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肥红瘦”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用户1950395802602


“绿肥红瘦”这四字出自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的最后一句,“绿肥”指的是绿叶茂盛,而“红瘦”指的是花渐凋零,极尽传神,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惜花伤春之情,感叹时光易逝。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代表作之一,此时的她生活优裕,词的题材多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之情。

昨夜的风雨,令李清照担忧园中的海棠,翌日清晨酒醒后,关心的第一件事便是园中的海棠。她不忍亲见落花满地却又想知园中海棠到底怎样,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询问情况,“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让李清照既惊喜又疑惑,她想一夜的风雨,海棠怎会依旧,未曾变化。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李清照对侍女回答的反问。“绿肥红瘦 ”可谓是传神之笔,历来赞誉极高,清代文学家在王士禛《花草蒙拾》中赞扬道:“人工天巧,可称绝唱”。

词人巧妙的用绿色指代叶子,用红色代指花朵,一绿一红相对比,色彩鲜明,又形象生动。“肥”字形容在雨水的浇灌下,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字形容花朵在风雨的拍打下凋谢变得稀少,表明了春天正在渐渐消逝。“绿肥红瘦”这四字充分的展现了李清照惊人的艺术才华。


阅读与思维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小词《如梦令》,全词如下: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要明白“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就得先明白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借代。借代就是借一个事物的某一个部分或某个特征等来指代这个事物。

比如,借帆来指代船,比如,我们现在常用白领这个词来指代职场人士。

“绿肥红瘦”这个词,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是指海棠花的绿叶,红,是指海棠花的红花。绿肥红瘦的意思,就是海棠花已逐渐开败,而绿叶却逐渐繁盛。

用红绿来代指花叶,让小词中的视觉形象更鲜明。

我们再品读一下这首小词,这是一首写李清照惜花之情的小词,妙在李清照将这种惜花之情写得曲折委婉、摇曳多姿。

词人早晨醒来,一夜的死睡,依然没有让昨夜酒后的醉意完全消散,在残存的酒意中,她想起了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于是她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显然不关心海棠花的状况,她只是敷衍地答道,海棠花还是老样子。

但是,内心敏感的词人知道,暮春时节,经历雨打风吹,海棠花肯定已经渐渐开败,不过绿叶却更加繁盛了。

绿肥红瘦,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红瘦”正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好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谢小楼


“绿肥红瘦”岀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绿肥红瘦”一词,岀自宋朝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阙小词。这首小词的词牌叫《如梦令》。

其词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我们翻译一下:

昨天晚上雨虽不大,

但是风吹得很急。

喝很多酒然后去睡,

清晨醒来醉意未消。

试问哪券帘的人,

却说海棠还是那样。

如此我感到困惑,

她为什么不说实话。

于是我来反问她,

你到底知不知道?

应该是:

绿叶逐渐繁茂,

红花很快凋零了!

从原词到翻译,都可以看出来,“绿肥红瘦”就是绿叶逐渐繁盛起来,红花则被风摧残而基本飘落了。整首词有一个逻辑关系,就是:因为“雨疏风骤”,所以“绿肥红瘦”。

作者写这样一首小词,是为了寄托她伤春的情绪。“绿肥红瘦”之时,说明温暖的春天将会归去,而酷热的夏季将要到来。然而,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是很自然的事情。在一般人看来,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诗人为什么要感叹呢?她不是在感叹春之去和夏将至,而是在叹息从人生的整个生命历程来说,时间消逝得太快。儿童时期游戏玩耍的情形尚历历在目,一转眼就变得两鬓苍苍飞白雪了。

现实中,我们看到了两种人。一种人面对时光流逝,就抓紧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另一种人面对时光似箭,就抓紧时间赶快享受。你说哪一种是正常的呢?这个问题我就不回答了,留给有兴趣的朋友去思考吧!

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一,请联系删除!











用户60397079085


问题:“绿肥红瘦”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开门见山,回答问题!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小调词《如梦令》,全词摘录如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解释这个名句之前,首先了解汉语中“借代”的修辞方法。

所谓“借代”就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其语言特色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用另一种通俗易懂的表达来替代所要描述的情感。

诸如:借“帆”来指代船;借“路难行”来表达坎坷;现如今用“白领”来指代职场有地位的人士。“绿肥红瘦”这个词,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肥红瘦”的真正含义?

一年四季中到了四月的时节,人间四月芳菲尽,满目青山,百花依旧争艳,不同的是绿叶与红花相衬,但主体色调却是丰满璀璨的绿色。春去夏浅,去了春红,花色点缀绿色,更有画面感和层次感。

感悟“绿肥红瘦”:

有花开就有花谢,盛大的花事,最终会在热闹中慢慢走向平静。

  • 人间四月,有着芳菲绽开的明艳,最美的花瓣开在枝头,但是繁华之后,它孕育青涩的果实,走向简约从容。
  • 人间四月,有了生活的历练,有了体验与感悟,生命便多了几许的从容与笃定,成熟与智慧。
  • 人间四月,是恬静的!万物以沉默来宽容岁月,宽容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和事情,人生苦短,纠结什么呢,向前看吧,窗外那么美好,何必只顾屋内的方寸?携远山一朵初夏的流云,书一笔清远与写意,歌一阙《如梦令》,欣赏词中的“绿肥红瘦”。




读易安先生小调《如梦令》,感愧其锦绣文章,叹岁月静好,但春花易谢,四季更替,乃冷暖有序,世事无常,人间沧桑,更是人之常情——随有感而发,附庸风雅。

回首茫茫时光去,浅暖偶有闲情。

且随山水换新嵘。

鸟争檐上落,童稚伴晨醒。

世事难卜谁先晓,人生何处伶仃?

何妨春色解冬泠。

风清浮梦去,宠辱岂能惊。

在此感谢悟空问答平台!感谢文友提问邀答!

【温馨提示:兵法天下,诗词文化。用最美的文字点缀生活,讲述身边的人和事,原创不易,敬请文友关注分享,留言转发,评论雅正】


兵法天下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宋】《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绿肥红瘦”出自“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早期的一首小令。与之同一时期的诗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联想巧妙,用笔工致

巧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倾注了词人的个人情感,使绿叶红花具备人的体态,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叶茂花残的景象。一“红”一“绿”,一“肥”一“瘦”,又巧妙地构成了反义对举,对比鲜明,相反的特征造成醒目的视觉冲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语言凝练,又极富创造性。



⭐少女清愁,词意隽永

此小令是词人早期的词作之一。那时家境优越,悠闲自在,生活情调丰雅,也免不了有少女闲愁。女子大多对于花事和春光,有一份特殊的的敏感怜惜。此小令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女主人公惜花的心情,暗含了对春天消逝的怜惜以及青春易逝的感慨。



⭐细节普通,客观现实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雨后的叶子是显得格外绿。这是因为雨水洗涤了绿叶上的粉尘,再加上雨水中的微量元素的滋养,氮离子对叶绿素的作用,也会造成“绿肥”的视觉形象。海棠经雨,红色浸透每片花瓣,虽艳冶动人。但是昨夜“风骤”,娇花易折,海棠花易被风吹散,零落成泥。对比于“绿肥”,岂不就是“红瘦”?词人虽未亲眼所见,但也是客观事实。


恋恋西普


“绿肥红瘦″是个成语,指的是花已逐渐开

败,而草木枝叶正盛的暮春景色。它出

自宋代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

否?应是绿肥红瘦″。意思为:你可知道,

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是绿叶茂盛,红花

凋零了。

绿肥红瘦对比鲜明。那“红瘦″正是表明春

天渐渐离去,而“绿肥″则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到来。表达了作者对红颜易逝的感慨!

现在热播的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由冯绍峰赵丽颖夫妻档主演。冯绍

峰官宣即将近来新生命,称“知否知否?应是一家三口。″

赵丽颖迅速回应:“等候,等候,恭迎2019″。

冯绍峰在微博官宣后,“知否体″立刻走红。网友们开始争相模仿。

“知否?知否?应是你肥我瘦″。“知否″一词亦可替换为“来否″、“看否″、“约否″等。

“知否体″和其他网络流行语一样,有点“快餐文化″的味道,究竟能走多远,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对词对电视剧相关人事的看法!





云淡风清1883506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所著《如梦令》。

全文如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又名易安,此词书著时年方十七岁。这首词清新脱俗,数字之间便 将少女惜春情怀描述得淋漓尽致。

少女惜春,尤其爱花。时值春末夏初,词人衷爱的海棠,正叶绽花放。暮时逢雨落风起,李清照心思密集,端起桌前酒杯,饮得醉意浓重,在雨夜借酒情消愁,借酒力入睡。

一夜雨狂风骤之后,李清照料想院中海棠必是随风散落,因雨飘零。但心中又恐是如此。便问正在卷帘的侍女院内海棠花现在如何。侍女不经心随意说出海棠花依旧如之前一般艳丽。

李清照才思敏捷,多愁多情,侍女并不解主人意,回答随意,漫不经心。终于,在这首词的结尾,易安词人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经风历雨的院内海棠,正如词人所料:院子里花丛间,绿色更加清新丰润,而昨日如火娇艳的海棠,现在只剩下点点残红。


廖廖数字,尺幅小令,因词人敏思量词而增色颇多。结语“绿肥红瘦”用词精到,鲜活生动,清雅俊隽,妙笔天成。

这首词是李清照很知名的一首,灵动而深情,尤其“绿肥红瘦”,普通词语却如此传神,不由人不为词人精妙心思赞服。


Zoey文均


出处

“绿肥红瘦”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词二首中的第二首。

如梦令(其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是一篇追忆曾经游玩的作品。在一个夏日的傍晚,游玩回来的少女,在清溪的荷塘之上泛着小舟,欣赏着周围藕花开放,满滩的鸥鹭飞舞着,心中不禁充满欢呼雀跃。


“绿肥红瘦”是什么意思?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种古代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借代。借代就是指不直接用某人或某事物,而是借用和它密切相关的事物去代替,这种辞格也叫做“换名”。其中,用来代替的事物叫做借体,被代替的事物叫做本体。举个例子:我们说“白领”就是指代职场人士。

“绿肥红瘦”就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绿"是指代绿叶,“红”是指代红花,这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是指大雨过后的绿叶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是指雨后的花朵被大雨打的凋谢稀少,这是两种状态的对比。经过词人巧妙的搭配,使得原本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竟产生出奇妙的反应,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让词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红瘦”表明春意正在渐渐逝去,而“绿肥”则表明盛夏即将来临。


亦心君羊


问题:“绿肥红瘦”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

前言

随着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热播,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的这首《如梦令》又被翻了出来。全篇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的这首词本来就家喻户晓,如果让一个人背一首李清照的词,估计除了“人比黄花瘦”那一首,就是这首“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了。

根据题主的问题,我们要分析“绿肥红瘦” 是什么意思?老街以为应该先看看绿、红的词性。

一、什么是绿肥红瘦?

李清朝眼中的”绿“还能肥吗?肥瘦都是用来形容人或者动物的,拿来形容植物就是诗人的语言了。

这首词的绿是绿叶,红是红花,应该是绿叶渐多,红花凋谢越来越少的意思。 绿叶和红花中的“绿和红”都是形容词,这里是诗家语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二、颜色词语即是名词也是动词

颜色其实有两种词性。我们最常使用的颜色词有8种:‘红、黄、白、黑、绿、蓝、紫、灰“,这些颜色词被称之为辨色词。这些颜色词有既是形容词也是名词,但是使用的方式不同

1、名词

一方面分辨、指称某类色彩,属于名词。比如‘红’原本是分辨、指称红这种色彩,我们可以说:这个”黑“不好看,改成”蓝“吧。

2、形容词

另一方面表示事物的色彩属性,又属于形容词,例如:红裙子、绿叶、红花等。这里的颜色就是形容词了。

李清照如梦令中的绿、红,是形容色作名词用。

三 绿肥红瘦的影响

把绿叶红花用肥、瘦来形容似乎是李清照的创举。在当时就有不小的影响,我们可以看到这种用法在南宋才开始见到,其他使用”绿肥红瘦“的诗人好像都比李清照年轻。例如:

[宋] 赵长卿 《鹧鸪天·谡谡东风作雨寒》

绿肥红瘦春归去,恨逼愁侵酒怎宽。

[宋] 魏了翁魏了翁(1178年-1237年) 《水龙吟·阑风长雨连霄》

记曾犯雪,重来已是,绿肥红瘦。

结束语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也是正午阳光的影视作品。不过,这部电视剧老街还没有看过,据说台词经常被吐槽,我也就没有了看的兴趣。

不知道《大江大河》第二部什么时候能播出,真是一部好剧。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大义昨天夜里,雨点稀疏,晚风迅疾,虽然沉沉地睡了睡了一晚,但是前一天的醉意却仍没有全消。经过一夜的风吹雨打,庭园中的花木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问卷帘的侍女,她却说海裳花依然如旧。知道吗?应是绿叶依然繁茂,红花却已凋零。整首词没有用到一个愁字,但却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含蓄地透露出了心情的苦闷,气氛凄婉含蓄。

这首词是南宋女词人李清照早期的作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出生书香门第,父亲是大文豪苏轼的学生,在朝为官,是典型的书香门第,这也为李清照才情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及影响。李清照年少成名,在《碧鸡漫志》里就有记载“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毕竟前辈。”后来更是凭借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名震汴京。得到苏轼的打底子晁补之的大力称赞。后来嫁给门当户对的赵明诚,两人婚后二人志同道合,堪称琴瑟和鸣,无比恩爱。更使她文采飞扬,才情流溢。

到了宋朝,词的发展到达鼎盛时期,先后出现了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词人和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词人。其中以李清照和辛弃疾的成就最高,堪称“笔祖”。后人曾评说: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自此李清照“词压江南,文盖塞北”的女才人的名字逐渐传开。

但是在李清照所处的那个时代,创作诗歌是闺中女子不应该研习的技能,特别是把自己创作的诗文拿出去给别人赏鉴更是不合礼仪的。因为这是男性精英文化的特权。所以就算李清照的词写的再怎么清新隽永,她从来没有出过一本正宗的文集,她的词都是以刻本的盗版流传于民间,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李清照的作品,大多数都来自于同时代的男性文人把她的词编到某个文集里,或者是别人引用了她的词才得以流传的。

有人形容李清照的一生“半生颠沛流离,一生诗情画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