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抗疫党员夫妻档,舍“小家”护“大家”

在大灾大难之前,总有一些人要迎难而上、负重前行。在津市,一对对党员夫妻上演了“抗疫第一线,上阵夫妻兵”,他们舍弃小家,保卫大家,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为群众的安全护航­­­——

“孩子,爸妈在外面消灭病毒保护你呢”

面对“疫”战,无数夫妻档奔赴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津市市三洲驿街道后湖社区工作人员李智陈艳夫妇就是其中一对。

“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还不回家?” “宝贝,爸爸妈妈在外面抗战呢,当大英雄去了”陈艳对着电话说道,转身间,已泪湿眼眶。

翻看这对夫妇的工作日志:1月25日参加紧急会议;1月26日全面入户摸排,做好宣传工作;1月27日排查“二类人员”,填报表格;1月28日上门为居民送物资、继续摸排宣传....面对辖区5千余人,他们从抗疫第一天起,他们每天微信步数都上万步,吃在单位,睡在单位。“现在疫情形势严峻,领导带着我们日夜下户摸排,就希望将数据全部摸清楚。”丈夫李智说。

这些天,他俩谁也不敢回家看9岁的儿子,那怕说起孩子时,陈艳的声音有些颤抖,“我有一个9岁的儿子,小学3年级了。作为一个妈妈,哪能不想孩子,但是我们每天都在一线,怕身上有病毒,只能每天休息空隙跟孩子打个电话,看他按时吃饭没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社区工作人员,陈艳夫妻知道哪里最需要他们,尽管放不下对孩子的牵挂,也强忍思念不去看望,远离才是保护家人最好的方法。

津市市人民医院放射科李丙华和检验科杨明是一对“白衣夫妻档”。在生活中,他们是伴侣,是家人,在工作中,他们是同事,此刻更是战友。

春节期间,这对夫妻来不及团聚,更来不及吃上一顿团年饭,便坚守在各自的科室。

李丙华主任和同事从大年三十起一直坚守在放射科。这是抗疫的一线工作岗位,高危险、高强度、超负荷,工作需要直接接触发热、咳嗽、肺部感染患者。为了剩下一套防护服,大家连续八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患者肺部扫描需要接触影像器材,为避免接触交叉感染,每次扫描后都需要喷洒消毒液。“一定要仔细阅片,不要漏掉一个疑似病例,对病人负责,也是对全市人民负责。”李丙华主任再三对叮嘱同事。

妻子杨明是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是第一批支援津市市防控救治隔离区的医务人员。隔离区收治全市发热病人,检验科负责检验检疫,是高危科室之一。她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验项目,给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结果。

他们夫妻虽然同在人民医院,却日夜见不到面,只能在闲暇时匆匆打个视频电话,相互打个气、报个平安。他们二人携手并肩,相互鼓励,牢牢守住了两大医技科室的大门。

“我和我老公,已自觉隔离很多天了”

今天,津市市市场监管局刘微出门的时候,看见家门上6岁儿子的贴的便利贴:“爸爸妈妈每天都在消灭病毒,我和妹妹爷爷奶奶每天都不出门,我要为他们加油!我们一定会战胜病毒的!”。防疫工作很忙碌,但刘微又充满了奋斗的力量。

丈夫张成是津市市公安局治安大队的一员,主要负责重点场所摸排第一线工作。大年三十接到紧急通知,夫妻俩第一时间投入到防疫工作当中。

因工作的特殊性,开展防疫工作后几乎零见面,偶尔的相见也是联合行动中的匆匆两眼交流。其实他们最担心的还是两个孩子,夫妻俩工作都在防疫第一线,生怕会将病毒带给年幼的孩子,回家后张成都不敢碰孩子一下、见孩子一面。“我和我老公已自觉隔离很多天了,和孩子们现在也都是网友关系,我们回家的时候他们也都睡觉了。”这一刻,刘微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流下了泪水。

防疫期间高强度的工作让刘微身体偶感不适,她只是稍微缓一缓又继续投入工作,夫妻俩相互鼓劲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她说:“你们都还在坚持,我不能倒下。”守护小家不容易,保护大家更不容易。

“夫妻档”的“逆行”故事是当前防疫中很多群体的缩影,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影响着身边一群又一群“逆行人”,他们舍小家只为战“疫”的胜利早点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