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風起長林


明神宗——風起長林


張居正剛死的那會兒,萬曆還是不敢對老師下手的。

做了十年首輔的張居正影響力實在太大,不說那些被他一手提拔起來的官員,就是馮保和李貴妃這兩座大山,萬曆就不敢動。

不敢動,並不表示不能動,不想動。

事實上,萬曆年紀雖然不大,但在治國和對官員的心思上,以及體制上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這一點從張居正死後他的表現可以看出來。

正因為明白,才知道去張化的一切可能。

首先,他很清楚張居正的為人,這是一個不“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得失譭譽關頭若打不破,天下事無一可為者”的先行者。

這樣的人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整個改革,他都看在眼裡,十年改革基本上實現了"法之必行"、"言之必效",使朝廷的國庫積銀達六七百萬兩之多,儲備的糧食多達1300多萬石,足夠支用十年。比起嘉靖年間國庫存糧不夠一年用的情況,是一個很大的進步,但改革不免觸動了相當數量的官僚、縉紳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這些人包括勳貴、外戚、文人、政敵,張居正活著的時候,他們不敢怎麼樣,可人一旦死了,生前丟失的東西,會用十倍百倍的手段拿回來。

可以說,張居正的死,已經預示著他後來的結果。

正是看準了這一點,萬曆才決定動手。

在動大手術之前,他需要一個人的支持。

這個人就是他的母親李貴妃。

當年孤兒寡母的時候,張居正對他們的照顧,讓母親李貴妃很感激,這份情誼不會隨著張居正的死減弱半分,如果不能取得母親李貴妃的支持,即便是他有這個心,也會受到很大的阻力,許多事情一旦做不下,那就永遠做不下去。

這是張居正交給他的道理。

當年張居正奪情一事就在眼前,如果當年的張居正退縮,也許就沒有後來的萬曆新政。

也許,一切會好點。

但歷史沒有如果,他能做的就是不能讓歷史重演。

所以他必須取得母親的支持。

為了取得這份支持,萬曆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明史紀事本末》中記敘了明神宗查抄張居正荊州老宅之前的一番表現。

和萬曆同母弟潞王這一年,剛好滿十六歲,按照明朝的規矩,滿十六歲的皇室子孫說要訂婚了。

這是一件大事,需要操辦的場面很大,需要的銀子不少。

為了體現母愛,李貴妃決定濃重操辦一回,但操辦婚禮的銀子還有一多半沒有著落,每天一想到此事,李貴妃就感到煩心。

少不了在兒子面前埋怨兩句,一來二去,萬曆就聽進去了。

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突破口也許能從這兒打開。

他走了過去,一臉不在乎地說:“這事您彆著急,兒臣有辦法?”

慈聖皇太后有些不信,問了聲:“你能有什麼辦法,這可不是一筆小錢?”

萬曆說道:“母后您是不知道,現在朝中的這些官兒們都無恥極了,他們一定是看馮公公、張太師權大,把好多錢財珠寶都作為禮物存放在這兩家了。”

太后聽了,將信將疑的問:“假使查抄他們的家,這些錢財就都到手了嗎?”

萬曆笑著說:“這個不好說,這個馮保詭計多端,那些錢財恐怕都悄悄地轉移了。”

就在母子二人說話檔口,從外面走進來了一個人。

這個人叫羊可立,是一個御史,張居正當權的時候,他積極響應,在雲南他報請朝廷重新普查丈量土地,逐戶核實賦稅數額,刻碑樹石公佈於眾,防止奸滑作弊。不到半年差賦得均,偷漏賦稅現象得止,一年之餘,就將以往所欠賦稅全部繳納無遺,因為能幹,被張居正提拔為雲南道御史。

御史負責監察朝廷、諸侯官吏的失職和不法行為,羊可立覺得自己有這個義務。

只是這個時間,讓人懷疑。

羊可立的奏章很有特色,上的是“已故大學士張居正隱佔廢遼府第田,乞嚴行查勘”的疏奏。

如果說這是巧合,那麼下一個人,絕對是看人做事了。

得知羊御史上了奏章,已廢遼王次妃王氏也站了出來,奏稱遼王府“金寶萬計,悉入居正府”。

如此一來,慈聖皇太后也不好說什麼。

至此,萬曆清除了最後的障礙,徹底放手清算。

參考資料:《明史》、《明神宗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