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貝25個月就會叫爸爸了,而且什麼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青春紫涵


哈哈,題主問的這個問題相信讓大家都很詫異吧,為什麼詫異呢?因為兩歲的孩子能叫爸爸媽媽還有懂一些道理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其實大部分的孩子在一歲的時候就具備了這些能力了。

我相信99%的寶爸寶媽對育兒的一些基本常識應該都很清楚。孩子長到一歲左右的時候就開始會說話了,最早學會的詞也就爸爸媽媽等。人家一歲孩子都具備的能力,而我們的寶寶兩歲才達到,你還挺自豪的。

其實,孩子說話遲早和個體差異,生活環境都有很大的關係,這個沒必要糾結和比較,只要沒有病變,都屬於正常。

有句老話說的好“貴人開口遲”麼,我有個遠方哥哥小時候三歲多了還不會說話,咿咿呀呀的,家人都認為這孩子是啞巴。鑑於以前人們醫學常識比較匱乏也沒領著去醫院,一直到四歲的時候孩子才會說話。反而這個哥哥長大後口才特別好,邏輯思維特別棒,現在的職業是培訓老師。還是靠嘴吃飯的,你說是不是貴人開口遲。

大家身邊肯定也有這樣的事例吧。


寶媽寶爸有話要說啊


25個月會叫爸爸,已經不算是說話早的孩子了。大部分孩子在七八個月就會叫,有的孩子甚至更早。兩歲的一個月的孩子,當然什麼都知道了,不知道那家長就該鬧心了。感覺你想表達是孩子25個月,什麼都知道,但是說話只會說簡單的爸爸媽媽之類的,這個是怎麼回事?


孩子說話有早有晚,因個體差異不同。我兒子說話早,一歲體檢時可以雙章節,比如說阿姨什麼的,一歲半左右會完整的句子。但我侄子就話晚,一歲多才說爸爸媽媽,兩歲了還是不能完整句子,也不愛說話。但是三歲後就好了。上幼兒園後,雖然不愛說話,但是表達沒有問題。現在小學了,差距一點也沒有有了。我老公表妹家女兒也是,說話完,現在三歲多上正常上幼兒園了。


如果你家孩子現在什麼都知道,就是不愛說,或者說不會說,沒有關係。說明她在語言積累期,時間到了,說不定那天就爆發了,直接跑過短句可以說長句了。


做為家長要做的就是放下焦慮和對比,用平常心來對待孩子。每天多和孩子交流,給孩子讀讀繪本,注意交流時要用規範用語,給孩子足夠的語言輸入,靜待花開。


孩子小時候有個體差異很正常,慢慢的就追平了。不用擔心。


佑媽育兒經


25個月就會叫爸爸,這個就用的不恰當吧..你要是說25個月才會叫爸爸,想必大家才能理解你的想法。

我家寶寶在四個月大的時候就嘟嘟啦啦爸爸媽媽了,但是大人也覺得可能是無意識的就是想說話而已。但是很奇怪的是,她一哭就只喊媽媽,從來不喊爸爸。因此大家總感覺她知道什麼是“媽媽”。

親戚朋友也說我家姑娘嘴巧,以後說話會很早。

後面我和家人總是培養她和她說話,在寶寶六七個月的時候,她已經明白什麼是爸爸吧什麼是媽媽,就比如你詢問她,誰是爸爸,她的眼睛就會看向誰。但是還不會準確的叫出聲而已。


而我姐姐家的孩子,沒我家那麼早,但是也是在一歲左右喊爸爸媽媽很順暢的。


阿影說


導讀:其實25個月的寶寶會叫爸爸很正常的,兩歲多的孩子也是能聽懂話的。從這題目的側面可以看出,在不少家庭中父親角色是缺失的。
25個月的寶寶如果才會喊爸爸,個人覺得寶貝的語言發展相對遲緩,但也不要擔心過度,畢竟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
有些寶寶說話比較早,到兩歲左右就會較清楚的表達,說出的不是單個詞,可能是個句子。
有些寶寶就是我們說的“金口”寶寶,金口難開,在別人能說詞語的,他可能只會喊爸爸媽媽。
孩子什麼時候會翻身,什麼時候會坐,會爬,會走,會說話,醫學上對嬰兒的發展有一個大致的標準。老一輩的也經常說三躺六坐八爬週會走。
個人覺得只要你家的寶寶不偏離標準很遠,就大可放寬心,如果嚴格按照這個標準來,其實也多少有點杞人憂天。因為寶貝是一天一天慢慢長大,有些事情隨著年齡的成長慢慢就會好起來,千萬不要拔苗助長。
這個問題的解答無非是兩點。
一,為什麼應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題主卻喜大普奔,激動不已。
二,對於說話稍晚的孩子要如何去做。
我們先來說下第一點,個人覺得之所以出現題主這種感覺有點大驚小怪的問題,多半是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角色缺失。
父親角色缺失,相必是不少家庭的情況,孩子嘴裡的爸爸,總是在寶貝還沒醒時就離開家,在寶貝晚上睡下了才回到家。
也有一部分父親光明正大的覺得養兒育女是當媽媽的責任和義務,做爸爸的只要負責賺錢就好,偶爾看一下孩子還是在自己心情好孩子不鬧的情況下,如果孩子一鬧就會覺得很煩。
我的同事就有不少這種情況,他們覺得嬰幼兒時期的孩子不懂事,等孩子長大了,需要父親的時期在來當父親的角色也來得及。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子關係其實也是一樣,研究表明在孩子的童年父親角色參與越多的女生越會懂得自尊自愛,男生也會更有責任感和擔當。
所以,做父親的千萬不要讓父親這角色缺失,父親的角色越豐滿,對孩子的成長越有益。
二,對於說話稍晚的孩子,我們應該如何做?
聽說讀寫,為什麼把聽放在首位,是因為聽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聽的多了,自然就想去說。
父母平時在家多跟孩子交流溝通,雖然他可能還不會說,但影響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
我家寶寶現在一歲四個月,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著亮起的燈會說燈,有時自己玩嗨了,嘴裡吱吱呀呀的好像在唱歌,我每天在孩子睡前都會給他唱兒歌,給他揉揉腿,不唱兒歌的時候,就一起看一圖畫本,我說他聽,我會問他這是什麼?他在一旁啊啊的說,這個過程很有趣。
寶貝的教育是互動雙向的,我想這也是建議嬰幼兒少看電子設備的原因吧,因為手機的視頻或動畫,它們只是在輸出,而沒有互動。沒有互動就起不到作用。
給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些溝通,多一些互動,你會發現寶貝在一天天的進步。
重要提示:每個孩子的成長軌跡都是不同的,千萬不要跟別人家的孩子做對比,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陪伴,說話晚的孩子只要不偏離成長標準太遠,是沒有必要去醫院的。
今日話題:你家寶貝什麼時候會叫爸爸?對於寶貝的語言發育,你有好的辦法嗎?

【一個最有耐心的親子共讀諮詢師,寫得好辛苦喔,點贊私信1可獲得微號,送你價值398的親子共讀手冊。】


格格巫育兒


這個題目讓人疑惑,題主是覺得25個月會叫“爸爸”了是早呢還是遲呢?或者你是想表達25個月還只會叫爸爸,但什麼都懂,但是還不會說出來?

孩子的說話早晚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是1歲左右開始有意識的說話。我家孩子10個月左右會叫爸爸,1歲出頭開始喜歡說話。但是我哥哥的孩子到兩歲半才正兒八經開口說話,但是幾個月時間她就會說很多句子了。

都說“貴人語遲”。據我一個心理學老師說,說話晚的孩子更聰明(當然前提是這個孩子最終是會說話的),他本人就是快3歲才會說話。他的家人一度以為他是啞巴,沒想到後來他竟然考上了哈佛,據說學院裡面的老師做IQ測試,他得分最高,接近150。當然他這個說法我也沒去考證。

說話晚有很多原因

其實只要不是生理(如舌頭或嘴巴等生理構造)問題或心理問題(如自閉症),晚一些說話不用太擔心。

一般來說,除了生理和心理原因,造成孩子說話晚的原因主要是家庭環境和引導方式。比如家裡人是不是喜歡和孩子交流、孩子需要其他人協助做一件事情或者需要幫助是不是需要表達出來,還是家長直接知道他是什麼意思,不用孩子說出來直接就做了。缺少交流或表達的機會,可能是推遲說話的原因。

不說話並不影響“孩子什麼都知道”

因為“知道、懂得”是一個理解的過程,孩子可能腦海裡已經有語言詞彙幫助理解,只是還沒有用語音表達出來。往往這樣的“什麼都知道”孩子,一旦開口說話,很快他就什麼都會說了。

我的侄女就是一個例子。記得兩歲多的時候,她什麼都不會說,連媽媽的音都很少發,但什麼都懂,而且特別會想辦法解決問題。有一次,她要取一個高高掛在牆上的包,她先是像往常一樣把奶奶拉過來,指一指包,意思是想拿下來。奶奶說:“我拿不到”(其實是不想給孩子玩)。這孩子先是耍賴,躺在地上哭,但就是不說話。奶奶走後,她自己先是拿杆子夠,夠不著還自己搬來凳子墊腳,最後自己硬是把包取下來了。後來到3歲的時候,孩子什麼都會說,而且表達得很清楚。現在孩子已經6歲多了,腦子特靈光,老師們都誇孩子很聰明。

所以不涉及生理心理原因,孩子晚說一些話不用太擔心。

儘量給孩子創造利於說話的環境

作為家長我們還是要多在生活中引導孩子說,因為這畢竟是一個孩子交流的工具,雖然在家裡父母都能瞭解孩子要表達什麼,但是出門和其他小朋友玩,語言交流還是有必要的。


有料家庭教育


25個月會叫爸爸很正常啊!我兒子也是25個月,已經會背多首唐詩,還會講烏鴉喝水和小貓釣魚的故事了。

一般孩子一歲左右就會喊爸爸媽媽,到了兩歲的時候,最起碼日常的對話都會表達了,想吃什麼想做什麼,都可以流暢或者斷斷續續說出來自己的意思。而且大人說的話也可以基本理解,還能對答幾句,有時候童言無忌,說出的話不要太可愛。

有時候我跟他爸爸說話聲音大一些,或者有時候老公做一些事讓我不滿意,我訓他的時候,兒子看到了都會說:爸爸笨,媽媽不生氣!有時候我真的生氣,小傢伙還會跑過來捂我的嘴。

昨天中午正準備午睡的時候,窗外傳來了斑鳩的叫聲,我兒子聽見了問了:媽媽這是什麼聲音?我說你猜猜!他說,我想一想。。。也許是布穀鳥?這個“也許”是他第一次說,認真的表情讓我忍不住笑了。

所以25個月會喊爸爸,而且能夠理解日常對話是很正常的,不需要太過擔心。


婦產科女司機颯姐


題主,這個真的不算什麼奇怪的事情,只能說很正常。

我二胎女兒,現在9個月,牙還沒長,就會叫媽媽了,也會叫爸爸。不過媽媽叫的清楚點。

因為我和老婆平時一沒事情就會對著她說話。

有時候我們跟她說再見,她也會把手伸出來,嘴裡說再見這個音調,為什麼,因為我們平時一直有這樣教她。

有一次我看電視,她在玩水果凍,放嘴裡,但是打不開包裝,它就拿遙控器去砸。才9個月啊,還不是砸一下,是一隻手拿著果凍,一隻手拿遙控器砸,一邊砸一邊呀呀叫,最後煩躁起來遙控器都扔了。

孩子都很聰明,都在那裡學習,她看到的,看的次數多了就會記在腦子裡,所以很正常。

這照片就是前幾天,她打開櫃門,拿出盒子,然後站在上面想要拿那個花,被我無意間發現拍下來的。那時候9個月還差幾天



情有可原也算背叛


25個月寶寶會叫爸爸,爸爸就心喜若狂,果然孩子還是自家的好!記得大寶25個月時,也是隻會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少數詞組,我當時也是著急的不行。

下面是25個月寶寶發育標準,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如果寶寶基本上能達到標準,說明寶寶發育正常。如果寶寶與標準相差較多,家長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鍛鍊!

25個月寶寶語言發育

1.會說自己名字

寶寶會說自己叫什麼名字,而不再是小名、暱稱等等。

2.會說方位詞

寶寶能分清上、下等方位,會主動說“上”、

“下”、“外面”等方位詞。

3.會說代詞

寶寶能主動用“你”或“我”來造句子,有時候會把“你”和“我”用反。

結合標準,可以看出這個25個月寶寶,語言發育相對遲緩,家長可以有意識與寶寶多說話、多交流,讓寶寶生長在語言環境中!這樣日積月累,即使寶寶暫時不開口,也是在默默積蓄力量,等某一天家長會欣喜的發現,寶寶一下子會說好多話,小嘴巴巴個不停!


家長可以多帶著寶寶去人較多的地方轉轉,特別是孩子多的地方。寶寶也有社交的需要,看到孩子們之間遊玩、交流,寶寶也會模仿著玩耍、說話等等。

25個月寶寶社會認知發育

1.主動學習自理

寶寶開始自己穿鞋襪,可能會分不清左右腳。

2.模仿跳舞

寶寶可以跟著熟悉或者喜歡的音樂一起跳舞。

3.對語言記憶

寶寶可以背出幾首完整的兒歌。

4.分離焦慮減輕

寶寶可以和不熟悉的人獨處一會兒,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煩躁。


25個月寶寶什麼都知道是標配,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家長給孩子演示一下怎麼穿衣服、穿鞋子,然後讓孩子自己穿;陪著孩子一起跳跳舞,讓孩子熟悉音樂的韻律,培養孩子的大運動能力;沒事的時候給孩子哼哼兒歌,培養孩子的記憶能力;帶孩子多去公眾場合,讓孩子多見見世面,孩子接觸過不同的人群,分離焦慮會明顯減輕!


倆寶娜媽mn


我家孩子7個月多叫爸爸。

現在14個月,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哥哥姐姐,叔叔,姨……吃,喝,尿尿,粑粑,雞,鴨,鵝,狗狗,豬豬……還有走,去,來,謝謝,等等生活中基本的詞彙啥都會說了,而且口齒很清晰。

你問她姓什麼,爸爸媽媽姓什麼,他都能回答出來……

每次帶她出門玩,都會收穫來無數的贊👍。真的是很棒了。作為父母,也無限驕傲。尤其作為媽媽,因為我寶從出生開始就是我一個人一手帶大的。即使她不哭不鬧,我也從未把她丟在一旁,自己玩手機。只有在她睡著期間才玩手機,她醒著的時間都是一直陪著她玩,跟他說話聊天。雖然一路走來,過程甚是辛苦,但是一切都值得。

也希望各位寶爸寶媽們都能少玩點手機,多花多一些時間陪孩子。希望你們的寶貝都聰明,健康,快樂成長。


分享小屋7


25個月的孩子,整整兩週歲了,會叫爸爸,這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像這麼大的孩子,會叫的可不僅僅是爸爸這一個稱呼。

正常情況下,兩週歲的孩子語言能力已經開始發展的不錯了。



我兒子是一歲多一點兒開始叫爸爸媽媽,之後慢慢的開始會叫爺爺奶奶以及其他的稱呼。等到兩歲的時候,能連續說幾個字的話。現在三歲,能夠還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思,還會用詞,能背一些兒歌,還有幾首詩。

在兩歲半的時候,我記錄過一次他說的話,那個時候他就特別喜歡在話中加入一些詞。

——爸爸可能在睡覺。

——這個奇怪的聲音是什麼?

——我特別喜歡這輛小汽車。

——姐姐果然沒睡覺,她在鍛鍊身體。



當時我一看他的用詞,就知道他在模仿。這麼大的小孩子,模仿能力是特別強的,我們大人如何跟他說話,他就會細心的去模仿,不知不覺中就學會了用詞。

我和兒子說話的時候,通常就是以我們大人的方式去表達,而不是去用一些疊詞或者是特殊的說法。結果發現,他用詞也很到位。



同時兒子也喜歡看小豬佩奇,基本上每天會看兩集。小豬佩奇這一部動畫片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他在看劇情的同時,也會模仿小豬佩奇的說法,經常會不經意之間冒出一些特別有趣的話。

當然每一個孩子的語言發展情況不一樣,也有的孩子說話晚一些,但後來語言發展的也特別好。不能單純的以孩子說話早晚來判斷一個孩子的發育是否正常,但我們的確可以通過抓住孩子的語言敏感期,讓孩子在這一個時期的語言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