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拐點將至?衛健委專家這樣回答

2月4日下午,國家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進一步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醫療救治有關情況。

疫情拐點將至?衛健委專家這樣回答

視頻截圖


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我相信,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按照政府要求的,戴口罩、多洗手、室內常通風,儘量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和聚會,讓居家隔離防控的措施落實到位。在全國都馳援湖北、馳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下,我相信拐點的這一天一定會盡早到來。”

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疫情拐點至少還要再等14天

4日晚,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科主任蔣榮猛在接受央視連線採訪時,就近期新增病例驟升的原因,以及目前大家所關心的疫情拐點,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疫情拐點將至?衛健委專家這樣回答

蔣榮猛說,近日新增病例之所以快速增加,首先,是因為之前的疑似病例存量沒有得到很好的診斷。其次,是隨著國家衛健委發佈的第四版診療方案,對於疑似病例的診斷標準更為全面,可以儘早對他們進行排查。最後,則是家庭內部的傳播,這個因素也是佔到一定比例的。

在談及到疫情拐點時,蔣榮猛說道,距離1月23號武漢暫時關閉出城通道到現在,差不多剛好是第一個潛伏期過去,那麼我們現在至少還需要度過第二個潛伏期,也就是再過14天之後,看看到時候情況如何。


延伸閱讀:各方觀點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專家預測:疫情高峰拐點2月21日左右出現

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3日24時,全國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增確診病例3235例,此前一天,這一數字為2829例。確診人數的快速增加意味著疫情正在向其高峰發展,而何時能夠到達“拐點”是各方最為關注的。

對於這一“拐點”何時到來,新增確診人數何時開始減少,鍾南山院士本月2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此次疫情有望在未來10天至兩週左右出現高峰,即高峰期將出現在本月12日至16日間。而根據英國蘭開斯特大學傳染病學家喬納森·裡德的預測,這一高峰會在2月26日左右到來。

陳希在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根據他與耶魯大學部分學者研究,疫情的高峰、“拐點”可能會在2月下旬,2月21日左右出現。但他也強調,所有的預測模型都存在侷限,很多影響因素也無法體現在模型中。例如,病毒傳染能力的變化是較難預測的,有的學者認為病毒的毒性是在逐代降低的,甚至有國內學者更為樂觀,預測此次疫情最終會演變成一次大流感。

而另一個模型無法預測的重要因素是來自中國政府的干預。陳希認為,中國政府大力的干預對疫情防控起到了巨大幫助。根據陳希看到的一篇尚未在學術期刊正式發表的論文,武漢封城後,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染性(R0值)下降了30%。

知名傳染病專家桂希恩預測:正月十五前武漢疫情可能出現拐點

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春節假期,年逾八旬的桂希恩教授仍然堅持每天到辦公室工作。記者就新型冠狀病毒的相關問題採訪了桂希恩教授。

記者:作為知名傳染病專家,您如何看待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的疫情?

桂希恩:現在面臨的形勢很嚴峻,但現在各級政府高度重視,採取的防控措施在中國史無前例(超過2003年SARS流行時採取的措施),當前的檢查和治療手段比以前更多,相信疫情完全可以得到控制。

醫務人員要保護好自己。本病主要通過近距離的飛沫傳染。

我們醫院感染科醫護人員都在一線堅守崗位,每天都在接觸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包括傳染性強的患者。雖然感染科醫護人員被傳染幾率比一般醫護人員更大,但沒有一個人被傳染,說明只要預防措施得當,本病完全是可以預防的。

全國多地醫務人員放棄春節休息來武漢支援防控工作。我們這些本地醫務人員更應繼續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作貢獻!

記者:您對這次新型肺炎的發展如何預測?

桂希恩:SARS病死率大約10%,現在新型冠狀病毒的死亡率比SARS低,醫務人員感染率也更低,我們在10多年前能控制了SARS,今天我們也能控制新型冠狀病毒。我們既要提高警惕不能麻痺大意,但也不必過於恐懼。新型肺炎患者中,大部分是輕症,而且是可以治癒的。我們應該有信心。

我們控制SARS病毒花了6個月,我預計新型冠狀病毒完全能控制而且比控制SARS快!目前新的確診患者一天比一天多,但從頂峰到下降應該不需要太長時間,發病率“轉彎”可以以周計算,預計正月十五前武漢市的疫情可能出現回落。

記者:今後還會有類似的傳染病出現嗎?

桂希恩:幾千年來,真正被人類消滅的疾病只有一個——天花。艾滋病、軍團病、SARS等新發的傳染病不斷,新型冠狀病毒也屬於新發傳染病之一,即使我們成功將把這個疾病控制,將來肯定還會有新的傳染病發生。人類與傳染病的鬥爭永遠不會停止。作為醫務人員,更不應該害怕疾病,在疾病面前打退堂鼓!應有終生與疾病鬥爭的思想準備。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 人民日報 環球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