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那麼多的海底電纜,船隻、潛水艇等都不會刮到嗎?

用戶68004638612


海底電纜至今已有100多年曆史。1850年,盎格魯-法國電報公司橫跨英吉利海峽,鋪設了人類第一條海底電纜。1866年,人們又跨越大西洋,在歐洲、北美洲之間鋪設全長4000多英里的海底電纜。

20世紀60年代,激光信息傳送技術問世。80年代,海底通信光纜進入發展期,1988年第一條跨大西洋海底通信光纜鋪設成功,1989年跨太平洋海底光纜鋪設成功。從此海底光纜取代海底電纜,成為遠距離傳輸信息的主流。

到現在,總長39000公里的海底光纜已將四大洲33個國家連接在一起,成為四通八達的密集網絡。每天數以億計的信息在網絡中傳輸,成為世界繁榮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海底光纜鋪設週期長、投入大、設備複雜;同時又有工作環境惡劣、維護困難、受損影響大等一系列問題。所以如何保護光纜,是一項重要工程。

依海水深度不同,海底電纜鋪設分登陸段、淺海段、深海段。鋪設也分埋設和敷設,淺海用埋設,深海用敷設。光纜也有輕質海纜、單鎧裝海纜、雙鎧裝海纜、多鎧裝海纜等多種,使用壽命在25年以上。

威脅海底光纜的主要因素有:人為因素、自然環境和生物因素等。

1、人為因素。

水深小於100米的淺水區,海洋環境複雜,漁船、船舶、海洋工程密集,海底生物眾多。

漁船捕魚常用拖網,拖網上的拖門重好幾噸,海底拖行時刺入海床0.3米以上。一旦刮到光纜,很容易將其拉斷。

船舶航行和錨地一般要遠離光纜路線,但近海遇到惡劣天氣時,船舶經常要緊急下錨。不同種類的錨刺入海床深度不同,下錨中也會有偏移。如果錨拋到光纜附近,起錨時就容易刮斷光纜。

在所有光纜事故中,漁網拖掛和船錨刮斷的比例佔總數2/3左右。

2、自然環境因素。

海洋環境複雜,地質變動頻繁,經常發生滑坡、沉積物遷移,地震、火山等各種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嚴重的直接將光纜切斷,輕則把深埋的光纜翻出來,使其裸露在外,進而被破壞。

歷年光纜事故中,自然因素佔1/3左右。其中,地震對光纜破壞最嚴重,2006年、2011年都有海底地震損壞光纜的事故發生。

3、海洋生物因素。

海洋生物對於光纜危害較小,但也偶有發生。比如海底鑿巖生物破壞光纜鎧裝,鯊魚也會撕咬電纜。曾經有一隻鯊魚在攝像頭監視下,眾目睽睽中就把光纜咬壞了。

海底光纜工作環境很惡劣,所以淺海區用高標準的雙鎧裝、多鎧裝海纜。把光纖封在鋼管裡,外面用鋼絲纏繞,再用聚乙烯材料套在外面,像穿了多層鎧甲,抗腐蝕、抗拉能力都很強。光纜直徑十幾釐米,比人的小臂還粗。

淺海區用水噴式設備和海犁設備埋設,用高壓水衝出深溝,放入光纜後再回埋。溝的深度通常在1.5米左右,有的地方達3米或更深,埋得越深光纜越安全。

深海區人類活動少,海洋生物稀少,光纜安全程度提高不少。所以選直徑20毫米左右的輕質光纜,直接敷設在海底,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海底光纜需要仔細保護,一旦受損就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尋找損傷位,再將光纜切斷,從海底拖上來修復。修復工作科技含量很高,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將頭髮絲一般粗細的光纖熔接到一起。

至於潛艇,一般不會刮斷光纜,但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威脅——竊密監聽。

光纜內有海量機密信息,價值巨大,自然是敵人眼中的“香餑餑”。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就有盜取光纜信息的特殊任務。它能下潛到600米海底,放出水下機器人(ROV),在國際光纜上安裝特種設備,盜取機密信息。

為了反竊聽,光纜中也有一些反制措施,一旦被竊聽便會及時通知。這就是矛與盾的競爭了。

綜上所述,海底光纜是重要基礎設施,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重大。日常使用中,光纜容易受漁船拖網,船舶下錨、地質變動、海洋生物等多方面損害,也會被敵方潛艇竊密。所以海底光纜的鋪設、保護、修復、安全等諸多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大問題。我們要時刻關注,搶佔技術高峰,才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和風漫談


海底電纜,即指鋪設在海底的通信電纜,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於國家以及地區之間的電信和電力傳輸。早期的海底電纜僅用於電報通訊,引入電話和互聯網通訊之後,加入了光纖技術,便有了更加先進的海底光纜。但是這麼多的通訊線路,在海底不會遭到破壞嗎?

複雜多層的結構抗損

海底光纜的結構非常複雜,聚乙烯層,瀝青層以及聚酯樹脂層,鋼絞線層,鋁製防水層,石蠟層等等。從外至內設有許多抗磨損的材料。光纖在 U 型槽塑料骨架中,並在槽內填滿油膏或彈性塑料體形成纖芯。在纖芯周圍則使用高強度的鋼絲繞包,並且在鋼絲周圍繞包一層銅帶並焊接搭縫,使鋼絲和銅管形成一個抗壓和抗拉的聯合體。在鋼絲和銅管的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將光纖保護在嚴密多層的結構就是為了保護光纖、防止斷裂以及防止海水的侵入。並且在有鯊魚出沒的地區,在海纜外面還要再加一層聚乙烯護套防止咬壞。

電子海圖避免人為破壞

較之於船隻,潛水艇,電纜被破壞更多地由漁船的拖網,船錨和一些海洋生物如鯊魚破壞。船隻航行的過程中是有電子海圖的,能夠獲得光纖的大致位置從而做出避讓,何況光纖大多是在海底鋪設,而船隻在水面行駛,除非是淺海,不然很難對海底電纜造成破壞。潛水艇則備有數據更加完善更加詳細的電子海圖,更是不那麼容易和電纜發生摩擦。而一般的漁船,並不備有這些儀器,拋錨和拖網的時候,反而容易造成破壞。還有其他的不可抗力,如地震,就能對電纜造成很大的損傷,損壞的地方就必須被帶到水上修理。

所以,普通的船隻和潛水艇是不容易對海底電纜造成破壞的,更應該是對海洋生物防範以及規範漁船的操作,海底電纜一旦損壞,不僅會極大地影響跨國通信,修繕的過程就需要花費極大地財力物力。


stormzhang


海底電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連通了全球的通訊和網絡,這些光纖電纜幾乎載送著世界全部的跨海數字通訊,有了它們,你能在國內和海外的朋友短信聊天和電話通話,幾乎所有的通訊方式需要它。這些電纜運行地表下、海底等地方,它們非常的脆弱,並且傳訊的海底光纜系統只有200多個,它們並不像地面網絡是分散式發散的,而是集中在一個區域裡,所有的流量數據在狹窄的節點裡流動,它們並不像地面網絡一樣,如果某個節點被攻擊就會造成整體崩潰。它的危害性如此大,難怪俄羅斯去探測洲與洲之間的電纜時會引起美國強烈的不滿。

它們非常容易被破壞,而其遇見最大的威脅就是人類。因為人們在活動時,一不小心就會破壞它們,尤其是漁船作業的時候,船工拋錨都會不小心破壞它。根據事件調查顯示,有一大半的切斷海底電纜的事件都是由拋錨和漁網造成的。況且海底電纜被破壞後,維修也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就是因為這樣,所以就有了海圖。航行圖示上都會清清楚楚的顯示出這些電纜的位置,並且會用紅色的長線標出來。這樣的話,船隻和潛艇就不需要擔心刮到電纜了,另外在水面上,還會有警告標識會提醒船隻上的船員在此處不要拋錨。對於潛艇來說,即使不用海圖也能精確定位這些電纜,但是海圖的作用不僅僅是這些,它還能將海底的地形、暗礁等都能顯示出來。


楠竹一


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如今在很多海洋下面都鋪設了大量的電纜,以保證國家和地區之間通訊,另外還有一些軍用電纜也是通過海洋的方式進行傳播。要知道,在海上不僅僅有過往的船隻,還有不少漁民打漁,另外還有一些潛艇在深海航行,說到這兒不少網友就疑問了:在海中放置電纜的話,就不怕被貨輪或者潛艇刮到嗎?

據統計,目前世界上80%的光電通訊都依賴於海底光纜,而全球海底光纜的總長度接近100萬公里,能夠繞地球赤道25圈。要知道,海底光纜是一種廉價高效的通訊設施,大概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海底光纜,緊靠海底鋪設,這種光纜是比較安全的,潛艇的潛航深度有限不會觸碰到海底的光纜,更不用說在海面航行的船隻了。另一類也就是淺海光纜,這一類光纜是比較危險的,很容易被過往的船隻擦碰,也很容易被漁民的漁具刮碰。


為了防止淺海光纜被過往的船隻或者漁民不小心刮碰,在海面會設置各種標識提醒船隻或漁民,儘管如此也會出現光纜破壞事件。如果是軍用電纜被破壞了,駕駛輪船的船長或漁民會受到非常嚴重的罰款,甚至還有可能坐牢。而如果是不小心損壞了淺海的民用光纜,要承擔巨大的經濟損失,而這種光纜維修起來也是非常麻煩的,畢竟光纜是在海中,這對修復人員的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然而,現代潛艇軍艦一般不會對海底的光纜造成剮蹭,潛艇或船隻在進行航行時一般都會藉助一些現代化電子設備或者電子海圖,哪裡有光纜都是比較清楚的,反而最容易對海底光纜造成損害的卻是漁民,一般漁民基本上沒有非常完善的電子設備,由此漁船在拋錨或者捕魚時比較容易剮蹭到淺海里的光纜。要知道,光纜一旦被損壞的話,需要將損壞的部分拉到岸上去修復,並且需要花費不小的資金。

海底光纜的鋪設給兩地的信心交流帶來了很多便利的同時,有誰能想到為了鋪設一條海底光纜需要花費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要知道海底環境非常複雜,既要防止海水的侵蝕,又要扛得住海底壓力以及自然災害,即使海底光纜再結實,也會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一般25年就會進行更換維修,以保障光纜的傳輸暢通。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海底光纜的連接了世界區域網,讓大家能夠隨時隨地的魚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了聯繫


音樂小昕


海底光纜連接了世界區域網,讓人們能隨時隨地和世界各地的朋友保持聯繫,那麼這些埋在海底的光纜,不會被船隻,潛水艇等刮壞嗎?

海底光纜在速度,造價等方面,具有衛星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世界上90%的跨國數據傳輸,都被海底光纜承包,總長超過90公里,連起來能繞地球22圈。

我們都知道,海底環境非常複雜,即要防止海水腐蝕,又要扛得住海底壓力和自然災害,所以,海底光纜比普通光纜要結實得多,裡裡外外共8層。令人意外的是,深海里的光纜沒那麼粗,只有20毫米左右,因為人類活動很少能到達,只有鯊魚時不時來騷擾。

潛水艇雖然潛的深,但也沒有太大幾率會刮到海底光纜,相反,淺海區的光纜則足足有胳膊粗,它遇到的危險會更多,比如被出現的船隻不小心刮到,或者下錨時不小心砸到,因此,有電纜鋪設的地區,都會在海圖標出來,防止被意外剮蹭。

即使這樣,海底電纜也只有25年的壽命,壞了就得修,不然大家就沒辦法坐在家裡,連接國外的網絡了,實在不行,還得重新鋪設電纜。



找靚機科普君


你好,海底電纜也被稱為海底光纜,大多是都是用於數據通訊的,目前在全球主要的水道以及沿海國家周邊可以說已經佈滿了,所以也就有了題主所說的是否能夠有船舶以及潛艇之類的水下裝置將它們掛到或者刮斷,不過答案很遺憾,這類問題已經出現了很多回,並且逐年呈上升趨勢,畢竟隨著地球村概念的形成,再加上互聯網經濟在這方面的助力作用,海底電纜鋪設越來越多,並且電纜種類也呈多樣化趨勢。

為此各國也不是沒有針對這類事件做出儘可能的完善,以防止海底電纜被人為無意間破壞,這就包括了通過像陸地光纜走向一樣給與標識,而在水下畢竟不同於陸地,電纜基本上就是甩開然後按照走向直接就鋪設的,並不會像陸地那樣還要深埋,暴露在海底的光纜也就因此會遭到過往船舶槳葉的捲起,或是漁網掛上、甚至是拋錨式直接被掛刮斷。

要說原來由於定位精確度的問題,很難做到準確標識,那麼如今,全球定位系統的全面完善,則為這一危害無形中提供了較為可靠的保障,這意味著,經緯度越精確,海底下光纜的敷設線路點也就更加準確,由於現在船舶上,不論噸位大小,都會裝備全球定位系統,這一方面是為了在大海上避免迷航,另一方面也可以給與船舶精確的海底電纜位置圖,使得海上無數艘船隻都儘可能的避免影響海底光纜的運作。當然除非是人為破壞,比如敵方進行的破壞等。


長安小師爺


謝邀。

/海底電纜,即海底光纜。目前全球90%的光電通訊都依賴海底光纜。是廉價高效的通訊設施。

/全球海洋底部均佈設了海底光纜,據統計,總長度約90萬公里,可環繞地球赤道22一23圈。

/海底光纜分2大類。(1)深海光攬,緊貼深海洋底鋪設。這類光纜比較安全。潛水艇下潛深度有限,不會觸碰到深海光纜。(2)淺海光纜。這類光纜會被各類船隻丶漁船的網具等刮碰。如今都有各種標識給過往船隻以警示,保護光纜的安全。但偶有觸碰破壞光纜事件發生。

/海底光纜的使用年限,一般為25年。屆時必須進行更換維修,以保持光纜傳輸的暢通。



趙凡丁201


這就跟海底電纜的鋪設方法相關了:海纜鋪設主要包括電纜路由勘查清理、海纜鋪設和衝埋保護三個階段。電纜鋪設時要通過控制鋪設船的航行速度、電纜釋放速度來控制電纜的入水角度以及鋪設張力,避免由於彎曲半徑過小或張力過大而損傷電纜。

在施工的最後階段,主要是對海底電纜進行深埋保護,減小複雜的海洋環境對海底電纜的影響,保證運行安全。在沙地及淤泥區,用高壓沖水產生一條約2米深的溝槽,將電纜埋入其中,旁邊的沙土將其覆蓋;在珊瑚礁及粘土區,用切割機切割一條0.6-1.2米深的溝槽,把電纜埋入溝槽,自然回填形成保護;在堅硬岩石區,需在電纜上覆蓋水泥蓋板等硬質物體實施保護。


炫酷科技站


之所以叫海底電纜就是因為在海底,不管是船還是潛艇,除非沉了..不然都不可能刮到電纜。

當然,電纜確實可能被漁船的拖網和船錨之類的勾斷


瘋狗的輕武


 收到頭條號推薦的問答,本人很高興為大家回答這個問題,希望通過我的回答給大家帶來幫助,這是我個人的見解與意見,如有不同意見,歡迎留言,我們共同探討,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學習。

 威脅海底光纜的主要因素有:人為因素、自然環境和生物因素等。

  1、人為因素。

  水深小於100米的淺水區,海洋環境複雜,漁船、船舶、海洋工程密集,海底生物眾多。

  漁船捕魚常用拖網,拖網上的拖門重好幾噸,海底拖行時刺入海床0.3米以上。一旦刮到光纜,很容易將其拉斷。

  船舶航行和錨地一般要遠離光纜路線,但近海遇到惡劣天氣時,船舶經常要緊急下錨。不同種類的錨刺入海床深度不同,下錨中也會有偏移。如果錨拋到光纜附近,起錨時就容易刮斷光纜。

  在所有光纜事故中,漁網拖掛和船錨刮斷的比例佔總數2/3左右。

  2、自然環境因素。

  海洋環境複雜,地質變動頻繁,經常發生滑坡、沉積物遷移,地震、火山等各種地質災害。這些災害嚴重的直接將光纜切斷,輕則把深埋的光纜翻出來,使其裸露在外,進而被破壞。

  歷年光纜事故中,自然因素佔1/3左右。其中,地震對光纜破壞最嚴重,2006年、2011年都有海底地震損壞光纜的事故發生。

  3、海洋生物因素。

  海洋生物對於光纜危害較小,但也偶有發生。比如海底鑿巖生物破壞光纜鎧裝,鯊魚也會撕咬電纜。曾經有一隻鯊魚在攝像頭監視下,眾目睽睽中就把光纜咬壞了。

  海底光纜工作環境很惡劣,所以淺海區用高標準的雙鎧裝、多鎧裝海纜。把光纖封在鋼管裡,外面用鋼絲纏繞,再用聚乙烯材料套在外面,像穿了多層鎧甲,抗腐蝕、抗拉能力都很強。光纜直徑十幾釐米,比人的小臂還粗。

  淺海區用水噴式設備和海犁設備埋設,用高壓水衝出深溝,放入光纜後再回埋。溝的深度通常在1.5米左右,有的地方達3米或更深,埋得越深光纜越安全。

  深海區人類活動少,海洋生物稀少,光纜安全程度提高不少。所以選直徑20毫米左右的輕質光纜,直接敷設在海底,以節省成本提高效率。

  海底光纜需要仔細保護,一旦受損就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尋找損傷位,再將光纜切斷,從海底拖上來修復。修復工作科技含量很高,只有專業人員才能將頭髮絲一般粗細的光纖熔接到一起。

  至於潛艇,一般不會刮斷光纜,但卻以另外一種方式威脅它——竊密監聽。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光纜內有海量機密信息,價值巨大,自然是敵人眼中的“香餑餑”。美國“海狼”級核潛艇,就有盜取光纜信息的特殊任務。它能下潛到600米海底,放出水下機器人(ROV),在國際光纜上安裝特種設備,盜取機密信息。

  為了反竊聽,光纜中也有一些反制措施,一旦被竊聽便會及時通知。這就是矛與盾的競爭了。

  綜上所述,海底光纜是重要基礎設施,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重大。日常使用中,光纜容易受漁船拖網,船舶下錨、地質變動、海洋生物等多方面損害,也會被敵方潛艇竊密。所以海底光纜的鋪設、保護、修復、安全等諸多方面,都是值得研究的大問題。

以上是本人的一結關於這個問題的回答,根據本人學識與經歷寫成的,如有不成熟的地方望指正。同時,喜歡我的回答請給我點個贊和加關注吧。我衷心希望通過解答能夠幫助到朋友們。感謝頭條號,提供平臺,生活有您更精彩,還希望您好分享評論出來共同討論這話題。最後,真誠的祝天下的朋友們每時每時每刻無論工作生活都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家和萬事興,年年發大財,恭喜發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