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掉娃娃親的大涼山女鄉村教師:留守深山只為感恩


在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李子鄉愛心小學的操場上,伴隨著一首《感恩的心》,阿爾五各和學生們一起做操。從建校那年進入一年級的教室起,她成了這所民辦小學的第一屆畢業生。如今,她已回到母校,當了三年的民辦教師。

2003年,畫面裡的羅承業校長多方貸款,建起了這所民辦小學。他帶我們來到離現在的校舍幾百米外的山坡,指著坡上的兩幢平房,“這就是2003年的教室。”

阿爾五各走過她當年讀書的小學課堂。她說:“以前我們讀書是老師去家裡請,然後家裡的父母會給老師臉色看,現在的家長都願意自己把孩子送到這裡來讀書。”

羅承業校長走在課間休息時間的操場上。成立16年的這所民辦小學,從阿爾五各最初進校的兩間民房教室,發展到了現在的19間教室;從2003年的2名教師73名學生,發展到了現在的35名教師1119名學生。

阿爾五各是三年級二班的語文老師。在這裡,老師都是包班制的,每班兩位老師,一位教語文,一位教數學。專業的美術、音樂老師很缺乏,只能由其他老師兼任。

阿爾五各課堂上認真聽講的孩子們。李子鄉愛心小學是民辦非盈利學校,全校都是彝族學生。每個學生一學期只象徵性地收取200元錢,貧困生分文不取。

阿爾五各說自己其實是個孩子王。“在課堂上講課時,我是十足的老師樣子。課間我其實不像個老師,會和孩子們打成一片。”

活動板房教室裡,潘吐哈莫在給二年級三班上數學課。學校有8間教室是磚混結構,其它11間教室都是磚木結構和活動板房。因學生多、教室緊缺,70多人的大班額現象突出。

學前班的王瓊老師在和孩子們打乒乓球。學校裡這張唯一的一張由慈善機構捐贈的乒乓球檯,總是被孩子圍住搶著打球。

29歲的安強和孩子們在操場上談笑。他是分管教育教學的副校長,也同時帶著五年級的課。安強的叔叔安瑞,是當年建校時的兩位老師之一,教了一年後外出打工了。

放學後在校門口結伴回家的孩子。學校的大部分學生屬貧困家庭戶,留守兒童達360餘人,單親72人,孤兒13人。大多數孩子沒有家長接送,都是自己結伴回家。

準備去家訪的阿爾五各和幾個孩子一同走在放學路上。學校裡很多學生的家和阿爾五各當年一樣,仍然在深山裡。每天翻山越嶺、徒步上學,一些孩子上學的單程需要兩三個小時。

阿爾五各說,和這些孩子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總能想起自己小時候,放學時總是從日暮走到天黑。“孩子們都知道我很怕狗,因為小時候上學被狗抓過。每次家訪,孩子們都一邊笑話我怕狗,一邊走在四周幫我趕狗。”

阿爾五各準備去家訪的孩子名叫吉克五各。怕黑的這個彝族小姑娘,每天總是小跑著上學放學。從她家到學校,要翻過三座山頭,單程兩小時。她拿著手電筒走在前邊,一路小跑,遠處則是山下的萬家燈火。

阿爾五各和趕回家過彝族新年的吉克五各的媽媽交談。吉克五各的父親因病離世,媽媽在廣東惠州的電子加工廠打工,每月拿著2000-3000元的收入。平時則是外公外婆照顧著阿爾五各四個兄弟姐妹的起居。家裡只有一盞昏暗的吊燈。由於電壓不穩,這盞燈時明時暗。每天晚上,她需要在這盞燈下寫好作業。


阿爾五各講臺上的語文課文。她說,看到這些只有文字上能看到的畫面,孩子們都渴望認識外面的世界。阿爾五各說,除了涼山州和省會成都,她只去過廣東的深圳和惠州,都是上師專的時候暑假去打工。她也希望自己更多走出去,增長自己的見識,把自己增長的見識教給孩子們。

在公益機構捐建的電教室裡,阿爾五各用投影儀帶孩子們看外面的世界。沒有專業的自然、科學、地理教師,阿爾五各和其他老師們也是邊學邊教。

這是從西昌起飛的航班上拍攝到的李子鄉愛心小學。學校很好辨認,因為旁邊就是圓形的磚廠。

為解決學校缺教室的問題,羅承業校長和磚廠協商,籌資100萬買下了學校西邊這塊原屬於磚廠的地,磚廠則向南挪了50米。

做操的孩子們。阿爾五各說,自己見證了這所民辦愛心小學的艱辛卻篤定的發展路。這段路雖然困難很多,她願意繼續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