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南沙开发出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可精准呈现疫情分布点

疫情信息实时汇总,打破“数据的烟囱”

这个神秘的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就建立在南沙智慧城市的“南沙城市大脑”项目基础上。

在系统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的显示大屏上,南沙新增病例、累计病例数据实时更新,全区九个镇街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阳性检测人员等疫情重点人群的分布情况以电子地图的形式精准的呈现。

72小时!南沙开发出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可精准呈现疫情分布点

总览。通讯员 供图

72小时!南沙开发出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可精准呈现疫情分布点

统计信息热力图。通讯员 供图

72小时!南沙开发出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可精准呈现疫情分布点72小时!南沙开发出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可精准呈现疫情分布点

企业复工备案系统。

点开任一标记,就可具体了解重点人员的近期接触情况、健康状况、就诊信息等,疫情防控情况一览无遗。通过多图层直观展示,提供数据统计趋势分析,指示统筹部门的指挥作战,指挥调度。

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研发部副总监吴鸿告诉南都记者,这是一个强大的“整体”,包括疫情防控指挥中心、疫情总览手机端、防疫物资管理、企业复工管理、疫情防护信息上报等五大功能模块,这五个模块构成一个整体。

“大屏展示的内容,如疫情的统计、趋势、分析都会同步到手机端展示。疫情的信息会随时进行发布,手机端会以不同图层,直观展示汇总信息,同时提供数据的统计、趋势的分析。”吴鸿介绍,在疫情防护信息系统中卫健委的疫情人员信息,接触人员信息都会在此上报,提高工作效率,让数据实时进入系统,可以实时更新,保证整体对疫情防控的协同指挥。

据悉,目前该系统已汇聚数据210项、27万余条。南沙也成为了全市率先建成防疫统筹信息化平台的行政区。

回顾

72小时火速开发,这是“与时间的赛跑”

从开发到上线,历时不过短短几天时间,这究竟如何做到?

1月29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广州分部接到广州市南沙区有关部门通知: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趋势,南沙区防疫信息工作急需信息技术支持,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应对疫情防控。

接到任务后,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及其孵化企业中科智城、中科易德公司的30余名技术骨干迅速集结。

“我们就是跟时间赛跑,争取一次过。”广州中科院软件所智能物联网实验室主任、中科智城研发部副总监吴鸿跟他的团队强调。1小时左右,第一批开发团队20余人到位并按需分组,全力投入到系统框架设计、管控过程、需求确认、数据对接、数据清理、系统开发等工作中。研发人员连续奋战通宵,不分昼夜,经过72小时的高强度远程协作开发,南沙区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得以于2月2日正式上线。

“我们投入很快,但是整个工作机制很清晰,忙而不乱,不会出错。达到最高效,不要做完了又推倒,重新开发。确切理解需求端的要求。”在吴鸿的带领下,整个团队持续高效运作,满足疫情防控的要求。“这次的强度比之前高很多,就是实战。” 吴鸿讲道,从一开始集结的20人,现在整个团队已经扩展到了50人左右,“每天熬夜的同事需要轮换,我们要保证技术支持24小时在线。同事进入之前我们都会讲清楚,来了就要技术过硬,要顶上,随时解决问题。”

经过几天的奋战,疫情防控协同系统的功能在逐步地完善,在防控疫情中也发挥了实在的作用。吴鸿和他的团队不敢有一丝的松懈:“今天是系统开发的第七天,我们也得到了新的指示和需求,今天晚天上可能同志们又得熬夜,要处理一个版本。”

亮点

把区块链技术用到提高企业复工效率上

“我们刚刚熬战了2天一夜完成了企业复工管理系统。”根据吴鸿介绍,企业复工系统改变了企业以前要用纸质表格上报信息的状况。企业复工系统利用区块链不可篡改的信任机制,大大提高了效率。然而区块链是怎么对复工安全起保障作用,并且提高复工效率的呢?

吴鸿详细地跟南都记者叙述这一作用原理:“企业上报复工信息,要签署承诺函,信息上报后即上链,企业要对此负责,出了问题要承担法律责任。对政府部门来说,减少了之前繁琐的审批,因为审批要核实准确性。现在减少了审批环节,便提高了企业复工申请的效率。”

此次南沙区的疫情防控协同系统,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关于接下来的研发,吴鸿和团队有更长远的打算,“我们也很愿意跟各地的技术团队进行合作,推广我们的一些经验,一起为疫情防控服务。”前期打速度战,现在更要打好质量战,“确保功能可用、系统稳定、用户友好,让大家用得更方便。”吴鸿说。采写:南都记者 董晓妍 实习生 邓玉婷 通讯员 余丽颖 刘成 桂承涛


分享到:


相關文章: