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還在蔓延。它對社會的影響也慢慢顯現出來了,我們在關心病情的時候,也是時候關心下它對經濟,對我們錢袋子的影響。

總體來說,股市反應了這幾天整個市場的心態:先是在恐慌情緒下,大盤暴跌8%,而後又在多方利好消息面下,反彈起來。一降一升,正好表明,新型冠狀肺炎這個突發事件帶來了危與機。

撇開股市,房地產與我們的工作,還有生活方式又會發生哪些變化呢?這些新趨勢或許影響我們整個一年,甚至未來好幾年的發展。

房地產,可能經歷小寒冬

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佔中國居民資產比例最多的房子,因為疫情來的猝不及防,所以讓原本就疲軟的樓市,更加雪上加霜。

2020年小陽春是不會再有了,但是並不是說地產就不行了,未來依然有機會,只不過機會會順延。

首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由於GDP增速放緩,放鬆限購、降低落戶門檻的政策在全國各地全面開花,均得到了高層的默許。

2019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更是首次提出“全面落實因城施策,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

如果沒有疫情的爆發,今年過完年的小陽春一定火熱異常。但天有不測風雲,計劃趕不上變化。

疫情之下,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目前看疫情一天不結束,全國不管是任何城市,樓市的好轉就一天不會到來。不管你是自住還是炒房,首先都是需要人去參與,而現在人聚集到一起,感染疫情的風險就非常大,就算你為了買房不顧生命安全,其他人不會願意,國家更不會願意。

只要疫情還不能完全可控,國家絕對不會輕易開放新房售樓部,所以對很多房企來說,今年真的會很痛苦。

對於二手房來說,現在就相當於是限購和限售同時生效,買不了也賣不掉。二手房市場將會變成:成交量急劇下滑,房價凍結,有價無市。

所以,二手房交易現在也基本上處於停止狀態。

這次疫情不僅對樓市產生了很大影響,甚至都一定會影響到今年國家的經濟發展目標,但生命安全高於一切,我們每個人都躲不掉。

可能有些朋友會說,現在大家都不看房,不買房了,房價會不會暴跌呢?


不會,正因為沒人買房就不存在成交,沒有成交又何來的暴跌呢?大家沒必要這麼去擔心和猜想。

但是可以明確一點的是,疫情對開發商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和考驗,疫情時間越長,對開發商考驗越大。像房地產這種高負債、需要資金快速週轉的行業,沒有成交就沒有現金流,沒有現金流開發商資金就會斷裂,資金斷裂就會破產。

如果嚴重的疫情還要再持續一段時間,開發商一定會進行一定程度降價銷售,達成現金回收的目標,畢竟活下來比有利潤更重要。

所以需要買房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新房降價信息,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對樓市的影響都是很短暫的,而且無一例外的都是在下半年強力復甦。

但是千萬要記住:買新房安全第一。具體操作上:

一、只選擇熟悉或者看過的房子,這樣被忽悠得概率就降低不少。你需要多下載幾款買房app,在線看房,在線研究。找到性價比高的房子。

二、一定選擇大開發商的房子,這種全國的疫情之下,小的開發商能不能挺得過去還真不好說,之前就出現過很多降價的新房,開發商收到錢直接跑路的情況,留下一堆爛尾樓,所以買房一定要注重安全第一。

三、在app上多加幾個中介微信,讓中介小哥為你遠程在線服務。現在新房很多也通過中介,疫情期間,中介生意極為慘淡,只要你主動聯繫中介,他們一定會全身心為你付出,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憑我這麼多年的經驗來看,80%的購房者對政策和樓市的知識比不過中介。所以,別瞧不起中介,此時是向他們學習的最好機會。

而且一定要多問幾個中介,因為同一套房子,不同的中介說出的話是不一樣的。你自己去看房只能看到開發商想讓你看到的,經過美化的房子,缺陷一定是會被故意隱瞞的。而有時候中介看的多,懂得比你多。

疫情之下,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總之,疫情期間,多看不買。除非是你年前就看好的房子,價格一直砍不下來,現在房東著急拋售,價格非常便宜,但也別忘了再砍一刀。這個時期,能出來買房的,中介眼裡肯定都是上帝。

再說說賣房,不是急用錢的人,千萬別在疫情結束之前賣房,否則只能血虧,含淚大甩賣。

因為疫情影響,1季度的經濟增長數據會比較難看。國家大概率會出臺相關政策刺激樓市,比如繼續放寬限購、降準降息、甚至部分發生在四五線城市,在2019年就已經啟動的買房補貼,將會繼續擴大。本來在經濟和樓市都不容樂觀的2020年,在此次疫情的影響下更加是雪上加霜。

所以下半年新的經濟刺激政策下,不排除部分城市的房價出現快速上漲的可能。這個時候賣房才是好時機。

但是,寬鬆的樓市政策出臺,目標是為了託市,為了穩市,而不是房價大漲。大漲是不可能。

對於要炒房的金姐再次勸你慎重,現在國家房住不炒,和政策逆行不會賺錢的,長期看炒房賺錢風險大於機會。

對於剛需金姐早就說過,買的起的隨時買,畢竟幸福指數第一。如果現在疫情能一定程度讓房價降價,這更是不錯的買入時機。不過一定要注意安全。

實體的沒落和新商業模式的加速

除了房子和金融市場,疫情影響最大的要說還是實體經濟。這一個月大家已經看到了,全國人民都宅在家中,生產不能恢復,商業中心也不能開門,對於服務業的影響基本上是毀滅性的,現在服務業在經濟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了50%,也就是說,春節前後的1個月裡,服務業遭受重創。

即便疫情得到控制,恐怕大家的心裡還是會受到影響,對於服務業的消費,肯定也會有減少,所以疫情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恢復的,很多現金流比較弱的企業很可能挺不過去。

疫情之下,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就說火遍全國的西北餐飲代表企業西貝吧,在疫情打擊下也都開始叫苦。


老闆賈國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西貝在全國60多個城市有400家門店,2萬多員工。現在堂食的店基本都停了,只有一部分店,比如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的店保留了一部分在做外賣。但是外賣的量非常小,只能達到正常營收的5-10%。


讓賈國龍更憂心的是,2萬多員工目前待業,但按照國家政策規定工資要繼續發,一個月支出就在1.5億左右。如果按照現在的情形繼續下去,西貝賬上的現金撐不過三個月。


這還是西貝,與海底撈、外婆家並稱“餐飲界BAT”的大型企業。整個餐飲業的情況可想而知。


企業現金耗盡後,生命週期也將結束。照此情形,疫情結束後我們或許會與不少熟悉的餐飲企業告別。這絕對不是好消息。

再說說分佈最多的小店更是難過。

金姐小區樓下一排商鋪,大概30-40家,兩年來換了兩圈,除了藥店和地產中介,很少活過兩年,這個小區還是高檔小區,人們收入消費能力不低的,這都支撐不起店鋪。可見店鋪租金之高,本來實體就難做。

現在為了應對疫情,有關部門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封城、延長假期、限制公共活動等等。這些措施對於緩解疫情十分必要,對這些小店基本上是致命的。

所以之前對開店做實體金姐一直的建議就是足夠強大的資金和商業模式才行,大部分小店很難活。

不過所謂“危機”總是“危”中有“機”,在疫情給經濟發展帶來影響的同時,新的商業機會和模式可能也在孕育而生。

在這個春節,因疫情防控的需要,大部分人都選擇閉門不出,這讓許多產業的需求受到極大的抑制,比如外出旅遊,看電影,聚餐等等。

然而人的內在需求是穩定的,某個產業的蕭條消失往往意味著其他產業的發展壯大人的需求被其他方式滿足,比如遠程辦公,比如線上遊戲/視頻。

電影《囧媽》算是一個創新,在整個春節檔期因為疫情顆粒無收的時候,《囧媽》另闢蹊徑,通過互聯網免費放映形式,3天完成6億播放量,既賺足了口碑,還從今日頭條獲得了6.3億真金白銀的收入。

很多人可能會說,我不是徐崢,也沒有拍電影,如何創新?其實,創新不一定僅限於電影發行,可能在你熟悉的行業和領域——如何去改變既有的思維和商業模式,來應對市場的巨大變化,是每個渴望創新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疫情之下,是買房的好時機嗎?

就說2003年的非典推動了國內電商的崛起,這次的肺炎疫情也將進一步推動國內互聯網+升級,並且在5G的支撐下,線下轉線上將給部分“雲行業”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


1、延遲復工開學提升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並且此前官方明確提出“支持網上辦公等措施”。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需求的提升利好雲服務企業。


2、在醫療領域,本次疫情會進一步加快線上問診、遠程醫療的發展進程,利好醫療IT、互聯網醫療企業。


3、由於閉門不出,居民娛樂活動也從線下大量轉移至線上,數據顯示,春節期間遊戲下載量、流水均迎來大幅上漲,其中代表遊戲王者榮耀大年三十的流水近20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50%。

所以,恐慌誰都有,越是恐慌,就越是要冷靜,讓自己跳出情緒,站在更高的層次上去思考問題。災難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都會出現,但是返回頭去看,卻全都是錯過的機會。最後只能懊悔不已。

另外,不可否認,疫情發展還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勢態發展對經濟的影響具體如何,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