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武松和李逵都有打虎的情节,为何武松打虎比较出名?

殊寐语


性格不同:首先,要说的就是两人不同的性格,说起武松,其人非常豪爽,但是却相当的逞强好胜,尽管如此其做事从不缺乏谨慎和机智,而李逵则大大不同,其人不仅大胆且粗鲁至极,就是一个大老粗,但是说起孝顺,这也是不得不值得表扬的。

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仇。杀虎数量不同:武松杀一只;李逵杀四只

杀虎方式不同:武松徒手;李逵使朴(pō)刀。

杀虎可观性不同:武松打虎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李逵杀虎酣畅淋漓。

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尚存余悸;李逵心情释然。

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主要讲述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至酒家沽饮十八碗,醉后欲行赶路。酒家告以冈上有虎伤人,劝其勿行。

武松不信,在冈上果遇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被世人传为佳话。明代沈璟所著传奇《义侠记》据此改编。京剧、昆腔、高腔、川剧、滇剧、秦腔均有此剧目。

李逵打虎

李逵上梁山后,思母心切,为了让母亲享福,特地回家去接老母亲上梁山。路遇李鬼扮成“李逵”剪径,李鬼谎称家中有九十老母,便被李逵放走。

后来李逵路过李鬼家,发现李鬼不仅所言不实,且企图害他,便将他杀了。回到家中后,李逵背着双目失明的老母亲奔梁山而去,途中路过沂岭时,李逵放下母亲去接水。回来后,发现老母被老虎所吃。李逵气愤之下杀了一窝四只老虎。

李逵杀虎之事惊动了周围一带,由于李鬼老婆的告发,当地曹太公用计将他捉住。沂水县知县派都头“青眼虎”李云将他押送到县里。李云在押送李逵的路上,遇到早已得知此事的朱贵、朱富兄弟,被麻翻。李逵因此被放出,李云、朱富也因此上了梁山。


绮惠说法


武松打虎,成就了他的时代英雄。景阳山上有虎贻害一方,老百姓不能单独走路,政府也管不了,其实武松开始也不相信景阳岗有虎,喝了酒个人就走上了景阳岗,在景阳岗智斗老虎,把老虎给打死了,除掉景阳岗上的老虎,得到人们的爱待,成就了一方英雄,李逵只是把吃了自己母亲老虎给打死,不是大众化的,他的景响不是很大,所以李逵的打虎和武松的打虎就不一样了。





三农老三哥


武松打虎与李逵打虎,各人的时间,地点不同,李逵背母,因母口渴,要取水,离开后母被虎吃掉!直接用斧头砍杀……!没有前后情景辅垫……等于直抒……不惊险,不生动!

武松就不同!因为兄报仇雪恨,大闹狮子楼,杀西门庆,后离职走佬!路经《三碗不过冈》酒店,不但武松饮过三碗,而且饮了七碗!超过大半别人的酒量,武松要路经景阳冈,店主说,不可一人独行景阳冈,因这网上有吊晴白额大虫一只,时常出没伤人,官府命猎户捕杀未果……!!!

这打虎前对武松进行对人物进行细致描写与刻划,带动情节的深入发展!……

当然最精彩是武松赤手空拳打虎!老虎捕人的三招,一扑,一展,反扑……!!

武松骑上虎背,轮起铁拳,使尽吃奶的力气,打得老虎七窍流血……!!!

精彩不精彩……???

千百年来,武松打虎,家喻户晓……!!!

为何不精彩……???

……!!!








朱群老师四公专页


一、同样是杀虎的情节,从中表现出来的武松的性格和李逵的性格不一样。写武松打虎是精细,写李逵杀虎是大胆。武松虽然神勇,却没有李逵那样不要命,而是先惊出一身冷汗,待到将老虎打死之后,看到草丛中又有老虎时,他没想到这是人所扮装,他哀叹“我今番罢了”,完全失了英雄视死如归的本色。李逵则有勇无谋,不过也难怪他刚失去老母,恶从胆边生,生死不顾,才敢一头钻进老虎洞中。倘若当时不是雄雌老虎都已外出,而是都在洞中,则李逵纵有天大的本事,也难逃劫数了,李逵杀虎是杀得侥幸。同是灭虎的情节,表现的是不一样的性格。二、小说对二人在打虎的具体写法上不同。第43回,写武松景阳同打虎,武松见老虎跳出,拿哨棒闪在青石边,大虫从半空中撺下来,武松心凉,酒做冷汗出,闪在大虫背后;然后武松“躲”“闪”“劈”“跳”,之后武松却退出十步远。那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疙瘩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最后用拳头把大虫打死。再看李逵的杀虎情节。李逵看到老娘被老虎吃了,心头火起,杀死一只幼虎,又一头钻进洞中追杀另外一只幼虎。正往外走,母老虎回洞,李逵一刀捅入其粪门,母老虎逃跑,正要追赶,一只吊睛白额雄虎袭来,李逵手起刀落,正中大虫颌下,伤了气管,死在岩下。三、两人打虎时所用的武器不同。武松打虎之前随身带了一根哨棒,因误劈在树枝上没有派上用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吊睛白额兽。李逵杀死四只吊睛白额兽,是先用腰刀再用朴刀。武松打虎既艰难又危险,正因为这些,方显英雄本色。李逵杀四虎轻而易举,难以展示出他的神勇。四、两人打虎之后的表现不同。二、武松打虎之后,从百姓到县官,都为他喝彩,广泛宣扬,他成为街头巷尾议论的人物。武松以后又接连做了几件震动江湖的事,而且敢做敢当。他和人较量时常说,若是怎样,景阳冈上的大虫便是榜样,或者在杀人之后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留下“杀人者武松也”的字样就可以表明杀人的是他武松,可他总是不忘记加上“打虎”二字。打虎成了他的标志。李逵打虎是在官府追捕的情况下做的一件事。他自己隐姓埋名,不敢声张。打了虎之后,当地百姓问他姓甚名谁,他也不敢报真姓实名,更是不敢替自己宣传。扩展资料:李逵杀虎不及武松打虎都是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经典情节,李逵杀虎不及武松打虎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还与小说对二人在打虎的具体写法上不同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施耐庵在写作武松打虎时,从三碗不过冈写起,层层铺垫,笔笔造势,读者随小说情节的展开时而紧张、担心,时而轻松、赞叹。小说从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使主人公武松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还特别通过环境的描写来渲染打虎前的紧张的、令人恐惧的气氛,“(武松)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金圣叹对此句有十分精彩的评说“骇人之景。我当此时,便没虎来,也要大哭。”武松初见吊睛白额大虫来,“啊呀”叫了一声,这越是人之常情“反越显出武松神威”(金圣叹语)。此时读者的一颗心也随之提了起来。此后的人虎搏杀更是惊心动魄。


夏果果152


景阳岗的吊晴白额老虎贻害一方,百姓害怕,政府头疼。武松呢,有英雄气概,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探兄心切是他不信山上有虎,小二劝他住店又令他心下生疑。真遇到老虎,也着实吓他一跳。和虎刚搏斗时,哨棒由于用力过猛,打在树丫上折断。后来的过程武松基本上赤手空拳和老虎肉搏。直干到老虎气绝身亡。他凭借勇、力、智成功干掉危害商旅通行的老虎,所以为人们津津乐道。

李逵虽然连杀深山四虎(两大两小),但该老虎祸害百姓相对较小,他杀虎的行为是母亲被老虎吃掉后激愤之举。干掉老虎是他手持利刃之力作,如果没有大刀相助,恐怕李達也有可能为虎所伤。

从打虎的行为上看,李、武二人均是英雄,但从社会影响、事件效应、个人能力方面,李的英雄事迹明显逊于武松。


城南逸客


因为李逵打死的老虎除了吃自己的母亲没伤村民及牲畜。说白了,就是这只老虎不是明星,众人关注的焦点!

武松就不一样了……

好比,现在那些不出名的人因为某些事被网络放大,谁都认识了一样。



流水竹空月


主要从两方面:1、感觉这个和作者想把人物描述成什么样子有关系,武松在剧中的人物形象是一个武艺高强、正直、不为名利重义气的英雄形象而李逵得人物形象虽然也具备这些特点但从实际上看他是一个莽夫只知道誓死效忠宋江而不分黑白这点和武松不一样,总得来说他两就不是一样的人玩不到一块去,所以武松这我感觉作者给了一些主角光环加持类似于现在一些剧中怎么打都死不了的人物。2、虽然两人都曾打死老虎但影响不同武松打虎是为民除害,而李逵打虎是为母报仇,所以民望不同再者李逵这也不符合时下的社会容易引导观众误入歧途。



咖啡的味道苦啊


其实二人都是为民除害,李逵发现老娘被虎叼走后,两只小虎还在拖着一条人腿玩耍,四只虎连一个人都没吃完,想必是老婆婆不好吃,可见这沂岭四虎平日也不少吃人,以至于口味都变刁了,从老虎性质来说,与景阳冈之虎并无本质区别,而从老虎数量来看,为害地方程度更甚。

再说说两位货真价实打虎英雄动机,一个得复仇,一个为求生,也就是说都不存在主观正能量做好人好事初衷。

武松打虎仅仅用一双拳头活活捶死一只未结婚、吃人成性的成年东北虎。而李逵虽然杀了四条,但手持利刃,还有一点提请客官注意,李逵不是同时与四老虎开打,他是先杀了两未发育成熟小虎,再捅死捅伤大虎各一。

从这四只虎被害经过看,战斗力很成问题,哪像景阳冈那个虎王级大虫,属于老虎中的战斗机虎,不是吗?该虎拥有扑技、掀技、剪技三种高难度格斗技巧,但还是被武松以地面技锁住——还是一只手,另一只手要捶虎头,总计五七十拳方得虎死。而在沂岭的李逵呢,两只小虎不曾见识过干仗,被直接一刀一个,然后李逵打了个埋伏,一刀插伤母虎屁眼,慌不择路,自个儿摔死,公虎扑了上来,可能是刚刚吃的肉有些老,胃里消化不很顺畅,起扑高度速度准确度都受了影响,被李逵一刀刺中下巴,活活疼死,堂堂一个四虎之家,就这么窝窝囊囊的灭绝了。

那两者意义有什么不同呢?关键在于他们的身份不同,武二郎打虎后,得到了国家地市一级的表彰和奖励,还被特聘为武警小排长,他打虎的时候还是良民。李逵可就不同了,李逵杀死四虎后,也被当地民众推荐打算请赏,不想这个大通缉犯被人认了出来,待遇立刻从天上掉到了地上,座上宾变成了绳捆贼,即使有再大功劳,反贼也是天杀的罪犯。

一句话,你的英雄模范事迹,官方认可很重要!


颤动的丹田


不用想那么多,很简单的问题,武松打虎是赤手空拳(捎棒折了),李逵打虎时手里一把板刀,看看就知道谁厉害了。

还有就是,武松那条大虫害了很多人了,猎户们炒起来的宣传效应也很到位;

李逵杀是杀了几条,但他的身份暴露后,效应比杀虎还大,自然就掩盖下去了。



诗文一刻


可以从几大方面看吧

1.两人的性格不同,武松为人好爽,机智勇猛,粗中有细。而李逵呢,为人粗鲁,胆子大,爱使蛮劲。

2.遇到老虎的过程不一样,武松是探望武大郎,走到景阳冈遇到的。李逵是返家接老母亲到梁山,走到沂岭时遇到的。

3.起因也不一样,武松属于正当防卫,醉酒状态徒手灭了一只。李逵是报仇,明处用刀杀了n 只。

4.打死虎后的待遇不同。武松是从衙门到百姓,夹道欢迎,为民除害。一传十十传百,打虎者,武松也。而李逵是犯事了,就算打虎也不敢声张,所以不是很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