人的问题,不过崇祯错杀袁崇焕确实是加速了明朝的灭亡。明朝末期社会矛盾尖锐,阉党与文管集团夺权异常激烈,军队建设废弛,官员谎报军队人数吃空饷,明朝经济危机种种原因都是明朝败亡之兆,并不是崇祯逃走,重整旗鼓就能反败为胜的。


牧星湖晚秋


假如李自成攻破北京后崇祯皇帝出逃而不是自杀,中国的历史很可能会改写!

在明朝末期,虽然吏治腐败、军队无战斗力,但是忠君保皇的思想根深蒂固,崇祯死后军民的反抗就是例证!崇祯帝仍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如果崇祯帝出逃,然后另立新都,组织军队和人民打击李自成部队,李自成将很难摆脱灭亡的命运,或者造成南北分治的局面,清军也不敢冒然入关!


快快乐乐中国风


历史结果都一样。体制不改被灭都是早晚的事。再说明朝的弊政已经是附骨之蛆没有变的可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