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車和合資車的區別在哪裡?

最美時光有你


針對這個問題,我不想長篇大論,只想說,外國人和中國人合資生產汽車不是來扶貧的而是來賺錢的。


手持令箭


看來我算是最有發言權的了。第一臺車,09款二手比亞迪F3,開了一年半,非常好。第二臺理念s1,12款的二手,開了一年半非常棒。兩臺車除了發動機是合資的,其他都是自己的。F3是三菱發動機,理念是本田發動機。17年分期買了純種的比亞迪宋自動精英,開到今天已經18個月了,跑了三萬公里,去過西藏,滇進青出。15天跑了9200公里,從廣東出發的。最長就是剛出發跑了18個小時二千公里,直接從深圳開到昆明,最高車速跑過182速在格爾木去青海高速跑的。170巡航超過1小時。到目前為止,除了正常4s保養外還沒壞過,除了自己改裝了LED燈泡。要說差距有很多,發動機反應速度慢,座椅沒有合資那麼舒服,就這兩樣。所謂合資,個人觀點就是面子問題。有錢開豪車,沒錢也要開個低配的合資,因為買的是標誌。這就是中國人面子問題。車是自己開的,現在科技這麼發達了,而且很多零配件都是跟合資車同個供應商買的。希望大家支持國產,因為國產真的不一樣了。


有空多談談


我個人的一點看法,我是前年買的車,屬合資類,當初買的時候也沒什麼想法,就自已的經濟實力看上了那款車,買了一個乞丐版的七萬多一點,三年了一直沒出過什麼毛病;而我的一個好朋友前兩個月剛提了一個(名字不提了)十五萬多,提車後第三天早上打不叫了,還是4s店拖回去維修的;還有一次是在路上轉速很高,但就是跑不起,後來是熄火後重新打火才正常,其實我個人看法,大家買車只是買個省心,只要國產的質量上去了,誰還花那冤枉錢?


窮得只剩錢151


國產車完全能夠使用家庭代步,差距是多數中國人崇洋媚外的心態。牧羊犬的思維方式永遠停留在過去。我家第一輛車是五萬四千八的奇瑞,老婆上下班開開,五年才開三萬多公里,五年了除了維修刮檫,沒有維修過一次。我有一同事花了十七萬多買了個合資車,整天當著寶貝似的,有事沒事拿塊抹布擦,三年了才開一萬五多千公里。看他這德性就好笑。


年又一年2


感覺合資和自主差距已經不是特別大的。從做工上看,家裡原來有一輛長城c30,最近又買了一輛名圖。買回來發現名圖的右後門縫隙居然那麼大,跟左邊完全不對成,當時還以為是事故車呢,後來到4s店看了下,其他個別車子也一樣。而這個問題長城就沒有出現過。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名圖買來一個月右側a柱就有輕微異響,而長城差不多買了一兩年才有出現異響。所以說做工差別已經越來越小了。其他方面,由於兩個車不是一個檔次的,所以不好做比較。有一點要說的就是長城的鋼板不行,買來兩年就生鏽了。名圖正在考察中!

國產車和合資車其實都國產的,只是因為有了外資參與而已,以前自主車剛起步還不太行,所以合資有一定的優勢,現在隨著自主車的發展以及合資車受到成本的影響差距已經越來越小了。唯一的差距就是保值率以及知名度!!


大大鰻魚


我開的第一輛車是捷達,由於是二手車,開了半年就還給了人家。第二輛車是2009款的Pasat,我開了5年,行駛16萬公里,有滲油。但發動機也好,速度,耗油量,都沒變化。

我想買輛國產HS5,它能達到帕薩特的水平嗎?


純爺們65141173


我認為國產車和合資車差別不大,因為我在07年買了一車兩奇瑞QQ1.1到現在跑了7萬多公里,只換過兩根離合線和一次離合片四個輪胎現在車子沒有問題,我認為奇瑞的質量真的不錯,我以後換車還選國產奇瑞汽車。


天麻16


作為一個多年的老司機吧,開過好多款這個國產車和合資車,回答一下你這個問題吧。

如果放在十年前,不讓你看到車的外形,只讓你坐進去駕駛一下,僅僅是通過駕駛感受,你馬上就能分辨出來,這到底是一輛國產車還是一輛合資車。但是到了十年之後的今天呢,合資車和國產車有沒有差距呢?個人認為這個差距還是有的,但是差距已經特別小了,甚至個別的頭部國產車,它的駕駛品質已經不差於合資車了。

目前來說國產車和合資車他們的差距主要在哪裡呢?主要差距在細節做工和技術積累,做工這個不需要多講,這個需要比較好彌補過來。技術積累,國產汽車也在逐漸的在成長,但是這一塊兒確實具合資品牌還有差距。還有一塊兒就是外觀設計這一塊兒來說,我認為頭部的自主品牌國產車已經超越了合資車,因為這一塊兒是最好實現超越的,他們大部分都聘請了國外的一些設計師,或者說設計所。

所以說頭部的國產車和合資車差距已經很小啦,僅僅表現在個別的細節,做工和這個小毛病的多少,還有技術的積累,這塊主要體現在底盤調教這一塊兒,外觀設計普遍超越了合資車。





成一遊記


頂著被滅的風險說一下大實話,無論說的怎樣,還請大家持續關注“汽車概況”!就發動機,變速器,底盤來說,國產汽車和合資車有很大差別,但不僅僅是這三大件,整個車身,各零部件NVH性能,各個系統之間的匹配程度也有差距!由於涉及內容太多,“汽車概況”根據重要部分簡單說一下!

就發動機來說,不只是看扭矩,功率等數值,還要看發動機輸出穩定性,耐久性!我們國產發動機大都數據很好,單看峰值功率和扭矩,超越大部分合資車!但如果你真的用精確設備測量國產車動力值,你會發現每一次測量結果都不一樣,這就是發動機輸出值不穩定原因導致的!發動機輸出不穩定,後續整車動力系統標定工作也非常困難~



就變速器來講,如果經常開合資車和國產車,就會發展國產和合資變速器差別較大,我們的變速器不是有抖動就是響應太慢,沒有一個綜合的中間水平,這讓消費者難以接受,不過對於中國人來講,開車不是很急燥,慢慢悠悠,這可能體現不出來,總之,變速器標定匹配絕對有差距,差距還不是一點兒!


對於底盤來講,有沒有人反映國產車公里數上來之後,底盤會有異響?底盤也會經常出現腐蝕磨損現象?底盤慢慢變得鬆散?合資車也有,但絕對比國產車抗造,國產車行駛5萬公里有類似現象,合資車可能要開10萬公里以上!其實這些小毛病都是耐久問題,但小問題反映了整個車輛品牌態度,如果你做的好,市場反映自然也會好!

對於車身,內外飾來講!時間長了之後,或者冬天和夏天相比,會不會有的時候有異響,開著開著異響沒有了?這個情況多半是沒有考慮的溫度差對零部件的影響,或者考慮的不全面,根據熱脹冷縮,冬天和夏天,零部件之間配合肯定不一樣,需要合適的配合誤差!



以上只是對於整體國產車和合資車對比,國產車有優秀的車輛,但大部分水平較低,合資車也有不好的車輛,但整體水平比國產車高一些!

“汽車概況”作為專業的汽車平臺,只回答專業的汽車問題,歡迎大家關注!


汽車概況


我自己家有三臺車,兩臺國產,一臺合資,你若問國產比合資差在哪?答案是大部分人都說不差,我也這樣認為,外形差嗎?不比合資差多少,特別是有些車企原創度高的可以媲美合資,發動機差嗎?大多數除了油耗沒法和合資比,就發動機總體而言,也說得過去,這麼多年的經驗積累,最起碼跑個幾十萬公里也沒問題。




你要說真正區別在哪?那我告訴你,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現實的例子,主要區別就是:整車做工、穩定性和可靠性,給你舉個例子,同價位的合資車和國產車,用過兩年之後,把車升起來,底盤可能都很髒,合資車擦乾淨浮土底盤依然和新的一樣,國產車有的就開始生鏽了,底盤鏽、下襬臂鏽等,合資車隨著車齡性能也有可能減退,但不至於難開,國產車就開始到處響了,總之就是有的做工談不上嚴謹,糊弄事的居多。

有的越做越好,不斷研發,有的就說不過去了,有時候我甚至都懷疑,剛出的新款就質量上都不如剛開始的老款,只求銷量,不求質量,賣出去一輛是一輛。身邊開國產車的不在少數。當然也不是所有國產品牌都這樣,同事的長安奔奔,開了11年,置換了5000,紅色車身都有點掉色,賣的時候還心疼的了不得,從來就沒後悔過,單位還有一輛2014年2.0的瑞虎5,除了油耗現在大一些,一直沒有任何問題,當初也是花了11萬多。

那我家的3輛車來說,其中2輛國產,都是同一年買的,弟弟大學畢業後買的的長城C50,目前4萬公里除了一次事故換了個大燈總成,也沒有任何問題,而且經常走山路和爛路,任何地方都沒動過,到現在也不後悔,雖然停產了,長城安排在和H6一起做保養。

另一輛就是我的寶駿730,當初考慮家裡需要人多,有時候需要一塊出行,一個車拉不了,兩輛車用不了的情況,買一輛7座車,開始想買長安歐尚,畢竟內飾比較喜歡,可是遲遲不上市,等不及買了寶駿730,就說目前的質量問題,5000公里穩定杆出現問題,當時稍微顛簸右前輪咯吱咯吱響,就像鐵摩擦的聲音,4S硬是檢測不出來,答案正常開就行,吐槽一下五菱的4S是我見過目前業餘的4S,幸虧認識大眾的4S朋友,開了一圈就告訴我去讓他檢測穩定杆,我又跑去五菱4S,直接告訴他檢測杆,當時還不情願,原因是他們認為穩定杆一個新車穩定杆不會出現問題,他們卸下前輪發現真是穩定杆的問題。

修好之後,一萬多公里的時候安全氣囊和剎車制動燈先後報警,時有時無,無論怎麼處理都消除不了,後來我懶的去管了,有一次在論壇上探討這個問題,水軍說我拉著手剎跑的,說到這裡我就佩服寶驢的水軍,他們連怠速都不會看。


120公里接近4000轉的噪音就忍了,後玻璃開一半跑起來啪啪的響也忍了,甚至車裡面到處咯吱也忍了,畢竟才7萬多吧,可是軟的垃圾的避震懸掛我真忍不了,滿載輪胎一顛簸就蹭車體,車身嚴重下沉。

車漆和鈑金就不多解釋了,誰開誰知道,看看下圖寶駿群裡的630就知道了

所以現在就是後悔,群裡現在後悔的不只我自己,轉向機出現問題的不在少數,天窗漏水的不在少數,底盤異響的也不少,72800,當時購置稅減半辦完8萬多,現在收二手車的出價4萬不到,告訴我現在二手車市場根本沒人願意要。

按照水軍的說法,第一你不會開車,第二你人品不好,人品不好我信了,11年的駕齡,光開過的車不知道多少,這種車真第一次見。

其實我覺得不是做不好,是壓根就不想做好 你國產車技術落後 耗油量大 舒適性差 等等這些我都能接受,為什麼就不能把質量做好一些,說白了就不想做好,只想著銷量,急功近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