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下 全身汗透

防护服下 全身汗透

护士给一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上呼吸机。

防护服下 全身汗透

患者刘先生(图右) 当初拍板把他收入院的隔离病区主任彭亮(图左)

防护服下 全身汗透

智能消毒机。“他”全身分布多个喷头。只需站在“他”面前转个圈、伸手、弯腰,七秒钟即可消毒全身,快速、方便,消毒效果也得到医务人员的认可。

防护服下 全身汗透

专司送餐的智能机器人。“她”有三层搁板,顶层的扶手安装了一块小小显示屏。医务人员放好餐盘,轻轻点击显示器,“她”便开始轻盈地滑动。送餐机器人一次可以送三个房间。

扫码看完整视频

平安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当你看到镜头中身穿全套防护服,在隔离病房里奋力将患者拉回“安全区”的“白衣战士”,可曾想过,他们为此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昨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进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三院)感染科隔离病房,直击医务人员救治患者的真实画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者任珊珊 通讯员周晋安、甄晓洲、叶张翔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廖雪明、任珊珊

人车分流

进院门须经严格探热

疫情期间,中山三院采取堪称“一级战备”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医院规定所有外来车辆不准进入医院,并在天河和萝岗两个院区实施人流车流管控。记者在现场看到,天河院区封闭了医院位于石牌东路的3号大门,位于岗顶地铁口旁的医院1号门只进不出,1号门东侧的2号门只出不进。行人通道则进一步对病人和家属分流,设置类似安检门的自动探热门,发热病人进门后立即进行预检分诊,严防交叉感染。

据感染病专家、中山三院副院长崇雨田介绍,医院特意将天河院区发热门诊和感染科隔离病房搬迁到同一栋楼,理顺就诊流程,并设置隔离病房20间,床位45张。为迎接可能出现的就诊高峰,医院又在萝岗院区设置隔离病房250间,其中有负压病房4间,负压床位7张。

穿脱防护服 经历十几次洗手

该院医务人员从最简单却又最繁琐的穿脱防护服到接诊疑似病人等,反复演练,务求将动作和流程烂熟于心。以进出隔离病区为例。洗手、戴N95口罩、两层帽子,套上护目镜,检查防护镜是否起雾,确保气密性后戴两层手套,穿连鞋防护服,套上水鞋,再穿上一套隔离衣……要经过至少十道程序,花费半个小时。

感染科护士长李莉莉还反复叮嘱记者,“要像动画片里的大白一样慢慢走,脚不要抬太高,不能带起尘,也不要踩到鞋套。动作激烈或摔倒导致防护服破裂,可能造成感染!”

脱下防护服就更为繁琐了。走出隔离病房后,先进入第一个脱衣间,一层层脱下隔离衣和防护服、水鞋和外层手套;再进入第二脱衣间,脱下护目镜、帽子、鞋套和内层手套。做每一步前,都要用消毒液彻底清洗双手,算下来总共洗手十几次。而频繁的消毒也令消毒防护物资消耗量极大,医务人员只能精打细算,严控不必要的耗损。

“如果能治愈 病人最该感谢自己”

隔离病区最累、最直接面对危险的当属护士。她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在病区里一待就要四个小时,脱下防护服,全身已被汗水浸透。“有时候已满四个小时,但病人的治疗还在进行着,我们必须等病人做完治疗。”李莉莉说。

隔离病人的生活一概由护士负责,除了倒水、送餐,帮忙买生活物品,消毒后带入病区也是常有的事,有些病人一不留神就把护士叫成“服务员”,弄得护士哭笑不得。

“病情相对严重的病人具有几个共同点:年纪大、肥胖、糖尿病、有吸烟史。”感染科隔离病区主任彭亮说,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治疗没有特效药,只能进行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如针对咳嗽采用止咳、支气管解痉药物,呼吸功能不好的病人可以吸氧,必要时则采用无创呼吸机,对于合并有细菌感染等并发症的则使用抗生素。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仗能不能赢,取决于病人的免疫力,“医生和护士只是在竭尽全力地提供帮助。如果能治愈,病人最该感谢的是自己。”彭亮说。

病房里两个父亲的对话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的病毒核酸检测是阴性!”昨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隔离病房里,该院收治的第一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刘先生听到医生的话,激动不已。

记者得知,刘先生因连日来发烧38℃,上班路上临时拐到中山三院发热门诊就诊,没想到被确诊了。1月22日,他和太太分别在中山三院、市八医院隔离治疗。7岁女儿则被疾控和社卫中心医生送到宾馆进行隔离。在视频通话里,小姑娘总不肯搭理爸爸,情绪低落。

“想女儿吗?”记者问。“想!”“想跟女儿说什么话?”“爸爸想你!”话音未落,他突然哭出声来。当初拍板把他收入院的隔离病区主任彭亮见状,立即劝慰这个伤心自责的父亲。记者也将他们的对话记录下来。

“9日是我女儿生日,她按计划将在那天结束隔离。”刘先生盼望着一家早日团聚。

“我现在不能提到女儿,我觉得亏欠她和我太太!”

“没事的!我从疫情暴发到现在,吃住在医院,同样好多天见不到我孩子,她也不理我!”

“生病不是你的错,任何人都有可能被病毒感染。你现在已经战胜一大半,最大的功臣就是你自己,是你的抵抗力!”

“我们医生护士只是帮助你。等你出院后经过中山三院,想起我们就OK了。没什么事不要来看我!”

“那不行,我以后肯定要来医院谢谢您。”

“那你也找不到我。你到现在都没见过我的样子,我一直戴着口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