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王俊杰猛 今日头条

怎讲评价宋英宗赵曙?

宋英宗赵曙,并非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而是宋仁宗的养子。

宋英宗赵曙是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个儿子。

赵曙和宋仁宗是叔侄关系。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宋仁宗曾经生过三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根据中1国古代的继承制度,赵允让和宋朝宗室的关系最近,而且赵曙比较好学,知孝悌,因此被宋仁宗选定为自己的继位人。

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重孙,宋真宗赵恒之弟商王赵元份的孙子,宋仁宗赵祯堂兄濮安懿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关系有点复杂啊,但是有一点,赵曙是赵光义的嫡系,这就可以了。

当初,江宁节度使赵允让(濮安懿王是仁宗后来加封的)曾梦见两条龙与太阳一起坠落,就用衣服接着。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正月初三,当赵曙在宣平坊宅第出生的时候,红光照遍居室,据说,有人看见黄龙在红光中游动。呵呵,都是这套路,刘邦降生,好像是他妈和龙交配的。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因为宋仁宗自己没有儿子(三个儿子全部早夭),故在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将幼年的赵曙作为养子,接入皇宫,赐名赵宗实,交给曹皇后(后来的曹太后)抚养。

赵宗实天性孝顺,喜好读书,不好嬉游玩乐。他为人端庄,常常穿着朝服见老师:“你是我的老师,不敢不以礼相见。”

当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呈《宗室六箴》,就是皇室礼仪的意思,仁宗把它交给宗正,赵宗实就把内容写在屏风上,用以约束自己。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赵宗实被封为左监门卫率府副率,后升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宜州(今广西宜州)刺史。

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豫王赵昕出生后,赵宗实出宫,回到生父赵允让身边。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正月,赵昕早夭。

皇祐二年(公元1050年),赵宗实的官职升为右卫大将军、岳州(今湖南岳阳)团练使。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濮安懿王逝世后,把所佩带过的玩物分给各位儿子,赵宗实把所得到的,全部分给了那些即将离开王府的旧人。

宗室子弟中有人借了金带,还的却是铜带,管家把这事告诉他,赵宗实却说:“这真是我的带啊!”便接受下来。

他有一条值三十万钱的犀带,曾让殿前侍者去给他卖掉,结果,犀带被弄丢了,他也不追问。

嘉祐三年六月,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又向仁宗提立太子的事情,仁宗说后宫又有怀孕的,此事等等再说。结果没多久,后宫生了个女孩。当时赵宗实刚好因生父赵允让逝世服丧。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十月十二日,朝廷打算起用赵宗实担任秦州(今甘肃天水)防御使、知宗正寺,赵宗实以守丧期未满,四次上奏推辞。守丧完毕,赵宗实又被授给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他再次推辞。

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赵宗实被任命为担任岳州团练使。当年八月初四,赵宗实被立为皇子;初九,改名赵曙。

赵曙听到诏命后称病,推辞当皇子,奏疏上了十多遍,仁宗没有同意,下诏安国公等人前往劝告赵宗实服从命令。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于是,众臣到赵曙卧室,扶起他送入皇宫。赵曙才答应做皇子,并告诫舍人说:“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知进知退,大智慧。

八月三十日,赵曙以皇子身份出现在清居殿。

从此以后,赵曙每天两次朝拜仁宗,有时还到皇宫内服侍仁宗。九月,赵曙被封为齐州(今山东济南)防御使、巨鹿郡公。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宋仁宗去世。

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

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为宋英宗。

四月初二,赵曙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赵曙想为仁宗守孝三年,命令韩琦代理军政事务,宰相大臣等不答应,赵曙才收回成命。

四月初四,赵曙生病。随后尊奉曹皇后为皇太后。四月初八,下诏请求皇太后共同处理军国要事。皇太后到小殿垂帘听政,宰臣到小殿帘前上奏国事。

曹太后垂帘听政后,一些宦官不断向曹太后说赵曙的坏话,致使两宫嫌隙萌生,关系紧张。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为了调解两宫矛盾,韩琦和欧阳修先对曹太后说:“您侍奉先帝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难道您希望别人像议论天下其他继母那样,去议论您吗?”

他们又对赵曙说:“自古以来,天下贤明的君主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唯独称颂舜为大孝子?难道其他人都不孝顺?当然不是。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父母做得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还不清楚?您只管尽您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您的。”

在大家的劝解下,两宫之间的矛盾得以逐步缓和。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五月,赵曙病体得到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赵曙亲政仅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请求有关部门讨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再议。

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四月初九,韩琦等再次提出赵曙生父的名份问题,于是,赵曙出诏将议案送至太常礼院,交两制以上官员讨论。由此引发了一场持续十八个月的论战,这就是北宋史上的“濮议”事件。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十一月初八,赵曙再次生病,同年十二月在宰相韩琦的建议下,立长子赵顼为太子。

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正月初八,赵曙因病驾崩于福宁殿,享年三十六岁,庙号英宗。八月二十七日,赵曙葬于永厚陵(今河南巩义孝义堡)。

宋英宗赵曙执政时间虽短,但还是希望有一番作为的,只可惜天不假年。赵曙即位后,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1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

赵曙为了广纳人才,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

赵曙在未即位前便听说过苏轼,十分仰慕。继位后,本想按照唐朝惯例将苏轼召入翰林院,授予他知制诰职务。但宰相韩琦却说:“苏轼是能成大器的,今后必然会被皇上重用,只要朝廷好好栽培他,到那时,人心所向,也就不敢有人对此有异议了。倘若现在突然重用苏轼,天下士大夫恐怕会怀疑他的能力,这对苏轼是极为不利的。”

赵曙又问韩琦:“让苏轼修起居注怎么样?”韩琦说:“修起居注与知制诰官职性质相同,官品接近,恐怕也不太合适。”赵曙只好命苏轼在史馆试用。

赵曙还非常重视读书和书籍的编写整理。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赵曙,赵曙对此大加赞赏。

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宋英宗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

不仅如此,赵曙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给书局使用,又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派宦官进行服务。

赵曙的这些批示,使编写《资治通鉴》的宏伟事业自一开始就有了坚实的后盾。

司马光为了报答赵曙的知遇之恩,在此后漫长的十九年里,几乎将全部精力都耗在《资治通鉴》这部鸿篇巨著的编纂上。

评弹历史:短命英主,宋英宗赵曙


《宋史》赞曰:“臣下有奏,必问朝廷故事与古治所宜,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

宋英宗是一个短命的英主。

英宗之后,北宋每况愈下,直至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