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过烂脖子病的土地还能继续种姜吗?如何改善?

关门学员


生姜作为日常调味料,与葱蒜一起被称为“中餐三要素”,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日常烹饪不可或缺的三种蔬菜。


烂脖子病,又称为“茎基腐病”,是生姜栽植中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因为高温高湿导致。而高温高湿,是绝大多数瓜果蔬菜产生病害的主要原因。

有过烂脖子病现象的地块还能种姜吗?怎么防治?

这种担忧完全没有必要,大多数农村的土地并不多,而种菜的地方更少,只要进行土壤改良及精细化管理,还是能种姜的。


改良土壤

前茬作物收割后,需对土地进行处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深翻,再耙细。翻耕深度30-40厘米为宜,把土壤里的病菌翻出,暴晒一周左右,同时可以撒入少量生石灰进行杀菌。

过程管控

生姜栽植中,最好是起垄或做畦,株距保持在30公分左右,做好地块排水,尤其是雨季,地块不积水为宜。高温天气,适当早晚浇水,间隔两天浇水一次,保持土壤水分同时进行有效降温。高温高湿的有效防治与管控,能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在日常的蔬菜栽植中,有效的施肥促进不同生长时期的营养需求同时,做好高温高湿环境的管控,能获得不错的收成。

以前是笔者自家种植生姜的经验分享,望能帮到您!如你有更好的管理办法,欢迎留言交流分享,让更多的人获得好的收成,功德无量!


下坝毛哥


发过烂脖子病的土地可以继续种姜

姜,国内最近几年种植量比较大的一种经济作物,也因为其高价,更是催生了一个叫“姜你军”的新生名词。

姜烂脖子病是什么?

姜烂脖子病,学名叫茎基腐病,一般是在进入雨季后为此病的高发期。染病后的姜的茎基部位会产生病斑,并且其叶片会从下至上发共,待姜的茎基部变软后就歪倒至姜株死亡。

俺脖子病多于高温,高湿的天气有关,并且与早晚温差大也有一定的关系,

姜烂脖子病防治

如有染病可用77%多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及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对生姜进行灌根防治,每周一次,一般连续两次即可见效。

地块消毒预防

发过烂脖子病的土地有可能有病菌存在,所以我们只需要在生姜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即可。

  • 可以每亩用750克77%多宁可湿性粉剂再加400克的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加细土60斤拌匀沟施并耙匀。

  • 在病害发生过的地块,整地时每亩用40斤氯化苦对土壤消毒,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姜烂脖子病的再次发生。

农村王小霞


★ “烂脖子病”是人们对大姜茎基腐病的一个俗称,此病也叫腐霉菌根腐病,是生姜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可让大姜减产或绝收的病害。那么,大姜种植中,发生过“烂脖子病”的地块还能继续大姜的种植吗?对于发生过烂脖子的种姜地块该如何改善呢?这里农嫂就自己这几年种植大量所总结的种植心得,浅谈一下大姜烂脖病(姜茎基腐病)的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姜茎基腐病的发病症状

姜茎基腐病主要病因是从茎基部逐步向上、下发展。植株受害后,向上发展,茎基叶鞘处褪色,无光泽呈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发展至褐色,茎基部缢缩变细,植株矮小不长,一碰就倒,严重病株枯死。

向下发展至地下块茎块时,地下茎块表皮呈水渍状淡褐色病变,茎块表皮变软腐烂,皮囊上充满灰白色的棉絮状物,茎块腐烂严重的会导致整棵植株死。

姜茎基腐病发病病源及发病规律和传播途径

姜茎基腐病病原是由疫霉菌、腐霉菌等真菌和少量细菌复合侵染引起的。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的形式存在病姜、病残体以及土壤中越冬,等到来年只要条件合适时,就会对姜的茎基部进行侵染。

适宜的发病温度为20°C-25° C,一般5月开始发生,在6-9月高温高湿雨季多发季节时是它的盛发高峰,大量病菌随流水扩散,造成多次再侵染,直至收获后带有病菌的种姜仍可继续发病,一直延续到翌年3月播种时。

大姜发生茎基腐病的原因

姜茎基腐病的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带菌姜种,带菌土壤,带菌的水肥传播引起的。


★ 想要抑制抑制和改善大姜茎基腐病的发生,目前主要以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防治进行处理。

一,农业防治

(1)精选姜种,避免姜种带菌:留种姜要选择健壮无病植株的姜留种,并且要保证作种姜块在收获入窖储藏时无病斑。在晒姜、困姜过程和进行催芽之前,要严格的在进行一遍选种。选择姜块肥大、色泽鲜亮、肉质鲜黄、不干缩、不腐烂、质地硬、无蛆头的健壮姜块作种姜。

(2)选好姜田 :种植大姜时对于种植地块的选择,我们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作为种植园地。并且要严格实行轮作,合理安排茬口,一般以实行2~4年轮作、选3年未种姜的园地最好,前茬以粮食作物或葱蒜为宜。 避免重茬种植时与茄子,辣椒,西红柿马铃薯等茄科作物种植地块连作栽种,以免引发基腐病病菌的传播率。

另外,播种前,用生石灰均匀撒入需要种植大姜的田间,并应该通结合犁耙地,通过翻耙使石灰充分与土壤接触,可起到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的作用。

(3)科学管理:种植时应以高厢栽培,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合理密植,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加强田间肥水的日常管理,重施底肥多施腐熟农家有机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以增强植株抗病力。合理水分管理,浇水时小水勤浇,保持土壤湿度,暴雨后及时排除积水,并用井水冲灌,避免高温中的积水灼热而引发姜茎基腐病病源。

另外,要及时中耕除草培土,防治虫害,田间如果出现病株,浇水应予注意,应截断患病株体的浇水,防止大水漫灌,防止灌溉水从病株流向健株、从发病田流向无病田。


二,化学防治

在发现病株要及时、彻底的将整株挖除,邻近的健株也要挖除,带出田外,做深埋处理。同时,病穴内用生石灰或农用硫酸链霉素3 000倍液淋灌。

发病中期,用农用链霉素5000倍液、或50%多丰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隔7天灌根1次,连续3~4次。

综上,姜茎基腐病危害重、传染快,一旦此地块发生过此病害,那么这块地块3-4年内是不可以在做大姜栽培的,继续栽培的话,只能加大了此病害的传播和蔓延的力度,让我们遭受更加严重的损失。

总之,对于姜茎基腐病的防治,重在预防,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将病害消灭在萌芽状态中,以减少姜茎基腐病的发生。


农嫂话农事


大家通俗说的姜烂脖子病,学名叫大姜的茎基腐病,也叫腐霉菌根腐病。主要是由种姜带菌或土壤传菌所致。种姜带菌,种植以后种姜腐烂,种姜萌发的茎叶发黄,不久植株枯萎死亡;土壤传菌,病菌先侵染近地面根茎,被害处呈暗绿色水渍状,向下扩展,使地下茎和刚萌发的芽变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软化腐烂,地上茎叶变黄,枯死下垂,呈立枯状。

防治:

1、土壤消毒,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2、播种以前要严格选母种;

3、催芽前用药剂杀菌,顶苗新喷沟套餐喷沟。

4、出现烂脖子现象,首先隔离,浇水绕道,喷淋、微喷。

5、药剂处理:顶苗新增产套餐淋根,有细菌性根腐病增加细菌性产品稀释后灌根或淋根。

烂脖子病多发于6,7月份温度35—37度最易发病,可控可治,高温高湿容易得此病害。


绿葛青藤


发现烂脖子的菜,导致菜烂脖子的原因很多,如果每年老种植一种的菜,反复重茬种植也会造成菜烂根烂脖子的,遇到连阴雨天或者是浇水太勤了,都会造成菜叶子腐烂甚至导致死亡。不过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跟以上叙述的又太像又不太像。很可能是病虫害,小虫子钻进菜心里导致的腐烂。



我们后院有一片菜地,每年就是番茄 冬瓜的,第一年种了四棵冬瓜,就接二十来个。第二年种了几棵,接了四五个。你们再看看今年种的冬瓜。虽然没有死我看也难会接个冬瓜哇。


苋菜没有种过,今年种了几棵,长得还行吧。

得原因可能是重茬造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