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不停产、不涨价全力满足疫情物资需求的公司是...

三日五城接连出台新政稳岗、减负以解困

这家不停产、不涨价全力满足疫情物资需求的公司是...

【编者按】2020年春节假期,是一段非同寻常的记忆。新型冠状病毒,在武汉肆虐,在全国蔓延,引发了一声没有硝烟的战争。危难面前,方显真情。以打造中国“芯”为己任的半导体人,在疫情面前没有退缩,捐款、捐物、组织生产……以半导体人的担当与执着,为抗击疫情奔走。无数人在默默付出,太多正能量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传递。为此,集微网推出“抗击疫情正能量”系列报道。本期正能量故事来自半导体红外体温传感器企业烨映电子。

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爆发,让红外体温计的需求变得格外迫切,也让相关企业站上抗疫的风口浪尖。红外体温计的核心部件是红外体温传感器。这项曾经长期严重依赖进口的技术,如今已有国内企业掌握。烨映电子就是这样一家以铸造“热电红外中国芯”为己任的半导体企业。承载着抗击疫情的使命,烨映电子当仁不让地站在了最前线。

这家不停产、不涨价全力满足疫情物资需求的公司是...

图注:用在测温仪上的红外体温传感器

1月18日以后,红外体温计产品需求激增。至1月23日,烨映电子库存的红外体温传感器已经全部发给下游客户,用于疫情防控所需的红外体温计生产。

这家不停产、不涨价全力满足疫情物资需求的公司是...

在工人返乡、上下游企业停产、原材料稀缺的情况下,烨映电子毅然做出承诺:“不停产,保障市场供应;不涨价,保障市场秩序。”同时,公布各区域热线电话,技术服务人员24小时在线,支撑部门也随时待命,时刻保障疫情前方的需求,

用实际行动履行“红外传感,智能感知”的企业使命。自疫情爆发至2月1日,烨映电子已向红外体温计行业提供了接近200万颗红外传感器芯片,第一时间作为疫情防控物资运送前方。

“疫情爆发在春节休假之后,供应压力非常大”

看似简单的承诺背后,是烨映电子及众多半导体人彼此支撑,排除万难的行动。随着疫情爆发,面对忽然爆发的需求,烨映电子首先面对的是员工返乡,复工困难。为了保障供应,烨映电子已返乡的员工通过电话、网络办公等方式积极复工,并尽快结束春节休假返回工作地。同时,由春节未外出的姚俊、张凤、徐德辉等人组成“突击队”小组,根据需要,随时待命,满足疫情需求,并维持生产和交付正常运转。

上下游供应链企业同样早在1月18日已陆续停产返乡过年。但在了解到烨映在春节期间要提供疫情所需红外体温传感器后,华润上华、中国电科重庆声光电航伟等供应链企业都积极配合,第一时间提前做生产计划和安排。

非常时期提前复工,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努力协调、自我牺牲”能概括的。部分供应链上的企业因为园区疫情管控措施,提前复工困难。依靠工信部电子司集成电路处积极协调各地政府,才得以顺利提前复工。部分企业员工存在“恐慌”心理,不敢复工。在工信部电子司的协调下,员工的“恐慌”心理才逐步消除。

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可能到来的复工潮有望让烨映的供货能力回归正常,从而缓解供应压力。但即便成功复工,烨映仍然需要克服扩产的问题。因为要在短期内将产能迅速提高,操作难度非常大,经济压力也非常大。不过,徐德辉博士对此信心十足:“烨映电子采用‘Semi-Fabless’模式,已经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工艺控制文件,并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对产能扩产有积极的准备,会尽最大努力将产能快速提升,满足疫情需求。”

除此之外,烨映电子在原材料供应方面也遇到不少问题。徐德辉博士告诉集微网:“原材料供应方面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疫情管控对物流的影响很大,

很多物流无法恢复正常。很多物资也无法通过快递或者物流的方式在供应链之间流转,大大降低了生产效率。

他举例说:“红外体温传感器的生产会用到很多不同类型的胶水,由于疫情管控,这些胶水都无法正常流通,降低了产能。”为此他呼吁,“希望能建立一个疫情物资流通的绿色通道,提高物流效率。”

“现在烨映最重要的任务是满足疫情的物资需求。”

一系列困难的克服,当然不是没有代价的,最直接的代价是成本的大幅提升。春节期间工人的短缺,造成人工成本大幅上升。为满足激增的红外体温传感器需求,烨映电子需要积极扩充产能。但由于扩产时间紧迫,相应的成本非常高。

就是在成本大幅提升的情况下,烨映电子做出“不停工,不涨价”的承诺。徐德辉博士说,“现在烨映最重要的任务是满足疫情的物资需求。”

2003年,由于红外体温传感器全部依赖进口,SARS爆发导致红外体温传感器价格暴涨,并且市场缺货,最终红外体温监测没能广泛用于疫情防控。

让红外体温传感器不再被国外“卡脖子”,避免重蹈“非典”的覆辙,是烨映电子的追求也是初心。

“技术已经走在国际前列,产业应用却处处受制于人。”

“当时我们在研究所发表论文的时候,在国际上是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也引起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国外科研人员经常来信索取论文和讨论交流研究成果。但是和产业接触时,却发现国内的产品全部都是国外进口的。”出身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在学术研究领域成就斐然的徐德辉博士创立烨映的初心,就是这么一颗混杂着不解与不甘的中国心。

成立于2016年的烨映电子,次年便被《科技日报》、《新民周刊》相继报导,称烨映通过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成功打破国外垄断,是热电红外方面的“中国芯”。2018年,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同年,通过ISO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2019年,获上海EFG 雏鹰奖。

耀眼的成就背后,是厚积薄发与精益求精。创业之前,徐德辉博士研究MEMS智能热电红外传感器技术已有十年。经过三年多产学研结合的探索,烨映电子的产品不仅供应国内,还远销海外。

据介绍,烨映电子依托自主研发的CMOS-MEMS技术,成为国内第一家掌握红外体温计传感器核心芯片技术的企业。建立开发的《环境温度免校准的热电堆红外传感器》将传感器精度提高了25倍。《用于耳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结构》针对耳温枪结构采用全对称设计改善产品热稳定性,使得红外体温计在性能指标大幅提升的同时,生产效率提高几十倍。烨映电子的红外人机交互技术,是首家掌握基于人体红外特征实现人机交互的企业,可同时检测动态和静态人体信号,实现完整的红外人机交互,可广泛应用于物联网、智能家居等行业作为全新的人机交互接口。同时,烨映电子将单点红外传感向阵列红外传感方向拓展,从单点红外传感器发展成小阵列红外图像传感器,已实现小阵列红外传感器的量产,可实现33*33、160*120这些分辨率红外图像的采集和处理。此外,通过将可见光和阵列红外传感器的红外图像进行融合,烨映电子也实现了双光红外图像融合,为红外传感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校对/范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