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廉颇的《将相和》为什么几千年来被津津乐道?

鲁赤水


我们中国是有着灿烂文化的文明国家,很多历史故事流传几千年而不衰,其中的《将相和》就是其中一篇,几千年来一直被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如今被收录到小学教科书中,成为经久不衰的优秀篇章。

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的赵国,蔺相如和廉颇是赵国的文臣和武将。廉颇是赵国大将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而渑池之会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右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脸上挂不住,心理不服气,一直寻找机会会会蔺相如。

可蔺相如一直躲着他,不敢与他碰面,他的门客们不乐意了,说咱也是名正言顺的,怎么过得如老鼠一样呀。蔺相如不紧不慢的说,不是怕他,我都不怕刁钻的秦王,怎能怕他?主要是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他们两个人不和气,敌人就会钻空子了。

廉颇听到后,就脱去上衣,露出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了,这就是“负荆请罪”的故事。

蔺相如是宽容的,有着大胸襟,大智慧的人,廉颇没有文化,但也是性情中人,被蔺相如教育和感动了。

《将相和》也是我国戏剧中的优秀传承篇目,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故事中经久流传的精华。


sddz以书润心


《将相和》中,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均为赵国重臣。因“完璧归赵”,廉颇认识到了自己思想上,行为上的错误,于是主动去找蔺相如“负荆请罪”。其之所以能被津津乐道,是这个史实给后人的启示很深:

1、一个团队,团结一致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前提和根本。如果都嫉贤妒能,互相拆台,那这个团队注定不能长久存在,注定不会做出辉煌业绩。如果人人发挥所长,团结协作,这个团队一定能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2、人与人之间,要能容人,能信人,能仰视他人。要学会多学习他人的长处,多检视自己的不足,不可心胸狭小,互相猜忌,这样的友谊不能长久。

总之,“和为贵,忍为高”,可以让我们的事业更顺遂,家庭更美满!


登攀


《将相和》,最早记载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以及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之间穿插了秦赵外交战争的诸多细节,“将相和”三字是根据这一系列故事编演的京剧大戏的总名。

这个故事能流传千年,是因为他的价值观正确,人设清晰,复合人们戏剧化的思维模式。

这些故事能流传2000年,首先是因为司马迁的才情笔力,让我们在千古之下仍然看到廉颇的勇,蔺相如的智,秦王的奸诈和赵王的软弱,每个人物都栩栩如生,“如有生气”。

其次是因为这一系列故事符合儒家所倡导的古代中国主流价值观。

我们在司马迁的笔下能看到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人设”。

廉颇作为武将就该是大大咧咧,但知错能改的;
蔺相如作为文臣,出可以与大国交涉不卑不亢,退则修身自谦不争功名;
秦王作为强势一方,贪婪狡诈,但智力短浅终受辱;
赵国作为弱势一方,百般反抗绝地反击不吃亏。
就连赵王身边的“宦者”,也能安守本分,为大王荐才。

最后,通俗化的表达加上“忠君爱国”的大IP,这个故事不火都没有天理了。因此后代把它搬上舞台,完全没有阻力,《将相和》恐怕连不识字的人听了,都知道这出戏大概讲什么了。

当然,就是因为战国时代风云诡谲,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才显得珍贵,人们喜欢看弱势群体的绝地反击,更爱看“好人”冲突后的团结一致。

总之,廉颇蔺相如的故事是与忠君爱国一脉相承的,上可溯至屈原,下可达文天祥,但是比起屈文的阳春白雪,通俗化的《将相和》不仅会流传千年,还会流传下去。


津沽一页书


《将相和》的故事主要内容是:廉颇嫉妒蔺相如的才华,在众人面前诋毁蔺相如,后来蔺相如说了这么一句话 依你们看来,是廉将军厉害呢,还是秦王厉害呢?”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说:“对了,秦王这要威焰万丈,我却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们,难道我就单独害怕一个廉将军吗?不过我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如果两个老虎相搏斗起来,那情势发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这正合秦国的心意,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抛在脑后啊!” 廉颇羞愧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谢罪。

《将相和》的美丽传奇,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上,已经成为永远抹不去的不朽经典。廉颇:为国家利益着想,负荆请罪, 勇 于改错 ;蔺相如:为国家利益着想,勇敢机智,顾全大局。

《将相和》,能够流传千古,并被中国人民世代相传,津津乐道,这是因为蔺相如廉颇精美绝伦的历史神话感人肺腑;更是因为蔺相如廉颇视国家大局重如泰山的事迹,震撼心灵。

《将相和》告诉我们: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品质;

《将相和》启示我们:同仇敌忾

敢于担当,这是我们中华儿女

的崇高使命;

《将相和》彰显我们:修身洁行高情远致,这是我们志士仁人

的人生境界。





老刘


越是缺失什么就越是呼吁什么

内卷党争勾心斗角太多了

翻开历史书

打开宫斗剧

内耗是老板们共同的痛点

老板们都希望大家把个人利益和意气收起来

团结一致共同谋发展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蔺相如是个觉悟很高的好同志[赞]


梦蝶也逍遥


告诉我们:蔺相如不畏强权,廉颇知错就改,在国家利益大事大非面前,要懂得顾大局识大体!不要计较个人利益,而要团结一心才能合力保家卫国!


肖爱敏感恩有你


《将相和》阐述蔺相如处处以国事为重,容忍廉颇百般刁难。故事以“大局为重,不拘小节”的历史典故,感化廉颇,最终引出“负荆请罪”名垂千古佳话。历史典故用来开导后人,与人相处必须要有宽容的胸襟,不能老是斤斤计较和心怀妒忌,得识大体,弃小节,克己复礼,主次分明,大局为重,舍小家保大家,方可赢得全局的胜利,利人利己!






赏臻阁说宝


我是逸世,我来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顾下什么是《将相和》,不单单是指廉颇负荆请罪,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以及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这三个故事完美交代了两人的矛盾细节方面,进一步衬托出了蔺相如不畏强权,勇于斗争的精神和廉颇知错就改;同时也歌颂了两人的爱国情怀。

【完璧归赵】

战国后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之后,国力日益强盛。其余六国都不敢得罪秦国,生怕被灭。当赵王得到和氏璧的事情被秦王知道后,秦王就派人说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也不是傻子,知道秦肯定是想将和氏璧骗走,于是召集大臣们商议,看怎么解决。

蔺相如就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出发前他告诉赵王:真心交换那就给了,如果是欺骗,请君上放心,臣可以不回来,但是和氏璧一定会回来的。

到了秦国面见了秦王之后,发现并没有交换的意图,于是让人乔装打扮,连夜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因为有功,所以蔺相如得到赵王赏识,被封为上大夫。

【渑池相会】

和氏璧的事情算是过去了,但是没想到几年之后,秦王邀请赵王来渑池相会。其实这应该就是最早的鸿门宴,过程也是十分凶险。大臣们纷纷劝阻赵王,去不得。可是不去的话就是害怕秦国,堂堂的赵国怎么能害怕秦国呢?

于是在蔺相如的陪同下,一行人去了渑池见了秦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王要求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只能照办。没想到蔺相如不干了,是啊,这是一国之君,怎能去鼓瑟。于是他要求秦王击缶,秦王不悦。

蔺相如表示:你不击缶?我们距离如此之近,那么今天我们一起上天。

秦王被蔺相如吓到,只能去为找赵王击缶。经此一事,蔺相如的才华彻底展露,回到赵国之后从士大夫升到了上卿,官职比廉颇要高。

【负荆请罪~将相和】

蔺相如因为这两件事情官职就比廉颇高,所以廉颇很不服气。他认为自己出生入死,到头来还不如一个只会耍嘴皮子的,所以就处处要为难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之后,便开始躲着廉颇,尽量不与他相遇。于是人们就开始传言说蔺相如害怕廉颇,但是蔺相如却表示:“我不是害怕他,我对秦王如何,难道会惧怕他,只是为了赵国,我们不能有冲突。武有廉颇,文有我相如,这才有赵国的平安”。

当廉颇知道事情真相后,后光着膀子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府上请罪。

负荆请罪,有或将相和也就是由此而来。

【逸世君总结】

当我们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会传唱至今,一直被人们所津津乐道。廉颇这是看表面上的问题,感觉蔺相如官比自己大,所以心里很不爽,但是他没有意识到更深层次的问题,国家方面。

秦为何不打赵,正是两人的能力在庇护着赵国。当这两个人有了矛盾之后,赵国不攻自破。就像魏国一样,在战国时期就是人才输送基地,辛苦培养的自己不用,全部逼到了秦国,有了人才的秦国强盛才怪。(商鞅,范雎哪一个不是魏国的人才......)

廉颇看不出来,但是蔺相如清楚的知道,所以就处处让着廉颇。这就是有大智慧的人。我是逸世,没事就来唠唠.....


逸世听文


主要歌颂文臣武将的谋略与勇士的和谐保朝廷,蔺相如用智谋化干戈为玉帛,便气度高傲的廉颇干拜下风,去披荊请罪。从此形成了相将和


国学传媒


蔺相如他思考问题,一定要为国家着想,为大局着想,心中完全没有个人的得失。蔺相如冒着生命的危险完璧归赵,在一般人看来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蔺相如却不觉得难;他总是回避、躲着廉颇,一般人觉得是一件很羞耻的事,但是蔺相如却不觉得羞耻,为什么?就是因为一般人,把「我」看得太重了,而蔺相如他念念为国家、为大局着想,完全是一片至公之心,完全没有考虑到我的利益,包括自己的生命、我的面子,所以对他来说,也就不难了,也就不觉得羞耻了。

太史公评论说,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死并非难事,而怎样对待这个死才是难事。当蔺相如手举宝璧斜视庭柱,以及呵斥秦王侍从的时候,就面前形势来说,最多不过是被杀,然而一般士人,往往因为胆小懦弱而不敢如此表现。相如一旦振奋起他的勇气,其威力就伸张出来压倒敌国。你看他的那种正气,让这些手握兵器的侍从、侍卫都感到害怕,不敢向前。后来又对廉颇谦逊退让,他的声誉比泰山还重,他处事中表现出的智慧和勇气,可以说是兼而有之。所以说蔺相如确实是一个又有智慧、又有勇气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一片公心,为国着想,没有私心,所以他才表现出这种大智大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