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星球的星星之火

这个春节,街上并不热闹,我也不走亲访友了,考虑着写一篇简短的文字,说说我们做产品、做社区、做知识星球的一些想法。希望能把朋友们经常问起的问题说清楚,希望你能觉得咱们理念一致,更愿意陪伴、帮助我们,和我们共同成长。

2016 年 8 月,知识星球做了个小创新,将「社群」和「付费」结合,为有粉丝、爱分享的创作者提供了付费社群工具。知识星球的 Slogan 「连接一千位铁杆粉丝」就源自凯文·凯利说的:创作者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足够生计无忧,自由创作。

腾讯联合创始人张志东认为「知识星球是很有意思的小产品」,鼓励我们:

可以看到知识星球的星星之火了。

知识星球的机制,巧妙地跟创作者站在一起,用户原来对 APP 的耐心一般不超过 30 秒,现在因为这些知名创作者的背书,他们对知识星球的耐心,从最初的 30 秒延长到了 10 分钟。

你们继续深挖用户需求,做好魔鬼细节,如果用户能给知识星球更多时间,甚至愿意天天给,那就算站住脚了。

到 2020 年,有两千多万用户信任我们,使用了知识星球,其中有两百多万是付费用户。在互联网上,这样的速度不快,不过,做社区不怕慢,做稳,把社区体验和氛围做扎实更重要。

在做知识社区这件事上,我们还一直在往前走。

大家能用知识星球做什么?

我们总结的一句比较“雅”的话是:知识星球是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沉淀优质内容,实现知识变现的社群工具。说得直白一点是,用知识星球可以:

  1. 做社群。给你的粉丝们一个家。你可以方便地用手机、电脑跟粉丝交流,也可以让粉丝们自己交流;
  2. 做内容沉淀。文字、图片、文件等内容在服务器保存,不会过期。哪怕换手机也一直在;
  3. 做收入。如果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服务,能挣到钱。

比如这些:

  • 一位作家,在这里教一群人怎么写作
  • 一位作家,在这里给一群人写一个连载的长篇故事
  • 一位作家,在这里回答上万名读者稀奇古怪的问题
  • 一位摄影师,在这里点评爱好者们的每一张作品
  • 一位摄影师,在这里给上百名学生逐一指导做有针对性的摄影教学
  • 一位健身教练,在这里督促撸铁的人们动起来
  • 一位职场咨询师,在这里为职场上困惑的人们解答不同的问题
  • 一位财务咨询师,在这里回答大家关于资产配置、财经方面的疑问
  • 一位法律顾问,针对不同用户的具体情况,解析他们遇到的法律风险和应对措施
  • 一位保险顾问,在这里和她的用户聊保险,并且时常互动,成为很好的朋友
  • 一位公众号主,让他的数万粉丝在这里彼此交流、互相提问
  • 一位区域互联网从业者,在这里聚集了上千位同样从事区域互联网的同行
  • 一位餐饮 SaaS 服务商,在这里跟他的上千家客户讨论
  • ……

一千个读者,能看到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位星主,就有一千种知识星球的玩法。

这两年,我们甚至看到了一些创业者,成立公司,主要运营知识星球,将用户们聚到一起,挖掘这批用户背后的商业价值。知识星球很简单,知识星球背后的星主们——你们不简单。

另外,多说一句:知识星球的产品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如果仔细把玩,深入使用,你应该会发现很多细节。用不到的时候,尽可能不打扰。要用的时候,她就在那里。

这是我们我们期待的:用简单的产品,给大家千变万化的体验。

知识星球的目标是什么?

知识星球是创作者连接铁杆粉丝,沉淀优质内容,实现知识变现的社群工具。

凯文凯利说过:任何从事创作或艺术的人,例如艺术家、音乐家、摄影师、工匠、演员、动画师、设计师、作家等,只要能获得一千位铁杆粉丝,就足够生计无忧,自由创作。

凯文凯利的理念,知识星球提供了工具。

在一次演讲中,amazon 的贝索斯说过:

人们经常问我:未来10年什么会被改变?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来没有人问我:未来10年,什么不会变?在零售业,我们知道客户想要低价,这一点未来10年不会变。他们想要更快捷的配送,他们想要更多的选择。

我们做社区,也希望能找到十年不变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讨论,我们认为,通过内容连接人,至少这件事,十年不会变。

  • 我们相信,知识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希望知识星球能承载沉淀这些有价值的知识;
  • 我们相信,连接创造价值,所以我们希望知识星球提供的能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相互连接。

知识星球团队里,我们希望维护的价值观,或者说——在意的一些关键词有:

  • 用户:有用户才有知识星球,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认真听取用户的反馈,及时改进;
  • 事实:数据真实,案例真实,对团队内或是对外,都给真实信息;
  • 信任:内部信息尽可能透明,做出承诺尽可能达成,彼此信任,才有机会更高效;
  • 积极:有主人翁精神,看到团队/项目的机会或问题,不等不忍,发起讨论或尝试。

我们想保持这样的价值观做知识社区,为“通过内容连接人”这件事提供好工具。

知识星球的系统循环图

下面这张系统循环图,可以大致解释知识星球是什么,知识星球将会如何发展,搞清楚这个问题,或许你在选择社群产品的时候会更放心选知识星球。

知识星球的星星之火


图中循环着的四个部分分别是:

知识社区

首先,知识星球是一款简单的知识社区产品,我们希望通过内容连接人,我们的一切工作,都源自于此。

后续我们会精心做好的是「深度」这件事,希望能够帮助创作者深度连接铁杆粉丝——不仅仅是通过付费连接起来,而是有更多的工具,能够让这些人互动、交流,进而建立感情,更加亲密——比如:

  • 更清晰好用的数据报表;
  • 方便联系到每位粉丝的 CRM 系统;
  • 方便用户查阅历史内容、精华内容的索引方式;
  • 用户的打卡工具。

创作者/运营者成功

我们由衷地希望创作者成功。

知识星球的一个特点很有意思:创作者成功,我们才有机会成功。这决定了我们和创作者是站在一起的。社群产品越优秀,内容创作者、运营者越有可能在社群里获得成功——不同人对成功的定义可能不同,比如收入更高、社群活跃人数更多、交到了好朋友、自己学到了更多本领……

让创作者、运营者能够和粉丝们在一起充分互动,让他们有机会输出更好的内容,有更好的讨论氛围,挣到更多的钱,这件事就算在进步。为此我们设立客户成功经理职位,寻找辅助创作者成功的外部增长团队,整个运营部门都围绕协助创作者成功来工作。

内容消费者数量

创作者越成功,用户增量就越多,在社群里积累的内容也会越多。

现在的用户逐步从一线城市往更大范围渗透,三四线城市爱学习的人们,他们一样渴望能够走近更成功的人,近距离观察学习他的视野与生活,他们一样渴望走近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共同成长。

有了更多内容之后,我们有机会通过数据分析,搞清楚什么类型的社群最受欢迎,怎么定价最合适,什么样的输出频率是恰当的,社群里恰到好处的礼仪是什么……

理解需求,服务用户的能力

有更多用户时,我们就能从数据里,从反馈中找到更多用户需求。越理解用户,就越理解社群,越能帮助知识星球这个社群工具改进。

在系统循环图中,这是个典型的增强环。产品越好,创作者越容易成功,用户越多,对社群工具的理解越深,于是产品更好。但是,反之也成立——也就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变成「恶性循环」。

希望大家能帮我们一起越做越好。

知识星球的下一步

知识星球认为自己是“B2B2C”产品——我们为星主提供工具,星主使用我们的工具为他们的用户提供服务。

此前我们的北极星指标(产品的绝对核心指标,一旦确立就像北极星一样指引团队向同一个方向迈进,尽力提升该指标)设成“七日三活用户”,即:七天里有三天会打开知识星球的用户。

在我们的认知里,这些才是社区的铁杆用户。用“七日三活”做北极星指标,只有一个大问题:产品和运营团队做的小优化,很难触达这个指标——从优化一个小功能,到将普通用户变成铁杆粉丝,中间有太多太长的转换链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